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400字]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的观后感【参考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400字]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的观后感【参考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400字]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的观后感【参考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流浪地球观后感300字【第一篇】去年寒假,我去西安旅游时,看了一部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这部影片讲了因为地球和木星离得太近,所以木星不停地抽取地球大气,地球频临灭亡。刘启和自己的妹妹韩朵朵、爷爷韩子昂奉命和中国救援队一起执行任务,韩子昂中途不幸牺牲。就在大家放弃的时候,刘启想出了一个办法,木星全都是易爆的气体,只要让木星爆炸,爆炸的冲击力把地球推开,这样木星就抽不到地球大气了。刘启的爸爸刘培强是中校宇航员,那时他正在太空的航空站休眠。他没有听联合国的命令,刘启自己跑出休眠仓,到航空站的控制室把休眠仓降落到地球,把航空站驾驶到木星点燃了它,使木星爆炸救了地球,牺牲了自己。影片里我最喜欢的一个人就是刘启的父亲刘培强,他为了保护地球,勇敢大胆地燃航空站救地球,奋勇牺牲。他用牺牲自己的方式拯救了人类。他身上最打动人的品质,就是勇于牺牲的担当精神。也让我想到了抗美援朝英雄黄继光,舍身炸桥的董存瑞等,让我久久难忘。流浪地球观后感400字【第二篇】今天,我和妈妈去看了一部名叫《流浪地球》的科幻电影。刚进影院,我就闻到了爆米花的香味。在前台买过票,我和妈妈就向影厅走去。刚到影厅门口,检票阿姨给我们一人发了一副3D眼镜。3D眼镜会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都有点儿迫不及待了。电影开始了,我戴上了3D眼镜,感觉电影里的人物就在眼前一样,好玩儿极了。电影刚播放没多久,影幕两侧就开始喷烟雾,椅子也跟着晃动起来了。我问妈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设计,妈妈说:“这样的设计,会让观众更好的体验当时的情景”。听了妈https:///妈的话,我学到了许多新知识。接下来,我就给大家讲讲这部电影的内容吧。那时候地球正在急速衰老膨胀,预示着人类即将面临毁灭的灾难。为了拯救地球,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了数万台行星发动机,以逃离太阳系寻求新的家园。人类和地球,就此踏上了预计长达两千五百年的宇宙流浪之旅。在完成这项宏伟计划参考资料,少熬夜!的过程中,无数人挺身而出,为这项计划做出了贡献。通过观看这部电影,我知道了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即使成功的几率只有百分之一,只要努力、坚持就一定能获得成功。流浪地球观后感400字【第三篇】一放寒假,我就迫不及待地想看一场电影,放松一下自己,好在春节档的影片众多,选择的余地较大。大年初六,爸爸妈妈带我到奥斯卡影院观看了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人类带着地球逃离太阳系的故事。太阳的膨胀即将吞没地球,人类为了生存,建造了遍布地球的巨大行星发动机,用来将整个地球推离现有轨道,前往宇宙深处,寻找新的家园……这是发生在末日灾难下的一场逃亡,然而宇宙之路危机四伏,灾难重重。在灾难面前,勇敢的人类不放弃希望,甚至不惜为了那渺茫的'希望牺牲自己。当所有的人都放下自我,去投身拯救地球的行动之中时,人类得救了。影片中,吴京饰演的父亲常年孤独驻守太空站和儿子不能见面,父子产生了隔阂,但最后亲情的默契,让他们一起完成了造福人类的壮举。看了影片后,我深感震撼,虽然这只是科幻片,但它时时提醒我们: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如果不好好保护,终有一天它会资源枯竭,我们人类将无法生存。所以,我们从现在起,一定要爱护地球资源,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这样人类才有立足之地。流浪地球观后感400字【第四篇】今天老爸带我去电影院看了科幻片《流浪地球》。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即将毁灭,太阳系已不适合人类生存,为了寻找新的家园,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一万座行星发动机。这个举动,被称为“流浪地球”。其中我最喜欢的一段是:国际空间站的中国航天员刘培强为了让地球能够成功脱离木星的引力,不惜用自己的生命驾驶国际空间站,使空间站中的30万吨燃料引爆木星。刘培强常常对自己的儿子刘启说过一句话:“当你想你爸爸的时候,便遥望木星,倒数三秒就能看见我。我就在那儿。”可当刘启长大后知道了父亲是在骗他,并对父亲的离开不理解,甚至记恨父亲。刘培强的离开是为了更多人的生存,他为了地球文明的延续而不惜牺牲自己。在刘启的心中,他并不理解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偏偏是他的父亲要离开他,别人却享受着父亲最终成功的果实。我觉得,人要有正义感。当全世界的人都觉得地球将会毁灭,人类再无挽参考资料,少熬夜!回的机会时,必须要有人站出来,他不是在逞能,他是在为了大局的利益上而不惜牺牲家庭,他具有顾大局,舍小家的精神。这才算是一个有着正义感的英雄。
本文标题:[400字]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的观后感【参考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5994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