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片级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质量调研语文月考试卷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调研八年级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9分)1.诗文默写(10分)(1).式微式微,?,胡为乎泥中?(《诗经式微》)(2).挑兮达兮,在城阙兮。,!(《诗经子衿》)(3).坐潭上,,,,。(《小石潭记》)(4).革命圣地延安曾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回延安》一诗抒发了对延安的感激和热爱之情,“,”用比兴手法写出了自己与延安的密不可分的关系。(《回延安》)2.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4题。(10分)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yǒng_A_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wǎnB转,(),使我的心也(),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社戏》是一篇充满生活()的美文。通过作品记叙“我”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经历,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的可爱形象和自由快乐的农村生活图景。(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4分)蕴.叉.yǒngwǎn(2).文段中括号里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高亢沉静弥漫情趣B.悠扬安静弥散情致C.高亢安静弥漫情致D.悠扬沉静弥散情趣(3).文中画波浪线句有语病,修改正确的一项是(3分)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A.“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白头发添了几根根”。B.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C.尽管大人们怕火火烛烛的危险,要说“玩火黑夜溺炕”那种迹近恐吓的话,但偷偷还要在神龛里点起烛来。D.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班级: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考场: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怅惘。②为自己特别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样子也还清清楚楚记在心里③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地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④虽然人已经是站在青春尾梢上的人,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⑤母亲给留着的消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A.③①⑤②④B.③②④①⑤C.①⑤②④③D.①②④⑤③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无误的一项是(3分)()A.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皆为我国传统节日。B.《社戏》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文章讲述了作者少年时期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难忘经历。C.《回延安》是一首信天游,使用了很多富有地方特色的词语,展示出了浓郁的陕北风情D.明代魏学洢的《核舟记》选自《虞初新志》,核舟上所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出自苏轼的《后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出自苏轼的《赤壁赋》。二、阅读(51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6分)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6.说说上片“当年”“梦断”两词的作用。(3分)7.品味下片“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蕴含的情感。(3分)(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间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鸣犬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注]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①仿佛..若有光()②悉.如外人()③其丈夫方.担粪灌园()④自恨.不如远甚也()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A.屋舍俨然.见四野禾油油然.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余顾而慕之.C.其.中往来种作其.丈夫方担粪灌园D.不足为.外人道也以为.此家之中1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需停顿一次)(2分)①其中往来种作②其丈夫方担粪灌园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②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译文:12.[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社会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答:(三)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问题(9分)话说A在省城要看贡院,全有馀见他真切,只得用几个小钱同他去看。不想才到天字号,就撞死在地下。众人都慌了,只道一时中了恶。行主人道:想是这贡院里久没有人到,阴气重了。故此A中了恶。”全有馀道:贤东!我扶着他,你且到做了的那里借口开水灌他一灌。”行主人应诺,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着,灌了下去,喉咙里咯咯的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众人道:好了!”扶着立了起来。A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着不住。