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精编3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精编3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精编3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板书设计:1篇2:看云识天气(观察)(推测)(天气的变化)《看云识天气》教案2教学内容:《看云识天气》教学目的:一、学习并启发学生运用条分缕析的方法去观察研究事物。二、理解生动的比喻对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体会说明语言准确性。教学重点:掌握总分结构顺序及分类说明方法。教学难点:生动的说明表现抽象、复杂天气特征。教学时间: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出示小黑板、检查字词预习情况。二、板书课题、导入新课。云和天气有着密切关系,看云可以辨别,推测天气的好坏,这篇说明文是怎样把有关云和天气的气象知识告诉我们的?三、讨论全文结构。四、着重研究一、二部分层次及语言特色。(一)讲读第一自然段1、朗读首句提问什么叫姿态万千、变化无常?2、哪些语句分别说明姿态万千变化无常?3、朗读指出修辞手法?4、这一节按什么顺序写的?(二)分析第二自然段。1、朗读并背诵指出概括说明作用。2、往往、常常两个副词起什么作用?(三)详细研究各种云同天气的关系。1、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形状、位置、厚度怎样,是什么样天气?2、雨天的招牌呢?三种云的特点、高度、厚度、颜色在怎样变化?3、改名换姓、躲藏是什么修辞手法?4、从积云到积雨云,则是夏天出现的一种特殊情况,它参考资料,少熬夜!的变化速度和以上有什么不同呢?5、归纳与第二节关系。(四)讨论如何根据云的光彩,推测天气的情况。1、云上有哪几种光彩?(晕、华、虹、霞)2、这些光彩特征怎样?预示着什么天气?3、引用谚语有什么作用?五、讨论最后一段作用。1、观察云的形状、光彩对我们有什么意义?2、如何才能掌握它的变化规律呢?3、最后告诉我们局限性作用?六、总结课文。七、布置作业:1、说出收集的有关气象谚语试辨识天气。2、完成练习二。板书设计:看云识天气(观察)(推测)(天气的变化)一、总说云的变化同天气关系。[总]{现象}姿态万千,变幻无常。(总)有的像-----有的像-----(比喻、排比)刚才-----一霎时------(对比)(分)云就像天气的招牌(总)二、分说云的形态、光彩同天气变化的关系。(分类说明)[分]1、形态:经验:(高、轻、薄)往往晴;(先总后分)(低、厚、密)常常阴。2、光彩:晕、华、虹、霞三、概述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总]{本质}语言生动用词准确条理清楚通俗形象科学性强层次分明(比喻、拟人、排比(一般、可能、渐渐等)对比、引用;谚语)幻灯片内容:(一)云的形状与天气关系云类形状特征天气卷云:轻晴卷积云:高积云:薄朗高积云:卷层云:低阴高层云:厚雨层云:雨积雨云:密雪(二)、云的光彩同天气关系(略)板书设计:看云识天气参考资料,少熬夜!(观察)(推测)(天气的变化)总说:看云可以识天气。[总分总][现象]条理清楚高、轻、薄层次分明形态(分类)分说:怎样看云识天气。低、密、厚(先总后分)(分类)光彩:晕、华、虹、霞[本质]总说:意义与局限。用词准确往往、常常科学严密一般、可能、渐渐等语言通俗像。.。.。像。.。.。;刚才-----一霎时------;招牌;改名换姓生动有趣比喻、排比、对比、拟人;谚语幻灯片内容:(一)、云的形状与天气关系(二)、云的光彩同天气关系(略)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3《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示例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l.理解恰当的比喻对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2.复习分类说明的方法。3.进一步学习和巩固有关说明顺序的知识。(二)能力目标培养观察能力和积累语言的能力。(三)情感目标1.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精神。2.体会谚语这种语言的形式美。二、重点·难点重点:打比喻、分类别的说明方法。难点:1.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引用等大量修辞方法的运用及作用。2.课文的主体部分,即怎样看云识天气这部分,由于云层、光彩的种类繁多,变化复杂,学生一时难于分辨,所以这一部分也是本次教学的一个难点。三、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进行说的比赛,其中还可以培养观察能力。2.听音乐,描述可能出现的画面。3.分小组讨论,进行制表。4.搜集有关识别天气的谚语,班上交流,并建立一个小天气预报站。四、教学步骤导入新课先放一段音乐,请同学们描述一下画面:阴云密布,狂风大作,大雨点砸在盆上叮当响,人们四下奔跑的声音,鸡鸭乱叫声。从这段描述中,我们看到的是暴雨来临时的场面,由参考资料,少熬夜!什么的变化引起了雨的到来?对,是云、风的到来引起的,所以说,云的变化就能暗示天气变化。(训练学生听、说的能力和想像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讲述云和天气关系的课文——《看云识天气》。(-)明确目标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2.理清如何看云识天气。3.打比喻、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二)整体感知本文是1篇事理说明文,具体、生动地介绍了云的形态、变化及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说明了怎样看云识天气。(三)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1)从题目上看,这是说明什么的文章?说明云和天气关系的文章。(2)从题目上看,你还能读出什么来?体裁说明文,说明顺序:逻辑顺序2.读课文,第1段老师范读,第2段全班女生齐读,第3、4两段分别由两名女同学朗读,第5段、第6段分别由两名男生朗读,第7段全班男生齐读。3.划分段落,概括段意。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就像是天上的“招牌”,从而说明为什么可以看云识天气。第二部分(第2-6段):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变化,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从而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第三部分(第7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4.这样分段,体现了什么说明顺序?逻辑顺序(由现象到本质)。5.阅读第1段,回答下面各题。(l)这段的结构是怎样的?(总分总)(2)如何分层?第一句是第一层,最后一句是第三层,中间是第二层。(3)第一段中哪些内容照应“姿态万千”,哪些内容照应“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这些内容与“姿态万千”相照应。“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这些内容与“变化无常”相照应。6.分组讨论制表,把同学们分成三个组,第一组阅读第3段,讨论并制出晴天云彩简表;第二组阅读第4、5段,讨论并制出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第三组阅读第6段,讨论并制出云彩识天气简表参考资料,少熬夜!7.同学交流如何看云识天气。8.由多媒体演示云和天气的变化,并伴随音乐,同学们看着画面进行复述。9.再速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是天气晴朗的象征;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这些云低而厚密,是阴雨风雪的预兆,”这是什么说明方法?说明方法是分类别。(2)“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这是什么说明方法?说明方法是打比方。10.本文的说明方法是分类别、打比方,在文中找出例子来。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句子有:(l)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2)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3)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4)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5)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6)隔着云着太阳和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分类别:光彩有晕、华、虹、霞。(四)总结、扩展这篇课文紧扣题目进行说明,层次十分清晰:首先说明春云可以识天气。因为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十分密切,云是天气变化的“招牌”。再说怎样看云识天气。这是全文的重点,写得详细、缜密,从高层云依次说到低层云,从象征晴朗天气的云,依次说到带来暴风雨的云,又从云的形态特点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再说到云的光彩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在说明中,从现象入手,进而触及事物的本质。云的形态和光彩是现象;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就是本质。云的种类很多,但说明层次不乱,先说什么,再说什么,后说什么,有助于把“春云识天气”的事理说清楚。最后画龙点睛,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拟题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阅读课文的最后一部分,即最后一段分组拟题,互作答案。结尾总结全文、点题,同时说明了看云识天气的局限性。(五)布置作业在课外,练习看云识天气。试着根据天空中的云彩形状,判断一下当天或第二天的天气情况,把结果写在教室后墙的黑板上。
本文标题:《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精编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318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