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理工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有关问题之比较
1理工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有关问题之比较长春工业大学课题组李树君张海龙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进程中,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改革探索不断深入,从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规格上打破“千校一面”、“千人一面”,在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立项计划”课题结题时,已成为了国内许多高校的共识和改革目标;而且,在同时启动的“世行贷款”教改项目中,又成为深入研究和改革探索的课题。本文拟就国内有关高校进行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关问题进行初步比较,以从中找出地方工科院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借鉴。“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立项计划”自1996年启动,到2000年12月全部项目结题;以下引用有关课题结题汇报的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成果,借以说明问题。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理念(一)重点理工科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理念1、在由浙江大学牵头、中国科技大学、东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理工大学合作的《重点理工大学培养的人才素质要求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改革实践》课题结题报告中,指出:“重点理工科大学应大力发挥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三级学位基本框架内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多样化需要。”①2、北京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方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石油大学在共同承担的《重点理工大学培养的人才素质要求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改革实践(一)》课题结题报告中,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培养目标、制度、过程等内容的多样化组合”;“全国许多院校也都曾对上述问题进行不同程度的探讨,综合这些研究与改革的主要趋势是:更加注重专业学科和课程结构的综合化、交叉渗透和适应性;重视工程教育思想的现代化和素质教育;重视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和培养模式的多样化。”②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东北大学等校承担的《高等工程教育的基础教育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总结中指出:“允许高校多样化是一个很重要的高等教育思想,多样化包含具体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组织、教学管理等方面。”③(二)一般工科(原部委属)院校关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的新观点北京工商大学(原轻工总会)、沈阳工业大学(原机械部)、长沙铁道学院(原铁道部)、①结题报告第11页。②结题报告第5页。③结题报告第1页。2华东冶金学院(原冶金部)、南昌航空工业学院(中国航总)、东北电力学院(原东北电力集团)等6校在联合研究的《一般工科院校培养的人才素质要求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改革实践(一)》课题总结报告中指出:“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学校形成的人才培养模式统一性、单一性的局面虽有改变,尤其面向21世纪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改革实践取得成效,但是,要实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任务还很重。要进一步解决一般工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改革应当着重解决三个转变:(1)由原先行业部委院校为全国行业服务转向为地区经济需要服务;(2)要从盲目攀比追求高层次人才培养转向降低重心切实地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应用型人才;(3)要从千篇一律的培养模式转向各校办出特色,培养出具有竞争力的人才。”④(三)一般工科(省属)院校关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的新思考北京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福州大学、吉林工学院、山东工业大学、四川工业学院等校共同承担的《一般工科院校培养的人才素质要求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改革实践(二)》课题理论研究总结认为:“综观国际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性,来自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社会人才需求的多变性、就业市场的竞争性、高校办学的目的性、自主性和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等。同时,培养模式的多样性带来人才培养模式的灵活性,也提高了社会适应性。”“大学生要成为自己思想的主人,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等,为构建多样性模式提供了实践基础。”⑤“同一所学校的不同培养层次和不同学科,因条件和学术水平的差异,也会使培养的人才规格呈多样化。”⑥由上述3类不同层次理工科院校组成的课题组关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趋势的研究新成果(观点)可以看出:(1)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多样化的属性,但是在我国高校以往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从主观理性和教学实践上都研究得不够、探索得不够;(2)在“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立项计划”中,不同层次高校课题组关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比较统一的认识——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探索。此外,清华大学袁德宁教授在《工科本科专业目录研究与修订》课题总结研究报告中,提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定位)。就宏观层面讲,基本涵义是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人才培养模式的狭窄性和单一性。实行‘宽口径、多样化’,或称‘宽口径、有特色’。”⑦二、部分国内同类不同层次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的比较为便于比较,下面按重点、一般(部委)、省属理工科院校3个层次高校所取得的人④课题总结报告第51页。⑤⑥课题总结报告(汇编)第43、16页。⑦课题总结研究报告第2页。3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成果,分别列表进行比较。(一)重点理工科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比较之一由浙江大学牵头、中国科技大学、东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理工大学合作的《重点理工大学培养的人才素质要求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改革实践》课题组,在课题总结报告中指出:各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体现出一些共性特征和共同的价值取向;同时,在目标模式、制度模式、过程模式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色。”⑧(见下表)表1清华大学等7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状况比较学校名称试点专业覆盖专业面培养模式特点试点启动时间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汽车工程实施本科——硕士统筹培养(学习基础、提高学习阶段,学位论文阶段);设置大类基础平台(包括三大模块课)按研究生二级学科设置专业方向;重视实践环节安排(综合论文训练、大学生训练计划(SRT)项目等)。