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安全操作规定与安全生产及职业健康(DOC34页)
紧急停工处理6.2.1紧急停工原则和注意事项6.2.1.1紧急停工原则本装置发生事故,经多方努力处理,仍不能消除,并继续扩大或其它有关装置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严重威胁本装置的安全运行,应进行紧急停工。(1)发生床层飞温,并且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应紧急停工。(2)发生高压串低压,并且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应紧急停工。(3)加热炉炉管严重烧穿,临氢管线、设备大量泄漏或着火,应紧急停工。(4)主要设备如泵、压缩机故障,无法修复,备用设备在修或故障,无法维持生产,可紧急停工。(5)长时间停电、汽、水、仪表风等,无法维持正常生产,可进行紧急停工6.2.1.2紧急停工注意事项(1)紧急停工前,班长要汇报车间主任(特殊情况可先处理后汇报),在车间主任和班长的指挥下,要迅速、冷静、果断做出有关决定,以防事故扩大。(2)紧急停工处理过程中,应做到不跑、不漏、不串、不冒罐、不超温、不超压、不串压、不损坏设备、不发生人身伤亡事故。(3)应特别注意的是应保护催化剂,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不停循环氢压缩机,以避免催化剂结焦、超温、粉碎、中毒等。(4)发生突发性危险源漏、火灾爆炸事故时,应及时向班长和车间主任报告,同时用电话向生产调度报警,报火警119,如有人员负伤,打急救电话120求援。(5)由当班班长担任车间临时指挥长,车间主任、副主任到现场后担当总指挥。(6)在岗职工必须无条件服从指挥长的指挥,坚守岗位,积极抢救,不得擅自脱离岗位。(7)不在岗位职工,接到通知后应无条件赶赴现场,协助当班人员抢险。(8)报警原则上由班长负责汇报(其它在岗人员也可)。报警内容:(1)讲清本装置名称,报警人姓名。(2)讲清楚发生事故地点位置。(3)讲清楚危险源泄漏与火灾爆炸事故源。(4)讲清楚有无人员中毒或伤亡。(5)讲清楚事故危害程度。第八章操作规定8.1装置安全操作规定1、装置操作人员要坚守岗位,精心调节,认真贯彻执行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制度。2、装置操作人员必须认真执行工艺纪律,操作必须按操作规程操作,不得任意更改。3、操作人员要做到“四懂”“三会”(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会使用、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执行“五安操作法”(听、摸、查、看、问),身带“三件宝”(扳手、抹布、听诊器)。4、工艺卡片须经车间研究,技术部、总工程师或厂长批准方可执行。8.2装置生产安全规定1、临氢、易燃易爆(1)氢气具有易扩散、易燃烧、易爆炸的特点。氢是最轻的化学元素,在相同体积下,氢气重仅为空气的6.10%,氢分子的运动和扩散速度比其它所有物质的分子都快。如果充有氢气的设备、管道泄漏,氢气就会升至屋顶死角处,积聚不散,增加了燃烧和爆炸的危险。(2)氢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空气中,氢的点火能量特别低,只要微小的明火甚至猛烈撞击就会发生爆炸,其爆炸浓度范围为4-75%。(3)氢气的火焰有“不可见性”,而且燃烧速度很快,易导致操作人员误触火焰,因此在日常操作中要做好临氢系统设备、管线、仪表的密封工作,防止氢气泄漏,一旦出现事故,要及时处理,防止事态扩大。2、有毒有害化学品多本装置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学品,包括硫化氢、氮气以及催化剂等,要求日常应加强巡检工作,防止泄漏,并对有害化学用品的性质及防护措施熟练掌握。出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汇报,以免事态扩大。3、加氢装置易发生的事故有:(1)反应飞温引发事故。汽油加氢反应主要由加氢活性催化剂提供的加氢反应和酸性功能催化剂提供的裂化反应组成。加氢反应均为放热反应,如反应热不能及时从反应器取走,将引起反应器床层温度的骤升,即飞温,使催化剂活性受到损坏,寿命缩短,对反应系统的设备造成危害,导致高压法兰泄漏。