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通用5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七律长征教学设计通用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七律长征教学设计通用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七律·长征》的教学设计与反思【第一篇】设计理念新的课程理念提倡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书面文字、观看音像资料、选择和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这个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本教案依据课文自身的特点,在开发教学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方面做出尝试,在教材的许多疑难处、留白处,引导学生思考,补充大量相关的信息资料,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深化情感。教材分析《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长征胜利后,满怀激情地回忆红军队伍在长征途中排除万难的典型事例,表现了我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激发学生向红军战士学习,培养不怕困难的奋斗精神。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结合课文弄懂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重要词语意思、理解诗句包含的内容。2、情感目标:理解诗意,充分感觉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3、能力目标:通过多媒体课件,深情悟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准备1、关于长征的照片、电影片段制作教学多媒体及课件。2、学生查找有关长征的资料并自学生字词。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简介长征知识1、播放录相,激发学生学习热情2、简介律诗及相关长征知识,让学生汇报交流收集的长征知识设计意图学生对长征知识较陌生,利用多媒体课件能拉近与历史的距离。汇报交流搜集的资料,意在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未成曲调先有情”,既让学生产生了学习的热情,又为接受长征精神的洗礼作铺垫。二、讲读结合,引导学生感知诗意1、播放范读录音,掌握好韵律参考资料,少熬夜!2、汇报生字词自学情况,评比自学标兵设计意图高年级学生应该具备自学字词的能力,汇报的过程显现学生动手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组织语言处理信息能力,汇报的过程也是自学方法交流的过程。2、配乐让学生仿读,读正确读流利3、默读体会诗的结构特点设计意图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不教现成的知识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让学生自己选读,自主合作,循文探究,利用诗文中总分结构,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4、抓住“万水千山”总述句,让学生分头研读,分组讨论。体会如何“难”,但红军战士又怎么“等闲”①选取哪些山?怎么难,但红军眼里怎样?②选取哪些水?怎么难,但红军面前又如何?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的基础是文本,让学生充分地阅读感悟,深入研读思考,自由地讨论交流,把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感的体验,语言的领悟释放出来,实现师生心灵的对话,精神的交流。三、反复诵读,体会英勇无畏1、出示插图,结合诗文进一步理解诗义。2、抓住自己感受深的情节畅谈体会。3、引导学生读书深情,诵出豪情。4、最后一句作者的愉悦心情和你一样吗?四、适当拓展,推荐爱国读物1、长征故事你已经读过的有哪些?2、推荐如《丰碑》《草地夜行》等读物。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培养学生自觉阅读的习惯。五、联系实际,激励攻坚克难1、生活中也会通过这样的“山”“水”,结合生活说一说。2、怎样才能培养自己的长征精神呢?如何学会排除万难?设计意图由生活步入教材,再由教材迈向生活,教材只是个例子,让学生树立大语文学习观,把语文课上学到的知识能力情感落实到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去,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长征精神的洗礼。《七律61长征》教学设计【第二篇】一、教材分析1、课文所处地位〈〈七律长征〉〉是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的第1篇课文,它是毛泽东在1935年10月写的红军战胜长征艰险而满怀战斗豪情的诗篇。2、教学目的参考资料,少熬夜!(1)知识目标a、理清本诗结构b、揣摩关键字词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艺术的概括和夸张手法的运用(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领会红军长征在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慨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3、教材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以及领会艺术的概括和夸张的手法来讴歌红军战士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难点是艺术的概括写法。二、教学方法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引导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据新《大纲》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主动性,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引导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使他们再老师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2、采用录音磁带、电影等教学手段扩大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3、本文是一首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史诗,适于朗读,教学中引入诵读法。三、学法指导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指导,采用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四、教学设想本文是1篇重要的精读课文,诗文不长,但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掌握的东西较多,因此,教学上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通过诵读,理解课文内容及层次划分。第二课时,通过学习艺术的概括和夸张的表现手法,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五、教学过程本课按“引入新课——师生互动学习新课——反馈练习——归纳总结”进行教学。1、引入新课:放有关长征的歌曲引入。