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医疗器械工艺流程书范例通用3篇
医疗器械工艺流程书范例通用3篇【参考指引】此文档资料“医疗器械工艺流程书范例通用3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精编整理,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下载吧!医疗器械工艺流程书1经查阅各类关于医疗器械库房分类的材料,现在把分类这块做个说明。库区应划分为四个区:待验区、合格品区、退货区、不合格品区。医疗器械与非医疗器械、无菌医疗器械与其他医疗器械应分开存放。因考虑到实际工作,二级库房存放无菌类医疗器械,所以需要分区的是库里常见医疗耗材。分区的前提是有明显的标识。我选择用彩色标识,三色:红,绿,黄。红的是不合格区;黄的是退货区、待验区;绿的是合格品区。待验区:每次验货既在待验区进行核对发票,清单,物品有效期等明细。合格品区:待验区验收合格的产品即可摆放在合格品区域内。退货区:有两种情况:验收不合格的产品需要做退货处理。不合格品区:有两种情况:1.待验区验收不合格的产品需摆放在不合格品区域内处理。2.过期耗材。需要注意的是:1.库存医疗耗材按照批号集中摆放,按批号和有效期远近分开堆放,并用记号笔进行明显标记,以防止造成不必要的损失。2.保持干燥,防潮湿,干净整齐的环境。医疗器械工艺流程书2几年来,随着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和监管力度的加大,医疗机构管理和使用医疗器械的法律法规意识普遍有所提高,医疗机构进货渠道进一步规范,使用无产品注册证书、无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淘汰的医疗器械的违法案件逐年减少。但是,医院重视程度不够,而且医疗机构中管理医疗器械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医疗机构在医疗器械的管理和临床用械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结合几年来从事医疗器械监管工作的实际,现就工作中发现的有关问题及对策作以下探讨:一、存在主要问题及产生的原因(一)在医疗器械日常监督检查和专项检查中,医疗机构在医疗器械的管理和临床用械方面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医疗机构对医疗器械的购进、验收和保管、养护和报废等制度不健全,有关记录不完整。2.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资质资料收集不齐全,在医疗器械的采购、验收、领用程序不规范,特别是一些大型的医疗器械设备未建立技术档案。3.医疗器械必要的保管养护储存条件不具备,普遍不如药品,多数无防潮、通风等设施;产品未按要求归类存放,器械仓库存在脏、乱、差现象。(二)产生的原因:一是医疗机构的领导在医疗器械的管理上有重医药轻械,重使用轻管理的现象比较普遍;二是医疗器械的采购、保管人员普遍存在法规意识淡薄,医疗器械的专业知识匮乏的现象;三是国家对医疗器械在流通、保管、养护和储存等方面缺乏系统的规定和要求,使监督部门和医疗机构无章可循。二、对策建议医疗机构应在医疗器械采购、验收、保存、使用、报废等环节加强管理,建立和执行保证医疗器械质量的规章制度,严格从业人员上岗资格,完善档案资料管理等方面加强医疗器械管理,构建完善的质量管理和操控体系,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同时,国家局应尽快制定和出台医疗器械在流通、保管、养护、储存等方面的管理办法和规定,使监管工作有法可依。(一)严格从业人员上岗资格。医疗机构要建立相应的医疗器械管理的职能科室,负责医疗器械的采购、验收、储存、使用管理、质量跟踪、资料控制、维修保养检查、产品报废淘汰、培训操作人员、不良反应报告等工作,并配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对相关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二)完善档案资料管理。医疗机构要强化医疗器械档案资料管理,对二、三类设备类医疗器械逐台建立档案,搞好医疗器械的基础管理工作。(三)严把采购关。医疗机构采购医疗器械要由医疗器械管理职能科室负责,由有关科室提出申请,经医院批准交由采购部门执行,大型器械设备须由医疗设备委员会或院务会讨论批准后交由采购部门执行。采购医疗器械必须做到:1.严把“采购三关”,即公司资质关、产品合法性关、人员合法性关。必须从取得《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公司购进产品;产品必须是合法合格产品,必须是经注册、有质量标准、有合格证明的医疗器械,且有合法的票据;销售人员要有身份证复印件、加盖本企业印章和企业法定代表人印章或签字的企业法定代表人委托受权书,并有明确授权范围和期限。2.