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爱和自由》读书心得【最新8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爱和自由》读书心得【最新8篇】爱是土壤、是根基。《爱和自由》中,爱的定义为“给与孩子成长的机会,并让孩子感知到你的爱,为孩子的发展和每一个生活细节提供条件和帮助”。可是这种爱又何尝不是相互的呢,儿童身上也具有爱的能量,儿童在敏感期中那种对周围事物不可抑制的冲动,实际上就是他对所处环境的爱,这种爱不仅仅是情感上的爱,也是智力发展的需求。同时成年人也是儿童爱的对象,他从成年人身上得到自我发展所需要的东西,对儿童来说,成人是令人尊敬的。园长一再叮嘱我们,不停的对孩子表达我爱你,仿佛也唤醒了我自身部分的麻木,儿童也在用他们的爱唤醒着我们,唤醒着快消失的生机和活力,是的,更好的生活,感受爱的气息!《爱和自由》读书心得【第一篇】《爱和自由》终于读完了,《爱和自由》读书笔记。整本书下来,从一开始的无比崇拜到慢慢有质疑再到最后勉强看完,竟然会在一本书的阅读过程中有如此变化,是我没料到的。孙瑞雪的蒙氏幼儿园的确造福了很多中国孩子。但也可能的确是因为这个民族的孩子成长得太艰辛了,她才如此强调,甚至夸大爱和自由的重要性。蒙氏的原作我还没有时间看,但已经听说,爱和自由并不是蒙奶奶所强调的内容。我想,孙瑞雪这也是在因地制宜吧。她说蒙奶奶的理论不必为不同的文化而改造,是仿佛马克思主义般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她仍然不自觉地做了改造。不过在我看来,这都不算什么,只要真正给孩子们带来福利,真正让中国的家长们停止因为儿时成长的创伤和压抑带来的新一轮“折磨”,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感谢这样一个人。一开始读的时候,我认真的用荧光笔画出来很多句子。当时带给我挺震撼的效果,因为是第一次接触到。我并不是说,她说得跟我平时所想到不一样,我就一定要跟在后面点头称是。我自然而然滋生出来的崇拜之情,是源自我做母亲的敏感和直觉。我的直觉立刻告诉我,原来是这样啊,的确是这样的。一路读下来,她给我的不是一个理论,一个新理论那么简单。我得到的不是“鱼”,而是“渔”。也就是说,她说到的问题我不见得遇到,但我遇到新问题,我一定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不知所措游移不定左右摇摆。我明明白白的知道了,这个世界上没有速成的解决方案,可以直接从别人的类似案例中拿来就用。做母亲,是不可能偷懒的,我是说精神上。遇到具体问题,妈妈必须靠自己结合实际来解决。只是这样一本书,一本或许“误读”了蒙氏理论的书,如果每一位中国的家长都能认真读一读,他们心里的很多迷惑都将解开,他们的孩子都或许能多少受益。《爱和自由》读书心得【第二篇】参考资料,少熬夜!《爱和自由》这本书不知不觉中已经翻看到第十二章了,很高兴越来越多的网友跟着华衣一起读好书,谢谢你们的支持!华衣一定继续努力得为大家推荐好书,认真写好读书笔记,我觉得写的过程也是自己审视自己育儿的一个过程,也是提升自己的的一个过程!第十二章又有很多地方被华衣圈圈点点,因为有太多的共鸣!我们应该让孩子在旁边观察,逐渐理解并适应这个环境,这需要耐心和时间。事情总是这样的,说原则的东西、抽象的东西容易,生活的事情、具体的事情做起来就不容易。这里孙老师指出了许多家长都容易犯的一点:没时间!我们经常会抱怨没有时间跟孩子一起读书、交流,没有时间倾听孩子的心声和感受。而好不容易和孩子在一起时,我们又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心不在焉,不去理解孩子。可是正如孙老师所说的“原则的东西、抽象的东西容易,生活的事情、具体的事情做起来就不容易。”,对于一个自由中的孩子我们要付出的是大量的工作和精力和时间,成人大多不愿意把时间放在孩子身上,挣钱重要,看电视重要,聊天重要,睡觉重要……这其实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华衣很赞同孙老师的说法:在人的一生,拿出6年时间给孩子,并通过孩子发展自己,是最有价值的。心理学家认为:在儿童期间,一是建立儿童完整的人格和开发儿童的智力,另一点就是培养儿童的审美观。审美观建立的好坏,决定孩子从小到大能否远离丑恶和犯罪,也就是说审美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道德观。在这里孙老师举了个儿子吃豆沙饼追求完美的实例,华衣惊讶得发现彤彤也有过这样的“追求完美”的情结,也就是她所说的“追求完美”的敏感期。相信这样的事情,很多父母都有可能经历过,这也说明“人之初,性本善”的道理。