2、师生互动(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朗读节奏、重音),使学生感知课文。(2)借助工具书及注释读懂课文。(3)同学合作,正音释义。参考资料,少熬夜!正音——律(lu)磅礴(pangbo)崖(ya)岷(min)释义——等闲:平常,腾细浪:像小波浪一样翻腾,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开颜:欢悦(4)师生互动a、理解全诗内容及层次划分理解本诗内容,采用读读议议的方法,学生提问,师生共同完成。b、分析本诗结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完成。3、反馈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讲授,朗读课文后用自己的话解答课后探究练习一,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4、归纳总结在学生完成练习的基础上,归纳出朗读七律诗的要求:注意音节停顿、重音及韵脚,还要领会作者写此诗的目的及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5、布置作业(1)将整首诗改写成散文(2)给本诗作画。附:板书设计:七律长征毛泽东首联:全诗总纲,提出中心颔联:承“千山”以五岭乌蒙为代表颈联:承“万水”以金沙、大渡河为代表尾联:总结全诗,突出越过岷山后的喜悦《七律·长征》教案学案设计【第三篇】《七律长征》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律长征〉〉,共1课时。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学程序等方面对本课设计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1、课文所处地位〈〈七律长征〉〉是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的第1篇课文,它是毛泽东在1935年10月写的红军战胜长征艰险而满怀战斗豪情的诗篇。2、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a、理清本诗结构b、揣摩关键字词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艺术的概括和夸张手法的运用(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领会红军长征在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慨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3、教材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以及领会艺术的概括和夸张的手法来讴歌红军战士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难点是艺术的概括写法。二、教学方法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引导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据新《大纲》指出:“教参考资料,少熬夜!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主动性,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引导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使他们再老师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2、采用录音磁带、电影等教学手段扩大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3、本文是一首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史诗,适于朗读,教学中引入诵读法。三、学法指导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指导,采用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四、教学设想本文是1篇重要的精读课文,诗文不长,但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掌握的东西较多,因此,教学上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通过诵读,理解课文内容及层次划分。第二课时,通过学习艺术的概括和夸张的表现手法,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五、教学过程本课按“引入新课——师生互动学习新课——反馈练习——归纳总结”进行教学。1、引入新课:放有关长征的歌曲引入。2、师生互动(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朗读节奏、重音),使学生感知课文。(2)借助工具书及注释读懂课文。(3)同学合作,正音释义。正音——律(lu)磅礴(pangbo)崖(ya)岷(min)释义——等闲:平常,腾细浪:像小波浪一样翻腾,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开颜:欢悦(4)师生互动a、理解全诗内容及层次划分理解本诗内容,采用读读议议的方法,学生提问,师生共同完成。b、分析本诗结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完成。3、反馈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讲授,朗读课文后用自己的话解答课后探究练习一,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4、归纳总结在学生完成练习的基础上,归纳出朗读七律诗的要求:注意音节停顿、重音及韵脚,还要领会作者写此诗的目的及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5、布置作业(1)将整首诗改写成散文(2)给本诗作画。附:板书设计:七律长征毛泽东首联:全诗总纲,提出中心颔联:承“千山”以五岭乌蒙为代表参考资料,少熬夜!颈联:承“万水”以金沙、大渡河为代表尾联:总结全诗,突出越过岷山后的喜悦《七律·长征》教案学案设计【第四篇】七律长征一九三五年十月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划分下句的朗读停顿。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2.颔联两句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阅读本诗回答:红军为什么能把无数艰难困苦当作平平常常的事?4.选择诗中你最喜欢的一幅画面,谈谈你的理由。以下两首一为五律,一为七绝,供同学们阅读品味。(一)(甘肃中考题)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c.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加强朗读训练,掌握诗歌节奏,学会正确停顿。)2.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睛。(谈自己喜欢的一幅画面,可以结合具体的诗句,从对典型场景和史实描述结合自己体会来谈。流传千古的名句,牢记在心,仔细品味。体会诗人的感情。)3.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说说它好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解诗的意思及情感加上合理的意译即可)(二)(黄冈中考题)望天门山李白天
本文标题:七律长征教学设计通用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1472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