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8.3 琵琶行并序》优秀教研导学案
13.8.3《琵琶行》导学案班级:组别:姓名:1.欣赏作者以语言文字来表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技巧。2.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3.初步学习这种以文字表现音乐的写作手法。语言建构与运用:品味诗歌意境,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理清全文脉络,分析本课的结构特点。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描写音乐的方法,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联想和想像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并从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文化传承与理解:认识当时社会的黑暗,领悟作者关注现实,同情和尊重受损害的下层妇女的精神。1.感受作者通过文字表现音乐形象的技巧手法。2.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以及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1.白居易,字________,号,中唐伟大诗人。他和元稹积极倡导“________”运动,主张“________,________”。白诗以深入浅出、平易通俗而著称,长篇叙事抒情诗________、________昰其艺术成就的最高代表。二、理解作品。1有关题目:2《琵琶行》原作《琵琶引》。行,又叫“歌行”,源于汉魏乐府,是其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歌、行、引(还有曲.吟.谣等)本来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后来成为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等的古体。2司马青衫:司马:古代官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司马的衣衫为泪水所湿。形容极度悲伤。3、《琵琶行》需要掌握的主要有四个方面:(1)人——琵琶女和诗人,相映补充(2)情——离别情和相知情(3)景——烘托气氛,情景相生(4)音——比喻、拟声、烘托1.阅读小序和第一节,说说这个小序和诗的第一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乐声描写是第二节中尤为精彩的部分,根据乐声的起伏、感情的变化,可以分为几个小层次?3.诗人为何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慨叹呢?试结合全诗内容和白居易的生平来谈一谈。4.诗歌往往少不了对环境的描写,同样,本诗中也有几处描写环境的句子,这些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呢?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一)基础知识1.下列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A.悯然(mǐn)憔悴(qiáocuì)湓浦口(fǔ)商贾云集(ɡǔ)B.转徙(xǐ)迁谪(zhé)铮铮然(zhēnɡ)东船西舫(fānɡ)C.幽咽(yè)铁骑(jì)水浆迸(bènɡ)钿头银篦(bì)D.红绡(xiāo)阑干(lán)悄无言(qiāo)轻拢慢捻(niǎn)2.下列诗句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A.间关鹰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B.冰泉冷瑟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C.沉吟放拔插弦中,整顿衣裳起脸容D.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明年..(次于今年)快.弹(快速)长句..(长诗)莫辞更坐..(换座位)B.左迁..(贬官、降职)转徙.(迁移)年长色.衰(容貌)出.官(外调)C.暗.问(悄悄地)耳暂.明(突然,一下子)感斯.人言(这)四弦一.声(同时)D.命酒..(叫人摆酒)声声思.(悲,伤)乍.破(突然)颜色..故(衰老)4.下列句中的“为”字,与例句中的“为”字词性不同的一项是()例句:初为《霓裳》后《六幺》A.委身为贾人妇B.因为长句C.为君翻作《琵琶行》D.霓为衣兮风为马5.默写。(1)诗中写琵琶女内心的犹豫和被邀出场后神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2)诗中生动描绘了琵琶女弹奏乐曲旋律的变化,其中用“_____________”描绘曲调的婉转悠扬;用“_____________”比喻突然发出的乐声雄壮激越;用“_____________”比喻弦声愈来愈低沉以至于停顿。(3)运用侧面烘托,说明船上的人们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境界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列文段,完成6~8题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4青衫湿。6.对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又闻此语重唧唧..(鸟叫声)B.往往取酒还独倾..(独自饮酒)C.弦弦掩抑..声声思(低沉抑郁)D.为君翻作..《琵琶行》(写作)7.与“却坐促弦弦转急”一句中“却”的意义相同的是()A.却匈奴七百余里B.相如因持璧却立C.却看妻子愁何在D.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8.“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请问诗人为什么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三)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9~12题春生白居易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先遣和风报消息,续叫啼鸟说来由。展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9.结合尾联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0.这首诗写法极富特色,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具体分析。邯郸冬至①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①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1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1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5(四)语言运用13.“……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将月夜送别的情景写得那么凄美。请扩展这两句诗,根据语境,构造合理的情景。(不少于50字)14.