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A.“朋友”“对岸”“意外”“光明”是名词。B.“航行”“神情”“跳”“已经”是动词。C.“你”和“我”是代词;“茫茫”是形容词。D.画线语句标点使用有误,应改为: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4.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2分)A.《春》———朱自清———散文家、诗人、学者———散文B.《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戏曲作家、散曲家———元曲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小说D.《天上的街市》———郭沫若———作家、诗人———诗歌5.阅读下面《朝花夕拾》选段,完成相关题目。(3分)(1)鲁迅先生非常喜欢选段(一)中提及的一部书是《》。(2)选段(二)中“我”急于去东关看的迎神赛会是。(3)选段(三)中“他”指的是。6.默写(7分)(1),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2)乡书何处达?。(3),洪波涌起。(4)不义而富且贵,。(5)三十而立,,五十而知天命。(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的两句诗是:,。选段(一)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选段(二)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选段(三)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七年级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七年级语文试卷第2页(共8页)于洪区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七年级语文试卷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须用0.5mm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本试卷规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学校、班级和姓名。2.考生须在答题卡上作答,不能在本试卷上作答,答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请将答题卡交回。4.本试题包括三道大题,24道小题,共8页。如缺页、印刷不清,考生须声明,否则后果自负。一、积累与运用(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缥·缈(mi伲o)余·辉(hu侃)·鉴赏(ji伽n)畏罪·潜逃(qi伲n)B.纯·粹(cu佻)晕·眩(xu佗n)狭·隘(伽i)小心·冀·冀(y佻)C.禁·锢(g俅)狡·猾(hu佗)·庇护(b佻)·混为一谈(h俅n)D.·掺和(ch佟n)安·祥(xi佗ng)·搓捻(chu侪)怪·诞不经(d伽n)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所谓书卷气,是一种诗书后形成的高雅的气质和风度,是良好素质的表现。书卷气,采自于书,得益于地读书。人通过读书,在幽幽书香潜移默化的熏陶下,浊俗可以变为清雅,奢华可以变为淡泊,促狭可以变为开阔,偏激可以变为。打开书,便打开了一面生命的镜子,那扑面而来的真善美,令人陶醉,长此以往,你便会体现出浓郁的书卷气了。A.饱读孜孜不倦平和审视B.阅览孜孜不倦和蔼正视C.阅览锲而不舍平和正视D.饱读锲而不舍和蔼审视3.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你的心怦怦直·跳,唯恐·意·外发生。在接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恰恰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七年级语文试卷第3页(共8页)七年级语文试卷第4页(共8页)二、阅读理解(50分)(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7题。(3分)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乡思李觏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①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②还被暮云遮。【注释】①望极:望极:望尽,极目远望。②碧山:这里指青山。7.对两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夜雨寄北》首句的一问一答,极富表现力,包含着诗人太多的苦涩与无奈。B.《乡思》的一、二句诗人极力写出故乡的遥远,把思家的愁苦表现得很深刻。C.两首诗的三、四句都从近处着墨,实写诗人所见所感,凝重压抑之感更加强烈。D.两首诗都借景抒情,语言朴素自然,层层深入,不断推进,把感情发挥到极致。(二)阅读选文,完成8-11题。(13分)【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游为贾人①炫卖②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③,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④。【注释】:①贾人:商人。②炫卖:叫卖。③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④渐化:逐渐濡染。8.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其·舍近墓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B.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以刀劈狼首(《狼》)C.·复徙舍学宫之旁·复投之(《狼》)D.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10.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11.结合选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4分)【甲】文告诉我们想要成才成学,应具备和等条件。【乙】文叙述了故事,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三)阅读选文,完成12-13题。