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心理学》讲授纲要主讲教师:章竞思主讲人:章竞思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现任:山西大学教科院心理学教授心理学硕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理事山西省心理学会理事长山西省七.八.九届政协委员山西省科协常委Email:zjs2002a@vip.sina.com学习之目的心理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教师__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全书概况全书5编16章50节.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导论学习心理学生智能的开发及教学心理德育心理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学管理一、导论(一)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内容1.研究的对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2.研究的内容(1)个体心理系统心理动力(包括动机、需要、兴趣、世界观)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心理状态(睡眠状态、觉醒状态__注意)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2)个体心理与行为行为的含义行为与心理的关系何为行为科学(3)意识与无意识举例说明何为意识?举例说明何为无意识?两者在人的心理活动中的作用(4)群体心理群体心理的界定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的关系(二)心理学的历史与流派1.心理学的哲学背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笛卡尔的唯理论的观点;洛克的经验论的观点;穆勒的联想观点2.心理学的诞生与五大重要流派心理学诞生在德国,创始人冯特。五大重要流派:构造主义流派机能主义流派行为主义流派格式塔心理学派精神分析流派(三)心理学的发展趋势由各学派的纷争到整合趋势,形成了当前的主领方向的两大学派。1.认知心理学派认知心理学被誉为当代心理学的一种新思潮、新取向、新范式。2.人本主义学派人本主义学派被誉为美国心理学的“第三势力”、“第三思潮”。(四)心理学的分支与应用1.心理学的分支现代心理学分为两大门类20个分支●理论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学习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动物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咨商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工业心理学消费心理学法律心理学广告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管理心理学健康心理学2.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1)教育心理学界定(2)研究的四大原则和四种方法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育性原则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法(五)教师的角色与能力素质1.教师的五种角色及其对学生的四大影响(1)五种角色: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员;榜样和模范公民;学生灵魂塑造者;教育科学研究人员。(2)角色对学生的影响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民主型的领导方式是理想的);教育风格对学生的影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风格较为有利);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皮格马利翁效应);举止言谈对学生的影响(教师的人格魅力);2.教师的能力素质(1)教学效能感掌握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教学效能感、结果预期、效能预期、一般教育效能感、个人教学效能感的界定。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行为的三方面影响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影响教师的再学习;影响教师的情绪。影响教师效能感的四种因素社会大环境学校周围环境学校中的环境学校中的人际关系状况最终是教师的内部因素(教育观和自信心)(2)教学反思反思的界定与分类反思的过程与成分教师反思的方法(3)教学监控能力监控能力的界定与内容七种监控能力的结构因素监控能力的三个特征教学监控能力的作用与影响决定教学监控能力的两种因素(4)教育机智界定与实质教师机智的表现方式及其影响因素二、学习心理(一)学习的实质及其特点1.界定及其涵义2.加涅的学习分类3.大学生的学习特点(二)学习理论1.联结学习理论观点及学习模式两种联结学习理论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2.认知学习理论(1)观点:认知过程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学习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学习是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2)四种认知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__结构学习论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补充)建构主义亦称结构主义,最早提出人是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他认为儿童的认知结构要通过同化、顺应逐步建构而成的。而且要在“平衡—不平衡—新平衡”的循环中不断丰富,提高和发展。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教师)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学习环境是由“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四大因素构成。建构主义学习观点提倡的学习方法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提倡的教学模式是“以学习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四大要素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三)学习动机及其培养1.学习动机的实质及作用动机、学习动机的界定动机的三个大功能2.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1)学习需要、学习驱动、学习期待、诱因的界定。(2)奥苏伯尔的三种成就动机的内驱力: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交往内驱力3.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特点多元性、间接性、社会性、职业化4.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一致性的情况不一致的情况5.学习动机的五大理论及其应用强化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成败归因理论自我实现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6.学习需要的形成和培养方法(1)学生学习需要的三种差异(2)培养学生新的学习需要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7.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五种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利用争强好胜,组织学习竞赛;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四)学习的迁移及其促进1.