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觉醒年代观后感大学生【精选4篇】
觉醒年代观后感大学生【精选4篇】【参考指引】此文档资料“觉醒年代观后感大学生【精选4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精编整理,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下载吧!觉醒年代观后感大学生【第一篇】2021年的寒假生活结束了,在此期间,我曾观看了几部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内心收获满满。其中,我觉得电视剧《觉醒年代》最能打动我的心,它让我想起了那个时代的中国……那个时代的中国:战火硝烟,国民愚昧无知,国君袁世凯复辟帝制,镇压了二次革命。最先开始的陈独秀离开日本稻田大学,回国途中,看到已被德国占领的胶州湾,悲愤不已,到上海发表了讨伐信奉五教三纲的袁世凯等人的檄文,也是唤醒国民愚昧思想的良药——《青年杂志》(从第二版起改名为《新青年》,并使新文化运动逐渐兴盛起来了。新文化运动,就好比一株刚萌发的芽儿,一些《新青年》的同人编辑主将的加入,犹如为其增添了养分。而那些毒害国民思想的保皇派与新文化运动所发生的冲突,好像虫子在啃食其茎叶。在与旧文化的搏斗中,战场搬到了北大,斗争也十分的激烈……在新文化运动已成长到一株能承受风雨的小树时,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推翻了临时政府,李大钊推行马列主义,并与陈独秀等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开创了红船精神,由此,中国人民逐渐走向了正确的道路。当我看完《觉醒年代》时,把自己跟这里面的人物进行了一次对比,差距就出来了。当时很多人说“这个中国没救了!”如果我是当时的李大钊,我就想逃避,但是李大钊却反驳了那些人的观点,在与陈独秀的一次谈话中说:“我认为这个国家还是有救的!”很简单的一句话,包含了这个爱国者的伟大情怀,也深深触动了我的心。当段祺瑞要求蔡元培恢复克德莱的职位时,如果我是蔡元培,我会听从上级的安排,但蔡校长却竭尽全力地反对。正因如此,新文化运动才会成功;共产党才会成立;中国才会焕然一新。正如陈独秀而言:“新文化运动,当下最需要的是人,而不是钱。”正是有这样的革命先烈,我们才有如今安居乐业的生活,所以我们要珍惜当下的生活,好好学习,报效祖国,使革命先烈的精神得以传承!觉醒年代观后感大学生【第二篇】适逢建党百年,中央1套隆重推出了《觉醒年代》,详细介绍了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员中华民族新派从反封建到求共产的转化,在影视题材里第一次正面大张旗鼓的树立了陈独秀先生独立思考、个性张扬、奋发有为的形象。从流亡日本反思国可以爱也可以不爱被愚忠派当做汉奸,到回国创立新青年杂志,再到入京任教将新青年转移到北京,被北洋政府逼迫从北京返沪,陈独秀先生倡导的民主和科学,振聋发聩,一时风头无两,激励国人。觉醒一词,用的恰如其分。清末以降,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救亡图存之路。有封建士绅的洋务运动,有勋亲贵胄的君主立宪,有封疆大吏的东南互保,有神鬼颠倒的太平天国,有农民起义的捻军,有不明真相的义和团,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有张骞为代表的实业救国,甚至有袁世凯为代表的军政府复辟、张勋复辟……各派各流,粉墨登场,偌大中华,成了演练场,成了试验田。为国,时代精英和盲流们真是操碎了心。凡此种种,皆以失败告终。当那之时,知识分子的苦闷,不可为不大,竟连周树人,也无奈的沉迷故纸堆,考据金石,以古封今,麻痹自己!大变革的年代,自然是风雷激荡,大变革的年代,自然是新旧交替。胡适之先生留美返国,一方面作为新青年的导师,首倡白话文、白话师,誓与旧文化旧文坛决裂并一战高低,另一方面娶老家安排的小脚女人,相濡以沫;李大钊先生一方面深入工厂,与长辛店工人交朋友,另一方面对家中一字不识事实上的童养媳宠爱有加;辜鸿铭留着辫子养着奴才,却娶了日本女人,说着流利的几国外语,驰名欧美;周树人一方面抨击着吃人的礼教,呼喊着救救孩子,另一方面又不违母命,和发妻在一个院子里住着却不同床……凡此种种的纠结与扭捏,是时代的注脚!新文化运动,白话诗文和小说,事实上降低了文化门槛和思想表达门槛,扩展了文化和文明的覆盖面,有效降低了学习成本,将文化逐步的推向大众甚至结合工农识字班推向工农。文化,再也不是皓首明经的有闲阶级专享。当代人说,风起时,猪都能飞上天。潮流来的时候,本着求同存异,新思想新文化在襁褓中总要团结奋进,战旧战古战当局,但潮流滚滚中,对于将来,同袍亦会有分歧。在倡导新文化反封建上,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甚至吴稚晖都能同仇敌忾,法国派、俄国派、美国派、无政府主义等等,都有共同的敌人,封建主义。