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劝学教学设计3篇【导读】这篇文档“劝学教学设计3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劝学教学设计1《劝学》教学设计白依拉嘎小学马秀娟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更、书、劝、学、首、迟、发”7个生字,掌握一个部首“又”。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初步理解诗意。3、通过《劝学》这首古诗的学习,体会读书、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2、在识字和写字的过程中,即一步巩固识字和写字的方法。教学准备:1、学生提前查阅有关读书、学习的名人名言。2、生字卡。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2、准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教学难点:了解读书、学习的重要性。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师:自从入学以来,我们已经积累了不少的古诗,谁能借着今天这个机会为大家展示一下?生自由背诵古诗。今天我们要学习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写的一首古诗《劝学》(板书课题)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字特别漂亮,风格独特他的字被称为颜体。他很喜欢我们班的孩子,据说有一些话要对我们说,你们想知道他说的是什么吗?生:“想”﹗想的话你可要认真听课、努力学习了!因为这番话都藏在诗里呢!你们有信心学好么?生:“有”﹗二、朗读古诗,学习生字。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注意字的正确读音。2、教师领读,学生感知诗的节奏。诗的节奏为: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3、学生自由读诗,同时找出要求认的字,借助音节学习生字。4、指名读诗,教师纠正字音。5、学生齐读古诗。6、汇报识字情况。古诗大家已经读熟了,在这个情境里字音叫得也很准。现在老师把这里的生字都叫出来,我想看看你们是否还能认得准?学生个别读、开火车读生字。1、通过“劝”字,认识一个新部首“又”。书空:横撇、点。2、多音字:更、发3、字理图学习“首”,理解“首”指的就是“头”。三、再读古诗,感悟诗意1、以各种形式读古诗。2、通过朗读你知道了什么?感悟诗的用意是勉励青少年及早努力,不虚度光阴。3、生展示自己查阅的有关读书、学习的名人名言。四、指导书写生字。师:作者用28个字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青少年时期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如果浪费时间就只能“老大徒伤悲”了。我们获取知识的途径莫过于书了,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书”字。1、学生观察字的笔画、结构。2、指导书写。3、进行扩词。五、背诵古诗、巩固生字。1、送生字宝宝回家。学生将生字卡贴到正确的位置。三()()火五更鸡,正是男儿()()时。黑()不知()学早,白()方()读书()。2、熟练的背诵古诗。第.二.课.时.教学重、难点:1、书写生字。2、积累有关惜时的名言。3、掌握两组反义词。教学设计:一、复习。1、认读生字卡。2、背诵古诗。3、在这首古诗里你有什么发现?反义词:迟—早黑—白二、指导书写。劝:左右结构,书写时左窄右宽,“又”做偏旁捺变点。半包围结构:迟、发。三、课后练习。1、读一读。体会情境图的作用:小蜜蜂非常勤劳,我们要向他们学习。a)生自由读、开火车读。b)学生选择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2、写一写。指导学生把这些词写在虚宫格里,要写的美观。3、背一背。指导学生背诵惜时名言。4、听写词语。劝学头发学生迟早首长劝学教学设计2《劝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积累文言词汇。(2)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2.过程和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做到古为今用,学以致用。(2)掌握朗读、背诵的技巧。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荀子的劝学,了解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和良好的品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名言名句中得到智慧的启迪。教学重点1.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注重本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注意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教学难点理解比喻的含义及其内在联系。学情分析基础版第五单元主要学习古代散文欣赏,学生通过初中对文言文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对这一类散文已并不陌生。本课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这些论证方法对学生学习写议论文有很大的帮助。学法指导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结合注解理解文意,把握全文的内容,并注意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教学方法诵读法、串讲法、点拨法与讨论法相结合。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作者、作品简介,释题:2.正音,找出通假字;3.结合议论文的三要素,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并让学生找出文中采用了论证方法。课时重难点梳理文章结构思路,学习论证方法。一、课文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是否总有些困惑?整天冥思苦想,埋头看书,但是效果不佳;上课真的是认真听讲了,也觉得听懂了,但是一做题就不会了;认真努力地学习了,付出了,可考试总是成绩平平。也曾是雄心勃勃,但面对现实中的自己又总是有些无奈。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说的是任何渊博的知识、精深的学问,无不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这与荀子《劝学》中的一些观点不谋而合。今天,让我们走进荀子,走进他的《劝学》,希望这位睿智的思想家、教育家,能帮助我们走出困惑,给我们指明一条前行的路。二、学生朗读课文,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一)整体感知课文:1.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2.学习的意义:提高和改变自己。3.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4.学习的方法态度:积累、坚持、专一。(二)有关《荀子》(学生介绍,教师补充)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时人尊称为“荀卿”,后为楚兰陵令。韩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学生。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缜密,多排比,善譬喻。《荀子》一书共32篇,其中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或为其门人弟子所记。(三)题解《劝学》是《荀子》第1篇,“劝”是“劝勉”的意思。《劝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四)正音(学生根据导学案中的字音,上讲台写出答案)木直中.