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初二语文教案【实用5篇】
写作好帮手1/23初二语文教案【实用5篇】【导读】这篇文档“初二语文教案【实用5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下载吧!初二语文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⑴积累本课的生字生词;⑵了解文学常识;⑶了解有关大雁的一些知识;⑷学习本文拟人的写法、生动细致的描写。2、过程方法目标:⑴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⑵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⑴培养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⑵增强学生的环保观念。教学重点1、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写作好帮手2/232、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说起候鸟,想必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那么,我们这里最常见的一种候鸟是什么呢?(学生齐答:燕子!)一身乌黑的羽毛,光滑漂亮,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这就凑成了我们最常见的候鸟──小燕子。其实我们这里还有一种候鸟,细心的同学肯定注意到了。它们在迁徙的时候,队伍整齐,一会儿排成一字,一会儿排成人字,它们是什么鸟类呢?(学生齐答:大雁!)由于这种鸟类生活在水边,在我们这里很少停留,因此大多数同学可能对它还比较陌生,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106页,让我们一起学习第十四课《大雁回归》,更多地了解有关这种候鸟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大雁回归》)(点评:从学生熟悉的候鸟燕子入手,创设情景,引出大雁,导入新课,自然贴切,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2、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简介本文作者。(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教师补充。)写作好帮手3/23(投影展示作者简介: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的环境保护主义者。他是一位热心的观察家,敏锐的思想家,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沙乡年鉴》是他最的作品。在这本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中,利奥波德以抒情的文学手法描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彩,如歌如泣地叙述抒发了崇尚自然的情趣。在他的文章里,可以看到大自然的威力,也可以看出他对人类为自身利益蹂躏自然而发出的悲叹。此书文笔优美,思想深刻,被誉为绿色圣经)3、学习文中的生字词。(投影出示生字词。学生边读,教师边投影出示正确读音。)(点评:通过搜集有关的文学常识,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检查预习,识记生词,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二、自由朗读,整体感知现在请同学们朗读课文,边读课文边完成两项任务:第一、通过读课文,你从文中了解了哪些有关大雁的知识?第二、把你认为描写生动、语言精美的句子划下来。(学生边读边思边划,5分钟之后回答问题。)写作好帮手4/231、完成第一项任务:你从文中了解了有关大雁的哪些知识?(学生概括归纳,然后互相交流,互相补充。)明确:⑴雁三月份从南方飞到北方繁殖,十一月份从北方飞到南方越冬。⑵大雁飞行的路线是笔直的。⑶雁队以6只或以6的倍数组成。⑷春天大雁喜欢在沼泽中聚会,大雁的迁徙是全球性的。(学生其余回答略。)(点评:通过整体感知,交流从文中学到的有关大雁的知识,丰富了学生的积累,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了学生对课文要点的把握,提高了学生的概括能力。)2、完成第二项任务:把刚才读课文的过程中划下来的精美句段再认真地读一读,仔细品味,然后4人为一个小组,合作探究,思考交流认为写得好的原因。(学生朗读品味,思考交流,约5分钟后回答问题。学生没有说到的重点句子,教师举例讲解,引导学生赏析。)(投影展示例句及赏析。)⑴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想每个沙滩低语写作好帮手5/23着,如同向久别的老朋友低语一样。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这几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但描写生动形象,而且写出了大雁的聪明、可爱、热情,表现出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⑵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叫起来,它们溅起的水花使那脆弱的香蒲抖落掉身上的冬天。──这一句把大雁比作客人,表现出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动词溅起、抖落用得生动逼真,运用拟人的写法,生动形象地说明,大雁归来预示着万物已经摆脱了冬日的严寒,温暖的春天已经来临。⑶第四段中的盘旋、慢慢地扇动、静静地滑翔这几个动词也用得好!──这些动词不但写出了大雁降落的具体过程,富有动感,而且写出了大雁动作的优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说明了作者观察的细致。⑷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作者把迁徙中大雁的鸣叫,比作是带着野性的诗歌,这既写出了大雁的可爱,说明大雁是人类的朋友,写作好帮手6/23更表现出他对大雁的喜爱之情。(点评:在研读品味的基础上合作探究,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鼓励学生发表有创意的见解,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使学生对文章的语言特色有了具体的明确认识,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赏析能力。)2、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并进行写法指导。)明确:(投影展示。)⑴拟人写法的运用;⑵观察的仔细、抒情的语言的运用和生动的描写;──这些写作方法,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作者观察的仔细、抒情的语言的运用和生动的描写,让我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又充分感受到了文学艺术的魅力。这些写作方法,也正是需要同学们在写作实践中学习和借鉴的。三、深入研读,探究主旨1、作者在文中不但多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而且还多次把大雁称为我们的,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明确:(投影展示。)⑴课文第四段中把大雁称为我们的客人。写作好帮手7/23⑵课文第六段有一句我们的春雁。⑶课文第七段有一句我们的大雁。2、作者多次把大雁称为我们的,这说明了什么呢?明确:不仅说明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而且说明在作者的心目中,大雁就象自己的朋友一样!3、作者为朋友大雁的归来而高兴,又为单身的孤雁而伤感。那么有些大雁为什么由雁群变成了孤雁呢?明确:被人猎杀了!4、作者对被人类猎杀了亲人和伙伴的孤雁而伤感,这表明了作者对猎杀者怎样的态度呢?又说明作者希望人们怎样做明确:⑴对猎杀者的不满、谴责和愤恨!⑵希望人们保护大雁,保护野生动物!5、请同学们考虑一下:保护野生动物有什么意义呢?(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明确:(投影展示。)⑴可以保持地球上的平衡生态。⑵可以使大自然保持丰富性和多样美。⑶可以为我们人类的生活增添更多的欢乐和情趣。(学生其余回答略。)6、教师小结:同学们对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有非写作好帮手8/23常深刻的认识!