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先进个人事迹材料4篇
精编资料,供您参考先进个人事迹材料4篇【前言导读】由三一刀客最美丽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先进个人事迹材料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呢!先进个人典型事迹材料1简旺生,郎溪县建平镇钟西村党总支书记、主任,这位书记、主任“一肩挑”的汉子,将责任与担当牢牢地扛在肩上,在防洪抢险最前沿,带领群众冲锋陷阵,打响了“家乡保卫战”。以雨为令,奋战一线钟西村歌场圩位于钟小河北岸,圩内面积4000多亩,埂头窄,埂身单薄,1999年洪灾修复后尚未经过大水考验。6月19日夜突降暴雨,简旺生被窗外的雷雨声吵醒,打年轻就有充足防汛经验的他,天蒙蒙亮就赶紧起床,组织100多名人员上埂巡查,并划分2个重要埂段,交由两个村民组负责,紧急调配桩木、土、砂石、彩条布等防汛器材物资,做好防汛应急准备。6月24日上午9点30分,歌场圩钟小河外河段出现险情,简旺生立即组织抢险队员和一台挖掘机,进行打桩抢险。他带领3名队员在水中坚持了一个小时,协助挖掘机打完了10多根木桩。由于外河塌方,水深且急,需要大量泥土,他先后调来一台挖掘机、五台拖拉机,加紧施工、加固大堤,一直忙到下午5点多才完成除险。此后十天里,简旺生就带领突击队奋战在歌场圩,危险发现一处,就及时化解一处,共计化解十几处险情。身先士卒,死生考验6月21日下午1点多,简旺生和60多岁的老党员傅泽元在歌场圩巡埂,突然看见埂下的泄洪沟涵闸在渗水,而且水流越来越大,圩埂有随时垮塌的迹象,一旦垮塌,3000多亩农田就直接被淹没,给整个钟西村4000多百姓带来的损失简直不敢估量。险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这样的情景容不得多想,简旺生不顾劝阻,捡起旁边的旧水泥板和彩条布,纵身一跃,跳进近2米深的冰冷河水里,抓紧抢险。老党员傅泽元被简旺生的举止感动,也一同跳入水中,两人协助完成堵塞涵闸口的任务。他们在水里奋斗了整整1个多小时,冒着生命危险,成功将涵闸堵住。随后赶到的抢险突击队,开来1台挖机,在闸口的水泥板上铺上薄膜,用泥土全部覆盖,最终确保泄洪沟涵闸安全。汛情不减,何以为家为了保障钟西村两座排灌站正常运行,简旺生利用精编资料,供您参考排涝相关专业能力,坚持在排灌站夜间值守。每隔3小时,便出门观察水情和险情,近20天没有回过家。3台机器汛前虽已经过精密检修,但持续工作导致王村圩一台机器出现故障,简旺生及时发现并连夜联系水利专家,进行彻夜抢修,因处理及时,村里无一处内涝。连日暴雨,水位居高不下,随时都有破圩危险,正忙着转移群众的简旺生接到妻子电话,要求回家帮忙搬家。简旺生为了能多转移一些群众,毅然挂断电话,直到将所有群众安全转移后,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搬运家电。在家里一楼进水后,简旺生为了不占用安置点床位资源,安排妻子和70岁的老父亲在家里二楼就地进行安置。上善若水,厚爱无言大雨不停歇,险情越来越严峻。出于安全考虑,简旺生提前带领村“两委”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告知转移,通过发动村民投亲靠友和安置点安置的方式,安全转移1000多人。7月3日凌晨,因开发区水库泄洪,水位居高不下的歌场圩出现漫堤,眼见死守十几天的圩埂即将沦陷,简旺生强忍心酸,对住在圩堤上暂无危险的60人也全部实现安全转移,并安排两名村妇女干部在敬老院做好后勤工作。由于防范工作做得到位,钟西村虽有4座房屋倒塌,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破圩后,简旺生带领村“两委”干部实地查看受灾农田,及时统计上报灾情,检查房屋受损情况,避免有老百姓回流居住。在得知三岔村汛情严峻后,简旺生第一时间组织20人的打桩队和一台挖掘机,奔赴三岔村积极开展支援,进行装木和清脏。之后,连续三次带领5人打桩,将500多根桩木牢牢定在三岔大堤上。考虑到村里严重的受灾情况,简旺生又利用微信朋友圈,号召钟西村走出去的名企业家积极筹资捐款,协助村民做好灾后自建工作。灾难面前,简旺生同志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冲锋在前,身先士卒,他这种不怕苦、不怕累、不顾个人安危,舍小家为大家的行动,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赞誉,谱写了一首新时期村党组织书记抗洪救灾的壮丽乐章!派出所民警个人先进事迹材料2XXX,女,1997年警校毕业后来到西宁市公安局,先后在防暴巡警、监管支队工作。2019年11月,XXX因工作调动,来到西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主要负责支队离退休老干部和工会工作。