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22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学情调研 语文试题卷
七年级学情调研语文卷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第1页共10页2022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学情调研语文试题卷命题学校:新桐初级中学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北大附中举行以“敬少年,正青春”为主题的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欢迎你参与。一、积累与巩固(30分)【青春力量】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8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一直在和贫困抗争。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是世界上贫困人口最多的国家。在那个时期的影像中,中国百姓几乎都是衣衫褴lǚ(_▲)、面黄肌瘦的模_▲样。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始向贫困宣战。一代代共产党人▲,奉献了青春和热血,带领中国人民在这块土地上,书写着最新最美的图画。摆脱贫困,筑梦小康,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每个青年都没有▲,每个人都值得书写。纵有疾风(zhòu)(▲)雨,我自慨(▲)然前行。这一年,我们见证了青春与激情,在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地方,广大青年书写着“强国有我”的无悔青春。中国的青年是意志坚定的一代。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医护工作者中,90后、00后超过三分之一,更多优秀青年在抗疫一线火线入党,他们说“我从未如此坚定”“越是艰难越向前”;在脱贫攻坚主战场,20万驻村第一书记、上百万从事脱贫工作的同志中,青年也是主力军,他们在异常艰苦条件下带领人民群众脱贫致富,“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在喀喇昆仑边境线上,戍边官兵“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用生命推行“绝不把领土守小了,绝不把主权守丢了”的铮铮誓言;更有千千万万年轻战士止戈为武、铸剑为犁、枕戈旦夕……在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之际,学习百年党史,发扬红色传统,▲红色基因,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接力棒已经交到当代青年手中。(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选出正确的读音。(4分)①衣衫褴lǚ_▲②疾风(zhòu)_▲_雨③慨.然(▲)(A.kǎiB.gài)④模.样(▲)(A.móB.mú)(2)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络绎不绝袖手旁观传承B.前仆后继不知所措传递C.络绎不绝不知所措传递D.前仆后继袖手旁观传承(3)文中划线句存有语病,请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青春记忆】2.下面是一副不完整的对联,请你在①②处填入词语使之完整,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上联:爆竹声中听到隆隆①▲下联:梅花香里迎来②_▲____春潮A.①惊雷②滚滚B.①惊雷②汹涌C.①战鼓②汹涌D.①战鼓②滚滚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七年级学情调研语文卷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第2页共10页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表现了鲁迅青少年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B.《望岳》是杜甫在青年时期漫游鲁国和楚国时写下的表达自己一腔雄心壮志的诗歌,全诗共八句,属于律诗。律诗是古体诗的一种,每首诗歌由八句构成,每两句为一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C.鲁迅自幼饱读文史类书籍,这为青年鲁迅弃医从文,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鲁迅先生尤其推崇《史记》,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本史书是西汉司马迁创作的一部纪传体通史。D.战国四君子在青年时期就闻名各诸侯国,他们指的是: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楚国春申君黄歇、魏国信陵君魏无忌。他们都是当时仅次于国君的当政者,皆以招揽宾客著称。其中著名的典故有“信陵君窃符救赵”。4.青春岁月充满了童趣的记忆,放鞭炮、猜谜语、编中国结、做香囊、剪纸、贴窗花……传统节日里,总有许多的活动等待着我们参与。以下是同学们为“趣味元宵节”设计的两幅剪纸图样,你会推荐哪一幅?说说你的理由。(2分)图一图二我选:▲,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春感言5.诗文名句整理,请你将下面四则感言中的诗文补写完整。(共8分)感言一青春.理想不畏困难,勇攀高峰,俯视一切,我喜欢杜甫《望岳》中的_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言二青春.坚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七年级学情调研语文卷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第3页共10页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我喜欢周敦颐的《爱莲说》中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言三青春.感伤人生长路漫漫,不负青春逐梦边疆的岑参,路遇友人,想到归期遥遥,潸然泪下,我想吟咏岑参《逢入京使》中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言四青春.情谊晚饭后本想与友人对弈一局,但朋友失约,我不禁想起了赵师秀《约客》中的诗句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落红不是无情物,_⑥__________▲________。