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语文(试题卷)注意事项: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6页;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1.默写。(10分)(1)诗人笔下,神州锦绣。王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野望》)描写了山野树叶枯黄、残阳尽染的景象;王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至塞上》)展现了塞外沙漠浩瀚、天地苍茫的风光;李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渡荆门送别》)写出了长江月影如镜、云彩变幻的奇观。(2)古人写景,常会因景生情。崔颢《黄鹤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由落日、江雾等生发出游子的忧亲思乡之情;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由明月、竹柏等生发出赏景的闲适自得之感。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4)小题。(12分)我们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走了四个小时,一路没有见着一个人影。那里根本没有路,只有小溪的溪床,两边岩壁高耸,溪水就在中间湍.急地流过,在岩壁上面就是险jùn的黄土山。要结果掉一个过分好奇的洋鬼子,这是一个好去处。使我________的一个因素,是那个骡夫对我的牛皮鞋子多次表示xiàn慕。“到啦!”他突然转过头来大声说。这里,岩壁终于消失,一个狭小的山谷展现在我们面前,山谷里一片绿油油的麦苗。“我们到啦!”我放下了心,朝着他的前面望去,看见一座小山的山边有一个黄土村落,缕.缕青烟从村里那些高大的泥烟囱里袅袅上升,那些烟囱像长长的手指一样__________在峭壁的面前。几分钟之后,我们就到了那里。一个年轻的农民,头上包着一条白毛巾,腰间插着一支左轮手枪,从村里走出来,________地望着我,问我是谁,到那里去干什么?(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湍.()急险jùn()xiàn()慕缕.()缕青烟(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洋洋得意竖立惊恐B.惴惴不安竖立惊愕C.惴惴不安耸立惊恐D.洋洋得意伫立惊愕(3)选文出自《________》,语段中“一个年轻的农民”指的是________(人名)。(2分)(4)选文好似不经意地描写了沿途所见,实际上作者是用场景语言来表达意义。请结合选文内容,赏析景物描写的作用。(3分)3.江口学校在10月9日开展“看今朝风流人物”活动,请你一起参与。(13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校学生会已联系好县图书馆蒋馆长10月9日下午3点给全校学生做当代风云人物讲座,安排王立华同学提前一天打电话确认。请你根据情境帮他将对话内容补充完整。(4分)王立华:①蒋馆长:王立华同学,你好!王立华:蒋馆长,打扰了!今天给您打电话,是想和您确认一下,②蒋馆长:没问题,我会准时参加的。王立华:谢谢您!我们期待着您的精彩讲座。(2)在准备人物图片展览时,王立华同学为“袁隆平”拟写了一段介绍文字,请你帮他修改。(6分)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甲】一生得力于杂交水稻研究。荣获国家科学技术特等奖,2009年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乙】2019年荣获《共和国勋章》。20世纪70年代,我国组织以袁隆平等为代表的科研人员进行水稻品种攻关,努力提高水稻产量。袁隆平先生带领研究人员,经过不断地研究和创新,最终研发出杂交水稻,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得到大幅提高。既解决了我国粮食短缺难题,也帮助世界上的许多国家解决了粮食短缺的问题,【丙】为确保世界粮食供给和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贡献。①【甲】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你修改。