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福建省上杭县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综合练习语文试题
1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上杭三中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综合练习八年级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1)_____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2)____________________。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3)______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4)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赤壁》)(5)子又有孙,____________________。《愚公移山》(6)孟子有民贵君轻的主张,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他通过“__________,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告诫君王管理百姓不能靠划边定界,守卫国土仅靠天险也无济于事;(7)在《富贵不能淫》中,孟子以“__________,__________,威武不能屈”体现了其评判大丈夫的标准。(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由个人上升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恒亡;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10分)考亭书院是朱熹创办的最后一所书院,是他晚年定居、讲学、终老之地。朱子在此著书讲学、传道授业达八年之久,创建了儒学史上令人瞩.①(A.shǔB.zhǔ)目的“考亭学派”,成为“闽学”之源,因此考亭书院享有“闽学之源、理学之巅”的甲(A.盛誉B.荣誉)。重建后的建阳考亭书院huàn②(A.焕B.换)然一新,其建筑布局采用传统合院形式,为仿宋式建筑风格,在规模以及建筑设施上跟全国其他知名书院相比乙(A.平分秋色B.毫不逊色)。千年书院经时间打磨,其永恒的智慧值得现代人铭记与发展。我们应丙,古为今用,去芜存菁,让书院在新时代中表现出时代风采和永恒魅力。(1)为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拼音为②处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2分)①②(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2分)甲乙(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3分)(4)依次填丙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呵护书院历史②守住书院根脉③激活书院文化A.③①②B.②①③C.②③①D.③②①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4题。(6分)2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3、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的“国破”直说国都被攻破,“草木深”中的“深”字则以草木的茂盛暗写战后长安城的荒凉。B.颔联融情于景,读来令人无限感伤。在春天,花、鸟本是常见的美好事物,但诗人笔下的花会“溅泪”,鸟会“惊心”。C.尾联运用细节描写,写尽诗人在国破离乱之际的愁苦焦虑。D.这首诗写于唐朝“安史之乱”之时,集中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情感。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5-8题。(16分)【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弼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①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②之。弗信。乃西至秦,说惠王,弗用,乃东之赵,赵相奉阳君弗说之。去游燕,岁余而后得见……(选自《史记·苏秦列传》)【注释】①说:劝说,说服②少:轻视,贬低。5.解释加点的词。(4分)(1)饿.其体肤()(2)衡.于虑()(3)苏秦闻之而惭.()(4)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B、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C、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D、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3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7、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①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②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8、【乙】文苏秦的经历能否证明【甲】文提出的观点?请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4分)(三)阅读下列文字,完成9-11题。(10分)那道闪电那抹红霞!——武大靖新闻特写①此刻要尽情欢呼,此刻让泪水流淌!39秒584!中国选手武大靖像一道闪电划过冰面,以打破世界纪录的成绩获得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冠军,为中国代表团获得期盼已久的平昌冬奥会金牌。②时间退回到决赛前。场上开始介绍运动员:“武大靖。”武大靖举起右手,向观众席挥动了两下,耸耸肩膀。他眼神专注,神情轻松,如赛前训练一般,戴上防护头盔,轻轻滑向起点。