(5分)【材料一】《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显示,我国仅餐饮业餐桌的粮食浪费每年就高达1800万吨,相当于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其中人均浪费量为每餐96克,浪费率高达11.3%。随着社交媒体兴起,少数人受利益驱动,盲目追求点击量和曝光度在一些“吃播”节目中假扮所谓“大胃王”,一边胡吃海喝一边暗中催吐,造成极大的浪费。【材料二】前不久,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旋即,全国上下闻令而动,狠抓落实,以扎实举措推动全社会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餐饮浪费。【材料三】我国粮食安全并非高枕无忧,耕地减少、地力退化、减灾防灾能力不足等问题,都是粮食丰收丰产的现实威胁。此外,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国外部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多变,粮食贸易不确定性愈发凸显。正因为如此,要端稳端牢14亿人的饭碗,在全力开源基础上更需持续节流。【材料四】某机构就“浪费粮食后,你会产生负罪感吗?”这一问题向128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如下:12.根据材料,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国仅餐饮业餐桌的粮食浪费每年就高达1800万吨,其中人均浪费量为每餐96克,浪费率高达11.3%。B.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后,全国上下旋即以扎实举措推动全社会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餐饮浪费。C.我国粮食安全虽高枕无忧,但也要端稳端牢14亿人的饭碗,在全力开源基础上更需持续节流。D.分析比对扇形图数据可知得出:1280个被调查人中,大多数对浪费粮食缺乏负罪感。七年级语文试卷第5页(共8页)七年级语文试卷第6页(共8页)13.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在全社会营造节约的氛围,你会落实哪些行动?(至少两点)(2分)(四)阅读选文,完成14-19题。(18分)怪老头①进入伏天,桐镇三天两头下雨。这雨,一场接一场,一场比一场大,一场比一场猛。桥断,路毁,水田淹没,屋舍漏雨,桐镇村村告急。②早饭后,天色骤然暗下来,如墨似的云团,搁在山头上,好像伸手捏一把,就能攥出一场雨。柳老师来桐镇中心小学四十多年,直到退休,从没遇到过这样的鬼天气。他来到门房,破例拨通门墩的电话,无人接听。柳老师随手翻阅报纸,一张大幅照片映入眼帘,画面中,县长西装革履,春风满面,在外地参观考察。柳老师一声叹息,扔掉报纸,摇摇晃晃,一头杵在沙发上,不省人事。③柳老师是支边教师,从南方大城市来。和他一起来小镇支教的还有一个白生生的双眼皮姑娘。每天放学,学生离校后,柳老师在校园大柳树下拉小提琴,白姑娘闻琴起舞,校园涌起别样的温情。④两年后,白姑娘受不了桐镇无休无止的风沙,回南方去了。柳老师一声不吭地留下来。白姑娘离开的那些日子,柳老师每天站在夕阳的余晖里拉小提琴。悠悠的琴声,随风飘荡,搅得大柳树心烦意乱,叶子哗啦啦响。后来,小提琴坏了,柳老师走出院子,爬上学校的后山,站在歪脖子老槐树下,出神远眺,直到太阳跌进山窝里。⑤学生一茬一茬地走出学校,柳老师还是一个人。热心的同事们给柳老师介绍对象,柳老师不搭话,翻白眼。校长不信,亲自出马,结果,看到的也是柳老师的白眼。⑥许是大山里西北风吹得厉害,不经意间,柳老师的脖子歪了,像山后的那棵老槐。歪脖子柳老师上课,自带三分威严,学生不敢捣乱,成绩出奇地好。柳老师像是万能的,学校缺啥老师,他就能上啥课,有板有眼,从不敷衍。⑦柳老师有个习惯,凡是他教过的学生,都要造册登记,逐年跟踪记录,直至退休,从未间断。柳老师与人交谈,开口闭口全是学生。“李家庄的门墩官至县长,王家洼的富贵是兜底扶贫对象。”诸如此类,如数家珍。⑧柳老师从来都是一身蓝色中山服,洗得泛白,如天空一般干净,瓦蓝瓦蓝的。衣服破了,打上补丁,缝成口袋的模样。柳老师的衣兜里都是钱,大小不等,但凡学生表现好,他就立马兑现奖励。后来,学生们才发现,家境贫寒的同学,总是表现最好。柳老师奖励学生不只局限在校内,但凡考上高中的,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都有奖励。门墩经常讲,从小学读到大学,都是靠柳老师的奖励挺过来的。⑨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柳老师始终不买手机,如需联系,还是书信往来。偶尔,有人打学校电话找柳老师,他也不去接听,由门房代为转达。柳老师几乎不看电视,获取信息的方式,仍旧是读报纸。学校不缺报纸,柳老师悉数阅读,连夹缝里的广告也不放过。剪报收藏,摘抄文字,是他业余生活的重要内容。经年累月,柳老师对政策法规稔熟于心,不管谁做校长,若是执行权力有所偏颇,他毫不忌讳地走进校长办公室,歪着脖子,引经据典,慷慨陈词,直到校长点头认可。⑩窗外,一场大雨停歇,屋内,柳老师醒了过来。门墩脚穿雨鞋,一身泥泞,一脸倦容,手里拿着那份报纸,站在病床前。“老师,这是前些日子的事,道路不通,报纸送迟了。”柳老师动了动嘴,说不出话,笑了,笑着笑着,歪了大半辈子的脖子伸直了,人也跟着伸直了。輥輯訛后来,人们整理柳老师的遗物时,发现一份遗书:一生平凡,一生固执,人人呼我怪老头,无怨;一生为人师,一生跟党走,无憾。我走之后,所留之物,全部交给学校党组织。(作者:王宇宇,有改动)14.柳老师是个“怪老头”,结合全文,说一说他“怪”在哪些地方。(3分)15.选文第⑦段内容能否删去?分析理由。(2分)16.选文第⑧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柳老师从来都是一身蓝色中山服,洗得泛白,如天空一般干净,瓦蓝瓦蓝的。17.“前有伏笔,后有照应”是行文中常见的章法,使文章结构严谨。请找出前文中与第⑩段“屋内,柳老师醒了过来。”一句相照应的句子。(2分)18.柳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4分)19.文章结尾聚焦了柳老师的“一份遗书”,有什么作用?(4分)七年级语文试卷第7页(共8页)七年级语文试卷第8页(共8页)(五)阅读选文,完成20-23题。(11分)听雨王继怀①静坐在书桌前,窗外正下着雨。听着雨打篷的声音,听着这温馨而又富有诗意的雨声,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久别的故乡,耳畔响起了儿时大山里的雨声,想起了一个个关于听雨的故事。
本文标题: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193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