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财务报表审计简介王瑞春第一部分、审计模式的演变及内部审计的定位一、审计模式的演变二、内部审计的定位三、审计计划四、审计总结第一部分、审计模式的演变及内部审计的定位•一、审计模式的三个阶段•二、内部审计的定位•三、如何做好内审的“服务”和“监督”职能1、审计模式•审计模式包括审计管理体制、审计准则的制定与实施、审计监督体系、审计程序与审计报告制度及其他与审计管理活动有关的方面。•审计模式受社会经济环境影响:•——社会生产力因素;•——政治环境因素;•——法律环境因素;•——经济环境因素;•——社会文化环境因素。2、审计模式发展的三个阶段•(1)账项基础审计•(Transaction-basedAuditing)•(2)制度基础审计(System-basedAuditing)•(3)风险基础审计(Risk-basedAuditing)2、审计模式发展的三个阶段•(1)账项基础审计(Transaction-basedAuditing)(数据导向审计Data-orientedAuditing,凭单审计方案法Vouchingauditingprogramapproach):以凭单核对为重心,以审查帐目有无舞弊为目标,以数据的可信性为着眼点,以会计科目为入手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方法模式。2、审计模式发展的三个阶段•(2)制度基础审计(System-basedAuditing):要求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全面了解,强调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决定实质性测试的时间、范围和程度。•制度基础审计将重点放在对于制度中各个控制环节的审查上,目的在于发现控制制度的薄弱之处,找出问题发生的根源,然后针对这些环节扩大检查范围。2、审计模式发展的三个阶段•(3)风险基础审计(Risk-basedAuditing):风险基础审计立足于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以此作为出发点,制定审计策略。风险基础审计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对控制风险进行评价,而且要对产生风险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价,用以确定审计人员实质性测试的重点和测试水平,确定如何收集、收集多少和收集何种性质证据的决策。3、风险基础审计产生与发展的因素•审计期望差距(ExpectationGap)的存在和审计目标的改变是风险基础审计产生的社会因素;•审计组织的经济压力,是风险基础审计的经济因素;•制度基础审计的内在缺陷及解决方法是风险基础审计产生的技术因素。4、内部审计的定义(一)内部审计的定义2000年12月,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内部审计标准委员会通过了修订的内部审计新定义,新定义这样表述:“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保证(assurance)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增加价值和改进组织的经营。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二)过去的定义过去的定义是:“内部审计是一项建立在组织内部,检查和评价各种服务于该组织的业务的独立的评估活动。内部审计工作的目标是协助该组织的成员有效的履行他们的职责。内部审计利用各种分析、评价、建议、意见和与所审查过的活动有关的信息来为该组织服务。”(三)新旧定位的区别新旧定位的变化在内部审计的作用与目标上。新定义明确了内部审计师的主要作用是“保证与咨询”,而不再是以往简单的“检查和评价”。新定义明确了内部审计的目标是“增加企业价值和改善经营”,而不是单纯的“协助该组织的成员有效的履行他们的职责”内部审计师应成为“内部战略计划者”——一个管理控制的扩展,以确保系统正常运做,实现组织目标,内部审计师应最终脱离狭隘的会计之源。美国著名的内部控制专家迈克尔·海默教授所指出的:“内部审计机构应将自己视为公司的一种资源。在帮助管理当局更有效地达至预期控制目标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内部审计师的使命将从简单的‘我们实施审计’向‘我们帮助创建一些程序,以期达到组织成功所需要的内部控制水平’的方向发展。”1、树立正确的审计理念(1)关注审计重点,把握内部审计方向•要充分认识到财务报表是管理层为达到战略发展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经营决策和组织管理的结果。为此,审计师不能仅仅将注意力集中在编制财务报表的会计记录上,更要对审计对象的组织机构和经营管理从上至下进行详细的了解,分析、确认,加强对重要子企业内控评测和高风险投资业务的监控,揭示关键性的重大错报风险,才是内部审计的重点。三、树立正确的审计理念•(2)注重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效性•是指内部审计发挥职能作用的程度和取得的实际效果。主要包括:审计报告的质量、审计工作的效率、查处问题的充分性和层次性、审计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审计建议、审计决定被企业采纳和实施的程度和效果。•随着内部审计目标的变化,内审部门应该突破单纯的、事后审计的传统方式,转移到事前、事中审计上来,既要对企业单位的重大经营决策、重点投资项目及占用资金数额较大的主营业务实行事前审计,又要监督和评价有关项目、预算及合同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有效性,及时反馈信息并防止失误。三、树立正确的审计理念•(3)充分考虑审计风险,实施适当的审计程序内部审计师要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综合运用查询、询问、观察、监盘、核对、分析等方法,采取适当的审计程序,确认、计量与识别风险,以发现可能导致会计报表严重失实的错误与舞弊。审计师应当具备专门学识与经验,经过适当专业训练,并具有足够的分析、判断能力。要抱着专业怀疑的态度进行审计,要大胆怀疑,小心求证,得到证据,消除(证实)怀疑。三、树立正确的审计理念(4)正确评价和报告审计结果•实施审计时要坚持编制和实施审计计划,评价和报告审计结果。充分关注可能对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违反法规行为。在审计报告中应坚持原则、实事求是、重事实、重证据,以理服人;不要妄加评论。所提建议应有深度和力度,真正达到为内部咨询服务的目的。三、树立正确的审计理念(5)造就高素质审计队伍适应审计目标的需要•培养既懂会计审计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要打破旧有观念,引进多师结构,在审计过程中还要谨慎利用其他相关专业人士及主管部门的意见。随着国资委对中央企业监控的加强,内审部门还需熟悉独立审计相关要求,配合外部审计部门,完成年度报表审计工作。