③发令枪响,站在内道的武大靖如离弦之箭,如猛虎下山,第一个弯道前就抢占了领滑位置。他的身后,两名韩国对手和一名加拿大对手紧追不舍。直道,武大靖紧背双手,加速前行;弯道,武大靖单手抹冰,快速过弯。一圈、两圈、三圈、四圈,武大靖不断扩大领先优势。他在终点线前张开双臂,高速冲线,给对手留下一个红色的背影。④冲过终点线的武大靖没有停留,径直滑向场边。在那里,51岁的中国队主教练李琰飞身跃过防护墙,师徒二人紧紧相拥!没有语言,只有激动的泪水。⑤观众席沸腾了!在看台上为武大靖加油助威的中国体育代表团和中国观众挥舞着国旗,为中国男子短道速滑的突破欢呼雀跃。⑥武大靖用双手把国旗举过头顶,沿着冰面面向观众席缓缓滑行,所到之处,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五星红旗在武大靖的手上飘扬,映红了他的脸庞,映红了冰面,映红了江陵冰上运动场。⑦颁奖典礼上,武大靖指着胸前的五星红旗站上最高领奖台,他努力不让泪水流出,露出淡淡的微笑。⑧颁奖结束,武大靖和参加男子5000米接力领奖的队友滑向女队队员们和教练李琰,和她们拥抱,并将她们从场外抱进场内,与五星红旗合影。⑨“如果可以掰开金牌,我愿意将它分给所有队员!”武大靖说。9.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特写的主要内容。(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文章以《那道闪电那抹红霞!》为题,有什么好处?(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四)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2-16题。(22分)孤灯小卷包利民①我记得小时候,总停电,那时就喜欢看书。常常在晚上,在自己住的小屋里点一根蜡烛,然后捧一本薄薄的书,倚在枕上看。或者是课外的作文书,或者是借来的小人书,虽然没有什么厚重的名著,可是在摇曳着微黄的烛光里,每一个字都生动得像要开出花来。②仿佛在那样的夜里,只剩下一盏灯,一本书,还有我明亮的眼睛。不同于普通夜读的意味,这里夜只是一个背景,读也只是一种状态,多年回望而落于心底柔软处的,却是那盏灯,那本已不记得内容的薄册。③大学时读的书就多起来,中外名著开始大量阅读。可是在夜里,我依然喜欢拿一本薄薄的书,并不一定是名著,总之是在夜色里能入我心的。宿舍里到时间就停电,起初我们都是拿个小手电,用被子蒙头盖脸,在被窝里看书。后来我就觉得没有感觉,而且很难受,再好的书也读不进去。于是在一个夏夜里,熄灯很久之后,我偷偷溜出宿舍楼,拿着一本书。最后看到宿舍后面的路边有一盏路灯,对面是女生宿舍,灯下是一个台阶,我就坐在那里。④已记不清有多少个那样的夜晚了,头顶孤灯相伴,洒下一片柔和的光。长长的风偶尔飘来一丝,吹得身旁的草叶细细地响。星光月色都被身后的楼房阻挡了,只有这一盏灯还亮着,只有这本书还翻开着,只有我还醒着。⑤后来毕业,然后就是辗辗转转,在世事的风尘劳碌中,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仿佛心境全然改变。可是每到睡前,还是习惯性地拿本书,心思却不知飘忽到何处。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住在工厂的宿舍里,很大的一个屋子,三个人。我的床在一个角落,每到夜深,当室友的鼾声响起,我便拧亮床头那盏小小的台灯,让它只照着我的那一角黑暗。那时看的多是薄薄的杂志,看那些小小的文章。在文中那些寻常的烟火人生里,努力去找寻能贴进我心灵的东西。⑥有时候会遥思古人灯下读书,月影小窗,一灯如豆,那一幅读书的剪影该会有直入人心的魅力。虽然已无复古人之风,可在属于我属于书的那些夜里,总会有一些心绪是与古人相通的吧。就像一个朋友曾给我讲,他在工地上当力工的时候,每天都干活到很晚,匆匆吃过饭,别的工友或鼾声如雷或出去游荡,他就躺在大通铺上,借着一点灯光看一本从家里带的书。他说多年以后,那些苦那些累都已淡忘,只有那看书的情景仍历历在目柔柔在心。我想,那样时刻那样的一个身影,也应是有着一种魅力吧。⑦在一人一灯一书的夜里,别的都会悄然隐退,世界上只有那一点光、一卷丰盈和一缕思绪。那样的晚上,放下书,熄了灯,便会有一枕恬然而带着书香和希望的梦在等候。⑧在学校的网站论坛上,有个男生发贴说:我记得那时,在深夜里,总有个人在楼后的路灯下看书,我每次站在窗前就能看见。也不知是哪个年级的同学,也不知看的是什么,总之很专注的样子。那个身影,曾给了我许多感动和力量。⑨下面不少人跟贴,也有人说一样注意过那个身影。一个女生说:是啊是啊,我也看到过,一盏路灯,一个坐在台阶上的读书人,像一幅剪影,真是美极了!12.根据文意,下列选项中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A.“我”之所以认为最初在熄灯后看书没有感觉是因为太过拘束难受,不如在路灯下悠闲自在。B.第二段说“读也只是一种状态”指作者小时候的夜读内容已经不记得了,但是那种夜读的美好感受还在。5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C.“我”热爱在“一人一灯一书的夜里”读书,是因为我醉心于古人的读书形式,想让读书更有复古意味。D.作者以孤灯夜读为线索,追忆自己不同阶段的夜读经历,以表现自己对独自夜读,独自思考的生活方式的热爱。13.根据文章内容,将文中其他不同场合的“孤灯小卷”的夜读概括出来。(4分)夜读一:小时候点蜡烛倚枕夜读夜读二:夜读三:夜读四:朋友在工友熟睡后大通铺上就灯夜读14.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完成下面两题。(6分)①可是在摇曳着微黄的烛光里,每一个字都生动得像要开出花来。(请品析该句加线词的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多年回望而落于心底柔软处...的,却是那盏灯,那本已不记得内容的薄册。(结合语境分析加点字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结合语境,谈谈文章第四段划线句子在描写景物上有什么独特的表达效果。(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有人觉得文章到第七段就可以结束了,文末两段纯属画蛇添足,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标题:福建省上杭县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综合练习语文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759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