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第六中学2022-2023 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古浪县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月月清八年级语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6分)八下第四单元的精选文章,为我们展示了特点鲜明、风格各异的演讲词,旨在让我们学会运用并了解演讲的知识。《最后一次讲演》中,闻一多先生chuí(A.锤B.捶)击着桌子,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先生的罪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丁肇中先生告诉我们对于新事物的探索不能【甲】(A.袖手旁观B.熟视无睹)。《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中,王选说自己不再是权威,已经【乙】(A.堕落B.坠落)到了靠卖狗皮膏药为生的时候,他的谦虚博得了人们的尊重。《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中,顾拜旦表示:狂风骤(A.zhòuB.zòu)雨之后,我们迎来破晓的黎明。(1)根据拼音选出正确的汉字,给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2分)chuí击()狂风骤雨()(2)给文中甲、乙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在横线上。(2分)(4)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既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又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是“,”。5.实验中学八(2)班开展了“以和为贵”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5分)(1)某班同学搜集了关于“和”字的材料,请和他们一起解读。材料一和,相应也,从口,禾声。材料二“和”是个通俗字体,本来应是清末名人翁同龢的那个龢字。这个字极妙:左边是间屋子,里面悬有三个编钟——古来“三”即代表多也。所以那是一组编钟“象形”而不是“三张嘴,因为下面是一个排箫:这分明表示是音乐合奏——合奏的第一原则就是“和”音,此古圣人之妙思也。①根据以上材料可推测“和”的本义是。【甲】【乙】②请写出两句“以和为贵”的名言。(3)文中画线处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2分)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2)6月20日上午,学生会主席来邀请你们班的陈老师第二天下午两点到学校第二会议室参加“以和为贵”的座谈会,但是陈老师不在,学生会主席请你代为转告。当天下午,你是怎样对陈老师说的?A.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选自《庄子》中的《逍遥游》。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叫《诗三百》,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指的是民歌,“雅”指的是宫廷音乐,“颂”一般是祭祀用的曲乐。“风雅颂”和“赋比兴”合称为六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石壕吏[唐]杜甫C.《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与《诗经》《尚书》《周易》《春秋》合称“五经”。D.“记”,是古代的一种体裁,可叙事(例如《桃花源记》)、写景、状物(《核舟记》)、议论、描写,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3.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对历史名人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丰富襄阳城市文化,探求襄阳城市精神。②宋玉、刘秀、诸葛亮、孟浩然、米芾等一个个闪亮的名字,为国人所熟知。③在其丰厚的底蕴中,众多著名人物构成其鲜亮的一笔。④这些名人不仅是襄阳的文化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人文瑰宝。⑤襄阳是国家历史名城,底蕴丰厚,魅力四射。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6.老妇致词分三层,这三层的内容分别是什么?(3分)7.“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中“独”字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诗中为什么略写差役而详写老妇人?(3分)A.⑤③②④①B.①②④⑤③C.⑤③①②④D.①⑤③④②4.默写(5分)(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北冥有鱼》)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甲】(2),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3)挥手自兹去,。(李白《送友人》)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乙】阶段,我们的大脑中有着极为丰富和敏感的神经突触,使得我们具有强大的语言学习能力。然而,在青春期结束后,学习语言会变得越来越困难,学习新语言的能力会逐渐下降。有实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①,秋登②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选自《颜氏家训》)【注】①华(huā):花。②登:进用,这里指摘取。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4分)验证明,人脑纹状皮层的神经突触增长最旺盛的时期是在人出生2—4个月,在出生后8—12个月的时候达到顶峰,这个时候婴幼儿的神经突触比成年人要多50%左.右.,随后神经突触慢慢减少。到十多岁时,会丧失40%的神经突触。这些丧失的神经突触是被大脑自动修剪掉的。这就是为什么在人生的早期阶段,我们有语言本能,能够轻松学会几种语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本能就会减弱。普通人在十多岁之后,语言学习变得不那么容易、自然。因此,一个人成年后很难改变他幼年形成的口音。⑤我们还会发现:大多数中国人说外语总是改不了中式发音,大多数外国人说中文也有很奇①虽有至.道.③以补.不足也②学.学半④但.能说之也怪的口音。这可以说是一种普遍现象,如日本人说英语、印度人说英语也带有独特的发音。⑥为什么我们很难说一口纯正的外语?人在幼时学习母语,一开始都是吞吞吐吐的,这是因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弗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为幼儿刚开始用口腔肌肉练习发音,后来练得越来越熟练,口腔的肌肉已经形成下意识的动作了,自然就伶牙俐齿了。