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22年山东省滨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全真模拟(二)历史试题
第1页/共1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滨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全真模拟历史模拟试题(二)温馨提示: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3.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务必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4.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以下石器说明半坡原始居民()A.已从事农业生产B.以捕鱼狩猎为主C.住半地穴式房屋D.会人工种植水稻2.如图是“医”字已知最早的写法,是用勾(医疗器具)将矢(箭)从人体上剔出,表示医疗。该字属于A.甲骨文B.小篆C.隶书D.楷书3.颜回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子贡问仁,孔子却说:“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司马牛问仁,孔子说:“仁者其言也词(说话谨慎)。”这说明孔子在教育学生方面()A.因材施教B.言传身教C.教学相长D.有教无类4.下图为中国古代时间轴图,其中阶段②的时代特征是第2页/共1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A.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的基础D.统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巩固5.阅读下表材料,可以比较出长城和大运河的共同点()长城大运河秦汉时期,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保护了中原北部地区的农业生产的人民生活。隋唐时期,成为联系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A.抵御了匈奴侵扰B.削弱诸侯国势力C促进了南北交流D.有利于巩固统一6.唐代社会涌现出一大批天下闻名的女性人物、其中既有女皇帝武则天、女将军平阳公主,又有女官上官婉儿、女诗人薛涛、女道人鱼玄机等,这种现象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进步B.体现了民族交融的成果C.得益于社会风气的开放D.确立了重文轻武的局面7.“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南宋的契丹人,其社会习俗不断发生变化。通过族际婚姻,契丹人的姓氏名字发生变迁,甚至服饰、饮食、节日等生活习俗也逐渐失去其民族特征。”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文化的交融B.民族矛盾的缓和C.社会的繁荣开放D.海外贸易的兴盛8.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写道:“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下列选项不属于宋朝“发展、创新”的是()A.火药开始用于军事B.最早的纸币出现C.指南针用于航海D.活字印刷术发明9.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以下示意图中①处可填().第3页/共1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A.设置台湾府B.签订《尼布楚条约》C.平定噶尔丹叛乱D.实行金瓶掣签制10.一位同学分类梳理中国古代书籍,其中①处可填第一类:《论语》《老子》《墨子》第二类:《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第三类:《齐民要术》《天工开物》①A.《韩非子》B.《兰亭集序》C.《窦娥冤》D.《农政全书》11.鸦片战争期间,英军攻陷厦门,当地民众袭击英军,迫使英军退守鼓浪屿;入侵浙江后,浙江人民组织“黑水党”,狠狠地打击了英军;进犯长江后,沿江人民以多种方式袭击英军,阻止其舰队前进。这说明当时民众()A.对政府妥协表示不满B.出现与政府结盟倾向C.有自发的反侵略意识D.成为反侵略的主力军12.从19世纪60年代起,经过30多年的努力,清政府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在这一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批近代知识分子却认为西方的技术与制度是统一的,因此他们介绍西方的法律和制度,呼吁从制度上进行变革。材料反映的史实是A.虎门销烟、第一次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C.洋务运动、维新变法D.甲午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13.南京临时政府规定:官员不分级别,都以西式大氅或燕尾服作为礼服。女子礼服,上装是对襟衫,下装是裙子。这一规定的实质是南京临时政府A.重视服饰身份象征B.强制推行服装统一C.大力推进社会平等D.全面学习西方文化14.毛泽东回忆说:“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个马克思主义者了”。第4页/共1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直接影响毛泽东这一转变的历史事件是A.《共产党宣言》发表B.五四运动C.中国共产党成立D.俄国十月革命15.毛泽东曾说:“我们闹革命,一定要有一个家…我们以家为依托,不断向外发展,把我们四周的敌人一点点地吃掉、赶跑。”下列能够体现这一主张的是A.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B.共产党人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C.党独立领导武装起义D.解放军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16.以下书籍出版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此类书籍在当时大量出版意在时间1932年1936年1940年1940年1944年书名《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爱国魂》《民族英雄评传》系列《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民族英雄诗话》《中国民族女英雄传记》A.宣传民主科学,开展新文化运动B.反对专制独裁,抨击北洋军阀统治C.弘扬爱国精神,致力于抗日救亡D.争取和平民主,推动国共两党谈判17.下列流行语中,出现在改革开放时期的是()A.解放、土地改革、三大改造B.上山下乡、红卫兵、阶级斗争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吸引外资D.总路线、“大跃进”、大炼钢铁18.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增加了设立特别行政区的规定。据此制定的法律明确了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这项宪法规定A.有利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B.标志着对外开放新格局最终形成C.说明国家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D.为“一国两制”实施提供法律依据19.伯里克利时期,公民大会每年召开40次,大会向与会者发放补贴,起初为半天饭钱,后增加到一天半第5页/共1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饭钱。这样做是为了A.鼓励公民参政议政B.扩大妇女权利C.调动外邦人积极性D.提高奴隶待遇20.中世纪西欧庄园内有治铁等作坊,奶酪、衣服等也自己制作。黄梅戏《天仙配》有一句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二者体现的经济特征,相同的是A.实行土地公有B.