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日本经济69845778
第三部分之日本经济——失落的日本?•阅读文章:•《日本经济十年沉沦的反思》•《日本经济的悖论——繁荣与停滞的制度性根源》(美)高柏日本经济——失落的日本?•回想1973年,世界经济也曾因石油危机而陷入严重萧条。•然而,近乎100%依赖进口石油的日本却逆势而上,日本生产的节能型家电等产品风靡世界市场。正是从那时起,日本生产的轿车打入了作为汽车王国的美国市场。•日本把一场石油危机变成了提升产业结构、拓展世界市场的契机。它不仅被公认为经济增长优等生,而且被视为适应能力最强的国家。日本经济——失落的日本“广场协议”签订后,美元贬值,日元升值,1985年到1996年的10年间,日元兑美元的比率由250∶1骤升至87∶1,升值将近3倍。因此出现了日本人在全世界的资本输出热潮。据统计,从1986年到1991,日本的海外投资总额竟达400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对外直接投资国。美国成了日本的主要目标。1985年后,日本企业开始大量购买美国企业,或在美国开设工厂。突如其来的大量日本资本,迅速涌入美国的各个领域和角落,无论是工业、房地产还是文化等产业,都能看到日本人活跃的身影。日本经济——失落的日本美国人至今还认为:日本是唯一一个两次“入侵”过美国的国家偷袭珍珠港大举购买美国•对日本来说,20世纪90年代被称为“失去的十年”、“丧失的十年”与“第二次战败”。从泡沫经济崩溃的1991年算起,日本经济已在低迷中走过了10多年。•统计显示,近十年来,日本一直在努力恢复经济增长,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降了又降,已经降至0%,到了无法再降的地步。•日本经济增长率几乎为零,•失业率达到创纪录的5.4%,•10多次实施财政刺激政策,却只见国债包袱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政府财政赤字和银行呆坏账都达到空前庞大的规模,经济却难有多大起色。•如今的日本经济同以往的出色表现相比,简直像谜一样令人难以捉摸。主要内容•一、战后经济的恢复及发展——增长方式的转变及经济战略的调整•二、90年代日本经济•三、制约日本经济的两大症结日本的政府主导型模式•政府具有制定社会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决策权,对企业决策实行诱导。•1、宏观目标导向——以产业政策和经济计划为导向的政府干预,对企业进行强有力的干预和诱导•2、宏观调控政策——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日本的政策金融体制•3、微观主体——日本特色的企业制度•相互持股的垄断竞争型企业集团•以经营者为主导的企业权利制度•发展目标优先•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日本式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宏观层面:主要包括政府的经济计划与产业政策、财政和金融制度以及政府的“行政指导”等;中观层面:主要包括产业的组织形态、企业的分工体系及市场竞争结构等;微观层面:主要包括劳动力市场与就业制度、企业的经营方式及决策机制等。一、战后经济的恢复及发展——增长方式的转变及经济战略的调整•至1953年,日本便完成了经济复兴的任务。两大因素的出现,客观上帮助了当时的日本:第一,美国因冷战形势的出现,而改变了大规模拆走日本机器设备给予战争赔偿的计划;第二,朝鲜战争的爆发,使日本经济在恢复性发展时,获得了一个高速发展的外来机会。•对此,日本人自己都经常说:是“天助神佑”日本经济的现代化和高速度增长•从1956年起,日本以赶超先进工业国家为目标,开始了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新时期。1956—1973年,日本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10%以上。这种长期、持续的高速增长在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是罕见的。所谓“经济奇迹”主要是指这一时期的发展。•70年代初期,日本基本上实现了国民经济现代化。1、贸易立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战后-20’70年代)•劳动、能源要素的投入促进经济增长•55-65年——产业结构由轻纺向重化工业转变:数量扩张型经济增长•65-70年代——谋求重化工业的大型化和合理化,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为适应粗放增长方式,根据国内资源匮乏和世界市场需求旺盛的特点,制定“贸易立国”战略,为此采取一系列鼓励出口的政策2、技术立国——集约型增长方式(20’70年代至今)•石油危机爆发,开发节能技术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促进经济增长。•配合集约型增长,制定技术立国战略,将强大的工业势力向竞争尚未激烈的新兴领域转移,增长方式由原来的出口导向型转变为内需主导型。战略的转换•调整的核心——•一是将外需主导型经济结构变为内需主导型,在扩大内需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相关政府措施。•二是加快对外投资步伐,逐渐变商品出口型为资本输出型,以避开种种不利的国际贸易壁垒。•至九十年代初时,日本在海外的资产,便已由1980年的115亿美元,猛增至1987年的2407亿美元,到1991年时,已是3831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纯债权国了。二、90年代日本经济•特点:“三缩”•第一个是通货紧缩。•第二个是资产缩水。•第三个是名义GDP萎缩。日本经济为什么会突然陷入停滞的泥潭?•对此有不同的说法:•“内需不足说”•“竞争落伍说”•“结构失衡说”•“政策失误说”•“人口老龄说”•“大藏专权说”•但是,一个不能忽视的事实是,日本经济仍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仍然是世界最大债务国和最大贸易顺差国。日本的IT(信息技术)革命正在加速进行,宽带网的综合评价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在多数企业经营不振的情况下,也出现了像丰田、索尼、日产等通过企业重组、扩大出口和推进国际化而取得良好业绩的优良企业,而且这样的企业正在逐渐增多。•失落的原因?三、制约日本经济的两大症结•(一)、日本没有搞好两个发展阶段的衔接•追赶型的经济发展阶段•自主开拓型经济发展阶段•自1868年的明治维新起,日本的经济发展史,可以说是一部以发达国家为目标的追赶史。到20世纪80年代前后,日本不仅在经济规模上仅次于作为第一经济大国的美国,而且在工业技术装备水平、高精尖加工能力、产业结构等方面,均已居世界前列。这些表明,作为一个历发展阶段的追赶时代在日本已经结束。•以追赶为目标建立的经济体制、生产关系以及经营思想等,不可能继续适应新的发展阶段的需要。•但是,日本仍然延续过去的政策思想和发展模式,没有注意培育自主开拓发展的能力与机制。•大量的过剩资本没有与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相结合,而是流向房地产和股市,制造了一场泡沫经济。日本经济的两大症结(二)、后发展效应消失,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由于后进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在经济技术上有差距,后发展的国家在经济起飞时期,往往表现出很高的增长速度。这是因为,世界上有很多成熟的技术可以模仿和引进,而不必自己从头摸索。•后发展效应不可能永远存在,它或早或晚总会消失。除非在后发展效应尚未消失前具备了自主开拓发展的能力与机制,否则,随着后发展效应的减弱或消失,经济增长速度必然下降。•于是,经济中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变少,甚至出现需求不足、设备过剩、资金过剩等现象。•日本80年代后期经济泡沫的膨胀以及90年代以来的经济低迷,都与后发展效应消失有关。四、经济发展面临的障碍(一)、日本模式固有的内在弊端•1、日本型经济体制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2、财政•日本的“政府主导型”经济,是靠日益增加的财政支出来支撑的,这就导致其国债规模与日俱增。•3、科技技术引进后发效益基本消失,自主开发能力相对薄弱和技术发展方向失误•4、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5、农业思考:•1、怎样看待日本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说法?广场协议给我们哪些启示?•2、对于日本与美国的未来,你持乐观还是悲观的态度?
本文标题:日本经济69845778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510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