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案精选4篇
好范文解忧愁1/16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案精选4篇【前言】本站网友为您精挑细选分享的优秀文档“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案精选4篇”以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们一起学习吧!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案【第一篇】教材分析:《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宋代爱国诗人陆游的名作,写这首诗时,他已经年近七旬。诗的前两句直接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情思。前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情!后两句是前两句的深化,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写得形象、感人。“铁马冰河”的梦境,使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了更充分地展现。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哀”,会写“僵”“哀”2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2.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3.体会“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好范文解忧愁2/16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难点:体会“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教学流程:一、复习回顾,进入新诗。我们已经学过许多古诗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宋朝诗人陆游写的古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二、学生展示查阅资料。对陆游,你有哪些了解?把你课前搜集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学生交流陆游的生平、作品等。师:南宋光宗三年农历十一月四日深夜,阴山骤起一场大雨,震响了僵卧孤村的六十八岁诗人陆游的心弦,虽然他已隐居两年,但老骥伏枥而志在千里。此刻,诗人灵感又随风雨同至,写下了这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十一月四日的夜晚。三、自读古诗,了解诗意。1、自读古诗,要求:(1)反复读古诗,做到读通顺,正确。(2)注重生字,读准字音并识记字形。(3)结合课前查的字词,理解古诗大概意思。好范文解忧愁3/16(4)把不懂的地方作出标记。2、汇报自学情况:(1)指名学生读古诗,齐读古诗。(2)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并说说怎么记。(3)通过刚才的自学,你学懂了什么?学生交流自己理解的字词或诗句意思,并带着自己的感情朗读。(4)还有哪些不懂的,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学生提出不懂的词句,互相帮助解决,解决不了的教师帮助。3、理解诗意通过刚才的朗读和交流,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写的是一件什么事吗?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学生说整首诗大概的意思。教师适时点拨。融入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再次齐读古诗。四、深入品读,感悟诗情1、通过刚才的学习,诗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体会到的?学生自学,组内交流后全班展示,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结合重点词句理解体会。如:A、前两句,诗人很爱国,还想着为祖国守卫边疆。(读前两句,读出爱国之情。)好范文解忧愁4/16“僵卧孤村”——诗人当时的境遇,年老力衰、孤独无助、与世隔绝。“不自哀”——教师通过提问:作者如此凄凉,为什么还“不自哀”呢?体会作者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境遇放在心上。“尚思”——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B、后两句,诗人忧国忧民连做梦都梦见自己身赴战场。“入梦来”——以梦的形式再现了戍轮台的志向。问:作者为什么只能在梦中身赴战场?生:结合前两句,诗人年老力衰。师介绍背景,以便学生理解:作者所处年代正是南宋与金兵交战之时,作者也曾当过官,他一直坚持抗金,并且也曾多次身赴战场,奋勇杀敌,保卫自己的祖国。但当时统治者却腐败无能,面对强敌只知道逃离,于是,与他们思想格格不入的陆游处处受到排挤,最终被罢官,隐居在阴山故居。作者目睹自己的祖国面对强敌,国土丧失,人们在金兵的铁蹄下苦不聊生。作者空有一颗报国之心,却不能实现。2、此时此刻,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对统治者的愤恨;不能实现愿望的痛苦;在梦中实现愿望的高兴;醒来后的失望……好范文解忧愁5/16教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读出作者复杂的心情。师:是啊,作者的内心充满了渴望万里从军,以身报国的豪壮理想,但却壮志难酬,无路请缨,心中充满了悲愤之情。愈是悲愤,他对理想愈是执著,对理想愈是执著,它的悲愤愈是强烈。这种悲愤忠烈的感情一直在他心中激荡,使他夜不能寐,在梦中也常常梦到。这是怎样的一种感情啊!再读全诗,读出自己的感受。师:此时此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学生根据理解想象画面。结合理解,尝试背诵。五、总结学法,拓展积累回顾这节课学习方法。课后自学陆游的《示儿》,并背诵下来。六、课后反思:这是一首爱国诗歌,所以,诗歌写作背景的介绍更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同时从诗歌的题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入手,提醒学生古代的月份是按农历月份算,实际上,应该是阳历的十二月中旬,引导学生想象南方阴冷潮湿的环境,一个年迈的老人,孤独的生活在凄凉的村庄,更能够为学生塑造想象意境,能够好范文解忧愁6/16更好地理解记忆诗歌。通过教授本课,认识到只有老师深刻、深入的了解古诗的含义,才能深入浅出的为学生讲解,从达到课堂内容最大限度的延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案【第二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做到知人论世。2、读中悟、悟中读,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感。3、掌握重点字词,培养学生品味情感鉴赏诗歌的能力。二、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涵,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教学难点:对“风吹雨”的理解。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历史上写诗最多的是人是谁吗?对,他就是“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大家能想起他的哪首诗?一定是《示儿》。