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8.1 梦游天姥吟留别》同步练习.docx
18.1梦游天姥吟留别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五岳剡溪渌水荡漾青云梯B.层颠列缺丘栾石扉水澹澹C.倚石青冥訇然魂悸忽已瞑D.长嗟浩荡霹雳崩崔谢公屐【答案】A【解析】B项,颠—巅,栾—峦。C项,瞑—暝。D项,崔—摧。2.高三毕业班的学生给语文老师赠送对联,下面最恰当的一副是()A.杏林分种逢春茂桔井挹泉滋蕙香B.有声画谱描人物无字文章写古今C.书味本长宜细索砚田可种勿抛荒D.杏坛文章传承远楼观道德浸润深【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A.送给医生的,“杏林”“桔井”分别出自“虎踞杏林”“龙蟠桔井”的故事,皆用于医生,最好是中医;B.对联常见于古琴古筝,也见于农村戏台;C.适合老师送给学生。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云霞明灭或.可睹②一食或.尽粟一石B.①我欲因.之梦吴越②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C.①且.放白鹿青崖间②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2D.①春水碧于.天②青,取之于.蓝【答案】A【解析】A项均为有时。B项依据/沿袭,接续。C项暂且,姑且/并且。D项比/自,从。4.下列各项中,没有使用夸张修辞的一项是()A.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B.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C.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D.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答案】D【解析】D没有使用夸张,使用的是比喻的修辞,将古来万事比作东流水。A.“四万八千丈”夸张地写天台之高。B.“千岩万转”夸张地写出了天姥山的山路曲折。C.“一夜飞度”夸张地写出心情的急迫。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4)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6)《梦游天姥吟留别》流露出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此时此刻诗人感到最能抚慰心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诗人看来,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7)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登天姥仙山的所见所闻,只见东方的海中涌出一轮红日,四周是苍翠的群山,耳际是山顶的天鸡的叫声。【答案】(1)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3)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4)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5)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6)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7)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解析】注意正确书写。二、课内阅读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惟.觉时之枕席惟:独、只。B.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安:怎么。C.恍惊起而.长嗟而:表顺承。D.云霞明灭或.可睹或:有的人。【答案】D【解析】或:有时。7.第一段运用了衬托手法,下列各句运用的手法与此法不相同的一句是()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B.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D.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答案】D【解析】“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不是衬托,其余都运用了衬托。8.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并非实指,只是极言其高;诗人并不直接说天姥山多高,而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入云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B.诗人完全摆脱了诗律的束缚,随着梦境的变化、情感的运行而遣词造句。这种句法、韵法适应了李白狂放的性格、奇绝的想象、忽高忽低的情感流程,达到了内容和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C.诗中特意提到南朝宋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白有意仿效之。D.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所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是虚托的。虽然诗末有不卑不亢的4气概,但作者逃避现实,消极颓废,不免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答案】D【解析】没有“颓废”,没有“消沉”。9.诗人游的是天姥山,却首先谈瀛洲、五岳等山川,有何用意?【答案】(1)首先以“烟涛微茫”的瀛洲的难求、难得来衬托天姥山的可睹、可寻,使诗一开始就带有神奇的色彩。(2)诗人将天姥山与五岳、赤城、天台山进行比照,把其高耸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它纵可入云,五岳、赤城相形见绌,万丈天台拜倒脚下。事实上天姥山只不过是浙东的一处灵秀之地,与天台山并峙,较五岳却是小巫见大巫,这是用陪衬、夸张的手法营造一种神奇的氛围,将我们一步步引向那梦幻的世界。【解析】分析时,要联系写“瀛洲、五岳”等山川的内容,找出其特点,与天姥山进行比对,看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天姥山的哪些特点。