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05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及损失与费用的核算
1第五章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及损失费用的核算任课教师:胡丽燕2一、制造费用的概念及内容概念: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内部各生产单位(分厂、车间)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应该计入产品成本,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生产费用。内容:间接材料费:一般性消耗材料间接人工费用:车间生产工人以外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其他制造费用:租赁费(经营租赁)季节性和修理性停工损失制造费用大部分是间接生产费用;也有部分是直接生产费用,—即管理上不要求单独核算,也不专设成本项目第一节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3二、制造费用的账户设置1、按生产单位别设置明细账,并在账内按照费用项目设立专栏或专户,如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等。P50表5-12、制造费用发生时,记入本账户的借方,进行分配结转时,记入本账户的贷方,本账户月末一般无余额。3、一般设“基本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二级帐,如果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发生数额较小,为了减少转账手续,也可以不通过“制造费用”账户,直接记入“辅助生产成本”账户。4•制造费用的归集按其记账依据不同可分为两种情况:1.根据付款凭证或据以编制的其他费用分配表一般费用发生时,借记“制造费用”账户,贷记“银行存款”或其他有关账户。如办公费、差旅费等。2.根据转账凭证及汇总编制的各种费用分配表,借记“制造费用”账户,贷记“原材料”、“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累计折旧”、“预提费用”等账户。如:机物料消耗、外购动力费用、工资及福利费等三、制造费用的归集核算需要注意:(1)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如果辅助生产的制造费用是通过“制造费用”账户单独核算,则应比照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的核算;如果辅助生产的制造费用不通过“制造费用”账户单独核算,应将其全部记入“辅助生产成本”账户。(2)归集在“制造费用”账户借方的各生产单位当月发生的制造费用,月末应将各项费用发生额的合计数,分别与其预算数进行比较,以查明制造费用预算的执行情况。5四、制造费用分配的核算一、分配程序:“制造费用”—“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一种产品或劳务—直接计入费用—直接计入多种产品或劳务—间接计入费用—分配计入月末应将归集的制造费用按车间进行结转,结转后一般无余额6分配方法•生产工人工时比例分配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法•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制造费用总额分配率=——————分配标准之和实际分配率分配法分配率分配法就是将车间或部门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进行分配的一种分配方法。在这种分配方法下常见的分配标准有:生产工人工资、生产工人工时、机器工时、耗用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直接成本(原材料、燃料、动力、生产工人工资及应提取的福利费之和)、产品产量等。7分配方法特点适用范围生产工人工时产品负担的制造费用与劳动生产率的高低联系(反方向)机械化程度较低,或机械化程度大致相同的单位生产工人工资资料容易取得,分配较简便机械化程度或生产工人的操作技能大致相同机器工时制造费用中的设备折旧费、修理费等得到较合理的分配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8•例:某企业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本月已归集在“制造费用-基本生产”帐户借方的制造费用合计为21670元。甲产品生产工时为3260小时,乙产品生产工时为2750小时,丙产品生产工时为2658小时。要求按生产工人工时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答案:•制造费用分配率=21670÷(3260+2750+2658〕=2.5•甲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3260×2.5=8150(元)•乙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2750×2.5=6785(元)•丙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2658×2.5=6645(元)9制造费用分配表产品名称分配标准(生产工时〕分配率分配额(元)甲32608150乙27506875丙26586645合计86682.521670会计分录: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8150-乙产品6875-丙产品6645贷:制造费用2167010按年度计划分率分配法•指无论各月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多少,各月各种产品成本中的制造费用均按年度计划确定的计划分配率分配的一种方法。•年度内发现全年制造费用的实际数和产品的实际产量与计划分配率计算的分配数之间发生的差额,到年终时按已分配比例分配计入12月份产品成本中。月末可能有余额(借贷都有可能),年末无余额11年度制造费用预算总额年度计划分配率=—————————————————年度各种产品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总数某月某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月该产品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数×分配率优点:1、实际上可不必等月末再计算各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而是可以随时结算已完工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2、简化分配手续适用范围:季节性生产的企业车间(有较高的计划管理水平)12•例:某基本生产车间全年制造费用计划发生额为400000元;全年各种产品的计划产量为:甲产品2500件,乙产品1000件。单件产品工时定额为:甲产品6小时,乙产品5小时。本月实际产量为:甲产品200件,乙产品80件;本月实际发生制造费用为33000元,“制造费用”帐户本月期初余额为借方1000元。