首次进货时必须严格审核供货商资质,医疗机构应该向供货单位索取并保存以下加盖供货单位公章的复印件:(1)《营业执照》。(2)《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或《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3)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委托授权书原件,委托授权书应明确授权范围。(4)销售人员身份证明。(5)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及附件、质量标准。(6)产品合格证明。(四)严格质量验收。1.到货必须验收,并做好验收(购进)记录,验收(购进)记录应当注明:产品名称、供货厂商、注册证号、执行标准、规格(型号)、生产批号(出厂编号)、生产日期(灭菌日期)、有效期、数量、价格、购销单位、购销日期等内容。2.必须查验外观质量、包装及规定的包装标识和中文说明书。3.发现外包装有破损、质量有问题、包装上无注册证书编号和产品批准文号的、过期、失效、淘汰产品不得入库。(五)严格保存养护。医疗器械的保管保存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保存养护应符合以下要求:1.仓库的基本条件应符合产品标准规定的储存要求。2.做好在库产品的养护工作。3.仓库要有六防措施,即防尘、防潮、防污染、防鼠、防霉、防虫。4.仓储要有垫板或货架。5.对产品要做好色标管理,合格品为绿色、待验品为黄色、不合格品为红色,并按区域分类存放。6.产品要有货位定位标志。7.产品保管应做到帐、卡、物相符合。(六)严格使用管理。医疗机构使用医疗器械应符合以下要求:(1)加强设备管理。对损坏设备进行维修,对维护、保养、检查等环节进行管理,建立设备周期性检查制度。(2)加强对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管理。对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领用、发放要处于受控状态。(3)加强对重点监控产品植入医疗器械的管理。使用植入医疗器械应当记录相关信息,至少应包括病人姓名、住院号、手术时间、手术医师姓名、产品名称、规格(型号)、产品跟踪号(生产批号)以及生产单位和供货单位的名称、地址、联系电话等事项,并与病历一同保存。(4)建立医疗器械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发现医疗器械不良反应要及时报告。(5)加强操作使用人员的培训。尤其是三类医疗器械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培训,包括技术操作方面、安全方面、自校自检方面的培训,做到要有培训合格的人员才能操作设备。(七)建议国家局应尽快制定和出台医疗器械在流通、保管、养护、储存和报废等方面的管理办法和规定,使药监部门和医疗机构在监督管理工作中有法可依。总之,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切实肩负起医疗器械监管的重任,督促医疗机构采取多种形式,从严规范医疗机构的医疗器械管理,抓好综合治理,做到标本兼治,确保人民群众用械安全有效。医疗器械工艺流程书3一、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基本情况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软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产品的安全、有效性,将医疗器械分三类进行管理。第一类,是指通过常规管理足以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的医疗器械;第二类,是指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械;第三类,是指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大量先进的医疗器械产品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分析,目前,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年销售总额以每年9%左右的速度增长,2014年为548亿元,2014年将达到600亿元。截至2014年11月,全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由2014年的9009家增加到10447家,增长率%。现在我国能生产47大类、5000个品种、30000余个规格的医疗器械产品,生产能力基本能满足全国各级各类医院的装备要求。此外,我国现有经国家药监局注册核准的医疗器械经销单位大约12014家。