都是自由农民C.都具有司法权D.经济自给自足21.“他对法国的15年统治有两个特点:国内改革和军事战役。前者巩固了革命成果,后者在邻国激起了一种民族主义反应,并最后导致他的垮台。”此材料A.对拿破仑的评价具有片面性B.主要评价了拿破仑的历史功绩C.客观地评价了拿破仑活动D.着重强调拿破仑的历史局限性22.19世纪中期,对工人阶级的问题做出以下回答的是()工人阶级的问题回答社会不公平的原因是什么生产资料私有制如何改变不公平的现状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A.《人权宣言》B.《共产党宣言》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D.《联合国家宣言》23.1831年,达尔文随船(见图)进行环球航行,船长希望达尔文能够找到科学论据来验证《圣经》的记载,没想到旅行结束后,达尔文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以下关于达尔文这次航行的说法正确的是“小猎犬号”帆船的第6页/共1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A首次证明了地圆学说B.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C.体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交通成就D.为提出进化论的观点积累了素材24.下图为苏联在两个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总产值比重变化示意图。这表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起到积极作用B.新经济政策使国民经济逐渐恢复C.苏联已经由农业国发展为工业国D.赫鲁晓夫改革取得较为明显成效25.下表中的历史事件反映的时代主题是()时间历史事件1819年玻利瓦尔率领队伍,打败西班牙军队,成立“大哥伦比亚共和国”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枷锁A.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合作B.资本主义的新变化C.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D.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第26题16分,第27、28题各17分,共50分)26.抚今追昔、沧桑巨变,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渐入深渊】材料一(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一中两个条约给中国造成的重大影响。【初尝发声】.的第7页/共1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开产生了积极影响,国际政治舞台上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2)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发出“中国的声音”指什么?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出的何种“中国声音”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外交突破】材料三1971年,美国通讯社说,“这是美国自联合国成立以来遭到的最惨重的失败”,“美国政府人士感到吃惊”。“感到悲伤”。对此,美国政府极为恼火,却又无可奈何。——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3)依据材料三回答,美国“最惨重的失败”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概括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材料四进入(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在战后20多年中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种形势下,中美两国领导人都认为有必要结束长达20多年的敌视状态,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摘自郭大钧《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93》(4)根据材料四分析中美两国领导人都认为有必要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原因是什么?简要分析中美建交时的国际政治格局。【合作斗争】材料五2015年,习近平出席第70届联合国大会。发表了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2017年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中。(5)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所倡导的理念及践行方式。材料六2021年3月23日,针对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欧盟基于谎言和虚假信息,以人权为由对中国有关人员和机构实施制裁,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来而不往非礼也”,中国将会对上述国家实施对等制裁。并强调“今天的中国不是伊拉克、利比亚,也不是叙利亚,更不是120年前的中国。外国列强架起几门大炮就能打开中国大门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摘自《西海都市报》(6)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各国外交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对于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的发言你有何感想?27.人口问题本质上是发展问题。分析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汉至宋代南北方户籍比例变化图(下图)【第8页/共1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依据材料一,分析造成西汉至宋代南北方户籍比例变化的直接原因。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经济发展的何种趋势?材料二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1亿多。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增长。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2)结合明清时期民众衣、食结构方面的变化,说明明清时期中国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材料三1800年,伦敦有近100万人,是当时欧洲最大的城市。1851年,伦敦人口达到236万。1801年,巴黎有将近55万人,1851年,巴黎人口猛增到100万人以上。1800年,维也纳人口约为25万,柏林人口约17万;到1850年,维也纳人口已超过44万,柏林人口也增长到42万。——摘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相关史事”(3)材料三中欧洲各大城市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材料四截至2017年1月,美国人口数量为3.24亿。非拉美裔白人占62.1%;拉丁裔占17.4%;非洲裔美国人占13.2%,亚裔占5.4%;混血占2.5%;美国印第安人和阿拉斯加州原住民
本文标题:2022年山东省滨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全真模拟(二)历史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117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