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大学生择业观调查报告精编5篇
好文供参考!1/20大学生择业观调查报告精编5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大学生择业观调查报告精编5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大学生择业观调查报告1大学生未来的工作地点更倾向于二线城市;受教育程度越高,月消费支出越高,越倾向于选择北上广、港澳台及国外发展;文科生倾向北上广和港澳台,医科学生更愿意去二线城市,农科学生选择三、四线城市和乡镇较多,理科生倾向国外!7月8日,《20××中国大学生城市形象及择业倾向调查报告》在沪发布。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谢耘耕教授介绍了《20xx中国大学生城市形象及择业倾向调查报告》的调查研发以及创作过程。大学生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力量,全面了解大学生对中国城市形象的认知和大学生的择业倾向,对中国城市发展和人才引进具有深远意义。为此,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关系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社会调查中心对中国33个城市(涉及21个省、4个直辖市、4个自治区和香港)的123所高校的12000余名在校大学生、研究生开展大学生城市形象及择业倾向调查,以了解大学生群体对中国城市的印象以及大学生好文供参考!2/20的择业倾向和优先考虑的因素。本次调查的主要结果有:大学生未来的工作地点更倾向于选择二线城市。在受访大学生中,选择在二线城市发展的比例最高,为%,其次是北上广,占比%,选择三线城市的比例为%,选择国外、港澳台、乡镇和四线城市的比例分别为%、%、%和%。男生更倾向于选择去北上广等发达城市发展,而女生更愿意选择二线城市。男、女生对工作地点的选择倾向存在差异,男生选择北上广的比例为%,明显高于女生的%;而女生选择二线城市的比例最大,为%,高于男生的%;此外,男生选择国外的'比例为%,略高于女生的%。大学生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倾向于选择北上广、港澳台及国外发展。调查发现,博士研究生选择北上广、港澳台和国外的比例分别为%、%、%,高于硕士研究生的%、%、%和本科生的%、%、%;硕士研究生选择二线城市、三线城市的比例为%、%,高于博士研究生的%、%和本科生的%、%。非农业户口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工作。调查发现,非农业户口大学生选择北上广、港澳台和国外的比例分别为%、%和%,明显高于农业户口大学生的%、%和%;而农业户口大学生选择二、三、四线城市和乡镇的比例较高,占比分别为%、%、%和%,高于非农业户口大学生的%、%、%和%。东部地区学生倾向于选择北上广等发达城市,西部地区学好文供参考!3/20生更愿意去二、三、四线城市及乡镇工作。受访大学生中,东部地区学生选择北上广的比例较高,为%,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和%;西部地区学生选择二、三、四线城市和乡镇的比例为%、%、%、%,高于中部地区的%、%、%、%和东部地区的%、%、%、%。985高校大学生更倾向于去北上广和国外等经济发达地区发展。调查发现,985高校的大学生选择北上广和国外的比例最大,分别为%和%,明显高于211院校的%、%和普通院校的%、%;而普通院校选择二、三、四线城市以及乡镇的比例分别为%、%、%、%,高于211院校的%、%、%、%和985院校的%、%、%、%。就不同专业学生来说,文科生倾向北上广和港澳台,医科学生更愿意去二线城市,农科学生选择三、四线城市和乡镇较多,理科生倾向国外。调查发现,文科学生选择北上广和港澳台地区的比例分别为%和%,高于理、工、农、医科学生;相较于理、工、农、文专业,医科学生选择二线城市占比最高,为%;农学专业学生选择三、四线城市以及乡镇的比例均高于其他专业学生;理科学生选择国外的占比为%,高于其他专业学生。调查同时发现,月消费支出越高的大学生越倾向于北上广、港澳台及国外;月消费支出越低的大学生越倾向于三、四线城市及乡镇。每月消费支出在2500元以上的受访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北上广,其比例为%,另外,其选择港澳台和国外的比例也相对较高,分别为%和%;相比之下,每月消费支出在500元以下的大学生则更倾向于去三、四线城市以及乡镇工作,占好文供参考!4/20比分别为%、%和%。调查发现,生活费用来源以奖助学金和校内兼职为主的大学生择业时更倾向于选择二线城市,占比分别为%和%;在选择三线城市的大大学生中,生活费用来源以校内、校外兼职为主的占比较高,分别为%和%;在选择北上广的大学生中,以奖助学金和父母亲友资助为主要生活费用来源的占比较高,另外,以父母亲友资助为主要生活费用来源的大学生倾向于去国外工作的比例也是最高的,为%。大学生择业观调查报告2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社会“精英岗位”依然存在,但大学生选择它的机会成本大大提高了,除了少数精英人才外,大部分毕业生将会“大众化就业”,接受“大众化岗位”的选择。伴随着我国高校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由国家统包分配向毕业生自主择业转变,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而且,自2007年美国次贷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地的经济都出现了一定的衰退现象,各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方面都有所减少。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就成为了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以来就是社会上关注的焦点问题,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日益困难的形势,在校的大学生又是抱有什好文供参考!5/20么样的就业期望呢:是否对就业情况有个充分的认识;是否具有忧患意识;是否能够懂得未雨绸缪?一、调查目的: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大学生就业模式从“国家包分配”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转变以及就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大学生的价值观和就业价值取向也不断发生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特点。