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小学五年级数学《方程》教案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小学五年级数学《方程》教案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小学五年级数学《方程》教案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五年级数学教案:解简易方程1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一、教材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方程的定义,方程的性质和利用方程性质解方程。从知识结构上看: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如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及其应用),已初步接触了一些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数及其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关键。这为过渡到下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从认知结构上看:本节课在初等代数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学生在学习代数的整个过程中,几乎都要接触这方面的知识。二、教育教学目标:根据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教学大纲,以及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目标:(1)知识目标:根据等式的性质,使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及检验的方法,并理解解方程及方程的解的概念。(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渗透代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这三个目标将为后面的教学起到一个导向作用。三、重点与难点:那么根据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解简易方程》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特别是利用方程性质解未知数,它是后续知识发展的起点,学生对未知数的理解对今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起着决定作用,所以我认为这节课的重点是:(1)重点: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弄清方程和等式的异同,正确设未知数,找出等量关系是很困难的,所以我认为这节课的难点是:参考资料,少熬夜!(2)难点:掌握解方程的方法。五、教学过程:下面,对于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拟定计划进行如下操作:(1、复习铺垫;2、探究新知;3、例题解析;4、巩固练习;5、归纳小结;6、布置作业。)六个步骤1、复习铺垫:(1)抛出问题: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了方程的意义,你还记得什么叫方程吗?生: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提问的目的:让学生回忆旧知识,巩固旧知识,引出方的解、解方程的定义。结合引导复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师:你能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吗?(1)a+24=73(2)4x<36+17(3)234÷a>12(4)72=x+16(5)x+85(6)25÷y=生:(1)(4(6)是方程。师:你为什么说这三个是方程呢?生:因为它含有未知数,而且是等式)这样做的目的: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教法,课堂讨论法。巩固方程的性质,承接后面利用方程的性质解方程的应用。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2、探究新知(1)、看图写方程师:同学们真厉害把学过的知识全都记得,请同学观察这幅图(看书上57页天平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参考资料,少熬夜!么?生:我知道杯子重100克,水重X克,合起来是250克。师:你能根据这幅图列出方程吗?生:100+X=250.这样做的目的:运用知识迁移,结合直观图例,应用方程的性质,让学生自主探索列出方程。(2)、求方程中的未知数师:那么方程中的x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同桌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交流后汇报)生1: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250-100=150,所以X=150.生2:根据数的组成100+150=250,所以X=150.生3:100+X=250=100+150,所以X=150.生4:假如在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去100,那么也可得出X=150.目的:这样的提问,有多种回答,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3)、验证方程中的未知数,引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师:同学们都很聪明用不同的方法算出X=150,研究对不对呢?生:对,因为X=150时方程左边和右边相等。师:这时我们说x=150是方程100+X=250的解,刚才我们求X的过程叫解方程。这两个概念具体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翻到课本57页,(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解出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勾上这两句话并齐读三遍。这样做的目的:学生齐读的时候,我可以把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板书在黑板上,并且,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加深印象。(4)辨析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师:方程的解是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怎样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呢?生:要看这个数能不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师:而解方程是求未知数的过程,是一个计算过程,它的目的是求出方程的解。同学们要注意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3、例题解析师:前几天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今天我们又学习了请根据等式的性质完成填空吗?(1)如果5+3=8,那么5+3-3=8()参考资料,少熬夜!(2)如果50-13=37,那么50-13+13=50()(3)如果a-7=8,那么a-7+7=8()(4)如果X+9=45,那么X+9-9=45()师:你是根据什么填空的?