13解析•甲产品年度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2500×6=15000•乙产品年度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1000×5=5000•年度计划分配率=400000÷(15000+5000〕=20•本月甲产品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200×6=1200•本月乙产品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80×5=400•本月甲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1200×20=24000(元)•本月乙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400×20=8000(元)合计32000(元)14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24000-乙产品8000贷:制造费用32000期初余额:1000本月实际发生:33000本月分配转出:32000期末余额:200015•采用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制造费用”帐户月末可能有借方余额,也可能有贷方余额。借方余额表示超过计划的预付费用,属于待摊费用,应列作企业的资产项目;贷方余额表示按照计划应付而未付的费用,属于预提费用,应列作企业的负债项目。•全年制造的实际发生额与计划分配额的差额,通常应在年末调整。即年终时,按已分配比例计入12月份产品成本中。16制造费用全年实际发生数大于分配数的差额,如果数额不大,可将其计入某一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借记“基本生产成本”科目,贷记“制造费用”科目;实际发生数小于分配数的差额,用红字登记;如果数额较大,可用各成本计算对象的计划分配额进行分配。调整后,制造费用科目应无余额,如果有余额则是为明年开工作准备的制造费用。17例:假定本年度实际发生制造费用408360元,至年末累计已分配制造费用415000(其中甲产品已分配311250元,乙产品已分配103750元),试将“制造费用”帐户的差额进行调整。本年实际发生:408360本年分配转出:415000差额:664018答案:年末,“制造费用”帐户有贷方余额6640元,应按已分配比例调整冲回。甲产品应调减制造费用=6640×311250/415000=4980(元)乙产品应调减制造费用=6640×103750/415000=1660(元)调整分录: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4980-乙产品1660贷:制造费用664019第二节生产损失的核算一、生产损失的含义和种类•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损失,称为生产损失。生产损失一般包括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两类。生产损失在不同的企业里,数额的大小是不一样的。•产生生产损失的原因很多,诸如生产工艺水平、材质、工人的素质、企业管理水平等。因此,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损失。如果生产损失的数额较小,为了简化成本核算的工作量,可不进行核算;但若生产损失的数额较大,为了控制生产损失发生的数额,使其不断降低,同时,也为了明确经济责任,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保证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就有必要进行生产损失的核算。20二、生产损失核算的任务–1.正确计算生产过程中的损失,明确经济责任,加强企业管理•企业应确定适合于本企业的生产损失的计算方法,并且应确定产生生产损失的责任单位、环节和责任人。这样,便于进行生产损失产生原因的分析,提出改进的措施,降低生产损失的数额。–2.正确地分配生产损失•由于生产损失产生的原因不同,其帐务处理方法也不一样。有的应计入产品成本,而有的应列入“营业外支出”等科目。这时,就应根据规定的要求,将生产损失列入到不同的帐户中。–3.正确地考核生产损失计划的执行情况•考核生产损失计划、定额的执行情况,明确经济责任,并根据实际情况对生产损失计划、定额进行修改。21一、废品及废品损失–废品的定义–废品的分类–废品损失的定义第二节生产中废品损失的核算22废品的定义废品,是指不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不能按照原定用途使用,或者需要加工修复后才能使用的在产品、半成品和产成品。包括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废品和入库后发现(由于生产加工过程造成)的废品。返回23不可修复废品可修复废品2.废品的分类不可修复废品是指在技术上不能修复,或者虽可修复但所耗修复费用在经济上不合算的废品(两个条件只需具备其一)。可修复废品是指在技术上能够修复,而且所耗修复费用在经济上合算的废品(两个条件均需同时具备)。废品按其修复的技术可能性和修复费用的经济合理性,分为可修复废品和不可修复废品两种。返回24•按产生的原因不同区分–料废是指由于材料质量、规格、性能不符合要求而产生的废品;–工废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加工工艺技术、工人操作方法、技术水平等方面的缺陷所产生的废品。返回25废品损失的定义•废品损失是指因产生废品而造成的损失。•废品损失主要包括不可修复废品的报废损失和可修复废品的修复损失,其中:①不可修复废品的报废损失构成:报废产品的成本,扣除残料残值以及过失人的赔偿后的净损失。②可修复废品的修复损失构成:返修过程中发生的修复费用,扣除残料残值以及过失人的赔偿后的净损失。26不需要返修可以降价出售的不合格品,其降价损失不作为废品损失,在计算销售损益时体现。产品入库后由于保管不善等原因而损害变质的损失,属于管理上的问题,作为管理费用处理。请注意!!!以下不做废品损失处理三包产品出售以后发现的废品所造成的一切损失,作为销售费用处理。1.3.2.27–核算时使用的会计科目–明细账的设置–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计算–可修复废品损失的计算第二节生产中废品损失的核算28核算时使用的会计科目•在单独核算废品损失的企业里,为了核算生产过程中的废品损失,应设置“废品损失”科目。•“废品损失”科目的借方登记发生的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不可修复废品的成本。•贷方登记应由保险公司、责任人赔偿的损失和结转的废品净损失。•废品的净损失,应转入当月生产的同种产品中,由合格品负担。•经过上述结转后,“废品损失”科目应无余额。29明细账的设置•“废品损失”科目应按废品的品种或批别分别设置明细帐,在账内一般按规定的成本项目设置专栏。“废品损失明细帐”的格式如下(见表7-1)。30表7-1废品损失明细帐2005年8月凭证号摘要直接材料燃料及动力直接工资制造费用合计分配材料费用612612分配外购动力费用562.50562.50分配工资费用16501650分配辅助生产费用891891分配制造费用63006300不可修复废品成本60612.6026.25162.75807.60结转交库废料价值-118.20-118.20合计1099.81466.101676.256462.7510704.90转出废品净损失1099.81466.101676.256462.7510704.9031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计算•按废品所耗实际费用计算•按废品所耗定额费用计算32按废品所耗实际费用计算•定义–按废品所耗实际费用计算废品成本,是指按成本项目将实际发生的生产费用在合格品和废品之间进行分配。当原材料在开始生产就一次投入时,材料费用可按合格品与废品的数量比例分配;如果不是在开始生产时一次投入的,而是随着生产进度陆续投入的,则可采用适当的方法,将废品折合成合格品的数量进行分配。
本文标题:05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及损失与费用的核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170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