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新会计准则下准备金计量方法及其进展2
LOGO做人民满意的保险公司新会计准则下的准备金计量方法及其发展2011年9月做人民满意的保险公司目录二、新会计准则下的公司准备金计量一、新会计准则实施背景及主要内容三、新会计准则对公司经营的影响四、国际会计准则的最新进展做人民满意的保险公司背景:长期以来,保险合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不统一。对于相同或类似的保险合同,不同的保险人可能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可比性较差;保险合同的会计信息披露不透明,报表使用者难以理解保险人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被报表使用者指责为“黑洞”。为了协调各国和各地区的保险会计实践,帮助报表使用者更好地进行涉及保险行业的经济决策,避免误导与误解,降低披露成本,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着手建立有关保险合同的国际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ED)做人民满意的保险公司发展历程:第一阶段:IASB于2004年3月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4号——保险合同》,主要规定了保险合同的定义、保险混合合同的分拆标准、保险合同相关信息的披露内容等,从而完成了有关保险合同第一阶段的相关工作。第二阶段:2007年5月,IASB发布了有关保险合同会计准则的讨论稿广泛征求意见,全球共收到160多份反馈意见。第二阶段主要解决保险合同负债的计量问题。2008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开始与IASB联合,共同研究解决相关问题,目的是制定一套高质量的、全球统一的保险合同会计准则,并于2010年7月30日发布了征求意见稿(ED)。国际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ED)做人民满意的保险公司主要内容:保险合同的认定:保险合同的定义、混合合同的拆分、重大风险测试保险合同负债的确认和计量:1.初始计量。履约现金流现值(保险人履行保险合同而产生的未来现金流出减去未来现金流入的预期现值,并以未来现金流量在金额和时间方面的不确定影响加以调整);用以消除首日利得的剩余边际。如果未来现金流出的预期现值和风险调整之和,大于未来现金流入预期现值,即产生首日损失,保险人应当立即在当期损益中将其确认为费用。2..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3.折现率;4.风险边际;5.剩余边际;短期保险合同索赔前负债的计量保单获取成本的确认再保险合同的处理国际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ED)做人民满意的保险公司中国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发展趋势。2008年8月7日,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以下简称“解释2号”),要求同时发行A股和H股的上市公司,对同一项交易事项采用相同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保监会于2009年1月5日下发《关于保险业实施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有关事项的通知》(保监发[2009]1号)就《2号解释》的总体实施要求作出了明确规定,严格规定境内外上市的所有保险公司在编制2009年财务报表时应当遵循三项会计政策:一是引入重大保险风险测试和分拆处理进行保费确认和计量;二是保单获取成本不递延;三是采用新的基于最佳估计原则下的准备金评估标准。做人民满意的保险公司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2009年12月28日,财政部《关于印发保险合同相关会计处理规定的通知》(财会[2009]15号),对三项会计政策进行了明确。