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下载浏览172关税同盟理论-中山大学精品课程
第二节关税同盟理论一、关税同盟效果的局部均衡分析维纳(J.Viner)1950在《论关税同盟问题》一文中指出,组成关税同盟的总福利效应要看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对比之后的净福利。建立关税同盟使得同盟内部产生增加贸易的效应,称为贸易开辟(tradecreation)或贸易扩展(tradeexpansion),同时也出现贸易转移(tradediversion)的效应。也就是说,建立关税同盟以两种相反的方式影响贸易和福利。可以通过图示来分析关税同盟的效果。为简化起见,假定本国为小国,即不影响世界价格。如图17-1:图17-1关税同盟的效果:贸易开辟和贸易转移图17-1中,Dd和Sd是按关税为PWPH时进口数量为MM的某种商品的本国供求曲线;世界价格OPW代表一条有无穷大弹性的供给曲线,即外部世界价格不受本国或关税同盟的影响;伙伴国的供给曲线在价格为OPP时有无穷大的弹性。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该商品的外部世界价格为OPW,低于未来伙伴国的价格OPP,因而这个未来伙伴国不会成为本国的进口来源。假如在组成关税同盟之前本国征收关税为PWPH(关税率为PWPH/OPW),使本国价格上升到OPH,此时进口量为MM。而未来的伙伴国与世界其余国家所面临相同的关税,却因其供给价格高而不能向本国出口。当本国和这个伙伴国组成关税同盟时,相互间免除关税,但PWPH的关税仍然适用来自世界其余国家的进口商品。于是,贸易开辟和贸易转移的效果发生了。贸易开辟指成立关税同盟之后,内部取消关税使本国该进口商品可以无关税的较低价格从伙伴国获得,从而进口数量增加。图17-1中,进口量从原来包括关税的价格OPH时的MM增加到按伙伴国价格OPP进口M’M’。与这一贸易开辟相关联的福利利益等于a和b两个小三角形的面积。贸易转移指成立关税同盟后,本国原先以较低价格从世界其余国家进口的产品现在被成本较高的伙伴国的出口所取代。即图17-1中原来的进口MM现在转由伙伴国供给,这一转移带来了净损失等于伙伴国价格与外部世界价格之差乘原进口数量,由矩形c表示。结成关税同盟的实际效果是贸易开辟的利益大或贸易转移的损失大,必须看结盟前的条件,包括本国该产品的供求弹性、本国与伙伴国的价格差异、以及伙伴国与外部世界的价格差异。一般说来,本国的供求弹性越大(图17-1中的供求曲线越平直),或本国与或本国的价格差异越大,伙伴国与外部世界的价格差异越小,那么贸易开辟的得益就越大;反之,本国的供求弹性越小,或本国与伙伴国的价格差异越小,伙伴国与外部世界的价格差异越大,那么贸易转移的损失就越大。换言之,最差的贸易转移的例子是进口无弹性的本国与生产成本高的伙伴国结成关税同盟;而最好的贸易开辟的例子是进口需求弹性很大以及同盟内部成本不比外部世界高多少的情况下建立的关税同盟。还应注意,贸易开辟的数量超过贸易转移的数量(即M’M’-MMMM)并不意味着关税同盟带来了净福利收益(即a+bc)。因为福利利益a和b逼近口变动值小得多,贸易转移的福利损失c也只是原进口量价格提高的部分,这些福利值之间的差别可能很小,结果可能是净收益,也有可能是净损失。二、关税同盟效果的一般均衡分析仍然通过图形来进行分析。如图17-2:图17-2关税同盟的一般均衡效果图17-2中,XY代表本国(A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在封闭经济条件下,国内均衡点为P0。在进行对外贸易时,假定本国对从外国进口征收较高关税,结果就会是从外国B进口商品X的相对价格变得与本国国内价格一致,这以TB线表示;从C国进口X的相对价格也比无关税时有所提高,以TC线表示。TC线的斜率低于TB线,意味着B国的价格高于C国,因而本国从C国进口一部分X商品,同时出口一部分Y商品以支付X的进口,其交换比率等于TC线的斜率。交换后本国的消费点为C0。但是,如果本国与B国组成关税同盟,情况将发生变化。本国与B国之间的关税壁垒取消了,双方产品Y和X的交换比率将会到自由贸易状态,即T0代表的价格比率。这时,本国的生产点在P1,并且按T0的价格比率出口部分Y以交换B国的部分X。消费点达到C1。C1与一条更高的无差异曲线相切而位置高于C0,表明关税同盟使本国福利增加。不过,假如关税同盟建立前本国的无差异曲线不是在C0点而是在更高的C’0点与价格比率线TC相切,那么,关税同盟的建立就不能使本国的福利提高,因为T0线没有一点可达到与C’0相切的水平。这意味着,关税同盟并不是始终保证为成员国带来利益。从贸易开辟和贸易转移的概念来看,横轴上T2和T0两点的距离代表以X表示的贸易开辟的价值增加。而T2和T1两点的距离则代表以X表示的贸易转移的效果。由于T2T0T2T1,说明关税同盟为本国带来了净福利增加。三、关税同盟的动态效果建立关税同盟的第一个动态利益是规模经济。组成关税同盟之后,成员国的内部市场就扩大了,对于一些规模收益递增的产业来说有了扩大的空间,随着规模的扩大,效率提高,平均成本下降。建立关税同盟的第二个动态利益是促进竞争。由于关税同盟内部展开自由贸易,成员国之间进行自由竞争,从而能够更有效地配置资源,专业化程度加深,提高生产效率和提高经济福利。建立关税同盟的第三个动态利益是刺激投资。关税同盟组成了一个更大的市场,投资的风险与不稳定性降低,会吸引成员国厂商以及外商进行投资。关税同盟加剧了竞争,成员国的厂商将会增加投资以改进品质、降低成本来增强竞争力。外来投资则部分地是要绕过关税同盟的对外关税壁垒,部分地是因为关税同盟市场的扩大和稳定。建立关税同盟的第四个动态利益是推动技术进步。竞争在关税同盟内部加剧后,促使成员国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资,利用技术创新来获得更强的竞争力。技术进步的结果是资源更合理配置,最后促进各成员国经济增长。四、贸易转移不一定会降低国家福利科瓦尔希克(C.Kowalczyk,2000)提出了另一衡量参加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后国家福利变化的方法。他指出,贸易转移不一定会降低国家福利。即使在一个只存在贸易转移效应而没有贸易创造效应的关税同盟,国家也可能由于参加同盟而增加福利。[3]从科瓦尔希克的理论可以得出结论:如果一个贸易小国处于周边国家纷纷加入区域经济组织的地缘经济环境中,该国的明智选择就是加入该区域经济组织。[3]Kowalczyk,C.(2000),“Welfareandintegration”,InternationalEconomicReview,Vol.41,No.2,pp.483-494.
本文标题:下载浏览172关税同盟理论-中山大学精品课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793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