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guffmingy@yahoo.com.cn模块的功能定位教学内容深广度分析教学案例评析必修化学模块的课程目标:1.学习常用的化学物质,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结构,知道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了解它们在生产、生活和化学科学研究中的应用。2.学习必要的化学试验技能,体验和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认识实验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3.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初步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一、模块的功能定位高中必修课程内容与初中课程内容的关系初中化学内容一级主题高中必修内容一级主题科学探究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身边的化学物质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变化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与可持续发展高中必修内容与选修模块的衔接关系高中必修内容一级主题在相应选修模块中继续发展认识化学科学实验化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原理化学与可持续发展有机化学基础、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二、教学内容深广度分析主题1认识化学科学1.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的发展趋势。2.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化学课程标准对化学1界定的核心内容专题一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本单元的教学难度建议注意以下几点:1.书中出现了几种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目的在于说明化学反应过程与原子最外层电子间的关系,不必在此处扩展原子核外电子排布。2.掌握质量数与微粒核外电子数、中子数间的换算。可以补充原子的符号。3.关于同位素主要从微粒种类的角度来掌握。(比如同种元素的单核微粒并不一定是同种原子,氧元素存在三种核素,则自然界中最多可能存在的氧气分子有六种。)同位素的两个特性可以补充。(主要是为了说明同位素的存在不影响化学性质)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计算不做要求。3.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在物质的量教学难度深度把握上,建议注意以下几点:1.知道物质的量是度量物质所含微粒多少的物理量,并通过物质的量建立宏观量和微观量的关系。(不用深究摩尔的概念,但要强调1摩尔的含义和摩尔的使用对象)2.掌握微粒的个数之比即物质的量之比,包括化学式中体现的微粒个数比或者化学反应方程式中体现的个数之比。(例如0.5molCO2中约含个CO2分子,个C原子,个O原子,个电子,个质子。3mol硫酸铜晶体中有mol结晶水。0.5mol焦炭完全燃烧需要mol氧气。)3.掌握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及其单位,注意气体摩尔体积和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之间的区别。4.掌握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换算。5.理解阿伏加德罗定律,并知道同温同压时气体体积之比即物质的量之比。利用V1/V2=n1/n2=(m1/M1)/(m2/M2)推导出同温同压时气体密度之比即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般的学校建议不补充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和气体密度的计算)6.能利用物质的量及其相关关系定量的认识化学反应,并能进行简单计算。4.认识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在必修化学1中,学生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主要有实验、比较、分类、观察,这是课程标准规定的。此外,学生应该建立起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思路,即从通性和氧化性、还原性来研究物质的性质.从金属、非金属、酸、碱、盐等物质类别所具有的通性预测某个具体物质可能具有的性质:从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角度预测物质是否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5.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该要求在元素化合物性质用途中有所体现,应结合具体的物质性质学习而达到。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举例说明化学科学与生活、生产、科技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尤其是体会组成材料的物质性质与材料性能的密切关系,认识新材料的开发对社会生活的重要影响,学会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主题2化学实验基础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2.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技能。本内容具体在必修1专题一第二单元中体现化学课程标准对化学1界定的核心内容物质的分离与提纯1.过滤的教学在复习的基础上要强调洗涤沉淀。过滤的基本操作要求学生掌握。2.复习蒸发结晶的基础上增加重结晶的内容,以粗盐提纯和提纯混有氯化钾的硝酸钾为例讲清两者的区别,有条件可以学生实验。溶解和蒸发的基本操作要求学生掌握。3.萃取和蒸馏要求掌握原理,操作方面建议强调分液漏斗的使用,而蒸馏的操作在必修2的有机化学部分再要求。4.纸上层析在课标中未明确提到,因此建议只做介绍不做要求。5.会选择适当的分离方法进行简单的混合物分离。(独立设计方案的分离暂不做要求)常见物质的检验1.掌握Cl-SO42-CO32-NH4+的检验。2.掌握焰色反应实验的操作。3.掌握简单的物质检验方案设计。(例:证明某白色纯净固体NaCl。不另用试剂鉴别浓盐酸、碳酸钠溶液、硝酸钡溶液。而不另用试剂鉴别硫酸、氯化钡、硫酸钠、碳酸钠就偏难。现有稀硫酸、稀盐酸、硫酸那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试用化学方法把它们鉴别开来,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建议补充试纸的使用注意事项溶液的配制及分析1.掌握浓溶液稀释、由固体配制一定浓度溶液的方法(包括计算和实验)2.掌握容量瓶的使用及简单的由于使用不当引起的误差分析。3.以书上的例题为载体了解生产和研究中经常要用中和滴定等方法进行定量测定。但对中和滴定在此处不宜铺开。4.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解度之间的换算一般的学校可以暂时不做要求。学生必须经历有关物质检验和溶液配制活动,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其中过于细节的操作过程和全面的误差分析等不作为基本要求。主题2化学实验基础3.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4.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5.