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会考心得感悟【参考4篇】
会考心得感悟【参考4篇】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想法自然不一样。先发表自己的意见或感想,然后引用读过的文章来做印证。在学习中,我们每一个人应该都尝试过写心得体会吧,心得体会比较多地倾向于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会,知道怎么写具体的心得体会内容吗?由此,有请您读一下以下的“会考心得感悟【参考4篇】”,希望能帮助到您的学习和工作!会考心得感悟篇【第一篇】本周二在北师大教授的引领下进行了一系列听评课活动,无论是从上课的两位老师的准备上和改进,以及专家进行的点评,都让我受益匪浅。首先,高浪老师和尚鹏鹏老师两位老师的示范课,展示出了目前翻转课堂教学的较高水平,无论是学案的编制、课件的制作和课堂流程讲授都很值得我学习体会。对于高浪老师对于功的分析方法和对学生的培训,更是让人眼前一亮。而尚鹏鹏老师在上课过程中所运用的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醒我平时在工作生活中要多注意和留心收集材料。通过多种教学资源来吸引学生和把握课堂节奏,积累资源成为一种教学的资本。与上次的课相比较,经过这一段时间的磨课,课堂展示出了一种不一样的光彩,同时也暴露目前的不足和疑问:首先,翻转要从思想上彻底改变,而不是仅仅套用模式。其次,对于微课,深度应该如何进行把握。还有当发现有大量学生在自学质疑课上自学的理解上出现偏差时,是应该及时打断纠正还是应该留到下节课来解决?教师在自学质疑课上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又应该怎样贴合学生的思维和想法?对于这些都进行了一定的讨论,与我看来这些应该是进行灵活处理的,可是关于这个度,对于个人来说又应该怎么看待?北师大教授还提出教师要注重更高层次知识点的衔接和引导,教师应该站在更高层次去引导学生,要求教师复习一下大学物理,更好的帮助学生去理解概念。一,通过培训,今后需要做出的改变第一点是积累资源,以备不时之需;二,做一个有准备的课堂组织者,处理课堂上学生各种未知的错误;三,对课程进行锤炼打磨,缩小范围和长度,先从一节课抓起,完成一个完整的过程;四,要学会反思,常去反思,提高自身。会考心得感悟篇【第二篇】回程的火车上翻阅杂志,顺手摘录下当中一句:“往往日常生活的戏剧性会令人更相信所谓缘份。是你的终归会属于你,不会错失。”在周庄游走时不时回想起复试结果,回想起两次上外之旅中交错的失落与欢愉,依旧仿若置身梦境,直到踏进家门又躺在温暖小窝那一刻,才终于相信了结果。写下以下文字,给陌生或者熟悉的你,给正徘徊在坚持与放弃边缘的你,或许坚持之后依旧无法摘到你所期望的那颗星,你却可能惊喜地发现:一片皎洁柔美的月光正洒在你身上。08年的日志依旧完好保存着,清晰地记录着那一次的失落。从H告诉我分数的那一刻,泪水就不停地往下掉,的技术分,考上外的人都知道,这个分数肯定过不了复试线。当时给自己下了两个选择:如果上了A区的线就调剂A区,如果没有上,那么继续考一年。等到3月30号国家线划出的那一刻,我那再考一年的决定已经变得愈加清晰了:因为我偏偏只上了B,C的线,没过A区。最后还是忍不住瞟了一眼上外的技术分复试线,,发现技术分差了,阿Q地安慰自己,我离上外不远,真的不远……断续地写着日志鼓励着自己,在室友的陪伴下间或出入自习室。有时亦害怕撞见学弟学妹,怕自己不好意思(哎,我死要面子的。)。因为事情太多,真正的复习从8月才开始,这个留到后话。08年的上半年过得很郁闷,在持续的低迷中默默坚持前行着。专八78,没拿到优秀,高口口试前生病然后fail掉,不知道怎么飘出考场的,与1万RMB的奖学金失之交臂,然后到看到出现在博客上的莫名匿名留言:“你永远也考不进上外!”时常有几近崩溃的感觉,压抑到不想多言半句,而脸上还得装出一些笑容。有时和朋友开玩笑,我愿意用大学里获得的那一打证书去换一张上外的录取通知书……想起毕业之时室友的老爹笑问我:“大学生活怎么样?”我倒是如实道出了感慨:“过程很精彩,结尾有遗憾。”太多人问我考得如何,亲戚,老师,同学,朋友,学弟学妹,我只能硬撑着笑说没考上,差一点,再多一句也是枉然,真的很少有人能体谅。