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西方经济学-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企业行为论文
西方经济学论文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企业行为内容摘要完全竞争市场是非个性化的市场,消费者之间意识不到竞争,生产者之间也是如此。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价格由市场决定,企业为取得最大利润,只存在最优产量决策问题。若不考虑企业生产规模的变动及行业内数目的变化,企业决策主要集中于是否生产和生产多少的问题,属于企业资源配置与市场需求之间均衡的短期决策;若考虑以上变动,企业决策不仅有产量的多少,还涉及调整生产规模,甚至是否退出所在行业,属于企业资源配置与市场需求之间均衡的长期决策。关键词完全竞争企业行为利润最大化产量决策短期和长期均衡完全竞争市场的含义和条件完全竞争市场是指竞争充分而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一种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又称纯粹竞争。完全竞争市场结构最基本的特征是:在这个市场里,产品的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企业只是价格的接受者,对定价无能为力。作为完全竞争市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由于市场上有无数的买者和卖者,所以,相对于整个市场的总需求量和总供给量而言,每一个买者的需求量和每一个卖者的供给量都是微不足道的,任何一个消费者或企业对市场价格没有控制力量,他们都只能被动地接受既定的市场价格,他们被称为价格接受者。2.市场上每一个企业提供的商品都是完全同质的。这里的商品同质指企业之间提供的商品是完全无差别的,它不仅指商品的质量,规格,商标等完全相同,还包括购物环境,售后服务等方面也完全相同。所以企业既不会单独提价,也不会单独降价,进一步强化了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是被动地既定市场价格的接受者的说法。3.所有的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这意味着企业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完全自由的。所有资源可以在各个企业和各个行业之间完全自由地流动,不存在任何障碍。这样,任何一种资源都可以及时地投向能获得最大利润的生产,并及时地从亏损的生产中退出。在这样的过程中,缺乏效率的企业将被市场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具有效率的企业。4.信息是完全的。市场上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掌握与自己的经济决策有关的一切信息,做出自己最优的经济决策,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而且由于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知道既定的市场价格,都按照这一既定的价格进行交易,这也就排除了由于信息不通畅可能导致的一个市场同时按照不同的价格进行交易的情况。显然,理论分析上所假设的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是非常严格的。经济学理论意义上的完全竞争市场,必须全部满足以上的条件,缺一不可。完全竞争市场是理想中的市场,在理论上,它的资源配置最优,经济效益最高。但现实生活中,连一个条件都不能充分满足,它只能是一种理论的抽象,通常只是将某些农产品市场看成是比较接近的完全竞争市场类型。在完全竞争市场里,经济单位之间实际上并没有公开的竞争。在完全竞争市场里,单个经济单位的产量与整个市场相比是如此之小,以致他们的行为对其他买者和卖者来说并没有看得见的影响。因此,不考虑其他企业的反应就能做决策。他们恰恰是在他们看来固定的或给定的经济环境中做决策的。二.完全竞争中企业的行为(一)完全竞争企业的特点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是市场既定价格的接受者。在既定的价格下企业面临的三种选择:①.决定留在某一行业,还是退出这一行业。②.如果决定留在这一行业,是进行生产,还是暂时停业。③.如果决定进行生产,生产多少。1.完全竞争企业的需求曲线图1(a)中的D曲线是一条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力倾斜的。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由既定的市场均衡价格水平出发的水平线,如图1(b)的中d曲线。它表示:完全竞争企业只能被动地接受既定的市场价格,而且,每一个既定的市场价格水平,单个企业总是可以把他愿意提供的任何数量的商品卖出去,或者说,在一个企业面对市场上众多的消费者的情况下,在这个企业的眼里,市场上对他商品的需求量是无限大的。