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精编5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精编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精编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物理教案1课程标准: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2.知道固体、液体、气体都是能够传播声音的介质,了解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发声现象,能简单地描述所观察到的发声体的'共同特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对比和概括能力。2.通过声传播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初步的在观察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3.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初步学习实验探究的方法,体会科学探究的重要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知道我们生活在声的广袤空间中,声音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情感,通过声音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2.使学生初步领略声音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引起对声音的好奇,激发求知的欲望,逐步养成自觉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物理原理的科学态度。3.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重点与难点: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是这一节的重点。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是本节的难点。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演示实验器材:广口瓶、橡皮塞、抽气机,电子发声体,土电话、吉他等。3.分组实验器材:音叉、鼓、锣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参考资料,少熬夜!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2课题: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回声及回声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通过学生的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通过实践、观察的方法,探究回声现象。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现象中的物理学的道理。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重点、难点、疑点: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教学设施:音x、共鸣箱、铁架台、真空罩实验装置、橡皮筋、泡沫塑料球、吉他、鼓、多媒体等。教学过程:一、引入:利用上课铃声引入本节课题。板书:四、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二、讲授新课(一)声音的产生检查作业教师:课前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同学们观察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用什么实验可以证明。学生演示实验:学生敲动鼓面有纸团的鼓。分析现象:得出声音产生的原因。结论:鼓面振动时发出声音学生演示实验:学生拨动梳子使其发声,分析声音产生原因。结论:物体振动时发出声音教师演示实验:①敲响音x靠近泡沫塑料小球,观察现象分析原因②敲响音x,把其放入水中。解释振动:物体来回往复的运动叫作振动。结论:音x振动时发出声音学生实验:拨动学生自制的六弦琴使其发声,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学生实验:摸着喉头发生,体验,分析原因教师: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比如各种动物的叫声,参考资料,少熬夜!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过来有嗡嗡的声音,那么,它们发生靠什么呢?结论:翅膀的振动板书:1、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教师: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二)声音的传播教师:我们知道神舟五号飞船顺利升空为咱们中国争了光,我国的。探月计划已经启动,那你知道登上月球的宇航员是如何交流的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分析教师演示实验:真空罩实验(用手机试试)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原因教师:这个实验证明了什么?结论:空气中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教师:那声音是怎么通过空气传入你的耳朵里的呢?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声波的形成教师:咱们已经知道空气可以传声,其他的呢?还有哪些物质可以传声?比如液体,学生回答水可以。教师演示实验:把一音乐盒密封后放入水中,分析现象结论,水可以传声学生举例,说明液体可以传声教师:上节课让大家做“土电话”都做了吗?学生演示“土电话”结论:固体也可以传声学生举例说明固体可以传声板书:2、声音的传播靠介质,真空中不能传声教师:在雷雨天,我们是先看见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呢?(光速比声速快)学生看p30声音表,并分析特点板书:空气中声速340米/秒一般情况下,中传播声音最快,其次是,中传播声音最慢。学生介绍天坛公园的回音壁、三音石和圜丘教师通过图片进一步介绍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分析回声的形成学生计算能听到回声的最小距离已知:t=0、1sv=340m/s求s/:解:由v=s/t得s=vt=340m/s×0、1s=34ms/=1/2s=34m/2=17m答:最小距离17m教师:如果要测定海底深度,必须测出哪些物理量,怎么计算?学生讨论并回答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3参考资料,少熬夜!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l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l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l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2、过程与方法l通过观察与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l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l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l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二、设计思想以从生活走向物理,努力构建合作、探究的课堂文化为基本指导思想。