(2)氢气泄漏引发的事故。某厂加氢装置油泵换泵期间,泵不上量,而泵出口未装止回阀,造成高压氢气倒泄到油泵房,引发爆炸,装置被毁,死伤几十人。(3)硫化氢泄露引发的事故。硫化氢为无色,恶臭、毒性大的易燃易爆气体。某厂加氢裂化装置几名操作工为检查冷高压分离器酸性水,打开阀门敞口排放,由于酸性水中硫化氢迅速蒸发,几名操作工熏倒。(4)串压引发的事故。某加氢装置高压分离器排放酸性水时,造成串压,导致低压的酸性水罐被炸飞。1.易燃、可燃液体防静电安全规定(1)根据石油化工企业防火规范,对液态烃、可燃液体分类。如下表:类别名称特征甲A液态烃15℃时的蒸汽压>0.1MPa的烃类液体及其它类似的液体B可燃液体甲A类以外,闪点<28℃乙A闪点≥28℃至≤45℃B闪点>45℃至<60℃丙A闪点≥60℃至≤120℃B闪点>120℃(2)为防止人体带静电产生电击或放电,引起可燃性物质着火、爆炸等事故的发生,必须消除人体静电。(3)防止人体带电,着装应注意:a.在爆炸危险场所不准穿易产生静电的服装和鞋靴。b.在爆炸危险场所不准穿脱衣服、鞋靴,不准梳头。c.除雨天和在积水场所进行作业时可穿着橡胶雨衣和高腰胶靴外,均不得在爆炸危险场所穿用。2.生产、使用氢气十条规定(1)生产使用氢气、必须根据生产工艺特性和安全生产实际需要,建立健全“氢气生产安全技术规程”,制定压缩机、管道以及放空过程中防静电的安全管理制度。经企业主管领导、主管部门和有关技术负责人审批后,严格实施。(2)切实加强临氢系统的设备管理,对高压临氢部位设备的氢腐蚀、氢脆等情况,定期进行技术分析和系统检漏。发现问题,立即处理,确保完好、达标。(3)装置、系统引氢、充氢前,须用氮气等惰性气体或注水排气法进行吹扫置换,直至系统采样分析合格为止。(4)严禁在装置、厂房内排放氢气。吹扫置换及放空降压时,须通过系统火炬管网放空。当氢气大量泄漏、积聚时,应立即切断氢源,开蒸汽掩护或进行通风,不得进行可能产生火花的一切操作。(5)使用氢气,要坚决执行《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GB41062-85)建立健全定期夜间闭灯检查氢气泄漏等的制度。(6)外购氢气的单位必须严格氢气进厂质量检查制度,按3-5%随瓶抽样分析。发现质量问题,须100%采样分析。(7)充氢作业,应设岗专管或明确相关岗位兼管。上岗作业前,须对作业人员进行氢气易燃易爆特性及相关安全技术知识的培训,经考试合格,方可上岗作业。(8)充灌氢气气瓶接口管,须采用铜管和铜接头,严禁用橡胶制品代替。接电解氢瓶的接口阀,应与一次充氢接上的瓶相符,且不应超过五瓶,如有多余的接口阀,应加丝堵,并检漏合格。(9)充灌氢气作业过程严禁碰撞、敲击,氢气瓶不得靠近热源,夏季应防止日晒。(10)在充氢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必须暂时停止充灌氢气时,应停用氢气压机,关闭进出口阀或封闭缓冲罐,保持一定压力。重新充灌氢气作业前,对充氢接口阀(管)用氮气吹扫,如缓冲罐不能保持正压,也应对该罐进行吹扫置换,直至合格。3.防止中毒窒息十条规定(1)对从事有毒作业、有窒息危险岗位人员,必须进行防毒急救安全知识教育。(2)工作环境(设备、容器、井下、地沟等)氧含量必须达到20%以上,毒害物质浓度符合国家规定时,方能进行工作。(3)在有毒物质场所作业时,必须佩戴防护用具,必须有专人监护。(4)进入缺氧或有毒气体设备内作业时,应加盲板使之与相关的设备、管道隔绝,以防止有毒气体窜入。(5)在有毒或有窒息危险的岗位,要设置相应的防救措施和防护用(器)具。(6)要定期检测有毒物质的生产岗位和场所内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使之符合国家《二级企业设计卫生标准》。(7)对各类有毒物质和防毒用具必须有专人管理,并定期检查。(8)对生产和散发有毒物质的工艺设备、机动设备、监护仪器(如易燃、易爆气体的警报仪)要加强维护、定期检查。(9)发生人员中毒、窒息救护要讲科学,处理要及时正确。(10)健全有毒有害物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长期达不到规定卫生标准的作业场所,应停止作业。4.防止硫化氢中毒十条规定(1)生产操作、检维修及有关作业人员上岗前必须接受有关硫化氢中毒及救护知识的教育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准上岗作业。(2)各单位要摸清硫化氢的分布情况,作出硫化氢平面分布图,并在危险作业点设置警示牌。