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一化学人教版教案全册【热选4篇】
好文供参考!1/10高一化学人教版教案全册【热选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高一化学人教版教案全册【热选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人教版高中化学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篇】《离子的形成》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2)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讨论的方法,将所学知识进行对比。(2)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加工整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逐步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能力和推导思维的方法(2)通过核外电子排布知识的介绍展示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美。重点:离子的形成过程、核外电子排布难点: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离子的形成过程好文供参考!2/10课时:2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知识回顾回忆上节课的有关知识内容:1、如何画原子结构示意图2、金属元素原子、非金属元素原子、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得失情况练习1、请学生上台分别画出氢原子、钠原子、铝原子、氧原子、氯原子、氖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2、分析上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得失情况,并指出得失电子后微粒的质子数、电子数、所带电性及所带的电荷数导入上述原子中只有氖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其它原子最外层通过得失而达到稳定结构,导致质子数与电子数不相等,呈现不同的电性。我们把这样的微粒叫离子。阅读请学生阅读教材,找出离子的定义〔讲解〕结合教材中注释①,解释离子的定义:指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指出:离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和分子、原子一样都直接构成物质。如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阅读阅读教材图书4-10钠与氯气反应形成氯化钠讨论如何区别离子与原子?好文供参考!3/10〔归纳〕离子是带电的,原子、分子不带电高一化学人教版教案全册【第二篇】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盖斯定律的意义,能用盖斯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2.过程与方法:自学、探究、训练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盖斯定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重点、难点盖斯定律的应用和反应热的计算学习过程温习旧知问题1、什么叫反应热?问题2、为什么化学反应会伴随能量变化?问题3、什么叫热化学方程式?问题4、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问题5、热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比较热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比较化学方程式热方程式相似点不同点好文供参考!4/10学习新知一、盖斯定律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问题1、什么叫盖斯定律?问题2、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与反应途径有关吗?与什么有关?练习已知:H2(g)=2H(g);△H1=+/mol1/2O2(g)=O(g);△H2=+/mol2H(g)+O(g)=H2O(g);△H3=-/molH2O(g)=H2O(l);△H4=-/mol写出1molH2(g)与适量O2(g)反应生成H2O(l)的热化学方程式。二、反应热的计算例1、25℃、101Kpa,将钠与足量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晶体,并放出热量,求生成1moL氯化钠的反应热?例2、乙醇的燃烧热:△H=-/mol,在25℃、101Kpa,1kg乙醇充分燃烧放出多少热量?例3、已知下列反应的反应热:(1)CH3COOH(l)+2O2=2CO2(g)+2H2O(l);△H1=-/mol(2)C(s)+O2(g)=CO2(g);ΔH2=-393.5kJ/mol好文供参考!5/10(3)H2(g)+O2(g)=H2O(l);△H3=-/mol试计算下列反应的反应热:2C(s)+2H2(g)+O2(g)=CH3COOH(l);ΔH=?思考与交流通过上面的例题,你认为反应热的计算应注意哪些问题?课堂练习1、在101kPa时,1mol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H2O,放出890kJ的热量,CH4的燃烧热为多少?1000LCH4(标准状况)燃烧后所产生的热量为多少?2、葡萄糖是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葡萄糖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s)+6O2(g)=6CO2(g)+6H2O(l);ΔH=-2800kJ/mol葡萄糖在人体组织中氧化的热化学方程式与它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相同。计算100g葡萄糖在人体中完全氧化时所产生的热量。高一化学人教版教案全册【第三篇】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如何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使学生了解应用化学原理选择化工生产条件的思路和方法。