来到交警支队以后,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新的工作任务,XXX同志不等不靠,凭借着自己多年的公安工作经验,以满腔的工作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主动作为,精编资料,供您参考认真履职,尽心尽力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使交警支队离退休老干部和工会工作有了一个质的提升。图由于交警支队离退休老干部人数较多,一直以来没有专人负责,工作处于滞后状态,人员数字不清、状况不明,工作刚开始她感觉困难重重,人员不熟悉,工作难开展,但XXX同志始终认为就算是退休老干部,也得要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所以,接手工作后,她首先从少有的资料中逐一核对一百三十六位老同志,其中仅有二十几名退休干部有完整的资料,其中还有多半老同志的电话号码不是已变更就是已停机不用,她不等不靠,利用公安网资源逐个查出老同志的家属信息,再通过这些家属联系到支队离退休老同志,对于通过这种方式还不能联系上的老同志,她就采取根据户口居住地信息入户家访的形式联系老同志,经过近半月的认真工作,支队136名离退休老同志全部被她联系上,并将所有老同志的情况熟悉得一清二楚,她及时向老同志们转达了支队党委的关心和关怀,使他们深切的体会到了组织的温暖,并为支队党委开展在职民警“一对一”联系离退休人员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为切实让老同志们感受到,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但组织没有忘记他们,XXX总是用自己的努力去协调解决退休老干部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干好这份工作,她深知要从点滴做起、要细致认真、要有一个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去面对,才能使老干部保持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和良好健康的生活状态,更能使他们始终保持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真正做到退休不离党,退休不退志,方能算是以解他们的后顾之忧,切身之愁。XXX同志还负责支队的工会工作,工会作为支队民辅警利益的代表者与维护者,如何充分发挥工会的职能作用,一直是她思考的问题。为顺利开展工会工作,她深入基层、走进民辅警的身边,积极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作为交通警察,工作执勤都在一线岗位,都在马路上,都在车流、人流中,民辅警在工作中发生工伤的几率很高,但一直以来民辅警工伤理赔意识不强,与西宁市人社局沟通不畅,认定工伤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一线执勤民辅警是既流血又流泪。XXX为了切实解决这个问题,维护民辅警的合法权益,在支队党委的支持下,积极协调人社局工伤部门领导,派专业老师到交警支队组织支队所属各执勤大队及科室人员开展工伤保险专题培训,将工伤保险政策和工伤预防知识普及到了每一位民辅警,不仅提高了他们预防工伤的意识,也为全面落实工伤事故预防、发挥工伤保险的保障作用、维护广大民辅警的合法权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只要单精编资料,供您参考位中有民辅警发生工伤的情况,她总是积极协调联系、搜集材料,并在规定时限内上报到人社局有关部门,为民辅警工伤认定赢得了时间,确保了民辅警工伤的认定。自她接手工会工作以来,支队共上报认定工伤申请8人,其中已有4人被认定工伤、2人评残。同时,为提高支队民辅警的工作积极性,增强支队的凝聚力,在民辅警生日之时,她第一时间将生日祝福和贺卡送到他们手中,每逢节日,她总是想方设法的开展各类活动,舒缓民辅警的工作压力,切实让大家体会到组织的关心与关爱。XXX不管在哪个岗位,用她崇敬和虔诚的态度,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心,立足本职岗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爱应该是什么模样?相信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答案。但只要你心中有爱,一路必定繁花相伴。XXX就是这样,在她工作的这些年,她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作为一个“O”型血志愿者,她从2004年开始,她坚持义务献血活动,已连续义务献血四千多毫升。