而成人误解了孩子的本意,儿童认为掰意味着破坏了一个整体的完整,咬一口却不算破坏。这便是孩子的内心所认为的。而当时彤彤让妈妈吃时,华衣也曾经贪图方便得掰过一点给他吃,结果当然是跟孙老师一样得到类似的遭遇:彤彤不吃那块被我掰过的饼,他硬是哭着闹着要新的饼!华衣当时没有去细想这个原因,只是心里虽然生气还是强压着,又递过另一块豆沙饼,而彤彤也跟孙老师的儿子一样立即高兴了起来,还很大方得让妈妈在他那个饼子上轻轻得咬一口。然后彤彤就甜甜得冲着我笑着说:“妈妈,我爱你!”现在回想起来,原来孩子都是如此聪明的,又是如此维护着他们的物权的,当你突然夺过属于他们的饼时,他们已经觉得物权被侵犯了,接着你的掰,更加破坏了他们追求完美的情结,孩子因此而哭泣。成人们一般都无法接受孩子此时的这种哭泣,认为他们是在胡闹,无法去理解孩子的这一行为。有了爱和自由,儿童就具备了基本成长的条件。有一天,自由和爱就会在漫长的儿童时代过去后,在一个人身上形成最参考资料,少熬夜!美的、最崇高、最具人格魅力的品质。《爱和自由》读书心得【第三篇】爱是什么呢?“爱是忍耐,爱是慈祥,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无礼的事,不求己益,不动怒,不图谋恶事,不以不义为乐,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自息的等待。”这是看《爱和自由》最初打动我的地方,短短的几句话却让人别有一番感悟和滋味。从事幼儿教育四年来,自认为是位充满活力与爱心的老师,但是看完孙瑞雪老师的《爱和自由》,我突然领悟我们的爱对于我们的宝贝来说是一种欺负。我们成人有太多的不可以,总感觉孩子就是孩子,他们的能力达不到我们所需要的成果,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们总是让孩子事事听从我们的安排,孩子总是问为什么,而我们的理由就是:“因为我爱你们。”可是这样恰恰违背了孩子发展的成长规律。幼儿教师最担心的就是孩子在幼儿园发生事故,哪怕是小擦伤也好也会让我们觉得无法向家长交代,因此我们处处小心,时时留意,这个不许,那个不让,始终让孩子在我们的掌控之中,限制了孩子的自由,我们整天对宝贝们说:“孩子们不能这个样子,不能碰那个东西会划伤你的手,你们就听老师的吧,老师是为你们好,老师爱你们。”我相信,这是大多数老师都在做的事情。看完《爱和自由》,作为80后老师一定要改变自己想要驾驭孩子的想法,要把孩子的一言一行认为是有原因的行为,要做一个有心人,去仔细观察孩子的所需所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到一个在爱和自由里健康成长的孩子。同时,我们在自我改变的同时,也要把这种思想传递给我们身边的每一位家长,我们的教育需要家长的大力配合,只有家园密切合作,我们才能给予我们的宝贝真正的爱与自由。看完《爱和自由》还有的一个感触就是关于知识,我们是引领幼儿前行的教师,我们怎样去“教授”知识呢。,我认为我们应该改变教的方法,不再是枯燥的教,而是带着孩子去认识,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大量从生活中学习而不是课堂学习的过程。认识事物的过程好比吃饭,经过消化成为生命的一部分,并自如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这种东西是智力。孙老师说爱与自由并重,我们要把爱带给身边的每个孩子,同时,也适当放手给他们自由,只有爱没有自由,孩子就会失去自我,只有自由没有爱,孩子便会冷漠。爱与自由同在,并加以引导和体恤,让孩子们要学会相信,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必定会快乐、坚强、充满创造力和勇气。我们这一代人大多数是在指责中长大的,现在我们忘记了自己的童年,忘记自己童年的故事,忘记自己童年的愿望,忘记自己被束缚后慢慢被磨蚀的没有个性的痛苦!这是我们的遗憾,因此我们更应该让我们周围的环境充满爱、自由与温情,对宝贝更是应该用心去关爱,弥补我们的遗憾。参考资料,少熬夜!人类的创造力是非凡的,尤其是对一个孩子来说。如果他6岁以前能够成长得非常好,他就越容易进入更高状态的人类的思想、人类的情感和人类的一切科学理论,如果我们被某一种东西禁锢的话,我们只能被限制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亲爱的老师们让我们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热爱孩子,让他们充满快乐,我们给与孩子爱与自由,孩子就能给我们带来一个美好的未来。因为“儿童是成人之父,儿童是人类之父,儿童是文明之父”。