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队伍的建设路径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队伍的建设路径“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队伍的建设路径适当的激励措施能够调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激发企业参与的热情,共同推进高职教育的发展。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内容,欢迎参考借鉴与借鉴。打造一支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这不仅仅需要学校自身的努力,更多的是需要政府、企业共同参与、协同推进。在国家层面上,“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立,需要强有力的法律制度作保障,因此国家应加快有关“双师型”教师建设方面的立法,继续进行相关的顶层设计,构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法律保障框架,针对高职院校教师工作的特殊性等特点,着力营造良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育环境,积极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向制度化、法制化方向发展,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培养培训体系,提升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建设水平。(一)制定标准,引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是优化选聘标准,制定以实践为导向的招聘标准。打破原有“双师型”教师认定“凭证书、凭项目”的传统认定和招聘方式,制定以实践能力为导向教师认定标准,将“具有高校教师资格和较好的专业实践教学能力,教学业绩考核良好”作为基本指标,将“实践教育教学能力、指导实习、企业技术服务”等作为教师任聘的专业业绩,重点考察教师对现代企业技术的认识与掌握程度,让更多的有技术技能的人才进入到“双师型”教师队伍中。二是因才因技施策,制定适合不同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准。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特殊性、个性化等特点,可以将教师的专业发展向三个不同方面侧重,制定三个不同水平的发展标准,即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型、科研与社会服务型,引领教师规划个人专业发展路径。教学为主型的教师以教学成绩和团队建设水平为评价标准;教学科研型以科研教学成绩、科研成果为评价标准;科研与社会服务型以服务与推广技术技能、获得专利等为评价标准。同时,在教师评价时,推进教师分类考核,根据不同岗位特点,设置符合岗位特点的岗位任务书,提高高职院校教师职工工作的能动性与积极性。三是优化聘用准则,制定吸引兼职教师任职的聘用标准。在岗位聘任制度中,大力推行兼职教师招聘,不断完善兼职教师的招聘制度、保障制度等的机制建设。为更好地进行岗位分配,可以将兼职教师分为特设岗、兼职教授、兼职讲师及兼职实习实训指导教师等四类。聘用兼职教师的基本标准包括品德、作风、年龄、工作经验、专业实践水平等要素。特设岗位要求:能胜任教学团队的带头人职责,带领教学团队开展人才培养、科研与社会服务工作,并提升团队水平;兼职教授岗位要求:能胜任前沿性专业教育教学工作,能够参与前沿专业的建设工作;兼职讲师岗位要求:能开展系统的教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能动性,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兼职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岗位要求:能指导学生开展实习实训等活动,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二)优化体系,提升“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能力一是以实际需求为导向,推进教师发展中心建设。中心的建设应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导向,突出为教师发展服务,充分利用校内外优质资源,针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通过创新开发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测评、有效课堂建设及认证等系列特色培训项目,解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课程建设、信息化教学、通识教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理论素质的快速提高。二是校企双方加强合作,共建教师专业培养基地。“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和支持。一方面,企业应积极参与,为学校教师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近距离地接触行业发展急需的技术技能。另一方面,学校应积极推动优势专业群与知名企业或产业园区共建共融,大力推进“产、学、研”为一体的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以行业企业的最新技术和职业岗位需要为主线,通过跟岗实习、访问工程师、项目培训、互兼互聘等形式,聚焦教师技能的专业训练、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培养,推进教师企业实践成果向教学资源转化。三是发挥校本培训优势,搭建教师教学团队培养平台。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中,应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与引领,打造高水平的教师团队,即由一名骨干教师发挥“传帮带”作用,对接一名新教师,新教师通过随堂听课、观察等途径进行培训。通过这种模式,骨干教师可以将自身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传授给新教师,也可以在新教师遇到困难时及时为其提供帮助与指导,促进新教师的快速成长,增加学校优质教师的数量,聚集优势,打造专业的教师团队。(三)创新机制,激发“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动力适当的激励措施能够调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激发企业参与的热情,共同推进高职教育的发展。一是建立“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健全业绩导向的薪酬激励机制,建立以岗位目标考核为基础、融合个人业绩及学校业绩为增量的绩效工资动态调整机制;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奖励、科研经费绩效奖励、高水平“双师双能”人才奖励等项目奖励机制,为“双师型”教师队伍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体系。同时根据不同的教师发展方向,对特聘岗位或创新岗位建立以能力水平和聘期目标为导向的年薪制,激励人才作用的发挥。二是创新“双师型”教师分类培养机制。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终身培训培养机制,系统设计特色鲜明的立体化分类培养体系,针对不同教师的专业发展特点,建立融计划、项目、考核、奖励为一体的教师培训管理机制,有效提升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青年助讲、青年骨干教师培训、专业带头人培养、名师培养、教学团队建设等系列制度,大力推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并配套针对性的评价考核机制,打造渐进可持续的教师发展绿色通道。三是建立“双师型”人才流动机制。为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进校园,可以通过建立劳模技师工作站、提高待遇等措施,吸引工匠、劳模、专家进校园;通过职教集团建设、现代学徒制试点等,优选企业经历丰富的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互兼互聘;建立支持教师创新创业制度,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研发企业项目或离岗创新创业,优化保障权益和激励机制。四是建立教学评价与整改机制。探索网络化、全覆盖、联动式的“双师型”教师教育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对教师们的教育教学行为开展观察评价,构建“督、诊、改”持续改进机制,通过期中教学检查、分院督导听课、推门听课等多种形式,围绕教学质量进行诊断、评价,针对课堂督导与评价结果,与教师进行平等双向沟通和交流,并要求其进行整改,确保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与社会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本文标题:“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队伍的建设路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8881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