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历史课程教学论模拟考试试卷通用4篇
历史课程教学论模拟考试试卷通用4篇【导读】这篇文档“历史课程教学论模拟考试试卷通用4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课程与教学论》试卷及答案【第一篇】《课程与教学论》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首次把课程开发视为一个专门的学术研究领域,进而开启了课程开发科学化历程的是(A)A.博比特B.查特斯C.哈里斯D.泰勒2.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代表人物是(C)A.赫尔巴特B.布鲁纳C.施瓦布D.杜威3.“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C)A.活动分析B.解放兴趣C.八年研究D.泰罗主义4.提出“课程教学”概念的教育家是(C)A.艾斯纳B.斯宾塞C.韦迪D.布劳迪5.以下属于学术中心课程代表的是(B)A.罗杰斯B.布鲁纳C.杜威D.克伯屈6.美国课程论专家博比特所提倡的课程开发方法被称为(C)A.目标分析B.工作分析C.活动分析D.过程分析7.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思想的教育家是(D)A.夸美纽斯B.卢梭C.赫尔巴特D.裴斯泰洛齐8.评价在本质上是受“实践理性”所支配,它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互作用、强调评价者对评价情境的理解、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这是属于(D)A.主体取向的评价B.客体取向的评价C.目标取向的评价D.过程取向的评价9.杜威提出实现课程与教学统一的具体途径是(D)A.上课B.被动作业C.训练D.主动作业10.施瓦布主张课程审议的主体应该是(C)A.课程专家B.教材专家C.课程集体D.教师11.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完成之后所施行的评价,称为(B)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游离性评价12.《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把课程定义为“课程是指所有学科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这种观点认为课程就是(A)A.学科B.目标C.计划D.经验13.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确立的标志是(D)A.拉特克称自己的新的教学技术为“教学论”B.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出版C.卢梭《爱弥儿》的出版D.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出版14.学术中心课程最基本的特征是(A)A.强调学科结构B.强调学科知识C.强调学生心理D.强调学生兴趣15.按照美国课程理论专家派纳的观点,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研究的范式正从“课程开发范式”转变为(B)A.课程解读范式B.课程理解范式C.课程评价范式D.课程实施范式16.按照斯皮罗等人的观点,随机访问教学作为一种教学途径,更适合于(C)A.初级学习B.分散学习C.高级学习D.集中学习17.社会本位综合课程的典型范例是(C)A.相关课程B.融合课程C.轮形课程D.广域课程18.“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关系问题本质上是国家与学校在课程变革中的(B)A.地位平等问题B.权利关系问题C.义务关系问题D.利益关系问题19.以下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是(A)A.情境教学B.非指导性教学C.范例教学D.程序教学20.我国当下推行的“素质教育”,实质上体现了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即追求(C)A.国际性与民族性的内在统一B.平等与高质量的内在统一C.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内在统一D.教师主体与学生主导的内在统一21.美国的评价专家古巴和林肯把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历史分为四代,其中认为“评价在本质上是描述教育结果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程度”的是(B)A.第一代评价B.第二代评价C.第三代评价D.第四代评价22.奥苏贝尔讲解式教学的设计原则是(D)A.包摄性较广的原则与包摄性较弱的原则。B.说明性组织者原则与比较性组织者原则。C.上位学习原则与下位学习原则。D.逐渐分化原则与综合贯通原则。23.赞科夫发展性教学理论的教学原则是(C)A.艺术性与科学性统一,理论与实践统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统一,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统一,集体与个别统一。B.直观原则,兴趣原则,活动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可接受性原则。C.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D.教学与训育统一,问题解决学习与系统学习统一,形式训练与实质训练统一,主体与客体统一,认知与情感统一。24.“教育目标具有层次结构;教育目标要以学生具体的、外显的行为来陈述;教育目标超越了学科内容”。这三个典型特征是属于(A)A.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特征B.艾斯纳的表现性目标的特征C.斯腾豪斯等人的生成性目标的特征D.传统的普遍性目标的特征2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80年代以来提出的“全民教育”口号,实质上就是追求(C)A.教育平等B.教育的高质量C.平等与高质量的内在统一D.多元价值观26.对课程计划本身的评价,称为(B)A.效果评价B.内在评价C.量的评价D.质的评价27.“连续性、序列性、整合性”是(A)A.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三个标准B.课程目标的三个来源C.课程评价的三个特点D.课程内容选择的三个取向28.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深层价值取向是(B)A.技术兴趣B.实践兴趣C.解放兴趣D.解放理性29.教材中介绍了四种典型的评价模式,其中“以泰勒的课程理论为依据、围绕目标达成而建构起来的一种评价模式”,是(B)A.差别模式B.目标达成模式C.外貌模式D.回应模式30.“体现不同性质的教育和不同阶段的教育的价值,如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指的是(B)A.课程目标B.教育目标C.教育目的D.教学目标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31.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在课程政策上,谋求“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统一(1分);课程内容上,既引进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信息技术知识,又把学习者的“个人知识”作为课程内容的有机构成;提倡多样化的课程结构;重视课程实施研究,重视教师进修;提高课程改革的科学水平,设立课程改革的专家咨询机构。32.组织和引导课堂讨论需要注意哪几个方面的问题?创设课堂讨论情境,提出富有挑战性的、有吸引力、有价值的问题与课题;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展开讨论,要绝对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创造良好的氛围;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课堂讨论习惯与规范33.