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平均数教案【精编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平均数教案【精编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平均数教案【精编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平均数教案【第一篇】一、导入新授:通过师生谈话引出两个小组投球比赛成绩的数据。二、新授:1.出示投球记录:第一组第二组姓名投中个数刘杰9杨立8孙梅5王丽3丁鹏5姓名投中个数张华8王云7李英6赵明72.比较哪组的成绩好。(1)让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可能会说出不同的比较方法和想法,重点引导学生考虑怎样比较才是公平的'。(2)如果学生不能说出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教师可以作为参与者提出并让学生讨论。3.学生试做。4.交流计算结果,并根据平均数比较两组的成绩,说明哪组的成绩好。第一组(8+7+6+7)÷4第二组(9+8+5+3+5)÷5=28÷4=30÷5=7(个)=6(个)7>6答:第一组成绩好。三、求平均数:1.下表是亮亮家一周丢弃塑料袋的情况。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日个数13232642.算一算:平均每天丢弃几个塑料袋?(1)让学生观察统计表,说一说得到了哪些信息?(2)自己试做。(3)交流计算的方法和结果。3.议一议:求出的3个是每天实际丢弃的塑料袋的个数参考资料,少熬夜!吗?四、做一做:先让学生想一想,再动手操作。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方法。交流操作的过程,有意识的指几名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平均数教案【第二篇】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1——92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并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2、认识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问题并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1、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2、经历读统计图、交流信息、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中,体验用统计图表达表达交流数据的特点,认识统计图的价值。教学重点认识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学难点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课型新授课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时数1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炫我两分钟二战前期德国势头很猛,英国从敦刻尔克撤回到本岛,德国每天不定期的对英国狂轰乱炸,后来英国空军发展起来,双方空战不断。为了能够提高飞机的防护能力,英国的飞机设计师们决定给飞机增加护甲,但是设计师们并不清楚应该在什么地方增加护甲,于是请来了统计学家,统计学家将每架中弹之后仍然安全返航的飞机的中弹部位描绘在一张图上,然后将所有中弹飞机的图都叠放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了浓密不同的弹孔分布。工作完成了,然后统计学家信心十足的说没有弹孔的地方就是应该增加护甲的地方,因为这个部位中弹的飞机都没能幸免于难。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的统计有什么作用吗?设计意图:炫我两分钟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绽放其生命色彩。能够提高学习数学的情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二、尝试小研究尝试小研究:研究一:1.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2.这个统计图一个格表示几个人?你是怎么知道的?参考资料,少熬夜!3.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研究二:1.完成课本91页,试一试: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2.交流展示学生完成的统计图。三、小组合作探究尝试研究一出示小组合作交流建议:1、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有序进行交流,确定好组员的发言顺序。2、认真倾听其他组员的发言,对他的`发言内容进行评价,组内达成统一意见。3、组内分工,为班级展示提升做准备。设计意图:给每一个孩子创造一个发言的机会,让学生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一个思维的碰撞。四、班内展示交流,建构新知1、全班交流,师生评价。2、试一试,学生读统计表,谈一谈自己的感受。观察不完整的统计图,找出这幅统计图的特征。(用一个格表示4个人)3、学生试着补充完整统计图,师巡视指导,交流时,让学生说明不够整格时怎样想的,是怎样处理的。(生表述自己的发现,关注学生能否发现每个格代表4人,如果学生没有发现教师予以提示。)小结: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当数据比较大时经常采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方法。4、鼓励学生根据统计图提问并解答。交流时,学生提出的问题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认识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是学生对知识一个内化、提升的过程。五、挑战自我1、数学书92页练一练的第1题设计意图:面向全体学生,巩固当堂所学的知识。2、数学书92页练一练的2题。自己设计一张调查表,记录自己一学期读课外书的情况。六、盘点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谈收获环节是数学课堂上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既可以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点的梳理,能让学生更清晰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也可以是对数学学习方法的梳理和数学活动经验的建构,培养学生自主反思建构的良好学习习惯。课后反思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并利用现代化的教手段,形象生动地展示了统计图由纵向变为横向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了理解知识间的联系,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参考资料,少熬夜!逐步升华,应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平均数教案【第三篇】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小明利用五一假期,查找了一些有关小动物寿命的数据,并制作成了下面这张统计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动物寿命统计表:小猫老鼠大象乌龟寿命/年6251152提问:看了这张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乌龟的寿命最长,老鼠的寿命最短。)