生:等式的性质。师:等式有什么性质呢?我们齐来说一遍。2、理解方程与等式的联系,引出课题。师:(3)(4)题不但是等式而且是方程,我们知道方程是等式的一部分,所以等式的性质对方程同样适用,今天我们将应用等式的性质来帮我们解方程。(板书课题:解简易方程)3、出示例1图,列出方程。师:图上画的是什么?你能列出方程吗?生:X+3=9师:这个方程用天平怎么表示呢?生:天平左边放X个和3个球,右边放9个球。(电脑显示)4、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解方程。师:我们解方程的目的是求X,怎样使天平一边只剩x呢?生:天平两边同时减去3个球。(电脑显示)师:天平两边还平衡吗?怎样反映在方程上呢?生:方程两边同时减3。(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师:为什么同时减3而不是其它数呢?生:方程两边同时减3就可以使方程一边只剩X。5、检验方程的解。师:X=6是不是方程的解呢?生:是,因为X=6是方程左边是6+3=9,右边是9,左右两边相等,所以X=6是方程X+3=9的解。6、强调解方程的格式步骤电脑显示:解方程要注意:(1)先写“解”,等号要对齐。(2)做完后要注意检验。2、学情分析:(1)学生特点分析: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2)知识障碍上: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的知识,许多学生出现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知识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老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3)动机和兴趣上: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参考资料,少熬夜!的最有力的动力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三、教学程序及设想:(1)引入: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的沉思,期待录找理由和证明过程。抛出问题,什么叫方程?什么是方程的性质?让学生回忆上节课内容,引出方的解、解方程的定义。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简易方程。(2)由例题得出本课新的知识点:解方程:X+6=;X-6=;6X=;X÷6=。讲解例题。说明在方程的两边什么情况应该同时加,什么情况该同时减,什么情况该同时乘,什么情况该同时除?在讲例题时,不仅在于怎样解,更在于为什么这样解,而及时对解题方法和规律进行概括,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3)接下来,我们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出示情景图:X元X元X元18元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会列方程吗?然后说出图意并列出方程。(4)能力训练。课后练习使学生能巩固羡慕自觉运用所学知识与解题思想方法。①列出方程并解答:每个福娃X元,买5个共花80元。②看题回答:=(要解这个方程,方程两边应同时?)(看来解法掌握得不错,下面看谁的反应最快。)①选择正确答案,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X+8=30的解是()==38=的解是()==X=5是方程()的解。==30X=30是方程()的解。==15(5)总结结论:知识性的内容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解简易方程的依据和方法是什么?)*(6)变式延伸: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进行重构,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教学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优等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对有能力接受的学生)参考资料,少熬夜!(7)板书:略(8)布置作业。P66第5—7题。小学五年级数学《方程》教案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14页,“练习与应用”第5~7题,“探索与实践”第8~9题及“与反思”。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与应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步骤,提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索的意识,发展思维能力。3、通过与反思,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过程:一、练习与应用1、谈话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练习。板书课题。2、指导练习。独立完成5~7题。展示交流。集体评讲。你是根据什么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的?在解方程时要注意什么?(步骤、格式、检验)二、探索与实践1、完成第8题。理解题意,完成填写。小组中交流第一个问题。汇报自己发现。把得到的和分别除以3,看看可以发现什么?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独立解答第二个问题。你是怎么解答第二个问题的?指导解答第三个问题。试着连续写出5个奇数,看看有什么发现?怎样求n的值呢?5个连续偶数的和有这样的规律吗?试试看。2、完成第9题。小组中讨论方法,巡视指导。可以先把左边的两边都去掉两个苹果。1个梨=3个苹果再根据右边图:3个苹果=6个猕猴桃=1个梨三、与反思在小组中说说自己对每次指标的理解。自我反思与。说说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四、阅读“你知道吗”可以再查找资料,详细了解。五、课堂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了哪些收获?小学五年级数学《方程》教案3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充分理解了四则运算的意义和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学重难点是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和用方程表示简参考资料,少熬夜!单的等量关系。本信息窗展示的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鳍豚、大熊猫、东北虎的图片以及相关文字说明。其主要信息有白鳍豚数量的变化情况;野生和人工养殖的大熊猫数量的关系;20xx年与20xx年人工繁育东北虎数量的比较。根据上述信息,引导学生提出相应问题,进而研究方程的意义。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2、借助天平让学生亲自参与操作和实验,在经历天平由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动态过程中,加深对方程及等式意义的理解。3、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唤起学生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谈话:同
本文标题:小学五年级数学《方程》教案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8077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