准备金计量方面的基本要求:未来现金流的当前估计、时间价值、边际(不确认首日利得但确认损失)2010年1月22日,保监会印发《关于做好保险业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实施工作的通知》。对落实财政部文件要求进行具体部署。做人民满意的保险公司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主要内容保险混合合同在满足条件时应进行分拆:根据2号解释要求,保险人签发的既有保险风险又有其他风险的保险混合合同,保险风险和其他风险能够区分,并且能够单独计量的,应当进行分拆。保险风险部分,确定为保险合同;其他风险部分,不确定为保险合同。这种分拆,就是要把基于风险经营的业务和基于投资经营的业务区分开来,并采用相应制度进行管理。引入重大风险测试对于保险风险和其他风险不能区分,或能够区分但不能单独计量的合同,需要进行重大保险风险测试。重大保险风险测试应当在合同初始确认日进行,并在财务报告日进行复核。以合理估计金额为基础计量保险合同准备金保险合同准备金计量基于三个基本要素:对未来现金流采用明确的当前估计、反映现金流量的时间价值、包括边际。一是当前估计。二是时间价值。三是边际。做人民满意的保险公司会计准则2号与ED的异同相同点主要内容结构:均包括了保险合同定义、混合合同的分拆、重大风险测试、负债的计量均采用了估计与边际之和。保险合同的定义基本一致,转移重大风险。计量模型:关于保险合同的“三要素计量法”在原则是一致,即负债的评估需要考虑:保险合同的履约现金流的预期值;货币的时间价值;单独计算风险边际和剩余边际履约现金流定义。剩余边际的初始计量,含义基本一致。重大风险测试步骤、标准和测试方法,与ED关于重大保险风险的判断逻辑基本一致,即认为风险转移分析应关注结果的变动性,要求至少存在一种可能的具有商业实质的情形,与不发生保险事故相比,保险事故的发生使得保险人未来支付的额外利益满足某一标准。折现率:对折现率的原则基本一致,即与当前市场利率相一致,并反映保险合同负债现金流在时间、币种和流动性方面的特点。再保险:对再保险分出公司对于再保险合同的处理是一致的,即适用原保险合同的原则,初始确认时的未来理赔再保摊回的现金流与警报非支出的差额部分,为正确定为首日利润;为负确定为剩余边际。做人民满意的保险公司会计准则2号与ED的异同差异点:适用范围:中国会计准则下,未排除满足保险合同定义的合同。ED:满足保险合同定义但不属于保险合同的一些合同,比如:ED排除了制造商、经销商或零售商提供的产品保修合同,但非关联第三方的保修合同,满足保险合同定义,但被ED排除在保险合同之外;重大风险测试:保监会6号文的附件《重大保险风险测试实施指引》,原保险保单保险风险比例在保单存续其内一个或多个时点大于等于5%。ED:没有对保险风险的比例作出任何建议。但强调做重大保险风险测试时,应当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合同分拆:财会15号文:保险风险部分和其他风险部分能够区分,并且能够单独计量的,应当将保险风险部分和其他风险部分进行分拆。先分拆后测试。ED:以”密切相关”的概念来判断是否进行分拆,与保险部分密切相关的部分,不能分拆;否则,必须分拆,争议在于寿险。先测试后分拆。做人民满意的保险公司会计准则2号与ED的异同差异点:计量模型:——财会15号文:确定保险合同准备金时,应单独考虑边际因素,并单独计量。保监会6号文对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的风险边际做了明确要求,并规定了计算方法。——ED;风险边际在征求意见稿中成为风险调整风险边际:——财会15号文和保监会6号:对非寿险业务赔款准备金的风险边际做了比较具体的规定。对根据自身数据测算风险边际的公司:方法限定为资本成本法和75%分位数法;数值限定为“与未来现金流无偏估计的比例不得超出2.5%-15.0%的区间”。对不具备数据基础进行测算的财产险公司与再保公司,非寿险业务的风险边际应采用行业比例。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风险边际按照未来现金流值的无偏估计的3%确定;未决赔款准备金的风险边际按照未来现金流无偏估计的2.5%确定。——ED:需要显性的考虑风险边际,计量风险边际的方法仅限于置信水平法、条件尾部期望法和资本成本法。做人民满意的保险公司会计准则2号与ED的异同差异点:剩余边际后续计量:财会15号文:仅规定了保险人应当在保险期间内,采用系统、合理的方法,将边际计入当期损益。目前国内寿险对剩余边际处理大致有两种:方法一是,锁定初始计量的剩余边际,并按一定的摊销因子在保险期间内摊销;方法二,随资产负债日的假设变化而调整剩余边际,并按一定的摊销因子在剩余期间内摊销。