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监测报告【精选5篇】
监测报告【精选5篇】按理说,经历过总有感悟和收获,日常工作中。我们常常会用到报告这种实用文,报告一般是用于陈述事实,在陈述事实时最好不要参杂个人观点,撰写报告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今天编辑给大家推荐1篇网络上的“监测报告【精选5篇】”文章,感谢您关注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与您的兴趣相契合!监测报告篇【第一篇】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报告制度一、根据卫生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医院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报告制度。二、医院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与报告管理工作由器械科具体负责,建立并保存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记录。记录应当保存至医疗器械标明的使用期后2年,但是记录保存期限应当不少于5年。三、器械科应当定期监测并及时报告涉及医院各科所使用的医疗器械所发生的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严重伤害或者死亡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应当遵循可疑即报的原则。四、报告程序和方法:1、发现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后应当填写《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经主管院长审核后,报送市级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中心,上报纸质报告表原件,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上报。2、报告时限:导致死亡的事件于发现或者知悉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导致严重伤害,可能导致严重伤害或者死亡的事件于发现或知悉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报告,其他事件30日内报告。3、器械科在向上级不良反应事件监测中心报告的同时,要告知相关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必要时可以越级报告,但应及时告知被越过的监测机构。五、器械科应当在每年1月底之前对上一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进行总结,并保存备查。附件: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监测报告篇【第二篇】5月3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等机构联合发布《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这份大约60万字的报告对全国294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进行了排名,同时也指出了当下中国城市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了对策。中国城市谁最具有竞争力?发布会上,该报告的研究团队表示,课题组通过长期研究及实验,按照指标最小化原则,构建了相应指数,对两岸四地的城市进行了评分并分类排名。比如,在综合经济竞争力方面,深圳位居榜首,2到10名分别为香港、上海、广州、台北、天津、北京、苏州、澳门和无锡。与20相比,十强城市名单没有显著变化,只有广州超越台北跻身第4位,北京超越苏州跻身第7位。从区域分布来看,十强城市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和港澳台地区,中西部地区无一城市进入综合经济竞争力十强。从综合增量竞争力指数来看,重庆、成都、武汉分列第5位、第8位和第9位,广大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后发优势比较明显。而从着眼于未来发展潜力的可持续竞争力角度观察,香港、上海、北京、深圳、澳门、广州、杭州、苏州、南京、青岛位列前十。除了经济的维度,报告还对宜居城市竞争力进行排名,珠海、厦门、舟山占据前三甲,排名前十的还有香港、海口、深圳、三亚、温州、苏州和无锡。此外,报告还排出宜商城市竞争力十强、生态城市竞争力十强、文化城市竞争力十强等。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城市化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此次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没有回避问题,对当下中国城市发展的限制性因素进行了分析说明。比如,在排名中,除了各种竞争力的排名,这份报告还选取了交通拥堵、空气质量、房价收入比、医院万人床位数、刑事案件率5项指标构建评价体系,选取了38个主要大城市进行分析,对这些城市的城市病情况进行测评。根据分析结果,深圳、北京、杭州、温州、广州、济南、上海、西安、佛山和石家庄为大城市“城市病”指数排名的前十名。另外,户籍造成的'居民之间的差别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更体现在社会领域,特别是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领域。没有户籍的常住人口实际上成为城市的“二等公民”,很难融入当地社会,这给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带来很大挑战。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城市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其自身规律,必须认识、尊重和顺应。基于未来城市发展如何更加合理、宜居的考虑,该报告建议,未来中国城市体系的构建应是大城市、超大城市、特大城市人口数占总人口的1/3,小城镇占1/3,中小城市和小城市合在一起占1/3,形成“哑铃形”。可喜的是,目前中国的城市体系正由“塔尖形”的规模结构向“哑铃形”转变,初步显现出大城市和小城镇“两头大”、中小城市“中间小”的“哑铃形”型态,而且竞争力普遍较强的城市和小城镇多分布于城市群之内,城市群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规模红利的源泉。同时,在10多年的有关城市竞争力的研究中,《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的研究团队正努力使评估指标越来越具有综合性,而非单一的经济维度。比如,原来考察的只有“经济竞争力”,而现在还要衡量“可持续竞争力”,像“新发展理念”、城乡一体化等经济因素以外的内容均包含在指标体系之内。防返贫监测工作情况报告1篇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打好打赢高质量脱贫攻坚战,不断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脱贫人口存在返贫风险、边缘人口存在致贫风险,实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一个贫困群众都不能少”目标。我县把防止返贫、致贫摆到更加重要位置,并积极开展了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全面摸清返贫、新致贫底数。为把贫困户、边缘户情况搞清楚,今年3月份以来,县扶贫办组织各乡镇扶贫干部、村干部、驻村帮扶干部围绕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饮水安全、发展生产资金短缺、农产品滞销、外出务工就业难等重点内容对全县贫困人口2313户6800人、边缘户37户109人及五类对象重点人员开展了全面大排查。截止目前发现,排查对象的“两不愁、三保障”及收入情况总体较好,未发现新致贫户、新增脱贫监测户,有新增1户4人边缘户;全县现有脱贫监测户6户18人,边缘户37户111人。