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材料精编3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材料精编3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材料精编3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材料1“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每当这首歌响起的时候,我都深深地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1963年,一名刚从扬州医专毕业的青年,满怀希望来到高寒缺氧、风沙肆虐的帕米尔高原,在海拔2100米的乌恰县做了一名医生。他就是已经退休的原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人民医院院长吴登云。来自江南水乡的吴登云没有被高原恶劣的环境吓倒退缩,而是兢兢业业地在西部边陲的高原上救死扶伤38年。他视柯尔克族牧民如亲友、如手足,忠实覆行着自己“做一名人民的好医生”的诺言,前后30次为病人无偿献血,累计献血7000毫升,被当地牧民亲切称作“白衣圣人”。吴登云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换回了不少少数民族同胞的尊敬和爱戴,而白克日。卡依尔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一个汉族儿童的生命。白克日。卡依尔是塔什店火电厂的一位普通工人,去年为抢救不慎落入水中的汉族儿童,在救他时白克日。卡依尔也因次现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在这位优秀的维吾尔族工人眼中,汉族同胞就是自己的“吐汗吾干木”(亲兄弟)。他不止一次伸手援助遇到困难的汉族乡邻和同事,替不认识的汉族病人垫付医药费。他们这样的事例在各种民族群众中间传唱成了一曲民族团结的赞歌。一年有四季,民族团结就是春日的鲜花朵朵;也是夏日的和风习习;又是秋日的硕果累累;还是冬日的阳光融融。让我尽情品尝这四季的芬芳!让我们用心浇灌民族团结的花儿!让我们的爱,在民族团结中流淌吧!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材料2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民族认同层面要处理好“多元”与“一体”的关系,既尊重“多元”,更强调“一体”,以增强各民族群众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之“一体”的认同。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马克参考资料,少熬夜!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习近平同志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的重大观点,是新时代开展民族工作的重要遵循。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新时代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形成了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在我国的历史典籍中,有大量关于不同历史时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记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要通过深入研究,生动地反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民族认同层面要处理好“多元”与“一体”的关系,既尊重“多元”,更强调“一体”,以增强各民族群众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之“一体”的认同。“多元”指的是多民族亦即56个民族,“一体”指的是由56个民族所构成的中华民族。我们既要尊重“多元”存在的客观事实,更要认识到强调“一体”对于维护各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维护好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关系56个民族的切身利益和长远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离不开文化的滋养。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把中华民族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文化纽带。只有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与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相一致,中华文化也是“多样性”与“共同性”的有机统一。多样性指的是56个民族的文化丰富多彩,它体现的是中华文化的特色和活力;共同性指的是56个民族所共有的文化基因,它体现的是中华文化的根和魂。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要深刻认识其多样性,更要强调其共同性,多宣传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这有利于强化各民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整体认同。当前,关键是坚定文化自信,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所孕育的,是各民族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财富。我们在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要站在中华民族的高度,树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各民族共同创造、共同拥有的意识和观念,努力建设好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材料3我是从农村考入内蒙古大学数学系的。我上学那会参考资料,少熬夜!儿,中小学是用蒙古语授课,大学是用国家通用语言授课。大学第一年,我听课十分困难,于是下决心,一定要学好普通话。虽然闹过很多笑话,但我仍然坚持去说、去练。现在,我不但熟练掌握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蒙古语,还能够使用英语沟通交流,这对我的成长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剑桥大学学习时,每周都有国际上的名师来做讲座,但我英语水平不高,有时真希望老师用中文讲课。在这种情况下,是改变对方,还是改变自己?答案不言而喻。我改变了自己,努力学习英语,不仅解决了听讲座的问题,而且为我以后的科研带来了很多帮助。语言相通是人与人相通的重要条件。语言就好像一扇窗,打开这扇窗,你可以看到美丽的风景,可以全面拓展和提升自身发展空间。伟大祖国文化的魅力、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更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和传递。语言相通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环节。语言不通就难以沟通,不沟通就难以达成理解,难以实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难以形成国家认同,难以增进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我国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国家认同建构具有特殊意义。历史上,“书同文”,促进了中国广袤土地上文化的交流和中华文化认同的形成。“语同音”,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通畅、便利,为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长期以来,我们更多强调了语言文字的功能性,忽略了语言文字教育情境与过程对建构国家认同的深沉意蕴。教育的目的,不能仅停留在培养出一大批能够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之间流畅互译的“翻译人才”,更要在增进大家对各民族文化认识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我是一名数学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语言教育联系不大。但我还是师范院校的校长,要为我的学生作出榜样。中国的知识分子,有尽忠国家、尽忠民族的传统。人民教师承担着托起中华民族明天太阳的重任,要尽到责任和义务。如果眼里只有小圈子、小集体利益,心中没有国家和中华民族大局的,这样的人不是民族教育、师范教育要培养的人。我们的师范院校一定要把教师培养好,民族教育一定要把各族人才培养好,为中华民族的未来打牢坚实根基。
本文标题: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材料精编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8064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