谈话:借助统计,我们常常能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和规律。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统计。(板书:统计)说明:利用动物寿命统计表这一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复习相关旧知,导入新课,自然贴切,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1.呈现套圈情境。多媒体演示“套圈比赛”的场景。谈话:三年级第一小组的男、女生在进行套圈比赛,每人套15个圈,这两张统计图分别表示男生和女生套中的个数。2.引入平均数。出示男、女生套圈成绩统计图。①提问: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结合学生的想法,相机进行引导。想法一:男生有4人,女生有5人。(为比较总数预设)想法二:男生每人套中的'个数,谁来介绍女生没人套中的个数。②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你有什么方法?和你的同桌说说自己的想法。想法一:女生套得准一些,因为套中的最多的是吴燕。追问:那套中的个数最少是男生还是女生,所以套中最多的是女生,套中最少的也是女生。用一个人的成绩代表整个队的成绩,这样合适吗?还有其他的方法吗?想法二:先要求出每个队一共套中了多少个,再比较哪一队套得多(比总数)。③追问:这种想法的可取之处是已经注意到从整体的方面去比较,但是他们两队人数不相等,这样比公平吗?因为参与套圈的人数不相等,比较总数,是不公平的。可以怎么办呢?想法三:分别求出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哪个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多,哪个队就套得准。(比平均数)。追问:这样比公平吗?(公平)我们就用这种方法试一试。说明:富有启发性的“追问”,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用原有认知结构中数据处理的方式,如比最多、比总数等解决这一问题并不合适,从而引出平均数,并在这一过程中初步感受平参考资料,少熬夜!均数能表示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4.理解平均数。④操作:你知道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统计图,先在小组里讨论怎样找出每个队的平均成绩,再试一试。看哪些小组想的办法又多又好。学生可能出现两种方法:一是移多补少;二是先求和再求平均数。⑤引入:男生中谁套中得最多?谁套中得最少?根据这个信息,你有什么好方法求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可以把张明套中的一个移给李小刚,另一个移给陈晓燕。——移多补少反馈时,学生边讲解移多补少的过程,教师利用课件动态演示。⑥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引导列式:6+9+7+6=28(个)⑦28表示什么?28÷4=7(个)⑧7表示什么意思?(图中的红色线条就表示了男生套中的平均数)⑨你能看出,7比谁套中的个数多?比谁套中的个数少?小结:平均数比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说明:将学生对平均数的探求发端于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有关平均数的多种求法。⑩提问:根据你的发现,谁能猜一猜女生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一定在什么范围之内?(在5~9之间)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验证?⑾谈话: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呢?你是怎样知道的?请你独立完成在书上。10+4+7+5+4=30(个)30÷5=6(个)⑿说说为什么要除以5而不除以4?(女生有5人,要用5人的总数平均分成5份)⒀现在求出女生平均每人套中6个圈,是不是女生每人都套中6个呢?为什么?仔细观察女生套圈成绩统计图,得出结论:平均数代表的是一个整体水平。提问:现在你能判断男生套得准还是女生套得准吗?⒁在解决男生、女生平均套中多少个圈这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相同:⑴求平均数的方法,得出数量关系。(板书:总数÷份数=平均数)⑵平均数比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大。⑶平均数都是代表了一个整体的水平。不同:总数不同,人数不同,平均数也不同。平均数教案【第四篇】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初步感知“平均数”的概念。参考资料,少熬夜!2.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能运用生活经验对“平均数”做出解释。3.能运用“平均数”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强化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教学准备:教具:十个小皮球、两个小筐、多媒体课件学具:五个笔筒、十五根铅笔、统计表三张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学预设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我们曾经玩过投球游戏,今天咱们再来一场比赛,好吗?男队、女队各出三人,看哪队能赢。请两队各派一名记录员做好统计。其他同学做裁判。学生进行比赛。赛完后展示统计表进行比较。(游戏开始,老师事前制好统计表,分发给两个统计员,进行记录。比赛两次)二、巧设冲突,理解意义师:听说亮亮他们也在举行投球比赛呢,咱们一起去看看吧。(多媒体展示书上的两个统计表。)咦,怎么吵起来了?喔,原来他们在争执哪组投的成绩好呢。引导学生看课件中的两个统计表,从表中知道了什么?(人数不等及每人投中的个数)请大家帮着兔博士一起给评判一下吧。(最后定为比较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公平,多者为胜。)师:怎样才能求出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呢?(幻灯单独出示第一组的统计表。)师:那第一组平均每人投中的数7个,就是这组同学投球的“平均数”。(板书)师:谁能求一下第二组投中球的平均数?师:为什么第一组是除以4,而第二组却除以5呢?师:现在比较一下,哪组获胜?生:第一组获胜。三、自主探究,归纳方法师:刚才我们用的是求平均数的方法裁决出第一组获胜。看来平均数用处不小啊,这不,亮亮看到妈妈经常使用不能降解的塑料袋买菜,就暗暗做了统计,想用真实的数据来说服妈妈保护环境呢。出示统计表。师:请大家帮亮亮算一算,妈妈平均每天丢弃几个塑料袋?师:请大家仔细观察我们上边三道题的解答过程,你知道怎样求平均数了吗?(出求平均数的数量关系式:用总数/份数=平均数)师:不过兔博士还有一个问题要问问大家呢。出示“议一议”1.求出的“3个”是每天实际丢弃塑料袋的个数吗?生:不是每天丢弃的塑料袋的个数,而是算出的一个平均数。师:出示2.求出的“3个”与星期四妈妈丢的塑料袋3个一样吗?参考资料,少熬夜!不一样,求出的“3个”只是一个平均数,而星期四妈妈丢的塑料袋3个是一个实际的数,是实际丢了3个。四、动手操作,巩固验证师:看学得这么认真,兔博士决定来个小测验,记住,既要动手又要动脑呀。出示做一做。下面笔筒中放有根数不同的铅笔,如果要使每个笔筒中放的铅笔根数不同,每个笔筒放几根?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师:大家轻松一下,来一个拍球比赛怎么样?每组为一个队,由组长做好记录,发统计表。最后看哪组平均成绩好,哪组就获胜。比赛。最后表扬优胜小队。师:大头蛙有几个问题实在是弄不明白,谁能帮帮它?(判断题)1.河北省篮球队队员的平
本文标题:平均数教案【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4710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