(2分)②【乙】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你修改。(2分)③【丙】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你修改。(2分)(3)无悔青春,无憾人生,挺起国之脊梁。王立华同学想根据下面的材料补写下联,请你帮忙补写。(3分)黄大年,著名地球物理学家。2009年,他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赤胆忠心,殚精竭虑,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推动了我国的“深探”(地球深层探测)事业,用5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20年的道路,项目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技术研发实现弯道超车,完成了跨代飞跃,书写了在地球深层探测领域的传奇,展示了归国科学家至诚报国的风采。2017年1月,他不幸因病去世,年仅58岁。上联:袁隆平呕心沥血攻关“杂交水稻”显身手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5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一】(23分)静静的桃园杨闻宇①我们那个村庄叫杏园南村,四围远近却没有什么杏园,稀落的杏树只是分散在田野井台的周围。村子南部地势偏低,多为盐碱地,庄稼不肯长,那里便有我家的一个桃园,也是全村唯一的桃园。②三十多株桃树一般高矮,两两相对,从北向南排列成整齐的两行。乍一看,这桃园倒是挺气派的。尤其是早春,两行红粉,明丽璀璨,村南的一大片天地似乎也一下子明亮了许多。我那时年纪小,因为绿树村边合,见惯了绿浪滔滔的庄稼,整天出没于大自然的锦绣堆中,面对这簇拥成阵的桃花阵容,倒也觉不出有什么新奇。③桃花落而坐果,毛桃由小而大,生长迅速。桃园北端小路畔的两株,冠盖如帐,果实累累,压弯了枝丫,色泽鲜润的桃子分外诱人。可是,它们的味道酸里微甜,提不起我的兴趣。从北往南一株一株地数,数到第九株,情况可就大不一样了,桃子不仅硕大;味道也脆甜多汁,但它们外表沁绿,被叶儿严严遮裹,轻易是不亮相的。东风偶尔掀开叶儿时,才能看到下垂的桃儿半遮半掩,那么持重,又那么沉稳。④乡村贫穷,孩童们经常吃不饱,所以嘴馋。桃熟时节,常在一起玩耍的几个伙伴来到桃园,瞅着北畔树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头累累的桃子,眼馋得不行,我摇手说这个不怎么样,好吃的在里边哩。他们迟迟疑疑,猜测我是舍不得眼前的好桃。待摘下几个品尝之后,才跟着我东张西望地朝里走,走到第九株桃树之下,摘下大桃,扯住袖头擦擦,刚咬得一口,立马就大声叫好。离开时,每人还要摘一个,兜里塞不进去,就用衣襟裹着……再经过北畔的桃树时,对方才留恋过的桃子,看也不看一眼,只是小心翼翼地护着衣襟。⑤父亲忙着在村东经营田禾,爷爷要在村西照看瓜田,母亲在家里家外忙活,他们顾不上来桃园。那时的乡村,没有经商的条件,农家也没有做买卖的意识。熟透的桃子无人摘收,自行跌落于地,很快就腐化入土,最后,桃树底下是一层干透了的褐色的桃核。这个时候,奶奶就拎个筐儿进桃园来了,她要拾掇遍地的桃核,提回去充当柴禾。⑥到得第九株树下,奶奶问我:“这树下的桃核,怎么没有几个?”⑦我说:“因为开春时节,这树上开的净是谎花,倒是蛮好看的,但花落后不坐果。”⑧爷爷说过,园里这些桃树,尽是奶奶年轻时从娘家带来的苗儿栽下的,内里情由,她有什么不知道的呢?见我这样说,奶奶盯着我,抿嘴儿笑了,笑得慈祥,又那么可亲。⑨桃核揽回家里,直接搁在灶房里烧饭。我见过的所有的果核里,最硬邦、最顽固的就是桃核,外表的纹络清晰、深沉,核里可能含有油脂吧,火旺,焰蓝。蒸的馍、煮的饭出锅之后,奶奶见我吃得美滋滋的,便笑着问道:“你尝这饭食是不是有股仙桃味儿?”⑩那一座桃园,早在60多年前就消失了。我离家从戎后辗转多地,多少往事都如过眼云烟,为什么到了晚年,又记起那个桃园了呢?⑪田园诗祖陶潜在《桃花源记》里写道,武陵渔人沿着桃花林行进,“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眼前便展开了一个“别有天地非人间”的绝美境界。此文确实好,可细想下去,总觉得有点儿玄虚,像是痴人说梦。虽然“源”与“园”不同,但每每读到《桃花源记》,我都会想起自家的那个桃园,觉得自己短暂的少年时代,福莫大焉,已经是处于实实在在的如桃花源一般的桃园里了。⑫人生在世,总会在老年时忆起愈行愈远的往昔。美好的回忆,也永远是滋润人心的。(摘自《光明日报》2023年5月12日,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就介绍“我”家桃园的位置,开门见山,开篇点题。