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国内生产规模较大企业833家,产品销售总额亿元。据海关统计,2014年医疗器械进出口总额为亿美元,与2014年相比增长%。其中进口额为亿美元,同比增长%;出口额为亿美元,同比增长%,贸易逆差亿美元。由国外进口的医疗器械产品主要是高技术含量产品,如ct机、核磁共振成像装置、心脏起搏器、血管支架等。出口的主要是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如按摩器具、血压测量仪等。二、医疗器械市场价格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医疗器械价格实行市场调节,由企业自主定价。近年来,政府对医疗器械价格的管理都是属于间接管理,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集中采购或招标采购;二是通过医疗服务项目打包收费。目前医疗器械市场价格比较混乱,主要表现为:低价值的一次性医疗器械,产能过剩,低价恶性竞争现象比较突出。高价值的植(介)入类医疗器械价格明显偏高,存在虚高成份,给广大病患者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群众反映强烈。一次性医疗器械(如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及其胶塞、一次性使用输液器等)属于国家第三类管理器械。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医用高分子制品专业分会的统计,以三件式5毫升一次性带针注射器为例,其生产成本应该包括:材料成本元/支(pp平均料价1万元/吨),橡胶活塞元/只,注射针元/支,包装材料元/支,以及其他如工人工资、水电、灭菌、检测、管理、税金、耗损等基本成本支出,因此其最低总成本不该低于元/支。如果使用高透明塑料原料,配置优质注射针、胶塞等,其正常生产成本则应为元/支左右。然而,目前市场上却出现大量每支售价为元左右的同规格注射器、输液器,这种销售价格显然是不正常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同品种生产企业众多,结构雷同,重复建设严重,市场存在过度竞争现象。目前全国一次性医用注射器和输液器生产企业317家,许多企业为生存大打价格战。二是在原材料、能源动力、人员工资等成本构成要素涨价后,终端价格由于竞争过于激烈,却难以上涨。因此,一些企业便采取降低标准、偷工减料等手段降低成本,导致市场上存在一些劣质低价的产品。植(介)入类医疗器械(如导管、支架、心脏起搏器等)技术含量较高,生产企业较少,价格昂贵且中间环节空间较大。一般从出厂(或进口)到医院销售给患者,平均加价都在2-3倍,个别产品甚至多达十几倍。课题组对4类植(介)入类医疗器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2014年上半年,心脏起搏器零售价是出厂(或口岸)价的倍,导管倍,支架倍,髋关节倍。植(介)入类医疗器械价格虚高的原因,一是流通环节过多。一般情况下,医疗器械企业的销售首先要找独家代理商,独家代理商再寻找区域代理商,医疗器械每经过一级代理或一个环节,价格必然要增加一定比例,层层流通的结果就是层层加价。如某企业2014年生产经销的单腔心脏起搏器每台平均进口价5800多元,给一级代理商时价格涨到8900多元,而代理商给医院的价格上涨到19000元。从进口到一级代理商价差3100元,成本利润率53%。而从一级代理商到医院价差10000元,成本利润率高达112%。二是技术垄断。植(介)入类医疗器械技术标准要求很高,目前国内市场还主要以进口为主,外资企业拥有核心技术。技术垄断造成了市场垄断,而市场垄断的结果就是价格垄断。三是信息不对称。由于病人对于医疗器械的性能质量很难做出判断,因此在医疗器械消费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医疗单位或医生个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医疗器械能够维持高定价提供了条件。四是不规范的商业行为。各级代理商获取的高额利润,除用于正常的宣传、培训、售后服务等工作外,还有相当部分用于不正当的“促销”。三、价格管理面临的难点及政策建议对医疗器械价格管理面临的难点:一是医疗器械品种繁多,更新速度快。医疗器械从用途上,可分为几十大类,每一大类又有成百上千个不同型号的品种,行业还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不同企业生产的同一品种也有差异,非常复杂。随着技术不断发展,许多器械稍做改动就可能成为新型号、新规格、新产品。二是医生对医疗器械的选择影响医疗器械价格。医疗器械的使用与药品不同,其工序复杂,要求很高,没
本文标题:医疗器械工艺流程书范例通用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8088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