导入上紧扣书中彩图,以大象间是如何交流的?作引入,展开部分以探究为主要体系,构建课堂双主体。通过学生自己探究和观察以及教师演示,使学生从多角度明白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三、教具准备音叉、小槌、橡皮筋、玻璃钟罩、抽气机、收录机。四、教学过程设计让学生看P10大象的图,让学生思考,讨论:1、关于大象你了解多少?(大小、种类、生活习性等)2、你认为大象之间如何进行交流?阅读P11文字。学生讨论:猜测大象可以用人类听不到的声音进行交流中的声音指的是什么声?3、你知道还有哪些动物能产生人类听不到的声吗?4、你知道哪些动物能听到人类听不到的声吗?这些问题学过这一章后就可以解决了。用收录机播放一段美妙的音乐。引出课题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一]、声的产生(探究)让学生自己做各种活动,使物体发声。(演示)敲响音叉,观察发声的音叉。张紧的橡皮筋,用手指拨动,使其发声。观察课本P12四张图。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总结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想想议议)观察P13插图,教师介绍:蝉是通过腹部的发声器官发出声音。只有雄蝉才会鸣叫,参考资料,少熬夜!因为雄蝉腹部有发音器官,而雌蝉没有,在腹部只有接收声音的器官。[二]、声音的传播(探究)声怎样从发生的物体传播到远处?声要传播出去,可能需要什么东西来作媒介?1、把两张课桌紧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2、两张桌子离开一个小缝,再试一试。(这里也可以事先布置学生制作土电话,实验方法如上。)总结: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演示)将一只小电铃放在玻璃钟罩里,接通电源,然后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最后停止抽气,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钟罩内,请学生观察现象。总结: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问:声音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教师稍作介绍(以水波作比较),略)总结: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想想议议)请学生设计声音在液体中传播的小实验。或找出事实来支持你的说法。例:(1)人潜入水中后仍能听见岸上的讲话声;(2)鱼在水中可以感受到岸上风吹草动。总结:声音在液体中也能传播。小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以上通过自己探究固体传声,教师演示气体传声,学生设计液体传声,使学生明白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三]、声速自然界中的许多现象可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例如:雷声、回声等,田径比赛时,在远处先看到发令枪的烟雾,后听到枪的声音,也是很好的例子。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学生阅读P15小数据,找出其中的规律。)总结: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15℃时空气中的速度是340米/秒。本课小结:略五、课后探究与实践1、给你以下器材:秒表一个、听诊器一套、塑料保鲜袋一个、大烧杯一只和一些水。你能设计一个说明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的实验吗?说出你的方法并动手试一试。2、动手实验:器材火柴盒、尺子和棉线1米左右。步骤(1)。把棉线的一端穿进火柴盒,连在盒内的火柴杆上,另一端拴在尺子上,如图1.(2)。一位同学手拿火柴盒紧贴在耳朵上,同时堵住另一参考资料,少熬夜!只耳朵;另一同学用手指甲在靠近拴线的尺子一端划动,这时把火柴盒贴在耳朵上的同学将会听到______,它是由______产生的,同时观察一下拉紧的棉线,发现______,这说明声音是通过______传到这位同学耳朵里。分析声音由声源(振动的刻度尺)传到这位同学耳朵里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设计一个测量声速的方法并实际测量。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4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三、德育目标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有优美动听的音乐,给人以美的享受,也有些声音使人感到刺耳难听。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声打交道,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同学们想知道与声有关的哪些问题呢?学生讨论并提出相关问题,教师列出: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的?二、进行新课1.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播放录像“二胡”,提出“二胡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你发现了什么?”进行全班交流活动。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由学生自己进行分析和总结,初步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演参考资料,少熬夜!示“队鼓的振动发声”录像)物体振动发声的现象真是太多了,同学们能列举出生活及自然界中一些神奇的发声现象吗?(1)吹口琴的声音,是由于气流的冲击,琴内的弹簧片发生振动发出的。(2)悠扬的萨克斯声是由于气流通过管时,使管内空气柱振动而发出的。(3)吹口哨声是口腔内空气振动产生的。(4)炎热的夏天,响亮的蝉鸣是蝉的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的振动而产生的。(5)气球爆炸声是气球膜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而产生的。(6)声势浩大的瀑布声是水撞击石头,引起空气的振动发出声音。(7)笑树能发出笑声是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发出声音。同学们刚才列举了生活与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声音,那么关于声音的发生,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呢?问题平常听唱片、录音是怎么回事?同学的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体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将声音保存下来。唱片上有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槽。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还发明了用磁带和激光
本文标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精编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0799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