1996年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类专业选矿、冶金、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无机非金属材料、铸工、粉末冶金、压力加工、金属腐蚀与防护课程体系纵向整合为四个课程模块(实验与工程训练。工程学基础、数学自然科学基础、工科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用“并行工程”概念把纵向整合的9条线,再横向整合,形成结点,以工程设计为主线编织成网络结构。1996年北京理工大学信息工程电子工程、通信工程、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工程打破“三层楼”的课程设置模式,采取以课程类或群为横轴,时间为纵轴,课程为节点的框架式结构;4类课和5个课群平行推进,从一年级贯穿到四年级;重组工程设计和实践教学体系,学生从一年级就进入系统的实践学习环节(课内外结合);按课群对教研室、实验室进行了改建和调整。1997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机械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材料成型与控制课程体系为四级平台(公共基础、学科群技术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方向);理论与实践教学并行推进,相互穿插、形成互补;课内外结合、显形隐性统筹,将课外教学环节全面纳入培养计划。1997年石油大学石油工程钻井工程、油藏工程、采油工程新培养计划包括业务培养计划和非业务培养计划两部分,对科技活动、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提出了学分要求;课程体系分四个层次(基础、技术、专业及石油工程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实行两段式学分制,前两年实行学年学分制,后两年导师指导下的个人选课学分制。1997年⑧研究结题报告第8、9页。4北京化工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高分子化工、高分子材料实施大平台基础上的课程系列模式:第一年数理化全校统一教学;二至三年级在二级学科上完成专业基础课教学,四年级按专业大类(或方向)选定题目完成毕业环节;主要课程分设多个系列(数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工具、实验及实践、社科人文、专业方向等系列)。1997年北方交通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电子工程试点班本硕连读6年,分流本科毕业4年,两种培养目标在第7学期开始分流;培养计划包括校内外,课内教学体系、课外育人环境体系;专业课打破“三层楼”教学模式,进行四年不断线的专业教学,使学生四年每年提高一个层次,都在专业的氛围下学习。1998年“以上培养模式改革的总特点是:(1)强化素质培养、科研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并融合于培养过程之中,组成渐进的体系;(2)基础性特征,以学科大类构建大基础课群(平台),使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基础有机结合,有的采取平行推进的模式;(3)整合性特征,以课群、系列课、模块课等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4)柔性化特征,课程体系教学过程柔性设置,实施分流培养;(5)时新性特征,适应社会发展开设新课,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建立现代化的实验基地。”⑨(二)一般工科院校(原部委属)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比较北京工商大学(原轻工总会)、沈阳工业大学(原机械部)、长沙铁道学院(原铁道部)、华东冶金学院(原冶金部)、南昌航空工业学院(中国航总)、东北电力学院(原东北电力集团)等6校在课题研究与改革实践中,所体现出的一些基本共性特征和共同的价值取向比较,见下表:表2北京工商大学等6校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情况比较学校名称试点专业覆盖专业面培养模式特点试点启动时间北京工商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自动化、机械设计及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无机非金属材料以三个教育层次(基础教育、专业教育、综合教育),十五个教育模块构成人才培养计划基本框架。总体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体现的特点是:1、树立八种现代教育观念;2、采用顶层设计方法;3、以十一个系列课程体系改革为载体;4、建立和加强以设计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5、规范第二课堂。1997年⑨研究结题报告第8、9页。5沈阳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械设计与制造、机械电子工程、流体传动与控制构建三级平台(公共基础、学科基础、专业基础)的课程结构,设置了十个系列课程模块;拓宽专业,加强实践,将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纳入教学计划,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实验体系、实习体系、设计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并行推进,相互交叠与穿插,加强工程师基本训练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加强以文化素质教育为主的校园文化教育。1997年东北电力学院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热能工程以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知识、能力、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来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综合优化课程体系,分为五个课程模块(外语、人文与社会科学;数学、计算机与自然科学基础;学科基础;工程训练与实践;专业方向),强调整体优化,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实践环节和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1997年华东冶金学院冶金工程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冶炼、铁合金课程结构体系模块化,基本框架为“一主、二辅、三综合、四条线”。一主是建立在化学冶金基础上,钢铁生产理论、工艺、装备及自动化为本专业主干;二辅为两个主要支撑系统,金属学和以机电一体化为方向的工业自动化理论基础;三综合是加强工程实践、实验技术和工程设计三个方面综合能力的训练;四条线是数学、计算机、人文、语言四个方面的教学与实践不断线。1997年长沙铁道学院土木工程类铁道工程、桥梁工程、建筑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按照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协调发展思路,制定大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课程体系整合为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基础、专业和专业方向、实践教学等四大块,并据此构建系列课程。注重创新教育和非智力素质教育,构建创新教育体系,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础上,培养少数应用研究型人才。1997年南昌航空学院材料工程类、机械工程类铸造、锻压、焊接、热处理、机械设计、机械电子工程实行工程教学与工程训练相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分为四块(公共基础、学科工程基础、专业方向、综合教育),工程训练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侧重基本技能训练,第二层次侧重工程意识和工程素质训练,第三层次贴近工程实际,侧重工程实践综合能力训练),产学研结合,突出工程训练并贯穿全过程。1997年以上6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共同特点是:(1)构筑新的课程体系。各校试点专业所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原先的教学计划之外,将第二课堂、科技活动、
本文标题:理工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有关问题之比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313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