(zhòng)绳輮.(róu)以为轮虽有.(yòu)槁.(găo)暴.(pù)金就砺.(lì)则利参省..(sān)(xǐng)知.(zhì)明而行无过须臾..(xū)(yú)跂.(qì)彰.(zhāng)舆.(yú)马生.(xìng)非异跬.(kuǐ)步骐骥..(qí)(jì)驽.马(nú)锲.(qiâ)而不舍朽木不折.(zhã)镂.(lòu)螯.(áo)蛇鳝.(shàn)(五)找出通假字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再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资质,禀赋4.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通“煣”,使弯曲三、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并结合议论文的三要素,剖析文章结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论据:学习的意义(提高自己,改变自己,完善自己)学习的作用(拓展自己)论证: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注重积累,贵在坚持,用心专一)四、根据文章结构,把握文章的论证方法明确: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第一段:论证了学习的意义。从论证方法来看,属于比喻论证。第二段:是用比喻的论证方法论述学习的作用。第三段:运用了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且中心论点一直贯穿其中。四、课堂小结:本文论点鲜明,论证层次清晰,正反两个方面比喻的论证方法灵活生动,结构非常明了。另外本文的语句整散结合,语势铿锵有力,逻辑严密,雄辩而富有说服力。五、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2.结合课文注释,做相关练习,并对文中的文言知识进行归纳(文言实词,虚词,古今异义字,特殊文言句式)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鉴赏本文的论证艺术,分析本文的写作技巧。2.掌握文言知识(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课时重难点1.鉴赏本文的论证艺术,分析本文的写作技巧。2.掌握文言知识(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一、学生朗诵课文,回答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教师总结。)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个论点的?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这一中心论点,是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个方面来论述的。2.本文的写作技巧是什么(即鉴赏本文的论证艺术)?学生讨论回答后小结:①大量运用比喻阐明事理,是本文第一大特点。②论证方法灵活,是本文另一特点。③语言特点:多用对偶,夹用排比,也是一个特点。二、讲解文言知识1.古今异义(1)金就砺则利古义: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的简称(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三次,多次今义:参加,加入(3)声非加疾也古义:强今义:疾病(4)假舆马者古义:借助,利用今义:不真实(5)蟹六跪而二螯古义:蟹脚今义:两个膝盖着地的一种姿势(6)用心一也古义:因为今义:使用2.词类活用(1)动词的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以为轮。(2)名词作状语: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3)名词用作动词: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4)形容词用作动词:假舆马者,非利足也3.特殊句式(学生口译,教师重点点拨翻译注意点)(l)判断句①青,取之于蓝②冰,水为之③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④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⑤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固定格式无以至千里(“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下文“无以成江海”中“无以”同此)(3)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4.名句翻译(将名句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将之翻译出来)(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译: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冰是由水凝结成的,但它比水更冷。(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译: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但是(能)达到千里之外。(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译: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于是精神就能达到很高的境界,智慧就能得到发展,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4)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译: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走个不停。(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译: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借以远达千里的(办法);不汇聚溪流,(就)没有借以成江海的(办法)。(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三、总结《劝学》是1篇说理性很强的文字,却形象清新、脍炙人口,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劝学》以“劝”字统领全文,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道理,堪称雄辩奇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文中所用的喻体几乎都是常见的、易懂的,使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某些直观、浅近的形象事物,进而连类比物,启迪思考,接受作者所说的深刻道理。所有这些,也是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四、作业布置1.背诵全文。2.填写《配套练习》相关内容。3.完成课本练习与思考。《劝学》优秀教学设计3一、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弄清字音,把握文章内容。2.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3.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二、重点难点:1.归纳掌握“劝、中、疾、致、假、绝、兴”等词义。2.背诵课文前三段。三、知识链接:1.作者介绍(结合注释①)荀子(约公元前313一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
本文标题:劝学教学设计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9467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