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铁人王进喜观后感【推荐4篇】
铁人王进喜观后感【推荐4篇】【导读】这篇文档“铁人王进喜观后感【推荐4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铁人王进喜的事迹【第一篇】铁人王进喜的事迹王进喜,甘肃玉门人,是新中国第一批石油钻探工人,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1938年,15岁的王进喜进入玉门石油公司当工人,建国后历任玉门石油管理局钻井队长、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队长、大庆油田钻井指挥部副指挥。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率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并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展现了大庆石油工人的气概,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中国工业战线一面火红的旗帜。王进喜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被誉为油田铁人。1959年,王进喜在全国“群英会”上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王进喜是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59年,他作为石油战线的劳动模范到北京参加群英会,看到大街上的公共汽车,车顶上背个大气包,他奇怪地问别人:“背那家伙干啥?”人们告诉他:“因为没有汽油,烧的煤气。”这话像锥子一样刺痛了他。王进喜后来说:“北京汽车上的煤气包,把我压醒了,真真切切地感到国家的压力、民族的压力,呼地一下子都落到了自己肩上。”他曾多次向工友们说:“一个人没有血液,心脏就停止跳动。工业没有石油,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上行的,都要瘫痪。没有石油,国家有压力,我们要自觉地替国家承担这个压力,这是我们石油工人的责任啊!”1960年春,我国石油战线传来喜讯━━发现大庆油田,一场规模空前的石油大会战随即在大庆展开。王进喜从西北的玉门油田率领1205钻井队赶来,加入了这场石油大会战。一到大庆,呈现在王进喜面前的是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没有公路,车辆不足,吃和住都成问题。但王进喜和他的同事下定决心:有天大的困难也要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大油田。钻机到了,吊车不够用,几十吨的设备怎么从车上卸下来?王进喜说:“咱们一刻也不能等,就是人拉肩扛也要把钻机运到井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他们用滚杠加撬杠,靠双手和肩膀,奋战3天3夜,38米高、22吨重的井架迎着寒风矗立荒原。这就是会战史上著名的“人拉肩扛运钻机”。要开钻了,可水管还没有接通。王进喜振臂一呼,带领工人到附近水泡子里破冰取水,硬是用脸盆、水桶,一盆盆、一桶桶地往井场端了50吨水。经过艰苦奋战,仅用5天零4小时就钻完了大庆油田的第一口生产井。在重重困难面前,王进喜带领全队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苦干5天5夜,打出了大庆第一口喷油井。在随后的10个月里,王进喜率领1205钻井队和1202钻井队,在极端困苦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双双达到了年进尺10万米的奇迹。在那些日子里,王进喜身患重病也顾不上去医院;几百斤重的钻杆砸伤了他的腿,他拄着双拐继续指挥;一天,突然出现井喷,当时没有压井用的重晶粉,王进喜当即决定用水泥代替。成袋的水泥倒入泥浆池却搅拌不开,王进喜就甩掉拐杖,奋不顾身跳进齐腰深的泥浆池,用身体搅拌,井喷终于被制服,可是王进喜累得站不起来了。房东大娘心疼地说:“王队长,你可真是铁人啊!”“铁人”的名字就是这样传开的。王铁人为发展祖国的石油事业日夜操劳,终致身心交瘁,积劳成疾,于1970年患胃癌病逝,年仅47岁.王进喜干工作处处从国家利益着想,他重视调查研究,依靠群众加速油田建设,艰苦奋斗,勤俭办企业,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建立责任制,认真负责,严把油田质量关。他留下的“铁人精神”和“大庆经验”,成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财富。1964年,毛主席向全国发出“工业学大庆”的号召。王进喜身上体现出来的“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代的石油工人。铁人不仅是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共产党人的楷模。他更是一个为国家分忧解难、为民族争光争气、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铁人王进喜专题【第二篇】《铁人王进喜》读后感岁月淡去了旧时的记忆,却注定抹不去烙在我们心头的“铁人精神”。