好范文解忧愁7/16学生背诵《示儿》作者在临死前念念不忘的是收复中原,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看他借诗歌抒写怎样的一腔情怀。(二)释题入文从题目中了解了什么,并带着疑问自主读诗。(三)读诗学生自由读诗。1、读准字音:阑戍2、读出节奏、轻重、缓急、情绪。请学生试读3、谈初读体会一行学生自由谈感受或质疑生一:我从“僵卧”知道他身体不好。生二:我从“孤村”读出作者的孤独,境况的凄凉。生三;我知道了夜已深作者还没有入睡生四:我想知道作者不睡觉,为什么在听“风吹雨”。师:同学们的见解和质疑都很有道理,但是你们了解了作者的处境和经历一定对诗歌理解得更深刻。(师生讨论解决)(四)知人论世悟背景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好范文解忧愁8/16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此诗写于诗人68岁,当时,金人南侵,南宋已丢失半壁江山。面对强敌入侵,国土沦丧,诗人却被罢官归隐,只能将满腔爱国热情和悲愤之情融入诗中。(课件出示古诗,教师范。)(五)引导探究,悟诗情老师范读,学生悟听1、短短的七言绝句浓缩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请借助字典、课下注释加上自己的理解讲讲这首诗的意思吗?同桌互相讨论,说出诗的字面意思。僵卧:躺卧不起,这里形容自己穷居孤村,无所作为。孤村:孤寂荒凉的村庄。不自哀:不为自己哀伤。思:想着。戍轮台:戍守边疆。夜阑:夜深。风吹雨:风雨交加。铁甲:披着铁甲的战马。冰河:冰封的河流,指北方的河流。我直挺挺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夜将尽好范文解忧愁9/16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2品意境,悟意图。集体再读小组合作思考下列问题:(1)鉴赏前两句诗,思考:为什么诗人却说“不自哀”?诗人心系疆场,在为国家的命运担忧。(2)后两句诗扣住哪一个字去写的?诗人做了一个什么梦?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金戈铁马出征北方疆场。(3)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从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怎样一个陆游?教师总结:我们好像看到了一位体弱年迈却充满爱国情怀的诗人。(4)把握文章主旨(六)教师小结同学们,时间跨越了千年,这种爱国情感早已融入每一位炎黄子孙的血脉。就让我们全体起立,让世界听一听我们每一个爱国者的声音!师生齐诵。好范文解忧愁10/16(七)拓展(老师结合作者经历师生探讨)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八)结合现实理解陆游的爱国之志老师介绍《金错刀行》诗句:“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结合中国现在的处境,让学生明白中华的复兴重任就在他们肩上。师:让我们再次高诵《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示儿》,以慰他的拳拳爱国之心。小结:真是“亘古男儿一放翁”。他“心在天山,身老沧好范文解忧愁11/16州”,让我们将他的爱国之志铭记心间,努力前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案【第三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重点难点]1、重点:背诵默写诗歌。2、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教学过程:一、导入1、我们中华文化丰厚博大,而古诗便是这文化长河中的一颗瑰宝。今天我们继续再学习一首陆游的古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板书课题)写这首诗时,陆游已年近70。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是用什么方法学习古诗的?(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诵古诗)师:本节课我们继续运用这种.方法学习古诗。二、知诗人,初步朗读。好范文解忧愁12/161、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有关陆游的资料,谁来介绍一下。2、要想学懂这首诗,还需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谁课前有所了解?陆游自(1189)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此诗作于(1192)十一月四日。当时诗人已经68岁,虽然年迈,但爱国情怀丝毫未减,日夜思念报效祖国。诗人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在现实中当然已不可能实现,于是,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触景生情,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3、指名朗读。除了读正确还要读出节奏。4、学生练习朗读,指名汇报朗读效果5、齐读,读出节奏。三、明诗意。1、师:这短短的28个字浓缩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读到之人无不为之动容。你们能借助课前预习以及自己的理解,在小组内讲讲这首诗的意思吗?2、小组汇报。3、带着你的理解一起朗读这首诗。四、悟诗情。1、出示图片。此时此刻,陆游拖着病体躺在冰冷的床上,他听到了什么?他会想些什么?仿佛看到了什好范文解忧愁13/16么?出示地图,了解南宋背景。你感觉陆游是个什么样的人?2、出示资料,感受陆游的爱国之情。陆游是个爱国志士,从小就受到父亲的爱国主义教育,所以爱国热情深深扎根在他的心里。中年入蜀抗金,48岁时投身军旅生活,率领将士们在沙场驰骋。短暂军旅生活的体验和出任朝廷重臣的踌躇满志,使他对祖国收复失地的愿望更加强烈。指名朗读,读出爱国的悲壮之情。3、补充资料,感受内心强烈的悲愤。老年时作为主战派,受投降派打击排挤,退居家乡,凄凉寂寞。看着山河破碎,国家飘摇却报国无门,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这有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悲愤、痛心、渴望)指名朗读。4、诗人在六十八岁高龄,一身病痛,孤独地躺在荒凉的乡村里,他会想起很多往事。幼年时的理想,青年时的挫折,中年时的抱负,老年时的失意,都会像过眼烟云一样在心头闪现。他亲眼目睹南宋王朝面临强敌入侵,丢了半壁江山,政权摇摇欲坠,便将满腔爱国热忱和悲愤之情化为豪壮诗句——(课件出示古诗,学生好范文解忧愁14/16读)五、情感升华。师:吟动人诗篇,品诗中深情。这首诗给了我们极大的震撼。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六、小结师:同学们,如今我们的祖国经济腾飞,国力强盛,人民团结奋进。在这样和平安定的年代里,你们该怎么做呢?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努力学习,为振兴中华打好坚定的文化基础。愿同学们早日成才。《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学反思之【第四篇】诗人陆游所处的南宋距今8百多年,那么如何引领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呢?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着重做到了以下几点:一、结合写作背景,挖掘主旨。诗必有感而发,优秀的
本文标题: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案精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8318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