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第I卷(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画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镐头(gǎo)污秽(suì)震悚(sǒng)愧怍(zuò)B.晌午(shǎng)云翳(yìn)嗥鸣(háo)酣然(hān)C.迭起(dié)选聘(pìn)揩一揩(kāi)鞠躬尽瘁(cuì)D.倔强(juè)阖眼(hé)殷红(yān)军隅里(yú)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他正向古代典藉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B.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C.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决的。D.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被取谛了。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车改成运货车。3.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运用错误的项是()A.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B.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的是相互尊重,所以,学会低眉顺眼,就能够获得别人的好感。C.他这样说是一个借口,言外之意是不想参加。D.任何事都有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不要一开始就有畏惧心理。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各级机关开展工作要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不能侵犯人民群众享有的合法民事权利。B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外用餐,只要坚持使用公勺公筷,就会建成一种良好风尚,社会也将由此更加文明。C.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及其实践,凝聚着中国人民的博大智慧,我们应该传承并不断发展。D.在全球化不断加深的今天,每一个国家和地区都应该积极参与全球安全治理,走出一条共享、共建、共赢之路。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用“桑梓”“桃李”“婵娟”指代家乡、学生、月亮。B.新型运载火箭、全新的轨道设计、全新的控制模……给飞控总体方案设计带来很大挑战。C.齐白石在《鸣蝉抱叶》画中题了两句诗:“鸣蝉抱秋叶,及地有余声。”D.只有长处没有短处的人在哪儿呢,世界上究竟有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呢,自己又完美到什么程度呢?这一类的问题想必你考虑过不止一次。6.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阿长与山海经》是《朝花夕拾》中的名篇。《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小说集。B.《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C.杨绛是著名作家,她的作品《老王》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D.《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孔省东南飞》一起被称为“乐府双璧”。7.下列对有关课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老王》一文延续了杨绛散文的一贯风格,温婉简淡,气度从容,而又意味深长。B.标题“土地的誓言”应理解为“土地发出的誓言”。C.《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选取的三个事例从不同的侧面集中表现了志愿军战士最本质的思想感情。D.《台阶》本文的语言十分口语化,读来就好像在听作者娓娓道来一样。8.下面与“树林一直在唱着那首愉快的歌”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B.这里的人们非常好客,火一般热情。C.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D.天气炎热,那张乒乓球桌子也在睡觉。9.关于《三国演义》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素有“千古奇策”之称的是隆中对。B.在长坂坡使曹操割须弃袍的将军是赵云。C.三国中有“水镜先生”之称的是司马懿。D书中以弱胜强的两次战役是赤壁之战和合肥之战。10.关于名著《爱的教育》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爱的教育》是英国人亚米契斯写的,书中主人公是安利柯。B.《爱的教育》中文版是丰子恺于1924年翻译而成的。C.文章中总得一等奖的小孩子是班长,名字叫代洛西。D.作为体裁为日记的《爱的教育》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初中生。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说和做》中节选的文字,完成11-14题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A)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B)“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⑤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⑥“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⑦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⑧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⑨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⑩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⑪……⑫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⑬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⑭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⑮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11.对选文第3段中划线句(A)“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闻一多先生做事一向认真专注,钻研古代典籍的状态就像医生开药方一样。B.闻一多先生兴趣广泛,不仅诗人、学者,还钻研中国古典医学。C.衰微的民族要振兴,只有依靠闻一多这样的学者的研究成果。D.闻一多先生在努力寻找使我们中华民族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12.对选文第3段中划线句(B)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望闻问切”是一种比拟的说法,而且照应上文的“文化药方”。B.作者把当时衰微的中华民族比成一个生病的病人。C.作者把“总是头发零乱”忘记吃饭和睡觉的闻一多比作一个病人。D.“‘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13.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前半部分主要写闻一多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废寝忘食,着力表现闻一多是“卓越的学者”。B.选文后半部分主要写闻一多作为争取民主战士,不畏艰险,勇于斗争,视死如归,着力表现闻一多是“大勇的革命家”。C.从先前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到后来的“迥乎不同”,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从钻研学问到参加革命,逐渐觉醒的过程。D.前半部分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与后半部分的“迥乎不同”,看似矛盾,其实在行动的目的上是一致的。14.下列关于本文写法和语言特色说法正确的一项是()是的A.精炼、生动、形象,有跳跃性,有气势,这是本文的语言风格。B.选文描写的语言是形象的,叙述和议论的语言不讲究形象只求简洁明了。C.选文语言多用口语,自然朴素,不加雕琢,平实如话。D.选文融记叙、描写、说明、抒情等表达方式为一体。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①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②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③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④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⑤他只说:“我不吃。”⑥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⑦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⑧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⑨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⑩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⑪“早埋了。”⑫“呀,他什么时候……”⑬“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⑭我没再多问。⑮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琢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者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15.“我”问“老王同院的老李”,可从侧面看出老王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下列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A.老王是一个不被人重视的人。B.老王是一个病重的人。C.老王是一个很有爱心的人。D.老王是一个诚实的人。16.选文描写老王时没用到的描写方法是()A.心理描写B.神态描写C.动作描写D.语言描写17.“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下列对这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他赶忙止住我”表明老王了解杨绛的为人,知道她要给钱。B.“我不是要钱”一句表明老王是在临终前来和一生中给他温暖最多的人告别,他不愿意接受钱。C.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读出老王是个重情重义、知恩图报的人。D.作者在文末表达的“愧怍”之情,主要原因是这一次给了老王钱。18.本文用词洗练老到,很值得品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本句“镶嵌”一词可以看出老王的身体已经很虚弱了,如果换成“站立”就不能表现这层意思。B.“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这是因为老王的形象把“我”吓坏了,总不能集中精力去数,所以作者觉得鸡蛋多得“数不完”。C.“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一句中的“强笑”说明笑得不自然,体现出“我”对病危中的老王的同情。D.“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中的“攥”表达了老王矛盾的心情:既不好意思,又很难过,用的是动作描写。四、(12分,每小题3分)阅读《卖油翁》一文,完成19-22题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19.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善:擅长B.公亦以此自矜.矜:夸耀C.尝.射于家圃尝:尝试D.康肃笑而遣.之遣:
本文标题: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541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