在反封建的下一步发展上,大家产生了分歧,巨大的分歧,从思想到行动上都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归根到底,是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五四运动中,李大钊最早发掘并激励了工人的力量,接触马克思主义后毛泽东认真思考了中国工人阶级弱小需要同盟的问题,陈独秀在武汉演讲中公然抛出了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道路选择。一代人的集体智慧,逐渐凝结,慢慢滴灌中华大地。经过了理论传播与思考、学习与讨论、学生与工人运动结合,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条件成熟了,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在嘉兴的游船上,一个小规模的秘密社团建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自此,经历28年风霜雪雨,中国共产党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觉醒年代》里,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初心和使命,是为劳工、为大众、为民族、为社会!观看此剧,作为一个中年人,我数次热泪盈眶!我为是这个伟大组织的一员感到光荣和自豪,我愿为人民的幸福、社会的进步肝脑涂地!此致我亲爱的党!觉醒年代观后感大学生【第三篇】看《觉醒年代》过程中,思绪万千,直到今天才完整的看完第一遍,心中更是万分澎湃,有很多想法,但不知从何说起,就随意的说说,想到哪儿说到哪儿。最开始这部剧是徐老师推荐,说和学生做模拟题写作文时,很多高频词汇出自这部剧;再后来看到好多地方高考题真的与这部剧有关。于是,带着兴趣,开始看,利用一周多闲暇时间,断断续续看完了。民国是历史上一段非常混乱的时期,政权更迭,军阀混战,祖国满目疮痍,人民水深火热,堪比春秋战国,所以,除了书籍,这段时期的影视剧几乎不看,因为要么片面要么虚假。但是,这部剧,真的在努力还原历史,努力做到“不虚美、不隐恶”,接近原汁原味。这部剧的优点太多太多,三言两语道不尽,先只说一个角度,也是带给我感触最深的角度,就是剧中还原了人物的精神及人格魅力。首先是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读过历史书、文学书的都知道,这三个名字在历史上、在书本上都是响当当的的存在,但因为年代久远,文字晦涩,对很多人来说也是古板、枯涩的存在,可以读他们的文章、也知道他们的生平,但是没有真正刻骨的认识。直到这部剧,似乎书中的人物都活了,他们就站在你面前,你仰望着、倾听着、感受着。他们三人皆是社会名流,北大教授,哪怕不随波逐流,只做好自己分内之事,教教学、写写文、编编书,那一生也是锦衣玉食、平安长乐的。但是没有!他们把自己的幸福抛之脑后,穷尽一生,为大多数的幸福而奋斗、而努力,站在历史的前沿,解放人民的思想,与几千年的封建礼教文化相抗衡!泪流满面的一个镜头:陈独秀受到北京警察厅缉捕,在李大钊协助下出逃上海,经过天津,看到人民生活困苦、饿殍遍野,陈独秀悲痛的大哭。前面,革命失败,他被迫出逃日本,没有哭;因为带头反对签订丧权辱国的《巴黎和约》被逮捕入狱,他没有哭,然后此时,却痛心疾首,不能自已。这是怎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陈李二人对着满目疮痍的山河、对着悲惨的同胞宣誓,相约南北建党,由解放思想去寻求解放政权。以前读书、教学,“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常常念到,直到现在才深切的感受到这每三个字的沉甸甸的历史重量。再说这段时期的保守派,辜鸿铭、刘师培、黄侃。这三个人的名字不熟悉,是边看边搜的资料去了解的。他们反对新文化运动,反对陈、李、蔡,所以刚开始看剧的时候很讨厌他们,但是一查资料,才知道这三个人物也是历史上举足轻重的文化大儒,于是努力的以客观的态度看待他们的言行,便理解了很多,他们只是与新文化人观念不同而已,但一样的爱国、一样的有人格魅力。在北大受辱、国家受辱之时,他们又毫不犹豫的站出来表明自己立场,与陈、李形成统一战线,不屑于宵小之人的诱惑,真正的诠释了“君子和而不同”,君子可以有不同见解、可以争吵,但大是大非面前绝不妥协,淋漓尽致的诠释了文人的风骨,文人的纯粹。最后是蔡元培,作为北大第一任校长,也是历史书上响亮的名字。在这部剧中,真正见识到了作为一个文化人、一个读书人的温厚纯良,协调革新派和保守派的中庸之道,还有礼贤下士的君子风范,更有国家荣辱、大是大非面前的刚正不阿。这是一部主旋律的正剧,但不是教条的、刻板的正剧;在风起云涌的时期,有血淋淋的故事,也有温情的场景。比如陈氏父子感情线,由别扭到理解到敬佩;比如李大钊和妻子赵纫兰相濡以沫的绝美爱情;还有鲁迅人狠话不多的幽默场面……所以,这是一部好剧,值得对历史感兴趣、不感兴趣的人看。距离1915—1921过去已百年,但伟人的精神和人格魅力依然传唱不绝,“信仰,责任,担当,温厚,纯良,君子和而不同”……他们的身影已经远去,但是他们的名字会永远刻在史册,也应该镌刻在人们心里,闪着耀眼的光,不应被遗忘。