三、树立正确的审计理念•(5)对不同的审计对象和不同的审计目的要采用不同的审计策略;•审计目的:•——年报审计;•——盈利预测审核、内控审核、募集资金审核;•——贷款、投标、发债;三、树立正确的审计理念•——摸底调查、清产核资;•——管理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合同(合约)审计。三、树立正确的审计理念•—工程项目审计。•—环境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审计。•—风险管理审计。•—战略管理审计。•—管理舞弊审计。•2、围绕审计目标,增加企业价值•(1)防止收入减少。•(2)控制成本。•(3)评估风险第二部分、审计计划•一、审计计划及其重要性•二、编制审计计划的具体步骤•三、总体审计计划的内容•四、具体审计计划的内容•五、审计计划的案例一、审计计划及其重要性•1、审计计划:指审计师为了完成会计报表审计业务及其他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的,在具体执行审计程序之前编制的工作计划。•所谓计划,实际上是指对审计预期性质、时间的范围制订的一个总体战略和一套详细方案。一、审计计划及其重要性•审计计划包括总体审计计划及具体审计计划。•(1)总体审计计划:是对审计的预期范围和实施方式所做的规划,是审计师从接受审计委派到出具审计报告整个过程基本工作内容的综合计划。•(2)具体审计计划:是依据总体审计计划制定的,对实施总体审计计划所需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所做的详细规划与说明。2、审计计划的重要性•审计计划是控制审计风险和提高审计质量的重要手段;•审计计划是指导审计师以合理的成本,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的有力工具;•审计计划是指导审计工作按步骤进行,提高审计效率,把握审计进度的最有效工具;•审计计划是协调与被审计单位关系的一个有效方法;•审计计划是监督和检查审计工作,考核审计师工作业绩的一个依据二、编制审计计划的具体步骤•1、明确被委托审计的内容和目的;•2、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所属行业的基本情况,评估被审计单位的固有风险;•3、实施分析性复核程序,初步确定重点审计领域和重要会计、审计问题;•4、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及计算机系统环境,评估内部控制及其控制风险;•5、确定检查风险,拟订审计策略,确定重要性水平和可容忍性误差,设计实质性测试程序。2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所属行业的基本情况,评估被审计单位的固有风险2.1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方法;•2.2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内容;•2.3评估被审计单位的固有风险。2.1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方法•(1)与被审计单位高管人员沟通;•(2)与被审计单位财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法律部人员和聘请的常年法律顾问沟通;•(3)与了解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的一般人员沟通;•(4)参观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场所及设施;•(5)进行全面的分析性复核;•(6)查阅涉及该公司的内部与外部的报告与资料。2.2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内容•(1)被审计单位所有者的构成、业务类型、组织机构、经营管理情况、地理位置•(2)被审计单位所处的经济环境、行业情况和自身经营状况(包括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持续经营的能力);•(3)章程、协议、合同、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及重要会议记录和有关重要文件;2.2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内容•(4)审计期间的会计报表及相关资料、财务会计机构及工作组织和财务报告的编制、会计政策及其变化和以前年度审计的有关问题•(5)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6)被审计单位的关联方及关联交易情况•(7)影响被审计单位的法律、法规和规章;•(8)其他与编制审计计划相关的重要情况。2.2(2)被审计单位所处的经济环境、行业情况和自身经营状况—-经济环境•1、国民经济的景气程度;•2、利率和资金供求状况;•3、通货膨胀水平及币值变动情况;•4、政府的财政、货币、税收、货币等政策。2.2(2)被审计单位所处的经济环境、行业情况和自身经营状况—-行业情况•1、市场供求和竞争;•2、经营的周期性或季节性;•3、产品生产技术的变化;•4、经营风险;•5、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6、行业的关键指标及统计数据;2.2(2)被审计单位所处的经济环境、行业情况和自身经营状况—-行业情况•7、环保要求及问题;•8、行业适用的法规;•9、行业特定会计惯例及问题;•10、行业其他特殊惯例。2.2(2)被审计单位所处的行业情况和自身经营状况•—-自身经营状况•1、被审计单位经营的主要市场是什么?•2、被审计单位的主要竞争对手是谁?这些竞争对手所占的市场份额分别是多少?这些情况在所属会计期间是否发生重大变化?•3、被审计单位经营的市场竞争是否变得趋于激烈?是否还存在外国企业的激烈竞争?•4、被审计单位及竞争对手的产品是否存在重要的差别?哪些因素对被审计单位的销售有重要影响(如价格政策、市场因素)2.2(3)审计期间的会计报表及相关资料、财务会计机构及工作组织和财务报告的编制、会计政策及其变化和以前年度审计的有关问题•5、被审计单位与员工之间是否保持着良好关系?•6、基于技术革新、设备更新或扩大生产能力需要,被审计单位是否需进行新的投资•7、被审计单位经营中产生的现金流量的趋势如何?现金流量与利润表的净利润的重大差异及原因?2.2(3)审计期间的会计报表及料、财务会计机构及工作组织和财务报告的编制、会计政策及其变化和以前年度审计的有关问题•8、被审计单位是否按期编制现金流量预测且随时进行修正?资金周转方面的需求如何满足2.2(3)审计期间的会计报表及料、财务会计机构及工作组织和财务报告的编制、会计政策及其变化和以前年度审计的有关问题(尤其是季节性较强的产业)?可获得的信用额度是否足以满足现金的需要?2.2-(4)被审计单位的关联方及关联交易情况应关注:(1)上年度外部审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2)上一年度重要审计事项调整;•(3)上一年度或有负债;•(4)上一年度管理建议要点;•(5)上一
本文标题:财务报表审计简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968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