《爱和自由》读书心得【第四篇】每每读完《爱和自由》的各个章节,内心都激荡着震撼和深深的思考,并伴随着些许悲哀和无奈。悲哀在于,还有许许多多的家长没有意识到儿童拥有一种积极的精神生活。我们不能再无视儿童的心理和发展,而且必须从一开始就去帮助儿童,这种帮助并不在于塑造儿童,因为这一任务属于自然之神,而是在于观察儿童心理发展的外在表现,在于能为儿童成长提供必要的手段,因为这种手段单靠儿童自己是办不到的。爱是土壤、是根基。《爱和自由》中,爱的定义为“给与孩子成长的机会,并让孩子感知到你的爱,为孩子的发展和每一个生活细节提供条件和帮助”。可是这种爱又何尝不是相互的呢,儿童身上也具有爱的能量,儿童在敏感期中那种对周围事物不可抑制的冲动,实际上就是他对所处环境的爱,这种爱不仅仅是情感上的爱,也是智力发展的需求。同时成年人也是儿童爱的对象,他从成年人身上得到自我发展所需要的东西,对儿童来说,成人是令人尊敬的。园长一再叮嘱我们,不停的对孩子表达我爱你,仿佛也唤醒了我自身部分的麻木,儿童也在用他们的爱唤醒着我们,唤醒着快消失的生机和活力,是的,更好的生活,感受爱的气息!《爱和自由》也强调说纪律必须建立在自由上,这个自由的含义很深很广,我对自由的理解为,要相信孩子的自我教育,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存在着一种这种能力不是一从与父母的指导,而是自动自发的,尤其是在感觉的练习中,这种自我教育更加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这种练习能够重复多次,这种自我教育就会使孩子的心理感觉更加完善,进而帮助他从对事物的感觉转移到对物体的观念。而他只有在这种观念的驱使下,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爱和自由”仿佛是一个灵魂向导,贯穿于整个蒙氏教育体系。身为一名新老师,务必要以“爱和自由”这个精神向导来要求自己,使之与自己的灵魂相融。《爱和自由》读书心得【第五篇】爱,是什么?无数人试图寻找这个答案,可每个人是心灵对爱的认识都是不同的,所以答案也都是不同的,无法用语言说清,爱是生命的秘密。父母对于孩子的爱那更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这种爱更需要的是一种正确的表达方式,让埋参考资料,少熬夜!葬在孩子内心深处的种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自由,又是什么?人人都在追求自由,可是对“自由”的定义和“爱”是一样的,是没有确切答案的。翻看字典,自由是一种免于恐惧、免于奴役、免于伤害和满足自身欲望、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舒适和谐的心理状态。简单地说在心理学上,自由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就是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决定自己的行为。在我看来自由是人类智慧的根源,自由可以说是人类生存的一种最高境界了,很向往自由!在《爱和自由》这本书中,自由可以说是一种尊重。尊重生命原本的样子,不给孩子过多的束缚,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要说实话面对孩子,有时候我却很难把握“自由”和“原则”的尺度,估计这也是困扰很多家长的问题吧?因为这个尺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上加难。这本书表达了蒙氏教育的核心理念:对孩子的爱和尊重。中国很多父母都喜欢把自己许多的观念强加给自己的孩子身上,把自己的遗憾和未能实现的梦想都寄托给孩子,希望孩子有朝一日能成为自己梦想中的那一个。孩子背负着父母深重的寄托,生活的很累很累。真的理解孙老师曾说过的“同情儿童的苦难!”我们凡是应该从孩子的立场为孩子着想,从容的面对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每一件事情,从而更理解他们的想法,理解是沟通的最直接的桥梁。书中说到其实教的整个目的就是为了发展人自身的潜力,“我们总是把掌握某种技能作为智力发展的标准,实际上技能不重要,六岁之前儿童不用急着学习任何一门技能,他要学的是掌握技能的智力,有那种感觉就行了。对此观点我表示赞同。孩子就像是一张白纸,他们的感觉来源于内部,他不需要大人
本文标题:《爱和自由》读书心得【最新8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536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