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第三章 跨国公司与国际资本流动
第三章跨国公司与国际资本流动第一节跨国公司概述一跨国公司•1.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Corporation)的含义:•欧美一些国家称之为多国公司,也有人称其为国际公司或环球公司或多国公司等。直到20世纪70年代(1974年),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第57次会议的有关决议文件中,才正式采用了“跨国公司”这一名称。此后,联合国正是文件中均使用“跨国公司”,而且这一名称也逐渐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跨国公司是一种在多个国家进行直接投资、并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全球性生产、销售或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企业。(1973年)•“跨国公司一词是指在两个或多个国家的实体组成的公营、私营或混合所有制的企业,不论此等实体的法律形式和活动领域如何;该企业在一个决策体系下运营,通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决策中心得以具有吻合的政策和共同的战略:该企业中各个实体通过所有权或其他印方式结合在一起,从而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实体得以对其他实体的活动施行有效的影响,特别是与别的实体分享知识、资源和责任。”(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1986年印行本中的定义)•总体来讲:•①必须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的实体;•②在一个决策体系下采取一致对策和共同战略;•③彼此联系,互相影响,共享资源和共担风险。3.跨国公司的类型:•1)按经营项目分类:•以经济资源为主的TNC:•以经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TNC:•以提供服务为主的TC:•2)按公司决策中心进行分类:•以民族为中心的跨国公司:•以多元为中心的跨国公司:•以全球为中心的跨国公司:•3)按公司内部的经营机构分类:•①横向型的跨国公司:无专业上的分工•②垂直型的跨国公司:专业分工明显•③混合型的跨国公司:二跨国公司的形成与发展•(一)早期跨国公司的兴起: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60-70年代,这与早期工业化进程是相伴而生的产物•(二)两次世界大战间跨国公司的状况:对外投资世界英国美国•1914年143亿65亿26.5亿•1938年263亿105亿73亿•发展缓慢的原因:战争造成的损失、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货币制度的絮乱、卡特尔制度盛行,分割了世界市场,限定产量和销售价格。(三)二战后跨国公司的发展:•1.主要的发展四阶段:•战后初期——1958年的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立;•1958年——20世纪60年代;•20世纪70年代初——80年代末;•20世纪90年代——至今(跨国公司得到迅猛发展)。•2.20世纪90年代跨国公司的发展动态特征•①大型跨国公司在国际直接投资中占据主导地位•②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趋势•③企业并购成为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主要内涵•④跨国公司担当了技术创新的发动机:•⑤亚洲发展中国跨国公司的崛起第二节跨国公司与对外直接投资•一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的基本理论:•(一)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具体表现:•1.跨国公司对东道国企业实现有效控制的基本途径是控股;•2.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中大都提供的是一揽子生产要素(有形和无形的资本)。•(二)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1.获取资源•2.开拓新市场•3.提高效率(二)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理论•1.垄断优势论•1)提出:是由斯蒂芬•海默于1960年在其博士论文《InternationalOperationsofNationalFirms:AStudyofDirectForeignInvestment》中提出的。•2)主要的观点:对外直接投资的诱因主要在于,垄断优势和市场的不完全性•①垄断优势的表现在于:技术优势、工业组织优势及获取其他资源(过剩管理资源的优势、廉价资本和投资多样化、特殊原材料的优势等)。•②市场的不完全性表现在:•商品市场上:产品的差异性、商标、促销技术或价格联盟等;•生产要素市场上:专利、技术和秘密,特殊的管理技能、资本市场的优势条件和商誉等;•规模经济也可能给企业带来优势;•政府的有关税收、关税、利率和汇率等政策。•③对外直接投资是寡头垄断企业为追求控制不完全市场而采取的一种行为方式。•4)对垄断优势的进一步分析论证:约翰逊(1970)、凯夫斯的(1971)和尼克博克(1973)2.产品生命周期论•1)提出: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雷蒙·维农提出•2)主要的观点:•①产品存在一个生命周期,其过程可分为:“创新”、“成长-成熟”和“标准化”三阶段。•②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是跨国公司在产品生命周期运动中制定的市场区位决策。3.内部化理论•1)提出:1976年,英国经济学家巴克利和卡森提出,后进一步完善了该理论。•2)主要观点•①市场的不完全性使企业间垄断优势保留在企业内部•②中间产品的不完全性是企业内部化的根本原因•③对外直接投资是公司实现市场内部化超越国界的表现。4.国际生产折中论•1)产生背景和提出:1976年由英国里丁大学的邓宁教授提并系统的整理和阐述•2)主要观点:•①跨国公司的国际经营决策是由企业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这三组变量决定•②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的不同组合决定了跨国公司在许可证贸易、出口贸易、对外直接投资间进行选择。二、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方式——跨国并购和新建投资•(一)新建投资:通过增加资本存量的办法来实现对外直接投资。•(二)跨国并购——跨国公司扩展和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1.