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劝学》练习(8篇)
《劝学》练习(8篇)【导读】这篇文档“《劝学》练习(8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劝学》练习【第一篇】阅读《孙权劝学》和《诫子书》两篇文言文,回答文后的问题。(甲)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诫子书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②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③则不能励精,险躁④则不能治性⑤。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注释]①行:行为,操行。②澹泊:也写作“淡泊”,清心寡欲,不追求名利。③淫慢:过度怠惰。淫,过度。慢,怠惰,不勤勉。④险躁:过分急躁。⑤治性:约束自己的性情。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孙权劝学的内容。2.阅读《诫子书》,说说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的用意。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思。(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经()(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刮目相待()(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俭以养德()(4)淫慢则不能励精励精()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阅读《孙权劝学》,说说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说吕蒙学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读了《孙权劝学》和《诫子书》两篇短文后,你收到了怎样的启发?请就其中的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写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的故事。(意对即可)2.诸葛亮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意对即可)3.(1)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诗》《书》《礼》《春秋》。(2)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眼。(3)用朴素来培养自己的品德。(4)精神振奋。励,激励,振奋。4.(1)你说你事物多,谁比得上我事物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2)学习必须身心宁静,才智必须经过学习,不学习就不能使自己的才学广博起来,没有志向就不能使自己的学识有所成就。(意对即可)5.提示:可以就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志向、目标、修身、养德等其中的一个方面谈自己受到的启发或教育。(言之成理即可)《劝学》练习【第二篇】三、文言文阅读(14分)6.(14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1)下列各组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静以修身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讽齐王纳谏》)B.非志无以成学处处志之(《桃花源记》)C.蒙辞以军中多务至霸上及棘门军(《周亚夫军细柳》)D.非复吴下阿蒙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之”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A.本在冀州之南(《愚公移山》)B.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D.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3)下列对甲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B.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甲文以“夫”字发起议论,主要论述修身治学,强调淡泊宁静的价值。B.乙文中孙权劝吕蒙学习,吕蒙起初推脱,后听从劝说学习,终有所获。C.甲文讲道理透彻深刻。乙文以对话表现人物,生动传神,富于情味。D.甲文开篇即明确提出修身养德要求。乙文用吕蒙言行侧面表现鲁肃学识进步。(5)把甲乙两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年与时驰,意与日去。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分析参考译文:甲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乙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解答(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修:修养/长;B.志:志向/做标记;C.军:军营/军营;D.复:再/回答。故选:C。(2)本题考查文言文中虚词的用法。例句中“之”结构助词,的。A.之,结构助词,的;B.之,代词;C.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意义;D.之,动词,到。故选:A。(3)本题考查节奏划分。句意为: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节奏划分为: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故选:B。(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BC.正确;D.有误,乙文用鲁肃言行侧面表现吕蒙学识进步,而不是用用吕蒙言行侧面表现鲁肃学识进步。故选:D。(5)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①中重点词语有:与,跟随。驰,疾行,指飞速逝去。句意为: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②中重点词语有:但,只,仅。涉猎,粗略地阅读。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句意为: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答案:(1)C(2)A(3)B(4)D(5)①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②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点评文言文翻译方法: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劝学》练习【第三篇】三、古诗文阅读11、(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劝学(节选)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吕氏春秋孟夏纪第四》劝学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义。不知理义,生于不学。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故往教者不化,召师者不化,自卑者不听,卑师者不听。师操不化不听之术而以强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远乎?学者处不化不听之势,而以自行,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凡说者兑之也①非说之也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同“缒”,zhuì)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②也,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从此生矣。故为师之务,在于胜(同“循”)理,在于行义。理胜义立则位尊矣,王公大人弗敢骄也,上至于天子,朝之而不惭。凡遇合③也,合不可必,遗理释义,以要不可必,而欲人之尊之也,不亦难乎?故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注①说:说教。兑:悦。②堇:毒草,根有剧毒。③遇合:师徒相遇而和洽。(1)对下列语句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木直中绳中:合于B.而绝江河绝:横渡C.遗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彰:彰显D.王公大人弗敢骄也骄:骄傲(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A、吾尝跂而望矣B、蟹六跪而二螯C、学者师达而有材D、怀腐而欲香也(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凡说者/兑之也/非说之也/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B、凡说者/兑之也/非说之也/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C、凡说者/兑之也/非说之也/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D、凡说者/兑之也/非说之也/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4)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类型相同的一项是例:冰,水为之而寒于水A、句读之不知B、师不必贤于弟子C、蚓无爪牙之利D、不拘于时(5)下列选项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荀子《劝
本文标题:《劝学》练习(8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9349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