调查研究新时期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把握其变化趋势,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可以为大学生就业与就业政策的实施及教育实践提供重要的参数,对解决大学生就业中的实际问题、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和就业观的教育引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解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二、调查对象:各校本、专科应届毕业生三、调查时间:20xx年1月8号至20xx年2月7号好文供参考!6/20四、调查内容:方法:绩、男女生比例、专业人数、综合素质状况等,调查的覆盖面较广,有效问卷回收率较高,各类学生所占的比例接近现实的比例,取样合理,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调查的结果可信度较高。调查问卷设计1.性别A、男B、女2.你对自己今后的就业状况持怎样的的态度?A很乐观B有难度,但能克服C.很悲观,不知如何是好D其他____3在求职中最困扰你的因素是什么(最多可选择3项)A学校就业指导不够B信息量少C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D能力不足E优势难以发挥F求职方法技巧欠缺G对社会缺乏了解H对企业招聘流程和基本要求缺乏了解J其他____4.请问择业前您考虑的首要因素是什么?(单选)A经济收入B个人发展机会C.专业知识的应用D生活环境E工作的稳定性F.其他_5.请问您的择业观念是什么?(单选)A.先就业,后择业B先择业后就业C不就业,继续深造D自主创业6.您就业会优先选择的是(单选)好文供参考!7/20A出生本地B东部经济发达地区C西部经济发展地区D其他____7.你对试用期内的工资要求是每月:(单选)A1000元以下B1000元—2000元C2000元—3000元D3000元—4000元E4000元以上8.你已有较明确的就业方向与目标吗?(单选)A有B没有9.你确定工作单位时下列因素中你最重视哪三项?(按照重视程度依次排列)A地理位置(所在地区经济状况等)B单位性质(国企事业、三资、民营等)C社会地位(知名度、权力、规模等)D社会意义E薪金福利F行业发展空间G个人发展空间H专业对口I符合个人性格、兴趣爱好G利于解决大城市户口K其他____10.当你选择工作时,你最想进入的行业是(最多选三项)AIT与通讯业B金融、证券、保险业C商贸业D电力、石化等能源业E新闻出版业F房地产业G医药食品业H旅游交通民航业I制造业J政府机关K其它____11.您青睐选择哪些性质就业单位(可选一项或两项)A民营企业B国营企业C外资企业D私营企业E合资企好文供参考!8/20业F政府机关G自主创业H其他____12.找工作时你怎样看待专业和工作性质的问题?(单选)A一定要找与专业对口的工作B可以与专业有关联性的工作,不一定对口C专业与工作性质无关,先找一份工作再说D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行业五、调查分析基本情况调查数据表明,20xx年毕业生是就业压力加大的一年。近三年来,我校有83%以上的毕业生把“兼顾国家需要和个人发展”和“有利于个人的发展”以及“千方百计实现自我,自我选择”作为自己的择业标准,反映了大学生在择业标准的评价上,仍然十分看重个人的发展,特别是“以自我中心”作为择业标准的毕业生由20xx年的%上升到20xx年的%。但同时,也发现了另外一个值得肯定的。现象,即以“服从国家和社会需要”为择业标准的毕业生人数呈上升趋势,20xx年的人数比例为%,分别比20xx和20xx年上升了个百分点和个百分点。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相当比例的大学生接受了收费教育和以市场为导向的自主择业观念,以“个人发展观”作为自己的择业标准,这既反映了大学生在择业中的务实心态,也表明大学生择业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个人价值取向仍有回升的趋势,因而加强对大学生的择业观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科好文供参考!9/20学的价值观,是社会、高校和家庭面临的重要问题。存在问题1.调查渠道不畅(据调查,反映最多的问题就是对就业的信息不了解或了解很少。他们呼吁学校、政府人事和教育主管部门对联系企业和用人单位,多提供就业信息。另外,信息网站缺乏全面、具体的信息,很多就业信息迟缓,影响毕业生就业。)2.实践与理论缺乏紧密联系(大学生毕业生反应,现在很多企业单位都要求大学毕业生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有动手的能力。但是,现在的一些高等院校,注重了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实际工作技能的锻炼和提高。)3.就业观有待改变(在被调查的大学毕业生中,仍有部分毕业生的就业观念陈旧,期望值过高,不是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而是凭空想象,一步到位,理想化。再就是攀比、讲条件,从而出现就业难。)六、调查结果大学生就业的现状自1999年高校开始扩大招生规模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日趋下降,而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更是让就业形势变的更加不容乐观。毕业生人数在不断增加,近年来,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悄悄变化的大学生择业观3好文供参考!10/20基于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社会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就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如今各个高校为了毕业生就业相继出台系列性措施,尤其是基于先就业再择业理念指导下,这对于就业难问题一定程度缓解,可是这样的择业观存在一定盲目性导致会存在部分负面影响。如今持续深入的高等教育改革,加上持续加大课程自主权,这就必须加强毕业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一、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择业观现状在职业价值观中,择业观属于其中特别重要的部分,这就是受到一定社会获得约束与影响下的个体价值取向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择业的类型、标准、方式等表现。通过对当今高校毕业生进行分析,不但保持着强烈时代气息,还存在着传统择业意识,这还受到个体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制约。首先是存在更为成熟就业思想与更为实际的择业观念。由于特别多的大学生在各种灾害面前积极投身公益事业,这就可以反映当前大学生群体逐步增强服务与反馈社会的意识,这就使得择业观从之前的务虚到现在的务实。尤其是在持续创新的高校学生就业模式与持续深化的市场经济背景下,已经普遍认可诸如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等这些存在竞争性与流动性的人才择业模式。其次是部分学生存在过高择业期望,面临突出功利主义倾向。往往大学生在进行择业过程当中期望值都显得
本文标题:大学生择业观调查报告精编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7380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