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湖南省湘潭市五校联盟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测试化学卷
第1页,共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022-2023学年下学期九年级化学期中测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1.下列关于“化学之最”的说法正确的是A.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B.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铜C.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氧D.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大的气体是氢气2.金属材料在人类活动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下列性质属于金属共性的是A.硬度很小、熔点很高B.有良好的导电、传热性C.是银白色的固体D.密度比较小3.“真金不怕火炼”的原因是A.金的硬度大B.金的熔点高C.金的密度大D.金的化学性质稳定4.下列有关合金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钢是一种化合物B.黄铜的硬度比纯铜的硬度大C.生铁是一种铁的合金D.焊锡的熔点比纯锡的熔点低5.下列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2H2O22MnO2H2O+O2↑B.4Al+3O2═2Al2O3C.Fe+CuSO4═FeSO4+CuD.HCl+NaOH═NaCl+H2O6.等质量的镁、铝、锌、铁四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A.铝、锌、镁、铁B.镁、铝、铁、锌C.铝、镁、铁、锌D.铁、铝、镁、锌7.现有X、Y、Z三种金属,将X和Y分别放入盐酸中,X溶解并产生H2,Y不反应,将Y和Z分别放入Ag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在Y表面有Ag析出,而Z没有变化。X、Y和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正确的是A.XYZB.XZYC.YXZD.ZYX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是常见的溶剂B.溶液一定是无色的第2页,共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C.溶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D.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这种现象称为乳化9.取某固体物质5g加入20mL水中,测得溶液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该固体物质可能是A.NaClB.NaOHC.NH4NO3D.CaCO310.下列洗涤方式属于乳化现象的是A.用炉具清洁剂除去油污B.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C.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D.用盐酸除去下水管道里的铁锈11.将50℃的硝酸钠饱和溶液降温到20℃,有晶体析出(晶体中不含水)。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硝酸钠的溶解度减小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少C.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减少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12.KNO3和KCl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t°C时,KNO3和KCI的溶解度相等B.常温下(20°C),KNO3和KCl都是易溶物质C.60°C时50gKNO3溶于50g水中恰好形成100g.KNO3饱和溶液D.分离混有少量氯化钾的硝酸钾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13.20gFe2O3和CuO的混合物与200g某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再滴加100g24%的NaOH溶液至恰好沉淀完全。则所用硫酸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9.8%B.14.7%C.19.6%D.29.4%第3页,共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4.如图,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①试管内液面上升;②试管内液面不上升;③试管内溶液变红;④试管内溶液变蓝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15.下列关于酸碱中和的说法中,合理的是()A.有盐和水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盐酸至恰好反应完全过程中,溶液pH不改变C.被蚊子虫蚁叮咬(毒液呈酸性),为减轻疼痛可以涂抹肥皂水(pH=10)D.氢氧化钠中和硫酸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NaOH+H2SO4=Na2SO4+H2O16.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阴、阳离子的总数目不变B.反应前后溶液的总质量不变C.反应后溶液呈中性D.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17.NaCl是重要的资源,其应用与生产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应用①操作的主要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B.应用②在制备烧碱的过程中,水参加了反应C.应用③为提高产率应先通NH3,再通CO2,制备过程中还能得到一种化肥D.生产中提纯粗盐时可加入过量的BaCl2、Na2CO3、NaOH溶液,再过滤、蒸发18.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第4页,共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A.用右图所示方法区分化肥(NH4)2SO4和CO(NH2)2B.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将20g浓盐酸加入80g水中C.探究二氧化碳是否与水反应,向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加适量水D.除去CO2中的HCl气体和水蒸气: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浓硫酸、NaHCO3溶液二、填空题(共34分)19.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1)是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2)下列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填字母)A金饰品B铁锅C铜导线(3)铁制容器不能用来盛放农药波尔多液(波尔多液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钙),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4)向含有氯化铜、氯化亚铁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写化学式)。(5)铁矿石有多种,如赤铁矿(主要成分Fe2O3)和磁铁矿(主要成分Fe3O4)等。写出赤铁矿石中的主要成分与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6)某钢铁厂每天需消耗3500t含Fe2O380%的赤铁矿石,该厂理论上可日产含Fe98%的生铁的质量是t。20.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仪器进行“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第5页,共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上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该实验的操作步骤是计算、、、;按实验要求,图中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填名称),它的作用是。(2)小婧按如图的操作称取氯化钠,小民发现小婧的操作有错误。你认为小婧操作中的错误是;她称取的氯化钠实际质量为g。(3)小民所取蒸馏水的体积如图所示,则该实验小组原计划配制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水的密度为1g/cm3)。21.硝酸钾(KNO3)和氯化钾(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1)t1℃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填“”、“=”或“”)硝酸钾的溶解度。(2)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填“增大”或“减小”)。(3)P点是硝酸钾和氯化钾的两条曲线的交点,其含义是。(4)若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钾,提纯硝酸钾采取的方法是。(5)将t3℃时氯化钾的饱和溶液70.0g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20.0%的氯化钾溶液,需加水g。查阅相关物质的密度后,在实验室完成该实验,通常需要的仪器除烧杯、胶头滴管外,还需,(填字母标号)。A电子天平B药匙C量筒D玻璃棒(6)现有t2℃时硝酸钾饱和溶液m1g和氯化钾饱和溶液m2g.不考虑水的蒸发,关系一定成立的是(填字母标号)。A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B分别降温到t1℃,析出KNO3的质量大于析出KCl的质量C分别升温至t3℃,所得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D保持与t2℃不变,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水,混匀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22.在粗盐的提纯实验中(1)其主要操作步骤顺序是。第6页,共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①过滤②溶解③蒸发(2)蒸发时,蒸发皿内出现时应停止加热。(3)如图是某同学过滤的操作图,指出图中明显错误,过滤后,如果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填一种)(4)通过以上操作只能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欲除去可溶性杂质MgCl2、CaCl2,得到纯净的NaCl,可采用如下图所示流程:①上图中所用甲、乙、丙三种试剂依次是。A.NaOH溶液、Na2CO3溶液、稀盐酸B.Na2CO3溶液、KOH溶液、稀盐酸C.NaOH溶液、Na2CO3溶液、稀硫酸②:通过以上规范操作,制得氯化钠的质量比原粗盐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填“增多”、“减少”、“不变”)。三、计算题(共12分)23.某化学小组同学欲测定某铁粉与碳粉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进行如图实验。请计算:(1)混合物中铁的质量为g。(2)反应后烧杯中稀硫酸无剩余,请计算所用稀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第7页,共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参考答案1-18ABDACCABCBCCBBCADA19.钙元素;B;Fe+CuSO4=FeSO4+Cu;MgCl2;3CO+Fe2O3高温2Fe+3CO2;200020.烧杯;称量(量取);溶解;装瓶存放;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药品和砝码位置放反了;12;18%21.;增大;t2℃,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相等;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30.0;C、D(错选、漏选不得分);A.C(错选、漏选不得分)22.(1)②①③(2)较多固体(3)没有用玻璃棒引流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滤纸破损或承接的仪器不干净)(4)A增多23.(1)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碳与稀硫酸不反应,故最后剩余的滤渣是碳,则混合物中铁的质量为10g4.4g=5.6g-;(2)解:生成氢气的质量为50g10g55.4g4.4g=0.2g+--,设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2442Fe+HSOFeSO+H9820.2gx=9820.2gxx=9.8g所用稀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g100%19.6%50g=答:所用稀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第8页,共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标题:湖南省湘潭市五校联盟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测试化学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929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