图1(b)中的企业的需求曲线是相对于图1(a)中的市场需求曲线D和市场供给曲线S的相交点E所决定的均衡价格Pe而言的。如果图1(a)中的市场供给曲线S的位置发生移动,就会与现有的市场需求曲线相交形成新的市场的均衡价格,相应地,在图1(b)中便会有另一条从新的均衡价格水平出发的呈水平线形状的企业的需求曲线。2.完全竞争企业的收益曲线假定:企业的销售量等于需求量,这样,完全竞争厂企业的水平的需求曲线可以表示:在每一个销售量上,企业的销售价格是不变的,于是,我们必然有企业的平均收益AR(指企业在平均每一单位产品的销售量上所获得的收入)等于DPSPeEQOPdOQPe(a)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b)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图1完全竞争市场和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边际收益MR(指企业每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所获得的总收入的增量),且等于既定的市场价格,即AR=MR=P,如图2(a)。完全竞争企业的平均收益AR曲线,边际收益MR曲线和需求曲线d三条线重合,它们都用同一条由既定价格水平出发的水平线来表示。随着销售量的增加,由于产品价格保持不变,所以,总收益是以不变的速率上升的。因此,如图2(b)所示,完全竞争企业的总收益曲线TR曲线是一条由原点出发的斜率不变的上升的曲线。其理由是,在每一个销售量水平,MR值是曲线TR的斜率,且MR值等于固定不变的价格水平。图2完全竞争厂商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曲线(二)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企业的短期决策1.企业短期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如图3,某完全竞争企业的一条短期生产边际成本SMC曲线和一条由既定价格水平Pe出发的水平的需求曲线d,这两条曲线交于E点。E点就是企业实现最大利润的生产均衡点,相应的产量Q*就是企业实现最大利润时的均衡产量。这是因为,当产量为Q1小于均衡产量Q*时,企业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即有MRSMC。这表明企业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带来的总收益增加量大于所付出的总成本的增加量,企业增加产量是有利的,可以使利润增加。相反,当产量Q2大于均衡产量Q*时,企业的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即有MRSMC。这表(d)AR=MR=PpPQOPTRQO明企业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带来的总收益增加量小于所付出的总成本的增加量,企业增加产量是不利的,会使利润减少。如图3所示:图3:企业产量与利润关系所以,企业应该根据MR=SMC的原则来确定最优的产量,以实现最大的利润。需要说明的是MR=SMC的均衡条件,有时也被称为利润最大或亏损最小的均衡条件。这是因为,当企业实现MR=SMC的均衡条件时,并不意味着企业一定能获利,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实现MR=SMC的均衡条件,能保证企业处于由既定的成本状况(由给定的成本曲线表示)和既定的收益状况(由给定的收益曲线表示)所决定的最好的境况之中。这就是说,如果在MR=SMC时,企业是获利的,则企业所获得的一定是相对最大的利润;相反,如果在MR=SMC时,企业是亏损的,则企业所遭受的一定是相对最小的亏损。2.完全竞争企业的短期均衡在完全竞争企业的短期生产中,市场价格是给定的,而且,生产中的不变要素的投入量是无法变动的,即生产规模也是给定的。因此,在短期,企业是早给定的生产规模下,通过对产量的调整来实现MR=SMC的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当企业实现MR=SMC时,有可能获得利润,也有可能亏损,把各种可能的情况考虑在内,完全竞争企业的短期均衡表现为图中的五种情况。在图(a)中,根据MR=SMC的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均衡点为MR曲线和SMC曲线的交点,相应的均衡产量为Q1。在Q1的产量上,由于平均收益大于平均成本,企业获利。在图中,企业的单位产品的利润为P1C1,产量为OQ1,两者的成积等于利润总量,它相当于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在图(b)中,企业额需求曲线d相切于SAC曲线的最低点,这一点是SAC曲线和SMC曲线的交点。这一点恰好也是MR=SMC的利润最大化的均衡点。在均衡产量Q1上,平均收益等于平均成本,都为OP1,企业的利润为零,但正常利润实现了。该点也被称为企业的收支相抵点。在图(c)中,由均衡点和均衡产量Q1可知,企业的平均收益小于平均成本,企业是亏损的,其亏损量相当于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但由于在Q1的产量上,企业的平均收益AR大于平均可变成本AVC,所以,企业虽然亏损,但仍继续生产。