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化学课程标准对化学1界定的核心内容主题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深度把握(1)强化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2)建议补充:酸、碱、盐、氧化物的细化分类(3)建议补充酸、碱、盐、氧化物的通性,为讨论物质间的转化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作铺垫。(4)强化或补充复分解反应的条件(5)介绍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辨析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6)建议补充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交叉关系本内容具体在必修1专题一第一单元中体现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主题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深度把握(1)知道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2)知道区分溶液和胶体的简便方法。(3)了解自然界存在的常见胶体现象如烟、云、雾。知道氢氧化铁胶体和氢氧化铝胶体的净水作用。(4)建议补充渗析(物质分离的一种方法)。(5)胶体的制备、胶体的凝聚、胶体的布朗运动和电泳现象不作要求。(6)建立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强调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只适用于化合物,NH3、CO2、难熔物(CaCO3等)是否为电解质不去深究,只谈酸、碱、盐是电解质。(7)建立电离的概念,只强调电离是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并使学生了解能表示电离的式子即电离方程式。本内容具体在必修1专题一第一单元中体现3.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主题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在人教版教材中的结构:苏教版教材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分三个专题讨论: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专题3从矿物到基础材料第一单元从铝土矿到铝合金第二单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第三单元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专题4硫、氮和可持续发展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钠及其化合物1.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钠作为强还原性物质可以与Cl2、Br2、I2、S、O2等具有氧化性的非金属单质反应。钠投入溶液首先与水反应。2.补充过氧化钠与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分析其氧化剂、还原剂。3.比较碳酸钠、碳酸氢钠在水中的溶解性、热稳定性、与酸的反应,掌握鉴别它们的方法。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碳酸钠溶液的碱性作为常识知道。碳酸钠与盐酸的互滴现象暂时不做要求。铝及其化合物1.掌握铝与氧气、酸、碱的反应,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不做要求。2.铝的钝化只须了解,不做拓展。3.掌握氧化铝与强酸、强碱的反应。掌握氢氧化铝的电离、氢氧化铝与强酸、强碱的反应,氢氧化铝的受热分解。建议补充Al3+和Al(OH)3、AlO2-和Al(OH)3的转化途径。氯化铝与氢氧化钠、偏铝酸钠与盐酸的互滴图像建议在《化学反应原理》中补充。铁、铜及其化合物1.使学生掌握工业炼铁的原料、设备、原理、除杂。了解工业炼铜的原理。2.在复习铁与Cl2、O2、HCl、CuSO4等物质反应的基础上掌握金属铁的还原性,明白氧化剂的氧化性强弱决定了铁被氧化的程度。并建议补充金属单质的还原性强弱、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包括Fe3+的位置)。3.掌握Fe3+的检验,理解Fe3+的氧化性、Fe2+的还原性,Fe3+和Fe2+之间的相互转化,Fe3+和Fe2+之间的相互转化仅限于Fe3+分别与Fe、Cu的反应(与碘离子、硫离子暂不做要求),以及Fe2+与Cl2的反应。从量的角度讨论FeBr2和Cl2的反应暂不要求。4.补充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现象及反应方程式。氢氧化铁的分解反应。4.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主题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本内容在专题2第二单元中体现关于离子反应的认识是不断深人的过程,在必修模块注意把握其深广度。掌握酸碱盐中强弱电解质的概念,能正确书写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能正确书写涉及强酸、强碱和盐(包括难溶性盐)的离子方程式及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学生此时只明白强酸制弱酸,并不知弱酸间的反应原理)关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涉及溶液中离子间的氧化还原反应、量的关系的离子反应不宜超前拓展。主题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5.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本内容在专题2第一单元中体现理解氧化、还原、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知道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会用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能从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分析,该物质是否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知道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与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关系。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概念及判断不作要求(三套教材均未提及)。学会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判断暂不作要求。(可在元素周期率中补充)电子守恒原理及其运用暂时不宜拓展,相关内容将在选修模块中学习(见《化学反应原理》主题1)。6.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题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氯及其化合物1.从化合价变化角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氯气与Fe、Cu、H2、H2O、NaOH、Ca(OH)2的反应,为下面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奠定基础。2.使学生掌握次氯酸的强氧化性、漂白性、不稳定性。3.补充讨论氯水的成分,但主要掌握新制氯水的消毒漂白原理,理解新制氯水的主要成分是氯气。4.氯气的工业生产建议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记住方程式,电解原理在必修2中介绍。氯气的实验室制备介绍装置和操作。5.掌握卤素间的相互置换,并且在氯气
本文标题:高一新课程培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906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