(3)根据生产岗位和工作环境的不同特点,配备完善适用的劳动防护用品,并落实到岗位责任制中,切实加强管理。(4)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加快工艺技术的革新改造,实现密闭化生产,使装置区或生产作业环境硫化氢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5)对生产过程中的介质和作业环境中的硫化氢含量,须定期组织测定和评价。对因物料改变、装置改造或操作条件发生变化致使硫化氢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时,主管部门要采取相应有效的防护措施,并及时通知有关车间、班组、岗位,防止发生中毒事故。(6)有可能泄漏硫化氢构成中毒危险的装置或区域,要安装检测报警器。(7)甲、乙类油罐进油、出油、调合时,禁止进行采样、检尺、测温(罐壁固定测温除外)、更换、拆检安全附件等罐顶作业。罐内液面静止30分钟后,方可进行上述作业。(8)对粗汽油罐、轻质污油罐及含酸性气等介质的设备从事采样、检尺、脱水、堵漏、检修等作业时,应佩戴适用的防毒器具,应有两人同时到现场,站在上风向,一人作业,一人监护。(9)在硫化氢污染区佩戴特种防护用品作业时,在未脱离危险区域前严禁摘下防护用品,以防中毒。(10)从事硫化氢作业的人员,要按规定定期进行体检,对患有“职业禁忌症”的岗位人员,要按要求转换工作岗位。5.入厂安全须知(1)未经准许、未接受安全教育者不准入厂。(2)车辆入厂须装阻火器、进生产区须办票。(3)未办理安全作业票不准进行施工和作业。(4)不准乱动厂内任何设备、设施和化学品。(5)不准擅自排放易燃易爆有毒化学危险品。(6)不准私自带香烟火种、易燃易爆品入厂。(7)不准在易燃易爆区使用手机等非防爆器具。(8)不准穿铁钉鞋和易起静电服装进易爆区。8.3装置安全设施管理规定1、装置内的各种报警器、信号、自报系统、安全阀、通风装置、防尘防毒、消防器材及消除噪音等安全设备,必须保持灵敏准确完好状态。2、安全设施不得任意拆除、挪用或废弃,如需拆除必须经车间、安全部、主管经理批准,方可拆除。3、装置的安全设施,须经车间、安全部、技术部的鉴定批准后方可投用。4、设施必须加强管理,定期检修,建立档案。8.4装置开停工安全规定1、建立指挥系统,指挥员必须负责指挥安全工作以确保开停工过程中的安全。2、停工检修前,要充分发动员工,做到“三交四落实”即交形势、交任务、交措施、思想落实、组织落实、措施落实、任务落实。3、认真做好停工处理工作。装置停工处理的好坏是直接关系到检修的安全和如期完成任务的关键一环。因此装置停工处理必须做到以下几点,方可打开设备,进行检修:(1)停工前发动员工,认真讨论停工方案,上墙公布,达到人人清楚。(2)设备容器、管线等,必须根据工艺情况采用蒸汽、氮气吹扫及水顶、水洗进行彻底地置换处理工作,事先订立水洗方案经取样分析符合工艺和环保要求。(3)置换工作完毕后打开设备容器等人孔时,应自上而下依次打开,在打开底部人孔前,应将底部残液全部放空完毕方可打开最下一层人孔。(4)停工时要做到“三专”专人管、专人扫线、明火特别是用火专人专区负责,达到分工明确,各有职守,密切配合,并做好记录。(5)达到“五净”:塔净、容器(反应器)净、管线净、地面地沟净、死角净等。(6)向检修人员做好交底工作。4、蒸汽总管的检修必须在装置检修用火结束后进行。5、进入设备内部工作前必须事先做好气体浓度的测量,含有毒气,易燃气体及粉末含量符合要求,氧含量不低于20%,同时必须填写"进密闭容器工作票"外部应设专人监护,重要部位并设有安全措施,经常保持里外通话,所用的照明,应使用不超过12V低压照明(或手电筒)。6、进入检修现场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须系好安全带,脚手架牢固。7、要严格按三级用火制度进行用火。8、在高处作业人员,必须遵守如下几点:(1)系好安全带,安全带必须拴在牢固可靠处。(2)站在有栏杆的平台上。(3)凡需要向上向下送的东西、物体、工具等,必须用绳索扎好拉到上面或送到地面,严禁随意乱扔、乱抛。要注意下面工作人员的安全。9、加强联系,安全协作,在装置停工,检修中必须加强联系,密切协作,装置与系统(水、电、气、仪表等)检修人员与生产人员,
本文标题:安全操作规定与安全生产及职业健康(DOC34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75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