因为只有继续生产,企业才能用个全部收益弥补全部可变成本以后还有剩余,以弥补在短期内总分是存在的不变成本的一部分。在图(d)中,企业的需求曲线相切于AVC曲线的最低点,这一点是AVC曲线和SMC曲线的交点,也恰好是MR=SMC的利润最大化的均衡点。在均衡点Q1上,企业是亏损的,其亏损量相当于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此时企业的平均收益AR等于平均可变成本AVC,企业生产或不生产结果相同。因为,如果企业生产,全部收益只能弥补全部可变成本,如果不生产,企业虽不必支付可变成本,但是全部不变成本仍然存在。在这点上,企业处于关闭的临界点,所以该点也称停止营业点或关闭点。在图(e)中,在均衡产量Q1上,企业的亏损量相当于阴影部分的面积。此时,企业的平均收益AR小于平均可变成本AVC,企业应停产,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继续生产,全部收益连可变成本都无法全部弥补,就更谈不上对不便成本的弥补了。综上所述,完全竞争企业短期均衡的条件是:MR=SMC式中,MR=AR=P。在短期均衡时,企业的利润可以大于零,也可以等于零,或者小于零。2.完全竞争企业的短期供给曲线假设企业总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自己的目标,它就要安P=MC的条件决定自己的产量。随着市场价格P的变化,企业的产量总是沿着MC曲线而增减。但当市场价格低于AVC曲线的最低点时,企业就要停产。所以,在AVC曲线以上的MC曲线部分就是企业的短期供给曲线。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等于行业内各企业短期更急曲线横向相加。如图5所示:图5:完全竞争企业的短期供给曲线(三)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企业的长期决策从长期看,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一是,扩大或缩小企业规模;二是,进入或退出该行业,行业是否有经济利润或亏损是企业作出进入或退出决策的信号。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从长期看,由于企业能够自由进出一个行业,企业的经济利润(或经济亏损)会趋于消失。如图6中,D为市场需求曲线,S0为期初的供给曲线,期初形成的市场价格为P0,LAC为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由于PLAC的最低点,企业有经济利润。由于企业有经济利润就会刺激和吸引大量的新企业加入这个行业,现有企业则会扩大规模,使行业供给量增大。由于行业供给量增大,就使供给曲线向右移动,现假定推移到S2,形成新的市场价格P2。此时P2低于企业LAC的最低点,企业就会有经济亏损。由于有经济亏损,经营较差的企业就会离开这个行业,现有企业也会调整规模,行业供给量就会减少。由于行业供给量减少,供给曲线又向左推移到S1。这样,又使价格上升到P1。此时,因P1=LAC的最低点,经济利润就变为零,企业不再进入,也不再离开这个行业,即处于均衡状态。由此可见,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只要企业有经济利润(或经济亏损),市场上就有一种力量,使市场价格接近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使经济利润消失。这时,企业处于长期均衡状态。也就是说,当企业处于长期均衡时,其产量水平Q必定能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价格等于长期和短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即P=AC(长期和短期)的最低点,此时经济利润为零;(2)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即P=MC(长期和短期),此时企业的总利润为最优。所以,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由于P=MR=AR,当企业处于长期均衡时,它就会存在这样的关系:P=AC(长期和短期)=MC(长期和短期)=MR=AR。图6:完全竞争企业的称其均衡(四)亏损和关厂决策经理人员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但并不能保证企业一定能获得经济利润甚至正常利润。产量过大,管理不善或成本很高都可能使企业得不到盈利,即最大利润会变负值。不盈利企业的经理应该在权衡不同方案的基础上来决定自己的行动。一个方案是在亏损最少的产量上继续生产;另一个方案是关厂,即停止生产。两个方案中能使企业亏损最少的方案是最优方案。如图7所示,在平均变动成本(AVC)以上的那一段边际成本曲线(MC)
本文标题:西方经济学-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企业行为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230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