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城管文明执法心得体会范文【实用4篇】
好文档,供参考1/31城管文明执法心得体会范文【实用4篇】【题记】这篇精编的文档“城管文明执法心得体会范文【实用4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古代城管如何执法【第一篇】古代“城管”如何执法:周代占道经营要挨鞭子近日,湖北武汉成立“城管武装部”,让城管又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虽然当地官方称“城管武装部”有助于和谐,但“武装”二字的出现似乎很难让人不与“暴力”相联系。其实在中国古代,“城管”还真跟“武装”二字有关。中国“城管”是何时出现的?——战国时已有“监市”城管“防火缉盗”说到城管,首先得说一下“城市”。从现代考古发现来看,中国至少在夏商周的“三代”时期就有城市了,如在江淮之间的凌家滩、环太湖流域的良渚、黄河中游的陶寺遗址,都已发掘出了四五千前的城址,《吕氏春秋·君守》中所谓“夏鲧作城”,并非想象。但和现代功能较为接近的城市,到春秋战国时期才好文档,供参考2/31出现,如齐国的首都临淄,据《战国策·齐策》记载,当时有7万户,仅以现代一户3口的最低标准来算,总人口也达到了21万。到后来这样的“大城市”就更多了,如汉长安城(今西安),比同时代欧洲最大发达城市罗马面积大三倍以上,有8万多户。唐代,1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已有十多个,其繁荣程度都是空前的,其中长安、洛阳两京最为繁华。长安设有东西二市,《长安志》卷八“西市”条原注称,“货财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四方奇珍,皆所积集。”东市也一样繁荣,会昌三年(公元843年)六月二十七日东市失火,一下子烧掉了4000多家门市,而这仅是市场的一部分。城市大了,人口多了,治安、卫生、交通等一系列问题也就多了。在这种情况下,古代城管应运而生,如《庄子》一书中提到,战国时代有“监市”,这监市可以看作是中国古代城管的雏形。但是,古代城管与现代城管的概念和职能并不太一致,古代城管的职权范围相对较广。从史料上看,古代城管除负责环卫、拆违章建筑、禁止占道经营外,还得“防火缉盗”,如现代消防队员、联防队员一样要负责救火、抓小贼;有的还有管理市场物价、维持公平交易和社会治安的义务,兼有现代公安、消防、工商、物价、税务等部门职能,是真正的“综合执法”,权力也比现好文档,供参考3/31代城管大。古代“城管”都是些什么人?——宋代设立“街道司”士兵当“城管”那么,古代城管都是些什么人?古代的城管队员叫法不少,或称“胥”,或称“卒”,还有称“市吏”、“监市”等等。但在事实上,古代并没有现代城管局这样的专职机构,自然也无城管队员一说。古代城管的身份比较复杂,既有军人城管,也有警察城管。当然更多的是行政人员来当城管,如汉唐时相当于现代首都所在城市市长的“京兆尹”,其重要工作之一不是招商引资、增加GDP,而是城管执法。古代早期城管常由士兵充当。这是因为,城市的出现原本就是军事防御的需要,由军人把守。这么说来,武汉出现“武装城管”并非什么新生事物,而是一种“返古”现象。让“当兵的”来当城管,其实也是古代的常见现象。如在北宋的都城东京开封,朝廷便设有相当于现代街道城管队的“街道司”,并相应成立了由500名兵士组成的执法队伍,以保持开封的正常交通秩序和环境卫生。明代的北京,由相当于今北京卫戍区或武装警察部队的“五城兵马司”来承担现代城管局的大部分职能。《明史·职官志三》记载:“巡捕盗贼,疏理街道沟渠好文档,供参考4/31及囚犯、火禁之事。清代的北京,还专设了“督理街道衙门”,其部分职能也与现代城管局比较接近,主要负责外城的街道管理、民房修建等,破坏公用设施、侵占下水道等不良行为,都是督理街道衙门的执法对象。到了晚清,西方的一套城管制度被引入中国,由警察承担起了现代城管的工作。如中国历史上首个警察机构天津警察厅,除了负责当地社会治安外,管理市容市貌、交通、市场秩序等,都是其分内工作。古代有“城管”打人吗?——周代占道经营要挨鞭子“挞戮而罚之”“城管打人”这类暴力执法,成了现代城管的一大诟病,也是社会批评的焦点。在古代的不少时期,“城管打人”更不鲜见。