最近我又阅读了一遍《铁人王进喜》这本书,把我重新带回了那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翻开书页,字里行间把我带入了那个漫天风雪、满眼荒凉的艰苦岁月,王铁人的一句“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的豪迈宣言让人们热血沸腾,“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壮语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胸怀石油、胸怀国家的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铁人精神震撼了我的心灵。昏暗简陋的工棚,超负荷的体力劳动,一天五两的粮食定量,铁骨铮铮的话语。《铁人王进喜》这本书以真实的笔触把王进喜被还原成一个出大力、流大汗、普普通通的基层“师傅”。他说糙话,急了打人,脚砸伤了会疼,肚子饿了也会腿软胳膊软。但是,在种种困难面前,他的“心不软”——打井缺水,他带着全队人马从几公里外的水泡子里砸冰取水;没有吊车,拿自己的脊梁当吊车;压井喷的水泥散不开,他跳进泥浆池里充当“人体搅拌机”。用青春、热血与激情,战天斗地把贫油落后的帽子甩到了太平洋里。。。掩卷深思,我被先辈们的事迹深深感动了,“铁人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这句话对我的震撼最大。现在我也是一名石油测井人,联想到自己的工作环境,各种新型的设备随处可见,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气,我们很少会想到那个年代在物资贫乏、环境恶劣的条件下,石油工人们是在用一种怎样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打出了中国的第一口油井。我们不会再用身体搅动泥浆,我们不会再靠人拉肩扛将钻机拉上井架。物质条件变了,但我们的灵魂依然需要铁人那样坚强。在盛行“解构崇高”的年代,我们依然需要那个年代留下的精神,这种精神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是一种奋发进取的力量,今天中国的崛起需要这样一种精神。通过阅读《铁人王进喜》这本书王进喜一个散发着高尚人格魅力的形象已跃然纸上。许多事物深埋在岁月中便成了尘土,有的事物深埋在岁月中却成了琥珀。铁人精神是一段值得珍藏的历史,是一种历久弥新的记忆,是一个永留史册的传奇……铁人精神的骨子里有干任何事情都为国家着想的强烈主人翁精神、有积极想办法开采石油的敬业精神、有踏踏实实的干事创业精神、有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有甘当一辈子老黄牛的奉献精神、有干一看三想五的创新精神。中国石油人依靠这种“铁人精神”谱写出了一部充满着无私奉献、忘我拼搏、艰苦创业的壮丽史诗。今天我作为新时代的中油测井员工,对《铁人王进喜》这本书的拜读,使我对铁人精神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铁人精神”“铁人精神”将永远是我们不竭的动力和制胜的法宝。“铁人精神”必将作为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薪火相传。历久弥新,永不褪色,!铁人王进喜事迹讲座【第三篇】“缅怀铁人丰功伟绩,争做铁人好后代”主题教育讲座稿——纪念铁人王进喜同志逝世42周年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是11月15日,是铁人王进喜同志逝世42周年纪念日,为了进一步传承、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学习铁人王进喜等老一辈大庆人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质,努力做“四有”新人,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全体同学来共同学习和了解“铁人王进喜”的生平和事迹。王进喜,甘肃玉门人,中共党员,1923年9月出生,是新中国第一批石油钻探工人,全国著名劳动模范。1938年,15岁的王进喜进入玉门石油公司当工人,建国后历任玉门石油管理局钻井队长、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队长、大庆油田钻井指挥部副指挥。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率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并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展现了大庆石油工人的风貌,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中国工业战线一面鲜红的旗帜。王进喜以“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被誉为铁人。1959年,王进喜在全国“群英会”上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王进喜是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59年,他作为石油战线的劳动模范到北京参加群英会,看到大街上的公共汽车,车顶上背个大气包,他奇怪地问别人:“背那家伙干啥?”人们告诉他:“因为没有汽油,烧的煤气。”这话像锥子一样刺痛了他。王进喜后来说:“北京汽车上的煤气包,把我压醒了,真真切切地感到国家的压力、民族的压力,呼地一下子都落到了自己肩上。”