好文供参考!6/10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学生领悟理论知识对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学生树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思想认识;并通过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方法。本节教材体现了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原理等理论对工业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同时在运用理论的过程中,也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教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等知识,并考虑合成氨生产中动力、设备、材料等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合成氨的生产条件。第二部分是拓宽思路方面的内容,主要是探讨合成氨的发展前景。在第一部分内容中,教材针对合成氨的反应是一个放热的、气体总体积缩小的可逆反应,首先要求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讨论为使合成氨的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所应采取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又据实验数据讨论为提高平衡混合物中的含量所应采取的方法。在两个讨论的基础上,教材又结合合成氨生产中动力、材料、设备、催化剂的活性等实际情况,较具体地分析了合成氨时压强、温度、催化剂等的选择情况。此外,还结合合成氨好文供参考!7/10生产过程示意图,简单提及浓度等条件对合成氨生产的影响,以及原料的循环使用等问题,以使学生理解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应以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为目的。第二部分教学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讨论合成氨的发展前景,拓宽学生的思路,主要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更多地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训练科学方法。教学建议第一部分“合成氨条件的选择”的教学:1.提出问题:针对合成氨的反应,首先需要研究如何在单位时间里提高的产量,这是一个化学反应速率问题。2.复习提问: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结果。3.组织讨论:①为使合成氨的反应速率增大,应采取的方法。②合成氨反应是可逆反应,在实际生产中,仅仅考虑单位时间里的产量问题(化学反应速率问题)还不行,还需要考虑如何限度地提高平衡混合物中的含量问题(化学平衡的移动问题)。③针对合成氨的反应是一个放热的、气体总体积缩小的可逆反应,要求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讨论为限度地提高平衡混合物中的含量所应采取的方法。4.阅读图表实验数据印证理论:学生通过阅读表2-4好文供参考!8/10的实验数据可知,应用平衡移动原理得出的结论与科学实验的结果是完全一致的,这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5.综合上面的讨论情况,同时综合考虑合成氨生产中动力、设备、材料等的实际情况,具体地研究合成氨条件的选择问题。此外,要结合合成氨生产过程示意图,简单提及浓度对合成氨生产的影响以及原料的循环使用等问题,以使学生理解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应以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为目的。人教版高中化学教学教案设计【第四篇】实验目的1、通过让学生亲自做钠及化合物性质的实验,使学生加强对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认识。2、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焰色反应检验钠和钾及其化合物。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实验重点1、通过实验巩固对钠及化合物性质的认识。2、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与思考。实验难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初步培养其设计实验和评价实验的能力。实验用品试管、试管夹、烧杯、胶头滴管、铁架台、酒精灯、药匙、好文供参考!9/10滤纸、粗玻璃管(10mm×10mm),带导管的橡皮塞、铂丝、蓝色钴玻璃、铝箔、火柴、小刀、水槽、镊子、蒸发皿、细长玻璃管、脱脂棉、气球。钠、na2o2、na2co3、nahco3、cuso45h2o、kcl的固体及溶液、bacl2溶液、稀盐酸、酚酞试液、澄清的石灰水。实验形式单人单组实验过程[引入]本章我们主要学习了钠及化合物性质。本节课我们通过具体的实验来对这些知识加以巩固。[板书]实验三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师]本节课我们主要进行以下实验内容。[板书]一、钠的性质。1、钠与水反应。2、钠在空气中燃烧。二、过氧化钠的性质。1、na2o2与水的反应。2、na2o2与co2的反应。三、na2co3与nahco3的性质。1、nahco3的不稳定性。2、na2co3、nahco3与酸的反应。3、na2co3与nahco3的鉴别。好文供参考!10/10四、用焰色反应检验na+、k+、cu2+。[提问]1、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时,试管中为什么不能有气体?2、在nahco3加热分解的实验时,为什么要先将导管移出烧杯,然后再熄灭酒精灯?3、做好焰色反应的关键是什么?[注意]:1、不要用手直接接触金属钠。2、实验中所取钠块不得超过黄豆粒大小。[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思考]:1、如果将钠与盐酸溶液反应,钠是置换水中的h,还是置换hcl中的h?2、一开始我们发现na用煤油保存,经过以上一系列的对钠的性质的研究,你能说出为什么吗?4、用盐的固体或溶液做焰色反应的实验时,何者现象更明显?[布置作业]填写好本次的`实验报告,并能熟练地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本文标题:高一化学人教版教案全册【热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879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