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听魏书生讲座心得体会范文实用3篇
精编资料,供您参考听魏书生讲座心得体会范文实用3篇【前言导读】由三一刀客最美丽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听魏书生讲座心得体会范文实用3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呢!学习魏书生心得体会1今天我学习了魏书生教育思想,颇有感触,魏书生不是一般的教育家,他立志献身教育事业,有一种忘我精神,他想着全体学生,要把所有的学生教好才甘心。一、他保持充沛的`精力。魏书生做了31年教师、22年班主任、20年校长、9年盘锦市教育局局长,在他的工作生涯中坚持每天跑早操。如今他每周一到周五到局里上班,周末两天到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做报告。尽管他今年已经五十六岁,但他站着一口气做三、四个小时的报告却没有疲惫感,这种精神状态,或许比他年轻二十岁的人也没法比。这得益于他多年如一日的锻炼。人要有充沛的精力去生活,去工作,无论做教育还是别的行业都需要如此。二、他“干一行,钻一行”。魏书生的报告中没有一个华丽的词藻,没有一句动听的口号,有的是实实在在的自己的故事,有的是真真实实的自己的经验。魏书生在专题报告会上给初二年级的学生讲授了高三语文课本中的1篇古文《孟子见梁襄王》。在正式上课前他与学生们的亲切沟通让人感觉那不是在上课而是在聊天。整篇课文中的字、词、句、译文,他只讲了三个词、一句话,其余全部由学生们自己解决。他戏言自己无论是上课还是做班主任都“偷懒”,在他“偷懒”的同时调动了学生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三、“干一行,爱一行”。教育是一种清苦的工作。他告诫老师们:当你无可选择地站在三尺讲台上时,与其闷闷不乐地被动难受,不如心情愉快地主动接受,然后津津有味地去享受。“当一个困难你必须面对的时候,你应该以苦为乐”,这是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保持的态度,当我们言传身教地把这个态度传给学生们,他们就会享受学习的快乐。因为世上诱惑太多,如果没有坚持自己的爱好,那么你的灵魂会在一片无边的空间流浪,于是丝毫感觉不到幸福。守住一颗心,让“精神不再流浪,思想不再飘泊”,学会“闹中求静、苦中求乐、失中求得、忙中求闲”,其实苦与乐仅在一念之间。洗尽铅华,退却浮躁。我们在“欣赏别人喜欢那个”的同时,也“享受自己喜欢这个”。当教师真正明白了“教学是生存的需要时”,他怎么会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去努力工作呢?当学生们真正理解了“学习是生存的需要”时,他怎么会不为了自己的生存去努力学习呢?最欣赏的是“乐真、乐善、乐学、乐恒”是魏书生为汇龙中学的题词。他把自己多年的教育人生总结为四个字:“松、静、匀、乐”,其含义是:“身体要放松,心情要安静,呼吸精编资料,供您参考要均匀,情绪要快乐”。有了这四字秘决,他才成为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成为中国唯一一个兼任大学课程的市级教育局局长。解读魏书生的教育学理念正如他在结束语中所说:保持一颗平常心,平常就是平凡、平等、平静、平和。听讲座心得体会2自从有了好好,在她身上的教育尤为重视。近期聆听了国际育儿专家孙砚冰、武汉大学杨健和山东科技大学井立霞三位教授做的有关育儿方面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三位专家的讲座及他们的育儿理念,让我在教育好好的过程中借鉴、引导及反思。在孙老师的讲座一开始,便先调查了一下有多少是父母一起来听讲座的,结果寥寥无几。这就是现在家庭的现实,大多数的家庭都是妈妈负责管教孩子,爸爸负责挣钱养家。但实际上,父亲的教育对孩子也至关重要。没有父亲的参与,再好的教育都是不完美的。希望我们家的那口能挤出时间来多陪陪孩子,建立更融洽的父女关系。在井立霞教授的讲座中,孩她爸表现极为优秀,很高兴的同意了和我一同去听讲座的建议,并认真做了笔记。听完这三次讲座后,我感觉在育儿方面她们总结了很多共性的东西。孙老师说:没有错误的孩子,只有错误的教育方式。孩子不是被教的,而是被影响出来的。山东科技大学的井老师就针对三种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及案例告诉我们:包办型家庭教育、放纵型家庭教育、严厉型家庭教育,都是我们所不可取的。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我们真的爱孩子吗?现在很多家长每天都在认认真真地做着伤害孩子的事情。井老师的讲座主题就是:家为何会伤害孩子?有责任心的父母,真的要反思,是否自己的行为也在伤害着孩子!比如:有的孩子走路时,不知怎么回事自己摔倒了。父母可能会说:“你没长眼啊!怎么那么不小心!”孩子自己拿水杯,水散了一地。父母说:“让你小心点,你就是不听!”……孩子从小在一种被否定的环境下成长,自信心严重受到打击。要知道,自信是成功的前提。要做到真正的爱孩子,先要尊重孩子,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以后我给好好说话时,要多用井教授观点中的“我信息”少用甚至不用“你信息”。三位教授都提到了,教育孩子身教的重要性。爸爸妈妈怎么做,孩子就怎么学,孩子的模仿能力在0—6岁之间相当强。回忆好好自会说话走路以来,她的语言、语气、语调及生活细节的好多行为,都是在模仿我们大人,要想让孩子优秀,首先我们大人要规范行为语言,家庭模式是孩子对社会的最初认识。以后我们要少说多做,让孩子多表达,我做她忠实的倾听者!讲座中,教授们还都提到了孩子性格的行成,决定了她的人生命运。