他曾多次向工友们说:“一个人没有血液,心脏就会停止跳动。国家没有石油,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上行的,都要瘫痪。没有石油,国家有压力,我们要自觉地替国家承担这个压力,这是我们石油工人的责任啊!”1959年9月26日,松基三井喷出了工业油流,宣告大庆油田正式发现,一场规模空前的石油大会战随即在大庆展开。王进喜从西北的玉门油田率领1205钻井队赶来,加入了这场石油大会战。一到大庆,呈现在王进喜面前的是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没有公路,车辆不足,吃住都成问题。但王进喜和他的同事下定决心:有天大的困难也要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大油田。钻机到了,吊车不够用,几十吨的设备怎么从车上卸下来?王进喜说:“咱们一刻也不能等,就是人拉肩扛也要把钻机运到井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他们用滚杠加撬杠,靠双手和肩膀,迎着寒风奋战3天3夜,把38米高、22吨重的井架树立在荒原上。这就是会战史上著名的“人拉肩扛运钻机”。要开钻了,可水管还没有接通。王进喜振臂一呼,带领工人到附近水泡子里破冰取水,硬是用脸盆、水桶,一盆盆、一桶桶地往井场端了50吨水。经过艰苦奋战,仅用5天零4小时就钻完了大庆油田的第一口生产井。在重重困难面前,王进喜带领全队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打出了大庆第一口喷油井。在随后的10个月里,王进喜率领1205钻井队和1202钻井队,在极端困苦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双双达到了年进尺10万米的奇迹。在那些日子里,王进喜身患重病也顾不上去医院;几百斤重的钻杆砸伤了他的腿,他拄着双拐继续指挥;一天,突然出现井喷,当时没有压井用的重晶石粉,王进喜当即决定用水泥代替。没有搅拌机,成袋的水泥倒入泥浆池却搅拌不开,王进喜就甩掉拐杖,奋不顾身跳进齐腰深的泥浆池,用身体搅拌,井喷终于被制服,可是王进喜累得站不起来了。房东赵大娘心疼地说:“王队长,你可真是铁人啊!”“铁人”的名字就是这样传开的。王进喜为发展祖国的石油事业日夜操劳,终致积劳成疾,于1970年患胃癌病逝,年仅47岁。王进喜干工作处处从国家利益着想,他重视调查研究,依靠群众加速油田建设,艰苦奋斗,勤俭办企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建立责任制,认真负责,严把油田质量关。他留下的“铁人精神”和“大庆经验”,成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财富。1964年,毛主席向全国发出“工业学大庆”的号召。铁人王进喜,是大庆人的杰出典范,中国工人阶级的光辉形象、共产党人的优秀代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英雄人物。他为加快发展我国石油工业奋力拼搏一辈子,在为国家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还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铁人精神,与其他伟人和英雄人物一道被列为“百年中国十大人物”。王进喜身上体现的“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代的石油工人。铁人不仅是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共产党人的楷模。他更是一个为国家分忧解难、为民族争光争气、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铁人是我们永远的榜样,永远的标杆,使我们面对磨难时的精神支柱,让我们记住铁人,不断地学习他的精神,向铁人致敬,争做铁人好后代。铁人王进喜的英雄事迹【第四篇】铁人王进喜的英雄事迹(最好配上几张王进喜图片)王进喜,甘肃玉门人,是新中国第一批石油钻探工人,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1938年,15岁的王进喜进入玉门石油公司当工人,建国后历任玉门石油管理局钻井队长、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队长、大庆油田钻井指挥部副指挥。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率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并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展现了大庆石油工人的气概,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中国工业战线一面火红的旗帜。王进喜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被誉为油田铁人。1959年,王进喜在全国“群英会”上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王进喜
本文标题:铁人王进喜观后感【推荐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9481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