为什么说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首先,教学过程中所传授的各门学科知识,总会使学生在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同时,形成相应的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立场、观点和态度,从而对学生的价值观、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旨在掌握特定学科知识的学习活动本身也具有巨大的潜在的教育性;第三,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特定的班级社会气氛和人际关系的性质也影响学生的品德和性格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34.叙述课程实施的三种取向,并分析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如何实施课程。三种取向:(1)忠实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是忠实地执行课程变革计划的过程;(2)相互适应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变革计划与学校实践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3)创生取向,认为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35.按照美国评价专家古巴和林肯的划分,课程与教学评价经历了哪些历史阶段?每一阶段的特点是什么?第一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特点:认为评价就是测量,评价者的工作就是测量技术员的工作——选择测量工具、组织测量、提供测量数据。第二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特点:认为评价过程是将教育结果的预定的教育目标相对照的过程,是根据预定教育目标对教育结果进行客观描述的过程;评价的关键是确定清晰的、可操作的行为目标;评价不等于考试和测验,尽管考试和测验可以成为评价的一部分。第三阶段;1957年到80年代。特点;把评价视为价值判断的过程,评价不只是根据预定目标对结果的描述,预定目标本身也需要进行价值判断;既定目标并非评价的固定不变的铁的标准,那么评价就应当走出预定目标的限制,过程本身的价值也应当是评价的有机构成。第四阶段:80年代以后由古巴和林肯提出的。特点:把评价视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协商进行的共同的心理建构过程;评价是受多元主义价值观所支配的;评价是一种民主协商、主体参与的过程,而非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控制过程,学生也是评价的参与者、评价的主体;评价的基本方法是质的研究方法四、材料分析题(共16分)36.经验课程的基本特征可以描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强调教育和课程没有过程以外的目的,只有过程以内的目的,即促进儿童本能的生长,培养儿童适应现时社会生活的能力。第二,主张以儿童参与其中的活动及其经验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并且以“从做中学”作为课程组织的原则。第三,打破学科界限,采取作业的形式,分单元进行活动,反对预先规定教材范围和进度。第四,崇尚师生合作,反对教师权威,充分发挥儿童的自主性。请结合上述材料分析(1)经验课程有哪些可以借鉴的优点。(2)经验课程存在哪些不足。优点:强调直接经验的价值,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儿童可以在与文化的与科学知识交互作用中人格不断获得发展;强调社会生活、社会现实的价值。不足:容易导致忽略系统的学科知识的学习;容易导致活动主义,忽视儿童思维能力和其它智力品质的发展;要求教师有相当高的的教育艺术,教师比较难适应。课程与教学论试卷二[推荐]【第二篇】课程与教学论试卷一,选择题1,学术界一般认为,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632年发表的(C)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生要标志。A.《教学论》B.《大教论》C.《大教学论》D.《大教育论》2.(C)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工作。A.课程B.教学C.课程与教学D.教育与课程3.在学习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思维活动的作用,多方面展开(D)等思维活动,从而在有效思考和理解的基础下接受知识。①分析②对比③归纳④概括⑤抽象⑥质疑⑦猜想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⑦4.“现代教学论”是以(D)谁的教学论为代表的。A.赫尔巴特B.斯金纳C.布鲁纳D.杜威5.赫尔巴特教学理论体系完整,有鲜明的学科建设意图,影响巨大,学术界常把(D)作为教育学和教育学论学科发展成熟的基本标志。A.《教育学》B.《大教育学》C.《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6.课程就是指教学的内容及其(B)的安排。A.学科B.进程C.科目D.知识7.教学内容是课程的(C)组成部分。A.基本B.主要C.重要D次要8.制定课程计划时,哪个不属于它一般要遵循的基本原则?(C)A.整体性B.基础性C.自主性D.开放性9.课程标准就是指(A)课程标准。A.学科B.科目C.教学D.知识10.学科强调的是(B)。A.分科的形式B.知识的内容C.知识的分类D.分科的内容11.世界上最早的课程(D)A隐性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课程和能力课程D.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12我国古代学校课程(C)A七艺B.四经五书C.三百千千D.三千千千13.我国现代课程开始的标志(A)A.1912年的课程计划B.废除科举C.创办新式学校D.举办教会学校14.按课程组织形式分类的课程类型(C)A.知识本位课程、儿童本位课程和社会本位课程B.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D.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15.影响课程发展的内部因素(B)A.知识B.学制C.儿童D.社会16、课程目标是根据------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B)A教育前景B教育宗旨C教学目标D教育价值17、根据美国课程论专家舒伯特的观点,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主要有行为性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A)A普遍性目标B意义性目标C本质性目标D工具性目标18、当前,影响较大的课程目标价值取向主要有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本位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C)A学校B教师C学生D家长19、学习者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需求和-----是确立课程目标的依据。(B)A人的发展B学科的发展C教材的编制D课程标准的要求20、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是明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分析课程目标的-----、选择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和运用“需求评估模式”。(A)A基本来源
本文标题:历史课程教学论模拟考试试卷通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2895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