金有馀道:“你看,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曾死了人,为甚么号啕病哭?”A也不听见,只管伏着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馀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着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众人七手八脚将他扛抬了出来,在贡院前一个茶棚子里坐下,劝他吃了一碗茶,犹自索鼻涕,弹眼泪,伤心不止。13.选文出自长篇小说《_》A是_(1+1=2分)14.为什么A见到号板一头撞上去,醒来又号啕痛哭?(3分)15.鲁迅称这部小说为“讽刺之书”。请你结合作品(除选文外)中和A有关的两个故事谈谈你的理解。(4分)(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21分)又见蒲扇石惠泉①曾经的夏天,蒲扇绝对是少不了的。特别是乡村的晚上,坐在场前搁的门板上,慢悠悠晃着蒲扇,一阵接一阵和顺舒爽的风拂来,不带尘屑,没有噪声.拂去满身的烦热,拂去一天的劳累;又因为风的大小强弱由自己把控,所以显得恰如其分,让人感到心安理得、自由自在。②“六月里的扇子跟人走”。不是这家扇子少了,就是那家扇子多了。为了不致搞错,我刚学会了写毛笔字,母亲便把四周用布条编缝好的几把蒲扇交给我。写上家里人的姓名;随后用一张硬一点的纸。中间剪一个长方框子,方框对着扇子上墨迹未干透的字,放在火油灯上面熏,熏黑后用湿布一擦,字便在黑框子中了然而现,并且不可磨灭。母亲从扇子上我毛笔字的日渐长进得到欣慰,我看到自己的姓名印在扇子上,会有一点神圣的感觉漫上心头,故对属于自己的蒲扇倍加爱惜。③不过,孩子有属于自己的扇子,却扇得很少。夏天的夜晚,孩子们把头枕在母亲大腿上。身子躺在门板上,要母亲给扇,还要母亲讲故事。母亲便望着满天星斗,讲“姜太公钓鱼”“直扁担弯扁担”的故事。故事老而又老,但经摇晃的蒲扇扇出的又凉又软的风一掺和,飘进孩子耳朵里就变得趣味无穷了。况且,闪烁着繁星的苍穹是那样的博大与深邃,这是一个孩子永远也追问探索不尽的。④对蒲扇感情最深的是老年人。蒲扇陪伴他们度过了几十个盛夏酷暑。跟随他们走过了坎坎坷坷的人生旅途。他们的气息,他们的体味,濡染得手中的蒲扇紫亮油光。他们是蒲扇宽厚的主人,蒲扇是他们忠诚的侍仆主仆形影相随。⑤还是读初二的时候,期末考试适逢热浪袭来。那天下午考数学,教室像一个烤烘过的罐头,呆在里面气喘胸闷.汗流不断。窗外的树叶纹丝儿不动,知了一个劲的聒噪。我们心烦意躁,头脑混乎乎的。突然,凉风来了!我们抬头看看,凉风是从强老师手中的蒲扇飘来的,强老师二十七八岁,临时代上我们的语文课。她穿梭在课桌之间,一边走一边扇,右手扇累了换左手,左手扇疼了再用右手,扇起阵阵凉风,吹去我们身旁的暑热和我们心头的焦躁,教室里飘逸着强老师给我们的款款情意。我们的思维领时活跃起来。考试结束,强老师前胸后背的村衣被汗水淋湿了。记得她当时对我们轻轻一笑,带上蒲扇回办公室了。以后,我也成了一位教师,工作时,强老师的那把蒲扇我始终没有忘怀。它一直敦促我以清凉柔和的轻风去抚慰学生纯洁的心灵。⑥随着电扇和空调的普及,扇子,这个夏天的宠儿,很快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这就应验了汉朝班婕妤的诗句:“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古人用“秋扇”,比喻色衰失宠的弃妇,或者过时失去效用的事物。只是,扇子于当今,它下仅是“失宠”,而儿是“失踪”。在凉爽舒适的空调房里,谁还会想起扇子的身影呢?尤其是一把土里土气、没有艺术细胞的蒲扇。⑦那天晚上,闷热,我到润洲家园散步。步道一边是一条经过整修的河道,婀娜的杨柳在静静的水面上,像姑娘在镜子前披散开一头秀发。50年前的夏天,我和伙伴们经常在河道里淴冷浴,摸蛳螺,挖河蚌。另一边在葱郁的香樟树、榉树等树木之间,安置着长条靠背椅。由木条拼接而成。一张靠背椅可坐三四人,其中有位七十来岁的老太,手握一把蒲扇.豁哒豁哒,一会儿扇自己的上半身,一会儿拍露出裙子的小腿。自然而随意,熟练而轻快。这让我略略地感到惊奇,还有一丝莫名的激动。⑧后来,我想,空调虽凉爽,但局限于一方天地;电扇是省力,但不能随意东西。蒲扇,它生于蒲葵,长于天然,价廉而耐用,质朴而自然,握住它“清凉世界。出于手中”。也许,它不至于在我们的生活中真正地绝迹。(选自《江南晚报》2021年6月25日,有改动)16.第段引用班婕好的诗句有何作用?(4分)17.围绕“蒲扇”“我”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2分)班级: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考场: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安、自在-----()-----铭记-----()18.文章记叙了“我”与蒲扇之间发生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3分)19.请对文章第⑤段画线句子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评价(4分)20.文章标题“又见蒲扇”中的“蒲扇”在文中有怎样丰富的内涵?(4分)21.作者为何对蒲扇情有独钟?请简要概括。(4分)三、写作(40分)22.人的一生是漫长的,在时光赛道上,我们正忙碌地行走着,而那一段段逝去的生活却让我们忍不住回头观望,或温暖,或开心,或烦恼……引人无限回想。请以“那段的生活”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温暖”“奋斗”“诗意”“幸福”……(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3)不少于600字。100200300500600600200200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诗文默写(1).胡不归?微君之躬(2).一日不见,如三月兮(3).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4).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2.(1)yùnchà踊宛(2)D(3)作品通过记叙“我”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经历,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的可爱形象,再现了自由快乐的农村生活图景。3.A4.A5.D二.阅读6.以“当年二字再现往日豪放旅生活的回忆,声调高亢“梦断”军旅生活,声调高亢,“梦断”一转,形成一个强烈的情感落差,高亢慷慨化为悲凉沉郁,为下片抒情奠定奠定基调。7.既写出了心系前线的拳拳报国之志,也写出了现实中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奈之情,表达了其烈士暮年不忘国忧,雄心不已却壮志未酬的深沉压抑之情与百折千回的悲剧情调。8
本文标题: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片级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质量调研语文月考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758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