阅读下面的小故事,然后根据其内涵写一段评语。在犹太人中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个拥有无数钱财的吝啬鬼去他的拉比那儿乞求祝福。拉比让他站在窗前,看外面的街上,问他看到了什么,他说:“人们。”拉比又把一面镜子放在他面前,问他看到什么,他说:“我自己。”拉比解释说:“窗户和镜子都是玻璃的,但镜子上镀了一层银子。单纯的玻璃让我们能看到别人,而镀上银子的玻璃却只能让我们看到自己。”参考答案【合作探究】1.(1)小序: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原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2)第一节:“浔阳江头夜送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再用“枫叶荻花秋瑟瑟”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气氛,为全诗定下了基调。“主人”以下四句,写饯别时的凄凉情景。“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一个“惨”字点出了凄凉环境。最后借江边月影,烘托出主客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忽闻”两句对忽然传来的琵琶声悠然神往,感情上由忧转喜,引起下文。2.第二节乐声的描写可以分为三个小层次:第一层:诗人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描写乐声。以“急雨”“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三组比喻,描写乐声由急骤粗重而急促轻细,进而纷繁清脆。感情由悲愤而凄苦,倾泻而出,达到演奏的第一个高潮。第二层:以“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描写乐声由纷繁清脆的高潮,转入婉转低回艰涩不通,低到无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体现着诗人对“声暂歇”艺术效果的深刻感受和高度赞美,弹者已将听者带入乐声意境中去。第三层:用“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两个比喻描写突然发出的乐声不但雄壮,而且激越;“四弦一声如裂帛”写出乐声的戛然而止。感情由激愤而凄厉。这一层乐声在低谷中,奇峰突起,再掀高潮又戛然而止;感情上由凄楚无声,转入激昂愤慨,恣肆奔腾,进而凄厉无尽,演奏在高潮中陡然结束。6这段乐声描写,运用一连串贴切形象的比喻,描写琵琶声声情并茂,恍如江潮迭涌,奇峰层出,不愧历来被誉为古典诗歌中描写乐声的绝唱。3.白居易与琵琶女有类似的遭遇,琵琶女“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昔日在京城可谓红极一时;诗人29岁进士及第,后授翰林院学士,草拟诏书,参与国家机密,过去在朝廷也可以说是春风得意。琵琶女年长色衰,本不是她自己的过错;诗人惨遭贬官,原因是他正直敢言,同样不是自己的过错。琵琶女是“嫁作商人妇”而独自“守空船”;诗人现时的处境是“谪居卧病浔阳城”“往往取酒还独倾”。琵琶女与诗人有着完全相同的无奈和不完全相同的屈辱,琵琶女无意拨动了诗人最敏感的心弦。悲人,怜己;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悲怆满怀,忍不住泪洒青衫,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千年浩叹。4.篇首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了江边送客时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身,传达出诗人凄凉愁惨的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别时茫茫江浸月”,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仿佛诗人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风物有了感应。“唯见江心秋月白”,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音乐结束,但感情仍在扩散,一直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仿佛江心秋月也被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情景交融,烘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另外如“绕船月明江水寒”,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黄芦苦竹绕宅生”,写诗人的生活环境,渲染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课堂练习】1.C解析:A项,“浦”读pǔ。B项,“舫”读fǎnɡ。D项,“悄”读qiǎo。2.C解析:A项,鹰-莺;B项,瑟-涩;C项,拔-拨,脸-敛;D项,无错别字。3.A解析:明年:第二年。快:畅快。长句:指七言诗,唐代的习惯说法。更坐:再坐下。4.C解析:A、B、D三项与例句都为动词,读wéi;C项为介词,读wèi。5.(1)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2)间关莺语花底滑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冰泉冷涩弦凝绝(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6.A解析:“唧唧”意为“叹息声”。7.B解析:B项和例句均为“后退”意。A项,击退;C项,回头;D项,但是。8.诗人泪洒青衫,源于感动和愤慨。诗人才华横溢,早年誉满天下,却因直言敢谏,被诬遭贬,沦落天涯,听完琵琶女的弹奏和自诉身世后,顿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诗人的这“千古一泪”反映了诗人对下层人民悲惨境遇的理解和同情,抒发了自己被排挤、遭贬谪的郁愤悲苦之情。79.表现了诗人天涯沦落之恨。诗句表面上是写诗人希望“春”如果到了故乡,见到家乡的人寻找我,就告诉他们我正沦落江州受罪,而言外之意却是如果能像“春”那样自由自在地“周游”,游到哪里就为哪里带来美景,该有多好。10.(1)拟人手法:①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春天到处漫游。②让和风传递消息,让啼鸟介绍情况。③春绿了青草,美了繁花。(2)反衬手法:以春的美景反衬天涯沦落之恨。构思独具匠心:前三联赞春,尾联转为抒恨,初读意外,细思便觉反衬之妙。1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诗人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12.诗人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之情。诗的语言质朴无华。13.秋夜朦胧,微风拂过江面,岸边的枫叶和荻花在秋风中瑟瑟作响。离别时分,迷茫的月影沉浸在茫茫的江水之中,波光和着月光悠悠飘散,又缓缓聚拢。14.答案示例:人们的眼睛常被金钱蒙蔽,只见自己而不见别人,这样的人怎能得到幸福呢?
本文标题:《8.3 琵琶行并序》优秀教研导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4181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