同时她还资助了两名贫困家庭的学生,从三年级一直资助到她们上大学,时间已过十年之久。XXX说:“其实这些也不值一提,我觉得我比他们挣钱容易一些,家里条件还算过得去,就想力所能及帮助到他们,或许改变不了什么,但至少能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一颗爱的种子。等到这颗种子生根发芽,不奢望它能成为参天大树,但我想,至少能盛开出一枝芬芳、灿烂的花朵”。派出所民警个人先进事迹材料3青山隐云际,绿树垂黛瓦,阡陌通篱落,烟火上人家。走进梅州平远县泗水镇文贵村,水墨画一般的风景缓缓展开。这是个古老优美的村落,毗邻广州市公安局南沙区分局扶贫干部XXX的家乡。2018年3月,XXX怀着一腔为家乡人民做实事的热诚,主动向分局党委提出到平远县扶贫。自此,他将广州的高楼霓虹抛在身后,义无反顾回到与自己血脉相连的那片土地,埋头一干就是整整三年。文贵村位于粤闽交界,青山环绕。XXX一上任,就在短短1个月时间内,用脚步丈量了文贵村每一条蜿蜒的乡道和崎岖的山路,遍访了12个自然村所有贫困户。通过走访,他被此处的贫瘠落后和偏远不便所震撼,也被淳朴的乡风民情所感动。贫困户们虽物质匮乏,但眼中有光、脸上有笑、心头有期盼。在破落低垂的平房里,XXX与贫困户促膝而谈,细细查看询问家中状况,获得了珍贵的扶贫工作一手资料。扶贫先扶志和智,帮人先帮技和艺。XXX深知发展精编资料,供您参考扶贫产业的重要性,他走村串户、细致调研,发现文贵村气候温和,生态绿色无污染,果树生长密度大,非常适合发展养蜂产业。经过协调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多次研究商讨,最终大家伙决定把养蜂确定为文贵村主导产业,启用扶贫资金帮助贫苦户扩大养蜂产业规模。为提高养蜂业专业化现代化水平,文贵种养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在蜂农中开展蜜蜂高产饲养、蜜蜂病虫害防治、蜂产品安全与标准化生产等新技术培训,积极培养致富带头人。文贵村29户精准扶贫户都参与了养蜂项目,一时间,村里热热闹闹冒出许多勤劳干活的“打工蜂”,它们在果树上盘旋飞舞,在蜂房里忙忙碌碌,酿制着属于文贵村的金色脱贫梦。忙活一季、辛苦一季、收获一季,高品质的蜂蜜终于产出了,XXX便又开始忙着组织包装、收购、销售事宜。每一年,分局工会在文贵村种养专业合作社购买的农产品总量超50万元。城里的兄弟吃上了绿色食品,村里的兄弟实现了脱贫梦想,两厢欢喜,XXX的内心充实满足。扶贫之路并非一路坦途。村中有一姓谢的贫困户,XXX经常与他们谈话聊天,加油打气,主动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和销售瓶颈,鼓励谢某学习养蜂技术,投身到养蜂产业中去。润物细无声,经过思想上、精神上、物质上的全方位帮扶,几年以后,谢某终于顺利脱贫,并摇身一变成为文贵村致富带头人,开始向其他贫困户传授养蜂技术,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道路。XXX说,扶贫最怕的就是贫困户等靠要,性懒志短。针对这个问题,他采取“一户一策”措施,为每一户“量身定制”改善生活的方法:刚过60岁的贫困户从事力所能及的花生、灵芝等种植产业;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种上易于打理的杉木林;为长期卧病在床的贫困户筹措慰问金,给年老的村民购置冰箱、消毒碗柜等家电。“扶贫干部之爱民,则为之计深远”,XXX的目光放得很长,他希望,村民们不仅现在实现脱贫,将来也能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不再为饥寒困苦所累。如今,文贵村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7501元提升到2020年底的2。3万元,全部贫困户达到“八有”脱贫标准,实现了脱贫率100%的目标。面对丰硕成果,XXX说:“帮扶资源都是分局党委和各科所队兄弟们给的,我只是起了一点沟通协调的作用。”但村民们、干部们、同事们知道,他对家乡的土地付出了怎样的深情。三年时间,他远离家人,住在村办公楼的一个单间里,一张床、两张桌子是全部家具。刚进村时,作为一个“外人”,为了团结村两委干部,更好地开展任务,他在工作中多听多做,不计得失,在空闲时自掏腰包,请客吃饭。XXX的妻子在他下乡扶贫的第一精编资料,供您参考年怀上了孩子,他虽渴望陪护在侧,但心里始终放不下村民,与妻子商量后,克服种种困难,坚守在扶贫岗位上,直到妻子入院才匆匆赶回广州陪产,孩子出生仅仅3天后,又收拾行囊
本文标题:先进个人事迹材料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8377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