学习迁移的界定及其作用2.学习迁移的理论及其应用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经验泛化说关系转换说认知结构说经验整合说3.影响迁移的四个条件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认知技能与策略定势的作用4.如何有效促进学习的迁移确立教学目标精选教材编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程序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三、学生智力开发与教学心理人的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知识的掌握与认知过程的对应关系:知识的领会与感知、理解;知识的巩固与记忆;知识的应用与问题的解决与思维策略(一)感知、观察、思维能力发展与知识领会1.大学生的感知、观察能力的特点2.大学生的思维品质及其思维特点3.通过直观教学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感知(1)教学中的三种直观教学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2)提高直观教学效果的条件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感知的四个规律及其应用(强度律、差异律、活动津、组合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4.通过教材概括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1)教材概括的界定和分类(2)人的思维过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3)提高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成效的条件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科学地进行同类、异类之比较;启发学生进行自觉的概括。(二)记忆的发展与知识的巩固1.记忆的概述与大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1)记忆的两种界定与记忆的三个环节(2)八种记忆的分类及其界定(3)大学生记忆发展的三个特点2.记忆的第一个环节_识记与信息的编码(1)识记的界定(2)识记中的四种编码的方式视觉编码及其验证实验;听觉编码及其验证实验;语义编码及其验证实验;语言编码及其验证实验。(3)影响知识识记与编码的主要因素材料的数量与性质识记的目的性与主动性对材料意义的理解组块化编码多种器官的协同活动觉醒状态识记的信心3.识记的第二个环节_保持与信息的贮存(1)保持的界定和实质(2)保持与存贮的五种组织形式空间组织、系列组织、联想组织、网络组织、更替组织(3)保持的相反过程__遗忘现象遗忘的界定与分类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过程)知识遗忘的特点:短时记忆遗忘的特点;长时记忆遗忘的特点;艾宾浩斯、里德、泰勒的研究结论遗忘的理论衰退说、干扰说、同化说、动机说。合理复习、防止遗忘遵循复习的原则:及时复习的原则间隔复习的原则循环复习的原则掌握合理复习方法: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尝试背诵优于单纯重复复习综合复习优于整体与部分复习掌握复习次数:提倡过度学习法,但要注意“度”(三)问题解决与知识的应用1.问题与问题解决的界定(1)问题及其三个基本成分与分类(2)问题解决的界定与特点2.问题解决的早期研究模型(1)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的尝试_错误模型桑代克通过猫的“迷箱”实验提出问题解决是一个尝试错误性质的渐进过程,是一个通过尝试、错误的行为动作逐渐减少,正确的行为动作逐渐增加的过程。桑代克通过实验提出了著名的学习三定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桑代克认为人也是通过“尝试错误”解决问题(2)德国心理学家苛勒的顿悟模型苛勒通过黑猩猩的“箱子”、“棒子”实验提出问题解决要求看出问题情况中的各种关系,而对这种关系的理解是突然产生的,是一个顿悟过程。苛勒认为,人也是依靠顿悟来解决问题的。以上两种模型不是互相排斥,绝对对立的。尝试__错误往往是顿悟的前奏,顿悟则是尝试错误的飞跃。(3)杜威的问题解决模型(4)瓦拉斯的创造性解决问题模型3.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观点(1)提出人是美国纽厄尔,肖和西蒙(2)问题解决就是搜索问题空间,寻找一条从起始状态通向目标状态的通路。(3)问题解决的四个阶段问题表征、选择操作、实施操作、评价当前状态4.问题解决的一段认知过程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5.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1)知识经验(2)习惯定势(3)功能固着(思维惰性)(4)问题情境(5)酝酿效应(6)原型启发7.情绪和动机状态(四)大学生创造性的培养“为创造性而教”是大学教育的理念1.创造性概述(1)创造性与创造的界定(2)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非线性)低智商者没有高创造性;高智商者不一定具有高创造性;低创造者不一定具有低智商水平;高创造者必须有高智商水平。(3)创造性与发散思维发散思维的界定及其三种特性聚合思维的界定及其作用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中,把智力分为内容、操作、产品三个维度。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但发散思维不是一种独立的能力。因此,创造性思维是“一种以发散思维为核心,聚合思维为支持性因素的,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有机结合的操作方式。”(4)创造性与人格高创造性与高智力个体,适应良好;高创造性与低智力个体,常有冲突和不适应感;低创造性与高智力个体,是学习成绩的优胜者;低创造性与低智力个体,存在困扰。2.大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1)进行创造性测量以鉴别大学生的创造性(2)提供良好的条件(3)注意创造性培养创设环境,遵守五条原则头脑风暴法的运用戈登技术的应用四、德育心理与完善人格(一)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1.自我意识的界定与结构分类(1)界定: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把“我”分解为主体我和客体我。(2)分类:自我意识可分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现实自我、投射自我、理想自我2.个体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1)自我中心期(8个月---3岁左右)(2)客观化时期(3岁---青春期)(3)主观化时期(青春期---成年)3.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与特点(1)发展过程经历一个明显的分化、矛盾、统一、转化和稳定的过程。(2)发展特点总的趋势自我认识的发展特点自我体验的发展特点自我调控的发展特点4.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全面认识自我积极悦纳自我努力完善自我(二)态度与品质1.实质与关系(1)态度的界定与三种结构(2)品德的界定与三种结构2.关于态度与品德的理论(1)道德发展阶段论皮亚杰通过研究提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一个由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柯尔伯格通过“两难故事法”方法的研究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理论。(2)道德价值辩析论这一理论主要通过价值观辩析与赋值策略来促进道德教育。这种方法通过提问、讨论与练习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考虑、检验、选择或更新其已有价值观,形成积极的价值观。(3)强化理论强化是联结理论的核心。在德育领域中,对行为施加正、负强化以增强社会认可的行
本文标题:高校教师岗前培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906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