感言五青春.品质身居陋室,保持节操,美名远扬,我喜欢刘禹锡的《陋室铭》中_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言六青春.奋斗花木兰用奋斗的青春谱写十年战斗的英雄传奇_____⑧_▲____,_________▲____。【青春传承】6.陆定一记录了红军长征中翻越老山界的伟大壮举,一百年后的我们也必将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留下自己的足迹。请仿照画线的语句,将下面的誓言补充完整。(2分)一百年前,有你们,一群有血有肉、慷慨激昂的青年,以青春的信仰叩开历史的大门;一百年后,有我们,一群▲。在波澜壮阔的百年交汇之际,我愿,以青春之我,担时代之责;我愿,清澈的爱,只为中国。【青春榜样】7.名著阅读赏析(一)本学期我们读的名著中遇到了众多的英雄形象,请你写出名著作品中的人物(3分)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高声说道:“人,不能底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红岩》革命烈士()在英勇就义前毅然说道:“人生自古谁无死?可是一个人的生命和无产阶级永葆青春的革命事业联系在一起,那是无上的光荣!这就是我此时此地的心情。”《红岩》“当然啰,”()胸有成竹地回答道,“今天人们在狭长的地峡上面所做的事,大自然早就在地下面做过了。”《海底两万里》(二)古往今来,文学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往往有追求有信仰。这些精神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请从以下名著中任选一部,结合书中人物的相关经历和言谈,谈谈你对作品中人物信仰的理解。(3分)A.《海底两万里》尼摩船长B.《红岩》江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年级学情调研语文卷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第4页共10页二、阅读(45分)(一)文学作品阅读与理解(15分)——青春记忆豆包儿(15分)肖复兴①如今的豆包儿,很少有人在家里自己做了,一般都会到外面买。外面卖的豆包儿,馅大多用的是红豆沙。这种红豆沙,是机械化批量生产的,稀烂如泥,豆子是一点儿也看不到的,自然,红小豆的豆粒那种沙沙的独有味道,也就大减,甚至索性全无。要想尝到那种味道,只有自己动手将红小豆下锅熬煮,不用说,这样传统的法子,费时费力又费火,谁还愿意做这种豆包儿?②小时候,我吃的豆包儿,都是我母亲做的。那时候只有在改善生活的时候才能吃到豆包儿。春节前,必定是要包上满满一锅的,上锅之前,母亲还要在每个豆包儿上面点上一个小红点儿。【A】出锅的时候,豆包儿变得白白胖胖,小红点儿像用指甲草或胭脂花抹上的小红嘴唇,格外喜兴。豆包儿,便显得和节日一样的喜兴了。③因此,每一次母亲包豆包儿,都会像过节一样。包豆包儿的重头戏,在于熬馅。我家有一口炒菜的大铁锅和一个蒸馒头的铝锅,熬豆馅必得用铁锅,至于什么道理,母亲是讲不出来的,只是说用铁锅熬出的豆馅好吃。说完之后,母亲觉得说得好像没有说服力,会进一步解释:你看炖肉是不是也得用铁锅?没有用铝锅的吧?这样解释之后,她觉得道理已经充足了。④熬豆馅的重头戏,在于熬的火候。红小豆和凉水一起下锅,一次要把水加足。不能在熬到半截时看着水不够,一次次地加水逗着玩!母亲这样说的时候,同时把红枣下进锅里。那红枣是早就用开水泡好,一切两半,去核去皮。我老家是河北沧县,出金丝小枣,但母亲从来不会用这种金丝小枣,用的是那种肉厚实的大红枣。用小枣煮出的豆馅没有枣的香味,那种金丝小枣,母亲会用它来蒸枣馒头。⑤水开之后,大火要改小火,还要用勺子不停地搅动,免得豆子巴锅。豆子不能熬得过烂,烂成一摊泥,豆子的香味就没有了。也不能熬得太稀,太稀包不成个儿不说,豆子的香味也就没有了。母亲包的豆包儿,馅一般会比较干,不会有那种黏稠的液体出现,开花之后的红小豆的颗粒感非常明显,咬起来沙沙的。豆子虽然被煮烂了,但是小小的颗粒还在,没有完全变成另一种形态,很实在的豆子的感觉和豆子的香味,会长久地在嘴里回荡,不像现在卖的豆包那样稀软如同脚踩在泥塘里的感觉。按照那时母亲的话说,那是把豆子给熬得没魂儿了!【B】按照我长大以后开玩笑对母亲说的话是,就像唱戏,那样的豆馅是属于大众甜面酱的嗓子,您熬的这豆馅属于云遮月的嗓子。⑥豆馅熬得差不多了,放糖,是放红糖,不能放白糖。吃豆包儿和吃年糕不一样,吃年糕要放白糖,吃豆包儿必须放红糖。这个规矩,是母亲从上辈那里传下来的,是不能变的。只是,在闹灾荒的那几年,买什么糖都得要票,不是坐月子的或闹病的,红糖更是难淘换。没有办法,只好改用糖精,豆馅的味道差得太多,母亲嫌丢了自己的脸,那几年,豆包儿很少包了。⑦我长大以后,特别是大学毕业之后,自以为见多识广,建议母亲再包豆包儿熬馅的时候,加上一点儿糖桂花,味道会更好的。母亲不大相信,在她的眼里,糖桂花那玩意儿是南方货,包元宵和汤圆在馅里加一点儿可以,她包了一辈子豆包儿,从来没有加过这玩意儿。别遮了味儿!她摇摇头说,坚持她的老法子。我说不服她,由她去。⑧如今,母亲去世多年,买来的豆包儿都会加有糖桂花,母亲包的没有糖桂花的豆包儿,却再也吃不到了。(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青春记忆·民俗】七年级学情调研语文卷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第5页共10页8.作者以散文的笔法抒写了母亲“包豆包熬馅”的一些记忆,请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空缺处的内容补充完整。(3分)【青春记忆·表达】9.本文语言细腻,情感真挚,请从修辞手法、遣词造句、语言风格等角度赏析(4分)【A】出锅的时候,豆包儿变得白白胖胖,小红点儿像用指甲草或胭脂花抹上的小红嘴唇,格外喜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按照我长大以后开玩笑对母亲说的话是,就像唱戏,那样的豆馅是属于大众甜面酱的嗓子,您熬的这豆馅属于云遮月的嗓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春记忆·结构】10.有人认为第⑦段所叙糖桂花之事与文章中心无关,可以删去。对此你怎么看?请说明理由。(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春记忆·情思】11.本文是生活美学的典范,对于一个有文化的食客来讲,历史的积淀,文化的意蕴,人情的冷暖,处世的态度等都会影响味道的感知。母亲做的豆沙包是美味,也是“理想”。结合全文,体会文章结尾作者所表达的情思。(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标题:2022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学情调研 语文试题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540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