良好的、健全的、开朗的、乐观向上的、有着旺盛求知欲的、凡事乐在其中、充满热情、勇于探索的性格,她将精编资料,供您参考来的幸福指数,道德指数,成功率都会高,也就是现在提倡的EQIQ。性格是后天形成的,基本性格是在三岁以前形成的,这就需要我们给予孩子守护的力量,让女儿有充分的安全感的同时,教育她成长的智慧。比如说:博览群书的习惯,举一反三的悟性,触类旁通的能力,入境尽心的态度,有方法有策略远见卓识的头脑,有个性与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孩子感恩特质的建立等等。真的要坚决杜绝(特别告诫我自己)用挑剔的眼光,暴躁的情绪,不耐烦的口气与孩子相处。给好好多一些鼓励和耐心,做她坚定的支持者!当然,教授们对孩子的认知方面,也有各自的观点。比如说杨老师就支持让孩子识字。他的观点,语言文字——文字不能丢!阅读是成功之母!而井教授却说:不要教太多,这样会禁锢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剥夺孩子选择的自由和想象力。在这一点上,我还是教好好认知的内容比较多。随着我年龄的增长,现在感觉知识匮乏,后悔小时候读书太少。所以希望好好以后能博览群书,教她识字的初衷就是为此吧!杨老师在讲座中还提到了如何培养孩子数学逻辑?有三关:1理解数与物的关系,对应起来。2理解数与物的逻辑关系。比如→←3个苹果和5个桃,哪个多?3理解数的分合关系,要会运算。运算对儿童来说是高智商的能力开发!这三关中的前两关,我也在对好好进行随机教育,不知这样对她智力开发是好还是有所强加教育,对此我有些茫然。不过今后我不会就此不教,我要再观察,在好好能接受愿意接受的情况下,适当的给她些知识的内容,多培养注意她其它智能的开发。比如:空间智能(前后、大小、左右、里外、高矮)、音乐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能够自我介绍)、身体运动智能(手眼协调,运动定向,左右开弓)等,多关注好好行为背后的意义。以上就是我听过讲座后,自己的心得,记录下来借鉴参考。下面记录些我认为三位教授的经典语句(按听讲座的时间顺序)孙xx:1亲子园教的是父母,育的是孩子。2儿童是成人之父。3要让孩子不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而是不能输在制高点上。4孩子是世界上发展最优秀的人群,所以家长要向孩子学习(纯真、真实、简单、善良)。5孩子健康快乐,时刻不忘培养孩子感恩特质。6玩——宝贝的圣经7。不要打断孩子正在做的事情,不要过多的干涉,还给孩子独立思考的空间。8“孔融让梨”非孩子的本性。9时间观念对于宝宝来说等于零。杨xx:十条塑造孩子良好的性格。1有很好的亲子关系。2良好的家庭环境。3溺爱不要太多。4不要祈求央告。5家庭成员一致性原则。6要让孩子多劳动。7六岁之前不要给孩子道歉。8不要对孩子过分注意。9孩子哭时不理她,让她感觉失去了爱。10合理满足,延迟满足,人生在世,学会忍耐和等待。井xx:1孩子学到的是知识,做到了才是智慧。2安全感精编资料,供您参考是自信的基础,自信是成功的前提。3让孩子在一个又一个选择过程中成就人生。4亲子关系大于一切。5再痛苦的事只要有一个人理解,就不痛苦,家长要做孩子坚定的支持者。6探索的欲望、兴趣、胆量、好奇心,加在一起就是能力。7没有任何成功可以代替教育孩子的失败!魏书生讲座心得体会3今天聆听了全国教育名家魏书生老师的专题讲座。听了魏老师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感慨良多。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的四字良言——“松、静、匀、乐”,这是他珍爱生命,享受生活的秘诀。“松”即放松身体;“静”即心灵平静;“匀”即呼吸匀称;“乐”即情绪欢乐。也就是告诉我们在这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坚守住心灵的宁静,坚守住快乐的心灵之道。说这些话的时候他举了一个小小的例子,就是我们有的教师在备课时,总爱发发牢骚,魏老师就开玩笑地说,咱拿公家的时间练咱自己的钢笔字,多值呀!他认为,有一失,必有一得;有一利,必有一弊;翻开手背,必定是手心;走出阴影,必定是阳光。他对待事物态度,我较为欣赏: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去做平平凡凡的工作。是的,人生短短几十年,抱怨是一天,快快乐乐地也是一天,既然每天都要过,何不开心地度过每一天。说实在的,教师的地位在理想与现实中是存在差距的。理想生活中,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在现实生活里,教师的地位有待商榷。晚上,我们要备课;休息日,我们要做课件,找资料。别人有固定的上班时间,而教师则一直都处于工作之中。工作中遇到烦心事是常有的事情,学生不好好学习,调皮、捣乱,不好好做作业,而农村教师都会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大部分学生的家长在外打工,家里只有爷爷奶奶,这样的学生最难管,作为教师更要多关注这些孩子。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很多,埋怨、牢骚是必然存在的,但是一味的抱怨、怨天尤人,能解决什么问题呢?是不是你抱怨了,发牢骚了,学生就能专心学习了?家长就关心孩子了?工作就能顺利进行了?答案显而易见,不能。既然改变不了环境,咱就改变自己。记得魏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是的,知足常乐嘛!怀抱一颗感恩的心,以积极的生活态度投入到工作中去,克服困难,努力地适应与学生的关系,快乐地工作,快乐地生活!
本文标题:听魏书生讲座心得体会范文实用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403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