B.第③④两段写桃园北畔桃子的色泽鲜润、分外诱人更加衬托出南畔桃子的脆甜多汁、持重沉稳。C.“这树下的桃核,怎么没有几个?”从奶奶责怪“我”的话来看她是真的生气了。D.“为什么到了晚年,又记起那个桃园了呢?”作者这是明知故问,表达了其深沉的情感。5.结尾说“人生在世,总会在老年时忆起愈行愈远的往昔”,文章回忆了“我”和桃园的哪些“往昔”?请简要回答。(4分)6.文章第①段直接引用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语句,有些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7.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5分)东风偶尔掀开叶儿时,才能看到下垂的桃儿半遮半掩,那么持重,又那么沉稳。8.文章以“静静的桃园”为标题起到了哪些作用?请结合全文回答。(6分)【二】(16分)材料一:春日花似锦,读书正当时。4月21日,“郑州图书雅集”在郑州图书馆开幕,这是中原首个图书主题文化雅集,吸引了无数读者前来参加体验。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本次活动以书为媒,搭建特色阅读场景,通过设置书海拾慧、古致雅韵、艺趣文创、巧手造物等五大主题分区,穿插书友沙龙、古韵表演、脱口秀表演等精彩节目,设置“哪哩个哪”运动会、小市场等特别活动专区的形式,串联起雅致古朴与时尚动感,打造特色属地文化IP集群。图书雅集是郑州图书馆“阅享新时代”4·23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开窗”篇,除此以外,郑州图书馆还同步举办见贤、文趣、阅见、知新、向美等系列读者活动,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名家讲座、名家雅集、少儿活动、线上互动、展览、荐书等多种形式的读者活动,为广大市民读者奉上丰盛的文化大餐。(摘自“学习强国”2023-04-21)材料二:材料三:记者: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快阅读和泛阅读兴起,影响到一些孩子的阅读习惯,您如何评价网络时代的阅读习惯培养?梁晓声:孩子应该从小感受到纸质书的魅力,构建正确的阅读观,而不是在他们的眼中,看到的是父母整日摆弄手机的形象。书籍在家里非常重要,父母如果花很多时间来读书,这些对于孩子都是潜移默化的影响。说到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家长应当以身作则,引导孩子从小对书籍产生亲切感。一个人面对一本书,能够静下来的时光,一定是最好的时光。我认为,家长通过读书,会增加与孩子的交流,任何形式都不能取代亲子共读。我希望,下一代在成长的过程中,看到家里有书架,看到爸爸妈妈读书的姿态,这样才能将优秀的家风和传统代代传承下去。阅读,不仅仅是收获知识,还有道德的陶冶和思维方式的养成。孩子在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可以尝试去读初中生看的书,阅读一本好书,一定是超龄的,不要把书籍当成娱乐。有些书籍需要用一生来读,但有些书籍只适合特定的年龄段阅读,比如小说,小说是人与书籍建立良好关系的媒介,很多人通过自幼看小说建立起终身跟书籍的亲密关系。记者:在今天这个移动终端盛行的年代,专注阅读有些困难,您认为应该怎样进行专注阅读?梁晓声:短视频传播图书确实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可以简要地传播书籍的内容,从而使更多的读者得以认知此书。另外,多媒体包含着对于书籍的部分讲解,让读者大致了解这本书,这些对于文学的繁荣和发展都是有好处的。然而阅读有自己的方向,阅读不会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放弃自己的原则,倒是人们在当今这一发展节奏较快的前提下,要调整自己接受短视频和阅读纸质书籍的关系,在这个时代里,读书还是要读(纸质)书的。在阅读的时间上,我并不反对“碎片化阅读”,比如旅途中花两三个小时读完一个故事,睡觉前阅读“枕边书”。今天,由于工作的缘故,大多数人的阅读都是碎片化的,我要特别强调的是开卷有益,每天读几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
本文标题: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636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