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中秋活动新闻稿【通用4篇】
精编资料,供您参考中秋活动新闻稿【通用4篇】【前言导读】由三一刀客最美丽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中秋活动新闻稿【通用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呢!中秋新闻稿【第一篇】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也是团圆节。晚上,与姥姥、爸爸、妈妈共进晚餐后,真是令人兴奋。因为马上就可以看到那美丽的月亮了。一家人来到阳台上,等候着月亮的出现。品尝美味的瞬间,月亮像个害羞的少女一样,悄悄地从云层里钻出来,姗姗来迟的月儿,颤巍巍地爬上了半空中,顽皮地朝人们微笑着。含羞的少女却怎么也安静不下来,一会儿躲进云间,一会儿又撩开面纱,露出娇容。不一会,圆月已爬上了大楼顶端,她俯视着大地,把月光温柔地洒给大地,是那样明亮、淡雅、柔和。看着那玉盘般的圆月,仿佛不是在看着月亮,而是一个又大又圆的灿烂笑脸,那么亲切、自然、和蔼。赏月到此,我不知有多少思绪在翻涌翩跹,有多少感想在浮入脑海。那“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这一个个动人的美丽传说与皓月当空的美景,让我不知是高歌一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晴天”好;还是朗诵一首“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好。这时抬头看看明月,已是高悬天空,镶在满天星斗之间。皎洁的月光像水银似的泻向大地。中秋新闻稿【第二篇】“每逢佳节倍思亲”,“月到中秋分外明”……自古以来,很多文人墨客都用诗句表达思乡和渴盼团圆的心情。又是一年中秋节,奶奶早几天就买好了各种口味的月饼,还准备了许多东西祭拜月亮婆婆。中秋节吃月饼的故事还真不少!元朝末年,朝廷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不准明间用铁制的武器,规定十家合用一把菜刀,十家供养一个兵丁。然而这些兵丁,常胡作非为。有一年中秋节前,高邮张士诚暗中串联,在月饼里夹着起义的小字条,上面写着:“八月十五杀元兵,家家户户齐动手。”到了中秋之夜,家家户户掰开月饼,看见字条,纷纷起义。从此以后,每到中秋节,大家就会吃月饼,以纪念这次斗争。现在,我们吃的月饼越做越精致了,就像一件件工艺品。里面馅的种类也很多,有豆沙馅,有火腿的,有蛋黄的,还有栗子馅的。亲戚朋友之间经常互赠月饼,精编资料,供您参考表达祝福。我喜欢八月十五中秋节,因为那不仅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我享受月饼的快乐时刻。希望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团圆、快乐!中秋新闻稿【第三篇】“每逢佳节倍思亲”,9月13日中秋前夕,渤海大学植物园内张灯结彩、欢歌笑语,“中秋大团圆,世界一家亲”的中外师生共度中秋活动在此举行,来自布隆迪、匈牙利、马达加斯加、法国、巴基斯坦、加纳等国的百余名留学生们与渤海大学师生欢聚一堂,共同体验“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中秋情怀。为体现“中秋团圆,世界一家”这一主题,国际交流学院的老师搜集整理了有关中秋佳节的故事,邀请了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代表性传承人蔺心宇老师和知名书法家到现场传授技艺,并准备了独具中秋节日韵味的月饼、西式茶点、水果供大家品尝,以中西合璧的方式演绎出活动的主题,别具特色。当天活动气氛热烈,外国留学生被中秋文化深深地吸引,讲述起各自家乡的风俗,孔子学院的奖学金获得者表演了富有非洲风情的民族舞蹈和中国功夫,布隆迪留学生带来了好听的传统说唱,韩国留学生表演了热情洋溢的劲歌热舞,有几位留学生“现学现卖”,和中国学生一起伴着古筝曲,唱起了刚学会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此次活动不仅传播了中国传统文化,展示了中国大学生的热情好客,让留学生感受了中秋节的热闹气氛和文化,也拉近了中外大学生的距离,增进了彼此的友谊。中秋新闻稿【第四篇】“冲呀,杀呀!”在朱元璋带领农民起义,推翻元朝攻打一座城市时,因为元朝官兵搜查很严,传递消息困难,朱元璋和军师刘伯温只好散布谣言说冬瘟流行,只有吃月饼才能避免。于是,就把藏有“八月十五起义”的纸条月饼送给老百姓,百姓们吃月饼时发现了这些纸条,便在八月十五这天起义,顺利攻下了这座城,也因此有了“月饼起义”的佳话。中秋成了我们阖家团圆的日子,许多习俗也由此而来。中秋的习俗多种多样,而且各地还互不相同,像我们云南人,喜欢在中秋这一天祭月,就是把云腿月饼、荞饼、毛豆、石榴等各种吃食放在一个簸箕里,摆到月光下一同分享美食。中秋也离不开中国人一代代的发展,正因为我们的精编资料,供您参考祖国强了,才让中秋国际化了。比如新加坡他们那边的习俗和我们十分类似,经常在中秋时看花灯,韩国也在中秋那天吃东西,只不过他们很少玩兔儿爷。散落在全世界各个角落的华人都希望在中秋节这天团团圆圆,这既是一个美好的愿景,也是一份美好的祝福。愿中秋月圆进每个人心中。
本文标题:中秋活动新闻稿【通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9018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