觉醒年代观后感大学生【第四篇】这是一部反映“五四运动”前后,以陈独秀、李大钊为首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在寻找国家救亡图存的道路上,从迷茫不知所措到逐渐清醒,从尝试着学术研究到坚定理想信念,最终为救中国找到了一条正确地发展之路的电视剧。此电视剧也是为庆祝建党100周年而制作的优秀作品。该剧的主线和历史背景为辛亥革命后,在北洋政府统治下,北京大学以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辜鸿铭、黄侃等一批知识分子在围绕着新文化运动,新旧思想展开的一场激烈的文化博弈。与北洋政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胜国,因迫于日本的强权威胁将青岛割让日本的“五四运动”的政治博弈。是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从此中国为之一新。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多少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不断积极探索寻找,为此付出多少生命代价。从“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到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等政治改良运动的“戊戌变法”;从“太平天国”运动到“辛亥革命”运动。一次次失败,中国始终没有摆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和压榨。是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点燃了新文化运动,引燃了蓬蓬勃勃的“五四运动”,也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思想基础。故事围绕着从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与旧文化的保守者为代表的辜鸿铭、黄侃教授的文化博弈,再到与胡适的只谈学术不谈政治的分裂;从陈独秀开始只做新文化运动的学术研究,到学习俄国社会主义革命背叛了自己的初衷,走向了彻底推翻反动统治的革命道路;从陈独秀的两个儿子陈延年、陈乔年将父亲陈独秀视为仇人到终于认识到父亲让他们独立生活,磨炼意志的一片苦心,从一名无政府主义者成为了一名共产主义的革命家;从陈独秀、李大钊等一批杰出革命家以推行新文化运动,到领导“五四运动”,再到学习苏联十月革命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为近百年的中国屈辱历史找到了一条通往复兴之路。故事一个接一个,剧剧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部充满正能量激人奋进的好作品。我是自始至终一集不落的看完的。掩‘片’沉思——深深的感受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没有这些为了中华民族不再受到屈辱,不懈奋斗的仁人志士们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正因为我们找到了一条正确的发展之路才有了今天。正如电视剧里李大钊在北京长辛店对工人朋友说的那样:现在我报告大家一个喜讯,中国共产党现在正在南方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了。这是开天辟地的一件大事。同志们: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他不是偶然的,他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他是我们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的斗争中顽强探索的必然产物,他是我们中华民族在追求振兴道路上不断觉醒的必然产物。同志们: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意味着我们中国革命从此以后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这为我们事业今后必然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志们:《国际歌》的最后一句歌词:“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这是我们共产党人共同追求的最高目标,也是人类发展的最高阶段。同志们:三年前我在中央公园有过一次演讲
本文标题:觉醒年代观后感大学生【精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1630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