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0章会计报表会计学原理主讲教师:周明春会计学原理2本章讲解会计核算方法的最后一种方法:编制报表报表是浓缩的财务信息,是企业财务信息输出的最终形式学生要求掌握主要报表的编制原理,掌握报表基本项目的列示方法会计学原理3主要内容10.1会计报表概述10.2资产负债表10.3利润表10.4现金流量表10.5会计报表附注会计学原理410.1会计报表概述10.1.1会计报表的含义和财务会计报告的目的1、会计报表和财务会计报告◎为了全面、系统、综合地反映和报告分散于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中的会计信息,有效地满足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会计信息使用者在决策过程中对会计信息的需要,企业或单位必须按期编制会计报表,并报送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报表是对企业或单位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指出:会计报表至少应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报告则包括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会计报表是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核心,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比会计报表要丰富。◎财务会计报告除包括以上的三大核心会计报表外,还包括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全面收益表、会计报表附注、其他附注信息和管理层的讨论与分析等。5会计学原理610.1.1会计报表的含义和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2、财务会计报告的目的◎我国新会计准则明确指出: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相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第一章,会计信息质量)会计学原理◎第1号国际会计准则也明确指出:通用财务报表的目的是提供有助于广大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的有关一个主体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的信息。财务报表还反映一个主体管理当局对受托资源经营责任的成果。为了达到该目的,财务报告应提供有关一个主体的以下信息:资产、负债、权益和费用(包括利得和损失)、权益的其他变动以及现金流量。这些信息及其附注中的其他信息,有助于财务报表使用者预测一个主体未来的现金流量,包括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和确定性。◎二者提出的财务会计报告目标是一致的。◎以会计报表为核心的财务会计报告的目的是通过经济有效地提供财务信息,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同时评价管理当局管理受托资源的责任。7会计学原理810.1.2会计报表的种类1、按照报表反映经济内容的不同划分分为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就是反映一个企业或单位某一时点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构成情况的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主要反映一个主体的财务状况。•利润表是反映一个企业某一时期收入和费用、利得和损失构成情况的会计报表,利润表主要反映一个企业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一个企业或单位一定时期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情况的会计报表,现金流量表主要反映主体的现金流动状态及其结果。会计学原理2、按照报表反映资金运动情况的不同划分分为静态报表、动态报表静态报表是反映企业或单位某一时点财务情况的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就是静态报表。动态报表是反映企业或单位某一时期财务情况的会计报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就是动态报表。9会计学原理3、按照报表报送对象的不同划分分为对外报送报表、对内报送报表会计信息使用者有内外之分,相应地,有些报表需要向外报送,有些报表只能对内报送。财务会计加工的通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都是对外报送报表。管理会计根据内部管理需要加工的各种成本报表、存货明细表等属于对内报送报表。10会计学原理4、按照报表编制单位性质的不同划分分为营利组织报表、非营利组织报表有些社会组织以实现利润为目标,称为营利组织,它们编制的会计报表就是营利组织的会计报表。营利组织的主要报表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有些社会组织的目标并不是盈利,例如政府机构和很多事业单位都不以盈利为目标,它们编制的会计报表就是非营利组织报表。非营利组织的主要报表是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和支出明细表等,有些事业单位还编制现金流量表和净资产变动情况表。11会计学原理5、按照报表编制主体的不同划分分为基层单位会计报表、汇总会计报表;单一企业会计报表、合并会计报表基层单位会计报表是指由独立核算的企业或基层单位编制的会计报表。汇总会计报表则是由上级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基层单位会计报表简单汇总编制的会计报表。汇总会计报表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对会计信息的需要。单一企业会计报表是由独立核算的单一主体编制和报送的会计报表。合并会计报表是由母子公司的个别会计报表进行内部交易业务抵消后编制的反映集团整体财务情况的会计报表。12会计学原理6、按照报表编制时间的不同划分分为年度报表、中期报表年度报表是按照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为基础编制和报送的会计报表。中期报表是指以中期为基础编制的会计报表。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报告的报告期间,都称为中期,所以中期报表可能是半年度报表、季度报表、月度报表,甚至是旬报、周报、日报或实时报告。13会计学原理14编制报表前的准备工作(具体程序为下一章内容)1.对账:清查财产,核对账目。这是为了保证账实相符、账证相符,从而使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真实有效。2.账项调整,编制调整分录:将本期经济交易和事项全部登记入账,需要进行账项调整的要进行调整。各项预收款项中属于本期已经实现收入的部分,应该于期末计入收入;应该摊入本期费用的各项开支,应该于期末计入费用;未发生现金收支,但应该记录本期收入和费用的项目,也应该在期末予以记载。10.1.3编制会计报表的基本程序会计学原理3.结账:结出各个账户的本期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和期末余额,为编制会计报表准备好基础数据。4.试算平衡,编制工作底稿:利用会计工作底稿汇总日常准备的数据资料,利用试算平衡的原理检查日常会计确认、计量和记录工作的正确性。5.结清或结转有关会计账户中的数据:将永久性账户中的期末余额结转下期,作为下期的期初数;将暂时性账户中的本期发生额结清,为下期的数据积累做好准备。6.根据工作底稿中的数据录入报表:将会计工作底稿中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科目中的有关数据录入报表,编制出本期的财务会计报告。