太多人只注重结果,他们只关注你没考上别人考上了,只觉得考上的就比没上的强悍,不知道你背后付出的心血到底有多少,也不在乎你是不是曾经努力地去超越自己……如果现在的你也像曾经的我,陷入一蹶不振的痛苦,陷入流言蜚语的困扰,陷入犹豫不决的泥潭,希望你可以在夜深人静时刻认真地问问自己,到底内心向往的是什么,期许的是什么。用心地去思考这个问题,如果你渴望继续坚持,那么一旦决定,就立即执行,不要松懈,不要动摇。第二年复习时,身边很多人对我说:觉得你真的很不容易啊,很辛苦,一个女孩子坚持两次,这么热的天,早上来那么早,中午又不休息……我知道别人是赞赏或者心疼的口气,但是给我的错觉是我仿佛被发配到边疆仿佛被流放一样……其实没有那么苦,当你全身心投入这件事时你根本不会感觉到苦,或者说真实点,你会忘却苦恼,只有享受,享受吸取知识时的愉悦和满足。暑假还是贪玩,看了奥运会全程。8月23日开始正式进入复习阶段,为了有个好的看书环境,还是选择留在母校复习,这样可以避免家中很多诱惑,也省了不少打扰,一直坚持到09年1月8日撤离自习室那一刻。4个半月,说长不长,说短不短,agenuinerewardingexperience.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研友,给予了我坚定的支持与鼓励,难忘大家共同奋斗的时光,结伴回寝的日子,走廊说笑的场景。二考的成绩为:总分407,政治72,法语90,英语综合120,英汉互译125,技术分。(至于技术分为何物,报考上外的`同学们知道。)当时知道分数时预感自己应该能进复试的,事实也验证了自己的想法:国家线A区为340,上外的复试线为。简单说说四门课的复习,特别要提醒一点,千万不要功利性地去看书,不要迷信地以为看完这本或者那本书,英语综合或者翻译就一定能考多少多少分,水平就一定能提升多少。积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急功近利想法复杂只能让自己愈加浮躁,愈加看不到希望,所以一定要把心态放平。偶尔的小波折小动荡可以,但是借助自己的乐观和旁人的开导,一定要尽快调整过来。(对待学习如此,对待其它事情亦然。)政治:偶高中学理的,对政治不太敏感。但是两次复习的经验告诉自己,紧贴“红宝书”的方针是没错的,因为很多最为基础却又最容易做错的模棱两可的选择题都是出自这本书。所谓的“政治考研红宝书”即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大纲解析》,不过第一年考的人看起来会比较痛苦,因为该书的层次不够清晰,考过的和没考过的东西,容易考和不可能再考的内容都没有任何标注。传说任爷爷的序列一不错,我没看过不好推荐……感兴趣的人可以翻翻……《大纲解析》完整地过了四五遍的样子,随着重复,对课本越来越熟悉,于是看的速度也越来越快。11月做了序列二,三,练习了下选择题,顺便提下,第一年复习时用过一本高教版的1000题,有详细解析的,还不错,对于很多概念的理解有比较大的帮助。复习末期用过不少资料,比如任的序列四,比如肖秀荣的四套,不求每张卷子都按规定时间做下来(上外只要求政治过线),主要目的是为了找点睛资料的重合点,《考研政治重点剖析28题》还可以,小册子方便携带,随时可以拿出来记忆。然后把考试重点在红宝书上圈出来,把相关内容总结起来,标注好页码。比如今年的考试热点“金融危机”,可以牵扯到哲学里面联系的普遍性,经济学里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宏观调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资本主义市场与社会主义市场的区别联系等等内容。另外说一声:论坛提供的政治资料都很不错,具体名字就不点了……推荐大家参考参考。今年政治改革,所以偶也提不上别的什么参考意见了。法语:去年考60,今年90。08年以前的法语卷子都很简单,且重题很频繁,翻译大多来自课本原题,于是大部分人都80+,90+,导致08年初考的我们有了错觉,以为随便考考也能80+,谁知道08年的试卷大变身,直接让N多二外法语的考生吐血,这其中也包括本人。我都不知道我怎么把试卷填满的,也不知道怎么考到60分的……幻觉,一切仿佛都是幻觉……8月份复习伊始即重点抓二外,最大的弱点在时态。