通过排查发现返贫、新致贫的风险点主要是农户家庭的主要劳动力突然患大病,无务工收入和生产经营性收入,或者今年因疫情影响到务工收入不稳定造成的。二、多措并举防返贫、新致贫。为坚决打好打赢高质量脱贫攻坚战,建立防贫机制,出台多项举措。一是为精准掌握新冠肺炎疫情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响,确保不因疫返贫致贫,根据《南城县脱贫质量预警监测工作实施方案》(城扶办字【2019】22号),下发了《关于开展2020年第一轮脱贫质量预警监测工作的通知》城脱贫字【2020】6号,并开展了2020年第一轮脱贫质量预警监测工作,根据贫困户和边缘户收入和现有产业、就业、住房、家庭收支及致贫原因等情况以及结对帮扶干部日常帮扶了解情况,划定红、黄、绿三种预警级别,依据预警级别的等级落实相关帮扶机制,分类管理,精准帮扶,对贫困户和边缘户帮扶效果定期跟踪监测,台账管理,达到相应预警级别给予及时调整,确保不返贫不致贫二是强化保障扶贫防返贫。县民政局、县扶贫办公室联合下发《关于印发南城县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城民发【2020】18号,县民政局印发《南城县民政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临时救助工作方案》城民发〔2020〕6号;对因疫情影响较大的兜底户,无法就业的贫困户、边缘户,加大社会救助帮扶力度,提高低保金、增加低保指标,发放临时救助。三是针对疫情影响到产业、就业,出台了《关于“稳就业、促产业、扩消费”决胜脱贫攻坚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城脱贫字【2020】2号,制定了15条措施,努力克服疫情影响,防止贫困群众返贫致贫。四是聚焦重点难点工作,出台了《南城县开展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强化调研指导工作方案》城脱贫办字【2020】4号;对全县剩余贫困人口较多的乡镇、村实施挂牌督查,按照差什么补什么,增加产业、就业扶持,补齐短板,确保如期实现全面脱贫。五是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同扶勤扶德并举,继续实施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机制,补齐“精神脱贫”的短板,努力实现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相互促进、同步提升的目标,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增强脱贫的主动性、参与度和认同感,促进自立自强和自主脱贫。六是抓问题整改,对排查到问题,实施台账消号管理,推动问题真的改、改到位、改彻底;形成抓问题整改助推脱贫成效提高、防返贫。七是充分发挥保险扶贫作用,2020年2月20日为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及易致贫的农村人口总共22600人,按照每人55元等级,购买了防贫险,确保不会出现因灾、因病、因学返贫致贫现象。三、工作建议一是要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具有返贫致贫风险的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进行动态监测预警和提前干预,及时纳入帮扶范围,提前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从而更主动、有效地化解返贫致贫风险,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二是要强化“造血”能力,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对于确实缺乏社会资本和生活技能以及家庭遭遇严重变故的贫困群众要及时予以“输血”,同时,通过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共同利益的合理分配,带动扶贫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强化“造血”能力。三是要建立健全扶贫扶志机制。要侧重于人的观念和素质的提升,加强对精神贫困的治理,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充分发挥贫困户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引导贫困群众用自己辛勤劳动来实现脱贫致富。防返贫监测工作情况报告2篇根据工作安排,现将盈江县2021年3月防返贫监测情况报告如下。一、动态管理工作开展情况两类人员动态管理工作事关社会公平正义,事关党委政府公信力,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盈江县高度重视两类人员动态管理工作,按照“应纳尽纳、应退尽退、应扶尽扶”的原则,严格把握政策标准,严格执行程序要求,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强化措施,迅速行动,实现盈江县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精准识别的目标。(一)落实攻坚责任,组织保障有力。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牵头,县脱贫攻坚指挥部统筹,根据《德宏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防止返贫及时开展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的通知》(德开组办〔2020〕15号)要求,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职责,严格时间节点、方法步骤和标准要求,确保环节不少、程序不减,工作不走样、不走偏。县乡村组层层落实动态管理工作,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压实责任。(二)精心谋划组织,严格动态程序。为确保动态管理工作开展不走样、不走偏,信息数据采集真实、准确,做到有痕迹、可查询、可追溯,及时召开防止返贫及时开展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培训会议,全面提升政策、标准把握能力和水平。县、乡、村三级层层学习培训,严把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工作环节、工作程序,做到每个程序,每个环节都领导负责牵头组织对遇到的难点和疑点及时研究、及时破解。一是贫情分析阶段。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组织村小组人员开展贫情分析,对1153个村民小组情况全面分析。二是实地调查阶段。组织乡镇组织乡镇干部、村两委成员、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各挂钩单位帮扶责任人参加入户调查,数据比对、复核,确保数据精准、真实。三是逐级审定阶段。村审核小组上报数,乡审核村上报数,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对各乡镇上报的数据进行审定,严把数据上报关,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二、动态管理工作成效明显(一)动态管理总体情况2020年4月26日盈江县启动防止返贫及时开展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盈江县共新识别脱贫监测户17户57人,边缘户8户27人;存量边缘员消除致贫风险192户702人,脱贫监测户消除返贫风险582户2209人,动态后剩余边缘员125户440人,脱贫监测户剩余245户894人,占2013年末建档立卡人口%。脱贫监测户家庭人员自然增加42人,自然减少67人。边缘户自然增加13人,自然减少42人,整户消亡4户,动态后总边缘户变为317户1142人(含已消除风险边缘户)。(二)精准识别边缘户和脱贫监测户2020年度新识边缘户8户27人,其中因病6户22人,因突发变故1户2人,其他(缺劳力)1户3人。新识别脱贫监测户17户57人,其中:因病7户26人,因学2户4人,因突发变故5户19人,因就业不稳定2户7人,其他1户1人(产业弱)。(三)精准帮扶消除边缘户致贫风险标注边缘户扶消致贫风险192户702人,其中:产业
本文标题:监测报告【精选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607670 .html