如文中“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联系下文“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是以瀛洲的难求对照衬托出天姥山的“或可睹”;文中“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天台本身就高,但面对天姥山却要拜倒在脚下,这是用的夸张和衬托手法,暗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写得富有神奇色彩,引人入胜。三、课外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古风(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辉①,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鹓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④行路难。[注]①徂辉: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鹓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④“剑歌”:指孟尝君的食客冯谖因未被重用曾弹剑而歌意欲离去事(见《史记·孟尝君列传》)。10.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开头四句乃登临所见之秋景,茫茫天地间,严霜覆万物,西风吹荒野,浩大空洞,苍凉萧索。这既是大自然深秋的画面,又是社会冰冷的写照。5B.“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C.七、八句,他不顺的际遇是因“白日掩徂辉”所致,自己似“浮云”到处漂泊,居无定所。D.“鹓鸾”栖枳棘,“燕雀”巢梧桐,各得其所,诗人用反衬的手法诉说黑暗的现实:君子失意,小人得志。E.结尾诗人唱着陶潜的《归去来兮辞》辞官而去,学冯谖,弹剑高歌,感叹世道艰难。【答案】CD【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C.“浮云”不是自比,而是喻谗毁他的恶势力。D.“鹓鸾”是传说中高贵的鸟类,非梧桐不止,燕雀鸠占鹊巢栖梧桐,并非各得其所。1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作简要概括。(6分)【答案】①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②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③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遇的激愤。④感叹世道艰难(或感慨自己失意)。【解析】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本题中,诗句“荣华东流水”表现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白日掩徂辉,浮云无定端”表现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剑歌行路难”是感叹世道的艰难。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赠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杜甫李白秋来相顾尚飘蓬,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来就丹砂愧葛洪。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痛饮狂歌空度日,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扬跋扈为谁雄?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注】天宝三载(744年)杜甫与赐金放还的李白在洛阳相识,遂相约同游梁宋。天宝四载(745年)同游齐赵,同年秋,两人在鲁郡(今山东兖州)东石门相别,杜甫写了赠诗,李白写了别诗。葛洪,东晋道士,自号抱朴子,入罗浮山炼丹。12.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A.两首诗都提到了一种意象“蓬”,杜诗为“飘蓬”,李诗作“飞蓬”,虽用词各有不同,但都表达了李杜二6人相似的命运。B.杜诗中第二句,表面上是说李白仙道无成,愧对葛洪,实际上是说哪有什么长生不老药,不过自欺欺人罢了,更表达了对李白命运的慨叹之情。C.杜诗三、四句中,前句“空”字用得好,写出了李白当时的生活状态;后句使用反问句,其实是对李白的批评责备、苦心规劝。D.李诗三、四句中“重”字用得好,既能表达出他们别后再相逢有着不可预知的困难,又说明他们生活中有共同的乐趣,富有浓烈的生活气息,读来倍感亲切。E.李诗五、六两句是难得的写景佳句,尤其是一个“明”字,化静为动,把山色写活,显得生气勃勃而富有气势。以乐景衬乐情,表达了难得的相聚之乐情。【答案】CE【解析】C项,“批评责备”有误,实际上是作者运用反诘的语气,发出似在埋怨、实则不平的询问。言外之意为:李白藐视权贵,拂袖而去,沦落漂泊,虽尽日痛饮狂歌,然终不为统治者所赏识;虽心雄万夫,而难以称雄,虽有济世之才,然不能施展。杜甫在赞叹之余,感慨万千,扼腕之情,油然而生。E项,“乐景衬乐情”错,应该“乐景衬哀情”,如此之美景之下,却要依依惜别,更让人伤怀、动容,更传达出了李杜二人的情深义重。13.请结合对这两首诗的理解,概括出李白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答案】①才气纵横,狂放傲岸(或狂放不羁、豪迈狂放):杜诗三、四句是说李白尽日痛饮狂歌,可见狂放不羁;心雄万夫,可见济世之才。②怀才不遇,漂泊沦落:杜诗“飘蓬”句,李诗“飞蓬”句,均见李白如莲飘零;“飞扬跋扈为谁雄”可见李白不受重用,怀才不遇。③嗜酒如命,热爱山水:两首诗饮酒句“痛饮狂歌”“醉别”可见嗜酒情怀,李诗“登临遍池台”“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可见其热爱山水情怀。④重情重义,珍惜友情:携手同游,别时痛饮。【解析】从杜诗来看,此诗突现了一个“狂”字,显示出一个“傲”字。傲骨嶙峋,狂荡不羁,这就是杜甫对于李白的写照。在这首《赠李白》中,正突现出狂与傲的风采、骨力、气度,显示出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精神。第一句“秋来相顾尚飘蓬”,“飘蓬”直陈李白境遇,如蓬草飘零;第三句“痛饮”写其能饮;三、四两句写其狂放不羁。从李诗来看,这首诗以“醉别”开始,干杯结束,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充满豪放不羁和乐观开朗的感情,给人以鼓舞和希望而毫无缠绵哀伤的情调。
本文标题:《8.1 梦游天姥吟留别》同步练习.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4184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