第一次复习时囫囵吞枣,贪多求快,看了很多课本,包括指定的《公共法语》,以及孙辉的《简明法语教程》,北外马晓宏的《法语》,时间花了不少,效率却不高,到上考场时时态还是一团糟的头大感觉。吸取了教训,这次紧扣《公法》,9月份认真地过了上下册两遍,同时配合习题。(就法语而言,做题总结是王道)。习题可以用《大学法语考研必备》,以及各学校出的最好带讲解的习题集等等,不过当你练习到一定数量时,会发现题目都大同小异了……重中之重还是时态变位。要学会总结信号词,总结时态搭配,总结固定词组,勤做笔记,勤记忆。我在10月底前基本搞定法语,所以上考场前信心还是比较充足的。英语综合:这里还是要声明一点,就英综这门而言,不会因为你特别看了什么书而分数大增,也不会因为你少看哪本就分数暴跌。(除非你做过一模一样的,诸如阅读,不过概率不是臆想中那么大吧……)《新编英语教程》没有逐篇看完,只挑了感兴趣的单元进行深入的学习。外研社的《高级英语》基本没摸过,原因未知,就是看不进……倒是看完了复旦大学出版社的《高级英语》两册(其实不是很推荐,课文非常长,有些词组不常出现,有些用词比较古老,但是我看起来还是很带劲……)中国石化出版社的《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考研真题详解》做了9成,用来查漏补缺,积累词汇量,训练语感等等,GRE、LSAT、GMAT的阅读练习过。改错和完型完全没有练,第一年做了TEM8的改错,捎带算作练习,于是这次就不花时间在上面了。传说此次阅读是雅思加TEM8的,我不太清楚,那么同学们可以考虑加强练习……不过最好还是不要抱着撞题思想去做题,功利了不好,要和谐……至于写作,多看看杂志,包括外刊,积累写作素材,也可参考下GRE的作文……不过G的作文和真题的还是相差很多的,你研究下就会有体会……英汉互译:惭愧,看到分数时还很high,以为自己进步不少,上论坛一看,一排排130+、140+的牛人,才知道自己的水平……不热衷更不擅长于散文翻译,所以这次考试估计吃亏在汉翻英。今年的英翻汉似乎没有太过于难啃的骨头,至于汉翻英部分,杨绛的《窗帘》写得非常好,读来令人遐思万千,只是考场上翻译起来愣是不知如何下笔,如何遣词造句。加之前面用了将近2小时,导致汉翻英只能在不到一小时内匆匆结束。回想起来,考个125亦算万幸了,至今脊背还有些发凉……只简单提提我看过的一些书,以做参考:张爷爷的三本《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对于这套书,大家褒贬不一,但是我始终认为,若是你用心地去总结并模仿里面的单词,词组,一定收获颇丰。冯庆华的书只挑了感兴趣的部分看了两遍,砖头厚的书还是不适合长时间阅读……青岛出版社的《名作精译》看过大概2/3,汉译英部分收录了不少张培基的译文,和散文选有重复,可以省略不看。主要还是借助注解部分吸收可以借鉴的内容。另外我很喜欢许渊冲先生的翻译,特别能传递韵律美,却能在具备形美的时候不丧失神美,实属难得,令人敬佩不已。另外看了些VirginiaWoolf,Bacon,CharlesLamb,RalphWaldoEmerson,WilliamHazlitt等的散文,阅读了不少杂志、期刊,五花八门的。然后《散文佳作108篇》、《英汉名篇名译》等等也都认真看过。其实无论看哪本,只要自己亲历亲为地去动手翻译,然后对照参考译文,再加以总结,在以后的练习中逐渐运用到积累的东西,都会有进步的。中国石化出版社那本绿色的书,收录了N多学校的翻译真题,可以拿来练练做参考,可惜我的一片空白,如果有人需要……考试只是考试,实力,方法,心态,毅力,运气加起来的综合反映,任何考试结果无法用来界定成功与失败,只是这其中的努力过程,可以见证你的付出与收获。不要因为一次跌倒而否定自己,更不能因为登上了某个台阶而从此停滞不前,机遇永远与风险并存。再容易的事情,你若不放开手脚去做,那也是难事;再难的事,只要你列好计划,下定决心,一步一脚印,目标变会变得越来越明晰。“Thatwhichwepersistindoingbecomeseasier——notthatthenatureofthetaskh
本文标题:会考心得感悟【参考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600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