而当我们成年后学习外语时,发音时口腔肌肉已经习惯用母语的发音方式了。这就是为何成年人矫正口音十分困难的原因。因为我们的母语会干扰外语发音。B.故曰:教学相长也/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C.古之.学者为己/何陋之.有D.行道.以利世也/不得志,独行其道.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②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11.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4分)①【甲】文开篇用类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乙】文开篇则用对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②请结合【乙】文用自己的话谈谈求学的真正意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为什么口音很难改变①说着同一种语言的人,口音却可能千差万别。口音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口音形成后很难改变?②环境对于语言有重要的影响,人们分散在不同的地理空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往往会形成特定的发音方式。说着同样语言的一群人如果被分为两部分,分别在两个孤立的岛上生活,随着时间流逝,地理距离与社会隔离会让他们发展出各自的方言或口音,甚至像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③一些专家认为,口音还与地方气候有关。例如,西北地区海拔高,空气干燥,声波传播远,故语音高亢嘹亮;四川盆地气候湿度大,声波衰减快,故四川话尾音粗长而通透;江浙地区气候温润,故语速快,声音清悦;广东湿热,海风大,故鼻音重;东北气候寒凉,吸气慢,呼气快,主要靠嘴呼吸,口音也是口腔共鸣多,鼻腔共鸣少。④人的口音一般是在幼时形成的,随着年龄增大,想改掉口音并不容易。这是因为在婴幼儿成年人学习外语时,听到外语发音,大脑首先会在自己熟悉的母语发音中去寻找与之相似的音,然后会认为听到的这个音就是母语中的某个音。如日本人说英语r、1不分,不是因为舌头硬,也不是口腔结构有问题,而是因为日语里也有个r,这个r的发音介乎于英语的r和1之间,干扰了他们对英语r、1的识别。而印度人说英语口音很重,因为印度曾是英国的殖民地,有庞大的英语使用群体,有标准的用本地文字表示英语的方式,这使得印度的英语口音独特而稳定。(作者:础德,选自《百科知识》2022年第4期,有删改)12.下面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A.环境会影响语言,说着同样语言的人被分在不同的地理空间生活必定发展出不同的方言。B.我们有强大的语言学习能力,得益于婴幼儿阶段大脑中有着极为丰富和敏感的神经突触。C.大多数中国人说外语改不了中式发音,大多数外国人说中文有奇怪口音,这是普遍现象。D.人幼时学母语能从吞吞吐吐到伶牙俐齿,是因口腔肌肉经过发音练习已形成下意识动作。13.下面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开篇提问,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指出说同一种语言的人口音可能千差万别,难以改变。B.第③段采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强调不同地域的口音伯仲难分、各有特色,极具说服力。C.第④段加点词“左右”表示估计,说明句中所说的50%是个大概的数据,用语严谨准确。D.本文为事理说明文,按照逻辑顺序,科学详尽地解释了人的口音形成及难以改变的原因。14.唐代诗人贺知章有诗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请用本文内容来说明诗中所说的“乡音无改”的原因。(2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最美的对视①她久久凝视着,凝视着。②站在她面前的,是一个15岁的男孩。与所有这个年龄的男孩子一样,他有着清澈、纯净、稚气未脱的眼睛。他也深情地凝视着她,凝视着她,然后,向她深深地鞠了一躬。③几个月前,他的眼前还一片漆黑。4岁那年,因为一场大病,他失明了,从此,他的世界就漆黑一团。直到三个月前,他获得了一位刚刚去世的老人无偿捐助的一只眼角膜,才得以重见光明。④那位老人,就是她的母亲。⑤她的母亲,被社区追评为“最美的人”。她代表己经去世的母亲,上台领奖。让她没有想到的是,为母亲颁奖的,正是受捐的男孩。17.文中第⑦段有这样一句话“老人固执己见”,“固执己见”一词运用是否恰当?为什么?(2分)18.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男孩也惊喜而羞怯地凝视着她。⑥早在6年前,年已八旬的老母亲,就向子女表达了最后的心愿,在百年之后,将自己的眼角膜无偿捐献给需要的人。一双儿女都表示赞成,并和老母亲同时做了捐献登记,一家三口身后捐献眼角膜登记表的编号连在了一起,分别是“351、352、353”。这组温暖的数字,19.文章为什么把男孩与她的对视称为“最美的对视”?(2分)就像小时候妈妈牵着她和弟弟的两只小手一样,齐步向前走着,温情、坚定而有力。⑦随着年龄增长,老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尤其是她的眼睛,因为白内障而使视力严重下降,看东西都是模模糊糊的。她说服母亲去做白内障手术,这是个小手术,可以恢复不少的视力。可是,老母亲却死活不肯答应。老人说,自己身上的器官都老化了,没啥用了,只有这眼角膜还行,将来还能够捐给别人,万一做了手术,损坏了眼角膜,那可怎么办?而且,自己也活不了几年了,看不清楚也没什么关系,但保住眼角膜,就可以让别人一辈子都看得见。老人固执己见。最后,还是眼科医生说服了老人,做白内障手术,对眼角膜不会有任何损伤,老母亲这才放心地接受了眼角膜手术。⑧老母亲又生病住院了,这一次,病情凶险。自知时日不多,老母亲心里惦记着的,仍然是捐献眼角膜的事,这可是她这一生最后的愿望。担心自己临终时,可能无法再清晰地表名著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保尔顿时惊喜得屏住了呼吸,他的内心斗争了片刻,但还是胆大包天地跳进房间,抓住枪套,从里面拔出那只崭新乌亮的手枪,又匆忙回到花园。他警惕地看看四周,把手枪塞进口袋,又穿过花园,爬上了樱桃树。保尔像猴子一样灵活,飞快地爬上棚顶,有回头张望一下,只见勤务兵正若无其事地与马夫聊天,花园里静悄悄的……20.这段文字选自小说《》,主要用了描写来刻画主人公保尔。(3分)21.小说紧接着写了与“枪”有关的哪两个情节?请简要概括,每个情节不超过8字。(3分)达捐献的意愿;也害怕自己一旦撒手走了,子女悲痛之中也许会忘了这重要的一茬,老人将那张“自愿捐献眼角膜登记卡”,放在了自己的病历本中,好让子女或者医生,在最后时刻,也不忘她的心愿。⑨一个静悄悄的凌晨,老母亲安静地走完了一生,溘然长逝。⑩她强忍悲痛,第一时间通知了有关部门。眼科医生小心翼翼地
本文标题: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第六中学2022-2023 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636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