城市起源的另一版本说法,是交易市场的兴起,因此古代城管很多时候是“市管员”,或者说古代的市管员就是今天的城管队员,这与今天城管要禁止占道经营是一样的。古代城管可以带着有攻击性的执法器具上岗,如在周代,城管在岗时都得带着鞭子或兵杖,遇到乱停乱放、占道经营不服从管理这类事,往往执鞭抽打,挥杖追赶。《周礼·地官司徒第二》中“司市”条称,“凡市好文档,供参考5/31入,则胥执鞭度守门。”鞭子大家都知道,“度”可能有的读者不是太明白,这种“度”又叫“殳”,系古代一种兵杖,用竹子或木板做成,有棱无刃,长约一丈二尺长,其威慑力与今天的警棍是一样的,虽然一下子打不死,但却也致死,因此颇具威慑力。其中的“胥”条说得更明白:“执鞭度而巡其前,掌其坐作出入之禁令,袭其不正者。凡有罪者,挞戮而罚之。”如果说“司市”是城管(市管)大队长,这里的“胥”则是城管队员,或市管员。换成今天的话来理解,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管理员在岗时间,要拿着鞭子巡视,对占道经营的流动摊贩,随时可以抓起来;对违法者进行鞭打的同时,还可以追加处罚。古代“城管”怎么管?——对占道“侵街”的违建“偏铺”下“处罚通知”在古代,现代城管中的两大难题——占道经营和违章搭建,同样十分突出,且历代不绝。古代城管也为此伤透脑筋,不得不经常发“处罚通知”。在唐代的长安和洛阳,和今天如出一辙,不少商户为了扩大经营面积,非要在门面(正铺)外多占一块(偏铺)。在李显(唐中宗)当皇帝时的景龙年间(公元707-710年),朝廷不得不以敕令的形式,发布了一则好文档,供参考6/31当时的最高“城管通知”:两京市场上各行业,凡自有正铺者,不得在铺前再建造偏铺。宋代称占道经营为“侵街”,为了防止侵街行为的发生,宋代城管想出了一个法子,在沿街要道旁立“表木”,标记出范围。这与现代街道画线一样,一旦超出就要被制止,当时的“城管队”会经常检查是否有人侵街。在古代也存在“执法大检查”。如在北宋,宋真宗赵恒便曾下诏开封府,要求开封的“城管队”拆毁京城的违章建筑。其继任者宋仁宗赵祯,也曾作过同样的指示:限开封府在一月之内,将侵街的官邸民舍全部拆毁。到明清,随着城市和商业的发展,占道、违建更突出。在清末,天津警察厅便发布了在今天应该是城管局发布的《整顿路政办法四条》:其中两条是:马路街衢旁各商铺有安设风挡、占用边道者,应即一律拆退;铁铺、石铺、木器铺及洋广杂货等铺,在门前堆积什物材料,占用官路者,应即一律让出。天津警察厅的通知中,可以看出清末天津的市容有多么乱。古代“城管”到底有多厉害?——唐宋时均有立法“诸侵街巷阡陌者杖七十”城市管理光凭嘴说是不行的,中国古人为此想出了不少管理手段,如上文提到的周代“执鞭度”、宋朝立好文档,供参考7/31“表木”。其中,最值得为现代城管借鉴的是“城管立法”,而非罚款了事。唐代在城管立法方面是颇为成熟的,为后世效仿。《唐律》规定:“距府十丈无市,商于舍外半丈,监市职治之”,即摆摊设点至少要远离政府办公地30米,也不能离民房太近,要在1米5以外,由监市负责督管。对占道经营有严厉的惩罚:“诸侵巷街阡陌者,杖七十;若种植垦食者,笞五十。各令复故。”挨打后,还恢复原状。《宋刑统》也有类似的规定,“侵巷街阡陌”条:“诸侵街巷阡陌者,杖七十”。对乱倒垃圾、影响环境卫生也有规定:“其有穿穴垣墙以出秽污之物于街巷,杖六十。直出水者无罪。主司不禁与同罪。”把尿屎垃圾弄到街上,影响了公共卫生,不只当事人倒霉,连“城管队长”都跟着挨杖打。宋仁宗在搞城管方面颇有创意,他在要求开封府官员强拆违章的同时,特别指示相当于现代司法机关法院的左、右军巡院,配合“开封城管”行动,“惩治侵街者”。明太祖朱元璋治国以狠著称,明朝的城管也不含糊。据《明会典》,在京城,“凡侵占道路,而起盖房屋,及为园圃者,杖六十,各令复旧”;对往街上丢垃圾、好文档,供参考8/31放污水的,“其穿墙而出污秽之物于街巷者,笞四十。出水者勿论。”另外,明代对破坏公共设施、不按规定行车,以及在禁区内摆摊设点、取土作坯、随地大小便等行为,也一律“问罪”,涉事者要被强行戴上刑具,在街头示众一个月,即所谓“枷号一个月发落”。撒泡尿也要遭受这么大的罪,这样的城管手段不可谓不狠!城管文明执法心得体会【第二篇】一、市容管理初显成效施行市容管理责任制,采取分片、定人、定责的方式,推行网络化管理。执法大队对城区主次干道实施全天候巡查,有效规范占道经营和出店经营行为。永丰超市、怀中门前、市场北大门等重要地段流动摊点违章占道等现象得到明显改观。