作者写这篇文章也正是呼吁人类保护大雁,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它们,珍爱它们,与它们平等和谐相处,才是我们人类正确的选择。希望同学们进一步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做一个保护野生动物的小卫士,做一个环保小卫士,为建立一个和谐美丽的大自然而共同努力!(点评:巧妙的点拨,恰当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使主旨的揭示水到渠成;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观念,增强了环保意识。)四、拓展延伸,积累诗句1、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写大雁的古诗句?(学生交流,教师补充,投影展示。)明确:(投影展示。)⑴唐代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中有一句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⑵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有一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⑶宋代范仲淹的词《渔家傲》中有一句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⑷唐代诗人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叔书云》中有一句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学生其余回答略。)写作好帮手9/232、教师小结:同学们的课外积累非常丰富!只要同学们一如既往地多读好书,多做积累,我们的语文水平和语文素养就一定会得到大力的提高!(点评:拓展延伸,充实了课堂内容,扩大了课堂容量,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了学生的积累习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五、再读课文,加深理解在学生的朗读中结束全文。六、作业投影展示。初二语文教案【第二篇】1、写鹤群飞翔于空中,主要是从直观形象上表现鹤的精神,鹤姿极为美妙,给人一种视觉美,鹤在队形变换时,整齐划一,这正是鹤的团体精神的体现。2、鹤是动物中的弱小者,因而凶恶的鹰冲击时,它们慌乱陷入一片混乱,这是一种本能反应。而当同伴遭受苍鹰攻击,有生命危险时,弱小的鹤团结一致,以众击寡,这又是一种本能反应。两相比较,更加突出鹤群的整体精神。3、现实生活中,人们一般不愿或不敢帮助别人,人类必须要有极高的道德境界才能表现出英雄行为。就写作好帮手10/23鹤而言,互相救助,互相保护,竟是一种本能的行为,这实在令人惊叹。4、主要修辞方法是比喻,文章多处运用比喻,将鹤群翔空的美妙姿态和搏击场面形象地表现出来了。5、注意把握要点,主要是表现出一种整体精神。初二语文教案【第三篇】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本文是初中语文课本所录选的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名家名篇。学习本课应完成的任务主要是: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其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作者的态度感情,认识资本主义社会里几乎没有人间亲情、友情,只有金钱的现实;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2、教学目标(1)体会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学习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2)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3、教学重难点重点: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写作好帮手11/23难点:悬念的铺排,构思的巧妙。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对学习小说大都有较浓厚的兴趣,他们很关注小说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看过小说之后印象较深的就是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的命运结局。对于小说中的字、词、句,大部分学生不会感觉有难度。这有利于调动广大同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欣赏水平的提高。三、学法指导⒈理解——品味——感悟说明:学生学习本文,首先应该熟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逐步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其次是品味课文,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在分析人物性格时,要抓住一个“变”字,通过变化的对比,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的能力。在分析悬念铺排时,要扣住一个“巧”字,以达到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最后感悟课文,欣赏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感受文学艺术的美。⒉采用自主讨论式的方法,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并获得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写作好帮手12/23莫泊桑是法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的概括出生活的本质。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描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巧妙,故事情节曲折起伏,善于用精练笔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今天我们要学的《我的叔叔于勒》也是这样的1篇小说。(二)整体感知课文(1)速读课文,积累词语:示例:拮据栈桥褴褛狼狈不堪(2)理解再读课文,然后概述故事情节。(设计思路:培养学生快速掌握课文大意和口语表达能力。)(三)品味(1)学生讨论:本篇小说情节富于变化,跌宕曲折,引人入胜,关键是设置了悬念,构思也很巧妙。请找出小说中的悬念,作适当分析。提示:他们一家为什么要每星期天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散步?于勒是个什么样的人?于勒曾是他们的灾星,现在为何却成了他们的福音?他们极其美妙的梦境是否得以实现?为什么?(设题目的:以此理解本文的结构特点——巧妙,也引导学生由此入手逐层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写作好帮手13/23(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为此设计如下问题供学生讨论,之后笔答,以此调动每个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用幻灯片展示以下内容)①小说刻画的人物主要有哪些?他们的个性特征怎样?菲利普夫妇的言行是怎样变化的?从哪些最具代表性的语句、语段中可以看出?(设题目的:理解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有什么突出的特点。)②课题《我的叔叔于勒》可否改为《于勒》或《我的父母》或《菲利普夫妇》等等?为什么?(设题目的:理解“我”对于勒的感情区别于“我”的父母对于勒的感情,以及“我”、菲利普夫妇、于勒在文章中的作用。)③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他们的结局怎样?这是由个人性格造成的,还是社会环境造成的?在那样的环境中怎样才能
本文标题:初二语文教案【实用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8261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