15会计学原理1610.1.4编制会计报表的基本要求新颁布的30号《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报表列报》中对会计报表的编制提出了更多、更为明确的要求:1、以持续经营为前提编制会计报表;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企业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基础,根据实际发生的交易和事项,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其他各项具体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确认和计量,在此基础上编制会计报表。企业不应以附注披露代替确认和计量。如果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会计报表不再合理的,企业应当采用其他基础编制会计报表,并在附注中披露这一事实。会计学原理2、以信息列报的一致性为基础编制会计报表;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会计报表项目的列报应当在各个会计期间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除非:会计准则要求改变会计报表项目的列报,或者企业经营业务的性质发生重大变化后,变更会计报表项目的列报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17会计学原理3、以归类列报为基础编制会计报表;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性质或功能不同的项目,应当在会计报表中单独列报,但不具有重要性的项目除外。性质或功能类似的项目,其所属类别具有重要性的,应当按其类别在会计报表中单独列报。所谓重要性,是指会计报表某项目的省略或错报会影响使用者据此做出经济决策的,该项目具有重要性。重要性应当根据企业所处环境,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予以判断。18会计学原理4、以非抵销列报为基础编制会计报表;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会计报表中的资产项目和负债项目的金额、收入项目和费用项目的金额不得相互抵销,但其他会计准则另有规定的除外。值得指出的是:资产项目按扣除减值准备后的净额列示,不属于抵销;非日常活动产生的损益,以收入扣减费用后的净额列示,不属于抵销。19会计学原理5、以相互可比为基础编制会计报表。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当期会计报表的列报,至少应当提供所有列报项目上一可比会计期间的比较数据,以及与理解当期会计报表相关的说明,但其他会计准则另有规定的除外。会计报表项目的列报依法发生变更的,应当对上期比较数据按照当期的列报要求进行调整,并在附注中披露调整的原因和性质,以及调整的各项目金额。对上期比较数据进行调整不切实可行的,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不能调整的原因。20会计学原理此外,会计报表的编制和相关项目的列报还必须遵守以下规定:企业应当在会计报表的显著位置至少披露下列各项内容:编报企业的名称;资产负债表日或会计报表涵盖的会计期间;人民币金额单位;会计报表是合并会计报表的,应当予以标明。企业至少应当按年编制会计报表。年度会计报表涵盖的期间短于一年的,应当披露年度会计报表的涵盖期间,以及短于一年的原因。按照准则规定需要单独在会计报表中列报的项目,应当单独列报。21会计学原理2210.2资产负债表10.2.1资产负债表的含义及其编制原理1、资产负债表的含义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一个会计主体某一时点财务状况的报表,又称财务状况表。资产负债表是一张状态表,而不是流量表,它是对一个主体某一瞬间财务状况的快照,列示的是一个主体某一时点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会计学原理回顾:资产是指企业或单位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主体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主体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上的权益由债权人和所有者(或称股东)所有,对一个会计主体而言,债权人和所有者拥有的权益就是主体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负债是指企业或单位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23会计学原理2、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原理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等式所包含的经济内容和数量关系编制。该等式包含的经济内容是形成资产负债表项目的依据,该等式的恒等关系是建立资产负债表左右数据平衡的依据。注意: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的划分,流动负债与非流动负债的划分资产按照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分别列示;负债按照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分别列示;所有者权益项目则按照永久性高低分项目列示。24会计学原理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归类为流动资产列示:(1)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2)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3)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下同)变现。(4)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负债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应当归类为非流动资产,并应近按其性质分类列示。25会计学原理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负债,应当归类为流动负债列示:(1)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清偿;(2)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3)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到期应予清偿;(4)企业无权自主地将清偿推迟至资产负债表日后一年以上。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应当归类为非流动负债,并应按期性质分类列示。各个项目排列有序、数据完整真实,资产负债表就基本编制完成。26会计学原理2710.2.2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和内容1、资产负债表的结构:表头、表体、表尾1)表头报表名称、编号、编制单位、时间、计量单位2)表尾相关人员(企业或单位法定代表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签章3)表体(核心)按表体的排列方式不同,有账户式(左右式)和报告式(上下式)之分。账户式:最为常见,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分左右两边列示。资产(左)、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右)会计学原理报告式: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进行上下列示。资产(上)、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下)按照我国的准则规定和惯例,无论是账户式还是报告式,资产都按照流动性大小前后排列,流动性越强的项目越排在前面,流动性越差的项目越排在后面。资产部分至少应当单独列示反映下列
本文标题:10第十章会计报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873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