老街水果、服装等流动摊贩占道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在充分兼顾社会需求、经营者利益和社会稳定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同时,加大规范经营行为治理,先后规范和整治黄梅桥夜宵摊点、文化广场夜宵摊点,整体搬移老汽车站严重影响交通的烧饼摊点11个,并采取措施,安排人员早晚间定时值守,防止无序经营摊点反弹回潮。为进一步规范户外广告管理,组织人员对皖河大道、好文档,供参考9/31稼先路、独秀大道等城区主干道沿线、广场和商场周边、车站、商业繁华地段的户外广告进行拉网式排查,针对20多处违规设置户外广告的业主单位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强制拆除未办行政许可手续的大型户外广告5块,清理披拉挂掉广告50余处,并督促保洁人员全面清除主次干道“牛皮癣”;开展对商家店牌店招的规范管理,要求新建和置换的新门头招牌,必须符合店招店牌设置规范要求。二、违法建设查处全面发力始终保持高压态势,遏制、查处违法建设。对新建小区和E区新建项目工地,实施跟踪监督,坚决杜绝新的违法建设的产生,确保将违法建设遏制在萌芽状态。到目前为止,已受理市场两处、宁兴花园一处、小游乐园五处共8起违法建设案件,受理未取得建设规划许可证或擅自超规划建设的违法建设案件2起。加强施工现场秩序管理,督促施工单位做好施工围墙的搭砌和施工道路硬化工作,确保施工车辆进出场地的净化,做到规范文明施工。三。环卫管理工作质量全面提升环卫处立足本职,紧扣县城环境卫生工作主线,各项工作开展扎实有效。常规化管理,稳步推进。按照环卫作业标准和合作好文档,供参考10/31公司的合同,进一步加强对环卫作业服务公司的日常考核。日常检查、错时巡查和每周督查相结合,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的对路面作业、垃圾收集转运、公园、公厕、绿化、水面、广场等作业范围逐一排查,发现问题,及时下发环卫督察通知书,整改,兑现奖惩。与杭州西美保洁公司分两批签订E区万平方米的服务增量合同,第一批次保洁面积自6月1日起进入日常服务,第二批次新增区域于7月10日上线。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县生活垃圾转运系统工程项目建设除县城3号站和5号站因选址变更未建外,其他工程建设进展顺利。石牌中转站竣工验收,压缩设备和车辆配备到位,4月27日已率先投入运营。月山中转站、县城1号站、2号站、4号站土建已经完工,压缩设备已进入安装。8台8吨垃圾转运车已全部交付,并办理入户。三层十二开间的调度中心办公楼主体已经完工,外装工程结束,相关附属工程正在有条不紊推进。无害化处理,拓展延伸。县城生活垃圾全部转运至焚烧发电厂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同时,协调落实金拱、黄墩、公岭、石牌、洪铺等乡镇的生活垃圾集中调运至焚烧发电厂处理,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按照指挥部要求,与有关企业达成协议,焚烧处理县城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发挥部门优势,积极配合支持乡镇环卫好文档,供参考11/31清扫保洁市场化运行,目前,已有12个乡镇实行环卫清扫保洁市场化运作。四。渣土管理进一步规范组织人员深入建筑工地、物业小区、居民区以及装潢户家中,发放管理通知书100余份,并在重点路段和部位安插警示宣传牌。四月中旬以来,先后对县城E区路面存在的建筑装潢垃圾进行了多次清理,清除建筑垃圾3千吨左右。同时,还对城区范围内长期遗留的各类建筑装潢垃圾进行了为期五天的集中大清障,共清运铲除积存多年的各类垃圾一百多车。对建筑施工单位工程渣土清运进行规范审批,统一调度,共计调运工程渣土约15万立方,并安排专业保洁队进行跟踪清扫。与公
本文标题:城管文明执法心得体会范文【实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8628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