跨国并购包括跨国兼并(Cross-bordermergers)和收购(Cross-borderacquisitions)两个方面。•2.跨国兼并和跨国收购的区别•1)概念:跨国兼并是指原来两个不同国家企业的资产和经营结合成一个新的法人实体;•而跨国收购是指东道国当地企业的资产和经营的控制权从当地企业转移到外国公司,前者成为后者的子公司。•2)区别:存在法人实体与否•跨国兼并中,原来的法律实体结合成新的法人;•而在跨国收购中,被收购方原来的法律实体地位继续存在,只是改变其产权或经营管理权归属。•3)跨国兼并又可分为跨国合并和跨国吸收兼并•跨国合并中,双方的法律实体地位不复存在,而是以新的名称取而代之,即A+B=C。•跨国吸收兼并中,并购后兼并方继续存在,被兼并方则散失了法律上的实体地位,即A+B=A或B(兼并方)。•3.跨国并购的发展•(1)世界跨国并购的状况•学术界普遍认为,跨国并购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已经发生了四次,第一次发生在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期。20世纪90年代,全球范围掀起了第五次并购浪潮。•当代国际直接投资的形式:从新建投资为主——跨国并购的变化。(90年代中期,主要以新建投资为主,之后则以跨国并购为主)。•1994年跨国并购占当年国际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为49.7%,1995年跃升到59.8%,2001年比重最高,为80.8%。跨国并购绝对额的最高纪录则出现在2000年,高达11438.2亿美元,占当年国际直接投资总额的76.7%。•2001年跨国并购额只有5939.6亿美元,只有2000年的一半,2002和2003年又分别下降到3697.9亿美元和2969.9亿美元。但2004年后,跨国并购重新活跃,形成了新一轮跨国并购的浪潮。2004年跨国并购额回升至3806亿美元,占当年国际直接投资总额的58.7%;2005年跨国并购额增长了40%,达到5300亿美元,占当年国际直接投资总额的59.1%。2007年跨国并购金额高达16370亿美元,比2000年的最高值还高21%。(三)战略联盟•1.战略联盟——跨国公司管理的流行范式•1)战略联盟产生的背景•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的自由化程度加深,特别全球化的发展,市场风险的加大,企业逐渐由过去的你死我活的纯粹竞争,过渡到在共同发展中的合作竞争,实现从“零和博弈”向“正和博弈”的转变。•2)战略联盟的概念:•美国DEC的总裁简•霍兰德和管理学家罗杰•奈格尔最先提出。•迈克尔•波特:战略联盟是指企业间进行长期合作超过了正常的市场交易,但未达到合并的程度。•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以上的跨国公司出于对世界的预期目标和企业自身的总体经营目标的意愿,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同时,通过股权和非股权的方式,采取一种长期性联合与合作的经营行为方式。•3)战略联盟存在的优势•优势:战略联盟的价值在于合作伙伴间平息组织摩擦、长期高效的合作以及应对面临的变化。•4)战略联盟的实现及可能的问题•(1)许多战略联盟不稳定:许多的战略联盟都与其期望值相去甚远。•(2)出现过于依赖联盟和合作伙伴的危险。第三节中国的资本国际流动•一国际资本流动状况:•国际FDI流动金额连续4年增长,2007年达到1833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世界FDI存量也达到15万亿美元。2007年流向发达国家的FDI达12480亿美元,美国仍然是最大外资吸收国,接下来是英国、法国、加拿大和荷兰。2008年达14500亿美元,据预测2009年将会急剧下降。•二中国的资本国际流动状况•(一)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特点•1.发展迅速:据商务部、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底,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517亿美元,2006年底到906.1亿,1985年仅1.31亿美元。•特别是近几年对外直接投资的步伐在不断加快(如下图所示)。•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05000100001500020000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年单位:百万美元•2.总体水平较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1:1.2—1.4•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1:0.19•而中国的水平却仅为:1:0.115(2005年,引进605亿,对外投资仅为70亿)•(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和区位分布不均:•1.产业分布:仍然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如制造业、资源开采和服务贸易等领域。•2.区位分布:周边国家和地区、拉美发展中国家。亚洲是主要的投资地,拉美次之,发达国家所占比重仍很小,仅为10%左右。•(三)存在的问题•1.缺乏核心竞争力,技术处于低端(集中在技术相对成熟的制造业,且多处于价值链下游环节)。•2.企业缺乏国际直接投资及经营管理经验。•3.体制障碍仍没有彻底消除(政策和体制方面)。三稳步推进中国资本国际化的政策和对策•1.充分发挥企业优势,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对外投资前提和基础•1)充分发挥我国企业所具有的特定优势•一方面,发展适合不同市场需要的特殊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将低成本市场优势在全球合理分布和合作组合。•2)提升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①进一步更新理念•②提高技术创新能力•③提高组织管理能力和水平:建立起全球学习能力;•④努力提高对国别或地区的适应能力:采取循序渐进,边缘突围战略•2.加强地位直接投资的政策体系的建设和完善•1)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政策体系重大调整:放宽资本项目的限制、发展民企和股份制企业,实现对外直接投资的规范化、法制化管理,减少短期行为和行政干预等;•2)推进管理变革,实现跨越式发展:学习全球商业运作模式,增强跨国公司并购意识,又要调整自身经营发展战略,推进管理变革,积极寻求与跨国公司实行并购重组及合资合作模式,获取更多的资本、技术和管理方法。
本文标题:第三章 跨国公司与国际资本流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106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