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202021学年沈阳市第一二七中学上学期九年级期中化学试卷
第1页,共16页2020-2021学年沈阳市第127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B.玻璃破碎C.纸张燃烧D.水的沸腾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蒸馏水B.地下水C.矿泉水D.石灰水3.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𝑂2B.COC.𝐾𝑁𝑂3D.𝐶𝑢𝑆𝑂44.下列气体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氮气B.二氧化硫C.氧气D.二氧化碳5.下列过程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呼吸作用B.钢铁生锈C.木炭燃烧D.食物腐烂6.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A.质子B.中子C.电子D.原子核7.高铁酸钾(𝐾2𝐹𝑒𝑂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A.+2B.+6C.+3D.+48.如图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A.B.C.D.9.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C.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D.氢气燃烧产生蓝色火焰,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10.如图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B.液体取用C.量取液体D.过滤11.北京市为严重缺水城市,下列做法中,可能会造成水污染的是( )第2页,共16页A.生活污水经集中处理后排放B.禁止用含磷洗涤剂C.在水库周边兴建造纸厂D.实施对农药和化肥使用监控12.根据化学方程式:2𝑁𝑎2𝑆2𝑂4=𝑁𝑎2𝑆2𝑂3+𝑋+𝑆𝑂2↑,推断X的化学式为( )A.𝑁𝑎2𝑆𝑂3B.𝑁𝑎2𝑆𝑂4C.𝑁𝑎2𝑆D.𝑆𝑂213.下列关于苯酚(𝐶6𝐻6𝑂)的说法,错误的是( )A.苯酚属于化合物B.苯酚完全燃烧只生成水C.苯酚由三种元素组成D.苯酚的相对分子质量是9414.有反应2𝐴+5𝐵=𝐶+2𝐷,A、B两种物质完全反应时的质量比为4:3,若生成C和D共280g,则反应消耗B的质量为( )A.120gB.160gC.90gD.240g15.如图所示是一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该示意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发生改变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1:2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发生改变16.用正确的化学符号填空。(1)两个铝原子______;(2)3个氢分子______;(3)镁离子______;(4)氧化汞中汞元素显+2价______。17.物质是结构、用途与其性质关系密切。(1)体温计中的汞是由______构成的。(2)调味剂氯化钠晶体是由______构成的。(3)氦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是因为氦气______。(4)潜水员需要配备氧气瓶,是因为氧气能______。18.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1)温泉水从地下流出,可采用______来检验温泉水是软水和硬水,可加入______使温泉水中的悬浮杂质沉降;加入漂白粉进行______。第3页,共16页(2)实验室用的______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均可以说明水是由______组成的。19.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1)两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______不同。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2)17号元素的符号是______。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容易______(填“得”或“失”)电子。(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写元素符号),其质子数为______。20.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1)氢气作为高能燃料:______、______(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3)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______、______。21.一个乒乓球不慎被压瘪了,没有裂痕,请用两种方法使其恢复原状,并说明微观原理。①______;②______。22.将蔗糖放在密闭的真空容器中加强热,可以观察到:容器底部产生黑色物质(炭黑粉末),壁上出现水珠。请确定蔗糖的元素组成并说明原因。23.在实验室用以下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实验。(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2)选择装置A制氧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装置末端管口应位于液面以下的目的是______,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是依据氧气______。(3)选择装置B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24.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进行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水倒流,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的70%。第4页,共16页(1)镁带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集气瓶中放少量细沙的目的是______。(2)经分析可推断:除氧气外,镁带一定与______反应,生成物的状态是______(填固体、液体或气体),请说明做出这些推断的理由。25.某同学利用双氧水进行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实验一】:探究某瓶没有标签的双氧水是否失效。实验操作现象A.取少量待测试液于试管中,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内未复燃B.加热A的试管,有气泡产生,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内未复燃C.再取少量待测试液于图1的烧瓶中,连接装置后,加热。将带火星木条伸入右侧U型管内复燃(1)水槽中冰水的作用是______,该实验的结论是______。【实验二】:比较𝑀𝑛𝑂2和CuO对影响双氧水分解速率的影响。实验操作待测数据A.将5%的双氧水xmL与0.5𝑔𝑀𝑛𝑂2均匀混合相同温度,相同时间内,生成氧气的体积。B.将5%的双氧水8mL与0.5𝑔𝐶𝑢𝑂均匀混合(2)𝐴中x的值为______,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测量𝑂2的体积可选用图2中的______(填装置字母)。26.硝酸铵𝑁𝐻4𝑁𝑂3和尿素𝐶𝑂(𝑁𝐻2)2农业上常用的氮肥,请根据化学式计算:(1)硝酸铵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2)硝酸铵中各元素的质量比,N:H:𝑂=______。(3)尿素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C:O:N:𝐻=______。(4)作为氮肥,硝酸铵和尿素含氮量更高的是______。(5)8𝑡硝酸铵中含氮元素的质量是______;______t尿素与之含有相等质量的氮元素。第5页,共16页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解:A、海水晒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玻璃破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D、水的沸腾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海水晒盐、玻璃破碎、水的沸腾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答案】A【解析】解:A、蒸馏水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B、地下水中有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C、矿泉水中有矿物质和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D、石灰水中有氢氧化钙和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故选:A。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地下水、矿泉水、石灰水都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3.【答案】B【解析】解:A、氧气属于单质,不是氧化物。B、一氧化碳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C、硝酸钾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不属于氧化物。D、硫酸铜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B。第6页,共16页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可以根据物质的组成元素进行分析、判断。本题主要考查了氧化物的概念及如何判断一种物质是否属于氧化物的问题,可以依据物质的组成以及氧化物的概念进行。4.【答案】B【解析】解:空气的污染物包括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氮气和氧气不污染空气;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只是含量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故选:B。根据空气的污染物解答,空气的污染物包括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粉尘主要是指固体小颗粒.此题主要考查空气污染物,熟记空气的污染物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5.【答案】C【解析】解:A、呼吸作用属于缓慢氧化。B、铁生锈属于缓慢氧化。C、木炭燃烧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D、食物腐败属于缓慢氧化。故选:C。氧化反应中有的比较剧烈,例如燃烧。有的比较缓慢,称为缓慢氧化。本题主要考查了氧化反应的分类,可以依据具体的反应进行。6.【答案】D【解析】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核外电子的质量很小,约是质子质量的1/1836,可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选𝐷.根据原子的构成解答本题.本题考查了原子构成,记住原子的结构是解答本题的关健7.【答案】B第7页,共16页【解析】解: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钾元素显+1,氧元素显−2,设铁元素的化合价为x,可知高铁酸钾(𝐾2𝐹𝑒𝑂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1)×2+𝑥+(−2)×4=0,则𝑥=+6。故选:B。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高铁酸钾(𝐾2𝐹𝑒𝑂4)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能力.8.【答案】D【解析】解:A、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属于原子;B、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阳离子;C、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6,属于原子;D、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属于阴离子。故选:D。由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据此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进行辨别微粒的种类的能力.9.【答案】D【解析】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正确;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正确;C、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正确;D、氢气燃烧产生蓝色火焰,错误;故选:D。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不能燃烧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氢气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10.【答案】B第8页,共16页【解析】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B。A、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11.【答案】C【解析】解:A、生活污水经集中处理后排放可以防止水污染,故A不符合题意;B、含磷洗涤剂的使用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污染水资源,故B不符合题意;C、在水库周边兴建造纸厂会造成水资
本文标题:20202021学年沈阳市第一二七中学上学期九年级期中化学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0277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