ED;剩余边际的初始确认的金额,以直线法、或者理赔、给付的发生时间为基础进行摊销,进入损益表。在摊销时,应考虑利息。如中国的企业会计2号以基本保额或预期赔付为摊销因子,并采用上述方法之一,其结果与ED一致;但采用方法二则与ED的锁定剩余边际原则不一致。做人民满意的保险公司会计准则2号与ED的异同差异点:计量单元:计量单元指的是确定剩余边际应该以保险合同组合还是以单个保险合同为基础的问题。财会15号文:允许保险人基于单个保险合同计量负责,或以具有同质保险风险的保险合同组合作为一个计量单元。对风险边际和剩余边际计量单位无明确要求。实务中,多数保险保险公司将处在同一保单年且同一保险产品的保单作为一个计量但与计量边际。ED;未来现金流的期望现值的计算应当以相似风险的保单组为计量单位。风险边际的计量单位以相似的风险的保单组合为计量单位,不同保单组之间不能进行风险分散。剩余边际的计量单元是以发单日期和保障期间为基础的有相似风险的保单组为计量单元折现率:在实务操作上,保监会6号文:非分红的传统保险合同的折现率以750个工作日国债收益率曲线的移动平均为基准,加合理的不超过150基点的溢价而确定,这与ED中规定的以当前市场利率一致的方法存在差异;分红保险的折现率是根据对应投资组合的预期收益率而确定的,而ED中是针对不同现金流特征而分别确定折现率。做人民满意的保险公司会计准则2号与ED的异同差异点:获取成本和维持费用:财会15号文和保监会6号文:均未明确规定获取成本和保单维持费用的计量口径。行业内保险公司对获取成本和保单维持费用的处理主要有以下几种:1)保单层面到的增量费用;2)保单直接费用+分摊到保单上的可变费用;3)保险公司全部费用,即直接费用和一般管理费用的之和。ED;获取成本限定为“在合同层面上是增量”的销售、核保、发单等相关获取成本,即1)中采用的费用口径。在初始计量剩余边际时,获取成本作为未来现金流的一部分,可以降低剩余边际的初始金额。获取成本越大,剩余边际就越低,即保单负债在初始确认后的金额就越低。所以采用增量获取成本的计量原则,将比2)和3)给保险公司带来更大的新业务压力。短期合同的未到期负债:财会15号文:没有专门针对短期合同规定简化模型,在实务中采用简化的未赚保费法计量非寿险合同。ED:对保险期间小于12个月的短期合同的未到期负债,要求使用简化的未赚保费法的计量模型。做人民满意的保险公司目录一、新会计准则实施背景及主要内容二、新会计准则下的准备金计量三、新会计准则对公司经营的影响四、国际会计准则的最新进展准备金计量原理与现有标准的比较现金流角度计量较多引入公允价值概念对风险进行全面评估新、老准则比较清偿原则更多基于确定性模型结果准备金计量原理保险合同准备金基本要素:1、对未来现金流的无偏估计2、反映货币的时间价值3、包括明显的边际准备金计量原理未来现金流的无偏估计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现金流包括:赔款支出、保单维持成本和理赔费用,不包括已经发生的费用。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包括赔款支出、理赔费用。无偏估计是基于各种可能情况的加权平均结果,而不是最可能出现的结果,更不能取低值和高值。准备金计量原理货币的时间价值货币时间价值影响重大的,应当对相关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判断货币时间价值影响是否重大主要的标准是保险负债的久期。对于负债久期超过一年的现金流考虑时间价值。所用贴现率假定参考市场数据准备金计量原理明确的边际财政部15号通知:保险人在确定保险合同准备金时,应当考虑边际因素,并单独计量。在初始确认保险合同准备金时不应确认首日利得,但应确认首日损失。边际包括风险边际和剩余边际,是一综合的概念。风险边际是为了补偿市场参与者承担风险所需付出的机会成本(或者风险对价),主要反映未来现金流的不确定性。剩余边际是在已考虑其他边际的基础上为达到首日不确认利得目的而存在的边际。准备金计量原理边际情景1.保费充足情景2.保费不足获取成本剩余边际风险边际B校准保费CA合理估计负债首日利润Gain总保费获取成本风险边际B校准保费CA合理估计负债首日损失Loss总保费首日费用首日费用计算步骤:第一步:计算合理估计负债AA=基于最优估计的未来赔
本文标题:新会计准则下准备金计量方法及其进展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471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