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2022——2023学年第一次月度质量检测试卷(2022.10)(语文)学科(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总分:150分)一、积累与运用(27分)1.依次..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在瘦西湖畔,轻柔而至的微风在天地间酝酿.①__▲__成一首轻灵的诗,一叶孤舟就像这诗中的主角,在澄清的水面上飘浮着;抬头仰望,天是那么的蓝,那么的亮,那么的高邈,仿佛一位画家打翻了一个②zhù_▲___蓄多年的靛青颜料盒似的,与辽阔的云应和着。对于眼前的瘦西湖秋景,我很难找出一个恰当的形容词,不是春的娇媚,不是夏的粗犷.③__▲__,不是冬的憔悴,是什么?我说不上来,我只觉得眼前的画面静④mì_▲_极了,悠远极了,高洁极了。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2.下面选项说法的完全正确..的一项。(2分)(▲)A.“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自然”一词是理所当然的意思。B.名词很常见,有的表示人,如“娃娃”“姑娘”;有的表示具体的事物,如“绿萍”“铃铛”;有的表示抽象的事物,如“精神”“秋天”;还有的表示时间,如“昨天”“早晨”。C.“这天寒风凛冽,他心里直犯嘀咕:这刀子刮得脸生疼。”划线句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D.“在春雨的滋润下,树木生发出鲜嫩的细芽,田野里的野菜和小草也争相探出脑袋,为大地涂上绿色。”运用拟物的修辞手法,生动逼真地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3.下面文学常识完全正确....的一项。(3分)(▲)A.《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怪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等。B.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分为五言和七言两种。律诗有四联,分别为首联、颈联、颔联和尾联。C.散文《济南的冬天》的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D.乐府诗《观沧海》是曹操真实观赏的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4.根据要求依次..默写(每空1分)。(9分)(1)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2)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3)___________▲________,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春》)(4)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5)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语文试卷第2页(共8页)(6)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揭示了新旧交替的变化规律,又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用“月”这一意象寄托对友人的思念,你还知道关于月的诗句吗?请写出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综合性学习。(9分)扬州市实验学校七年级举行“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小姜同学写了一份心得体会:琅琅书声声声入耳,浓浓诗意字字入心。我们喜爱读书,因为读书可以让我们享受和吸取人类文化的成果,让我们的心灵世界逐渐变得广阔,变得丰富多彩。学校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使我们进一步意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广泛阅读,可以让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知读书】依次填入上面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早日看清社会②了解到人间冷暖③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④了解许多人的悲欢离合A.②①③④B.④②①③C.②④③①D.④①②③(2)【谈读书】下面是同学们的课间交流,其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2分)(▲)A.举手之劳,家兄不必客气,我是你的愚弟嘛,应当效力!B.对此剧本,前面李编剧的发言算是抛砖引玉,接下来我讲的算是狗尾续貂吧!C.上周末,我光顾了新华书店,经理惠赠了我这本名著。D.刚挂好您的大作,您又亲自惠临,寒舍真是蓬荜生辉啊!(3)【爱读书】为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进一步培养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学校准备为阅览室征集一副对联,上联已拟好,请你对出下联。(2分)上联:书声琅琅传天下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动读书】为了方便同学们阅读,学校提议在教室里设置“图书角”。面对这一提议,小明认为现在学习任务重,根本没时间阅读。请你针对这一情况劝说小明同学。(3分)小明,你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60分)(一)名著阅读(12分)[语段一]: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远房的叔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语段二]:每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拙的《儿童世界》之类,另想到别国的儿童用书的精美,自然要觉得中国儿童的可怜。但回忆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却不能语文试卷第3页(共8页)不以为他幸福,给我们的永逝的韶光一个悲哀的吊唁。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我的小同学因为专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页,看那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昨天看这个,今天也看这个,然而他们的眼睛里还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语段三]: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心着,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语段四]:“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6.【名著•内容了解】语段一中,我想要的书是____▲_____(书名),后来帮助我完成心愿的是____▲_____(人名)。正是由于其完成了我的心愿,我对其由____▲_____变成____▲_____(感情的变化)。(4分)7.【名著•内容评价】语段三出自《朝花夕拾》中____▲_____(篇目名)一文,我要熟读会背的书是____▲_____(书名)。你是否赞同文中“他”的教育方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8.【名著•形象分析】从以上语段中的这些事中可看出童年小鲁迅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结合语段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诗阅读。(5分)金陵酒肆留别①【唐】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②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③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④。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注解】①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酒肆:酒店。留别:临别留诗给送行者。②吴姬:吴地的青年女子。③压酒:压糟取酒。古时新酒酿熟,临饮时方压糟取用。④觞(shāng):酒杯。语文试卷第4页(共8页)9.请结全诗内容,说说“风吹柳花满店香”中“香”字的含义。(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本诗结尾两句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结尾两句“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在手法上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解。(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文言文阅读。(13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行》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①折②枝,诸小儿竞走③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④然。《王戎识李》【注释】①子:果实。②折(shé):压弯。③竞走:争相跑过去。④信:果真。11.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①尝.与诸小儿游(▲)②友人惭.(▲)③下车引.之(▲)④元方入门不顾.(▲)12.用“/”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王戎是根据什么来判断李子是苦的,从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3分)【材料一】【环球时报驻韩国特约记者赵蕊】一名身穿朝鲜族传统服饰的中国姑娘出现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国旗传递环节,这竟然在韩国引发巨大争议。在韩国大选临近的背景下,韩国各政治派别争相秀强硬,指责中国“觊觎韩服文化”“文化掠夺”,还要求政府向中国提出抗议。6日,正在访华的韩国国会议长朴炳锡就此事表态,呼吁韩国民众树立文化自信。率领韩国政府代表团出席北京冬奥会的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长官黄熙5日表示,没有打算就此事向中方提出抗议。(选自《环球时报》)语文试卷第5页(共8页)【材料二】【材料三】一般认为,“汉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中华汉民族的传统民族服饰,二是特指汉代这一特定历史时期所流行的服饰。“汉服运动”中的“汉服”则是指从服饰制度萌芽的殷商时期直至宋明时期,在历史的传承或断代中一直为汉族民众或汉服爱好者所坚持的,并在当代自发性地重拾与复归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汉服的形制基本有三种——“衣裳分离”制、“连裳”制、“通裁”制。一直以来虽然汉服的形式风格及人们的审美趣味或多或少都在变化,但基本都是在这三种基本形制的范围之内。汉服的基本特点是交领、右衽(rèn),由绳带系结,兼用带钩等,同时以盘领、直领等作为补充。但是,汉服的布料及色彩在历史上有着严格等级划分。《荀子·富国》载:“天子祩裷(zhūyuān)、衣冕,诸侯玄裷(黑色的衣服)、衣冕,大夫裨(bì)、冕,土皮弁(biàn)服。”(天子穿大红色的龙袍,戴礼帽,诸侯穿黑色的龙袍,戴礼帽,大夫穿,戴礼帽,士戴白鹿皮做的帽子,穿白色褶子裙。))这便是汉服在服饰色彩中的等级化的体现。服饰是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属于各民族独有的心理状态的视觉符号,穿着统一服饰的人,时时都在互相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我们是同一民族的人,并因此强调同一民
本文标题: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543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